化妆品工艺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30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工艺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妆品工艺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妆品工艺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妆品工艺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妆品工艺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妆品工艺学.docx

《化妆品工艺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工艺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妆品工艺学.docx

化妆品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1、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化妆品按用途分:

(1)清洁类

(2)保护类(3)营养类(4)美容类(5)特殊用途类

按使用部位分:

(1)毛发用化妆品类

(2)皮肤用化妆品类(3)唇、眼用化妆品类(4)指甲用化妆品类

3、特殊用途类有:

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九类。

第二章皮肤与毛发科学

1、表皮分层:

(更新周期约28天)

角朊细胞

特点

功能

角质层

5-20层已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叠瓦状。

1抗摩擦、防止体内组织液向外渗透;

2防止体外化学物质和细菌侵入的作用,再生能力极强;

3角质细胞含有保湿因子,能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有很强的吸水性。

透明层

仅见于手掌和脚掌。

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界限不清的细胞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以透过透明细胞层

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屏障作用

颗粒层

3-5层梭形细胞,内含透明角质板层颗粒,能够将糖、酯类物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在细胞外形成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

对光线反射有阻断作用,过滤紫外线。

可防止异物侵入。

棘层

4-10层多边形细胞,细胞较大,细胞间明显成棘状,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具有细胞分裂增殖的能力,可不断地制造出新细胞,从而一层层往上推移。

可散有朗格汉斯细胞。

基底层

附着于基底层,是未分化的细胞,代谢活跃,每天有30%细胞核分裂。

基底细胞含有不均匀的黑色素细胞,在真皮和表皮的交界处

树枝状细胞

特点

功能

黑素细胞

分布于基底细胞间,占基底细胞的10%

产生黑素,遮挡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保护下层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郎格汉斯细胞

分散于表皮的棘细胞间,占表皮细胞3-5%。

识别、结合和处理侵入皮肤的抗原,皮肤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

梅克尔细胞

位于基底细胞间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与神经末梢共同构成触觉感受器

与感觉有关

2、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

3.真皮: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基质组成。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4.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

5.皮肤附属器:

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等

6.皮肤的生理功能:

保护作用、温度调节、感知作用、吸收作用。

7.皮肤老化原因:

内在因素:

生活方式,饮食,情绪,健康。

外在因素:

紫外线,保养不当,地心引力,恶劣环境。

8、头发的组织结构:

毛干、毛根、毛囊、毛乳头

9、头发的化学组成:

头发基本成分:

角质蛋白(从外到里):

毛表皮、毛皮质、毛髓质

毛发组成

含量分布

作用

毛表皮

只占头发10-15%

(1)保护头发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保护皮脂并抑制水分的蒸发;

(3)保持头发乌黑、亮泽、柔韧

毛皮脂

头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85-90%

含有许多黑色素,决定头发颜色。

纤维细胞多,决定了头发弹性,强度和韧性

毛髓质

软硬的头发含有较多,汗毛和新生婴儿头发没有

隔热的作用,保护头部,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6、毛发的化学性质:

(1)氢键:

在水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破坏。

(2)盐键:

静电吸引作用(盐键有助于组成蛋白链),pH在4.5-5.5之间,是盐键最强的时候。

(3)二硫键:

头发链键组织中最结实的键。

物理性质:

吸水性、弹性与张力、颜色、与pH的关系(最佳pH为4.5-5.5)

7、热烫发原理:

头发中的二硫键很容易被还原剂破坏,可将头发浸上碱性药水,用卷发器将头发卷曲,然后对头发进行加热,使头发发生水解而破坏二硫键,从而可形成新的硫化键将头发形成的波纹固定下来。

温度越高,pH值越大,或处理的时间越长,损失的硫就越多。

冷烫原理同样是通过还原剂破坏二硫键。

与热烫不同的是新的硫化键的形成必须经过氧化剂的氧化作用。

8、常见发用产品的pH

润发剂(2.8-3.5)洗发剂(6.5-7.5)烫发剂(8.8-9.5)染发液(9.0-10.0)头发拉直剂(11.5-14.0)

第X章化妆品的组分

1.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阳>阴>两性≈非离子

2.主表面活性剂:

皂基型:

脂肪酸及碱盐;非皂基表面活性剂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

3.

4.表面活性剂:

在溶剂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就能显著地降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及增溶等作用,以满足应用要求

5.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6.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

乳化;起泡消泡;增溶;分散

7.两性表面活性剂:

pH高于等电点,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低于等电点,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pH处于等电点,呈两性离子

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级脂肪酸皂特点:

去污,发泡好,耐硬水差。

9.单烷基磷酸酯(MAP)型开发难点:

①粘度小;②泡沫少;③流变性差;④洁后肤感差;⑤稳定性差

10.两性表面活性剂:

①咪唑啉型;②甜菜碱及其衍生物;

③氨基酸型(油酰基丙氨酸钠(雷米邦A);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

11.润肤剂(赋脂剂):

植物油脂;聚硅氧烷;脂肪酸酯。

12.保湿剂: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阻止皮肤的水分散失。

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13.调理剂:

对蛋白质基层有附着性,使皮肤光滑,增加舒适感

如聚季铵盐类、季铵化羟乙基纤维素、季铵化羟丙基瓜儿胶、季铵化水解角蛋白、季铵化二甲基硅氧烷

聚季铵盐类:

(1)聚合性阳离子表活稳定性好,与阴离子表活配伍好;

(2)作柔软剂、抗静电剂;

(3)用作沐浴露、香波

14.增稠剂:

水溶性增稠剂:

PEG-6000、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阳离子瓜尔多胶、汉生胶

透明溶液的增稠:

有机增稠剂:

羟乙基纤维素

15.酯类增稠剂的机理:

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

最常用的水溶性非离子增稠剂:

PEG150二硬脂酸酯。

16.聚丙烯酸类:

卡波树脂增稠机理:

(1)中和增稠:

聚丙烯酸类经中和后,使其分子离子化后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2)氢键结合

聚丙烯酸先与水形成水合分子,再与羟基给予体(如乙氧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体系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7.有机天然水溶性聚合物:

淀粉、(与阿拉伯树胶合并使用)、阿拉伯树胶、黄原胶、

琼脂(用于制备防止皮肤干裂这里和凝胶类产品)

18.聚氧乙烯类的增稠机理:

主要与高分子聚合物链有关,并不依赖于表面活性剂体系。

19.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增稠机理

20.脂肪醇、脂肪酸类

增稠机理:

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表面活性剂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胶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

21.无机盐的增稠机理: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22.活性成分:

天然提取物;PH调节剂:

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螯合剂:

EDTA-2NA(软化水的硬度);珠光剂:

乙二醇单脂肪酸酯。

防腐剂:

苯甲酸,尼泊金酯

23.化妆品被污染的现象:

①变色;②臭味和形成霉斑;③发生流变;④PH下降;⑤乳化体分层。

24.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

(1)一次污染(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

(2)二次污染(化妆品使用中不注意卫生而引起)

25.化妆品中微生污染的控制:

①生产环境的卫生控制;②制造设备的微生物控制;③原材料的微生物控制;

④作业人员;⑤制品的微生物控制(产品的防腐能力)

26.常见的防腐剂:

甲醛供体类:

咪唑烷基脲(甲醛供体)、乙内酰脲(DMDM,甲醛供体,广谱)、异噻唑啉酮(凯松,甲醛供体)

季铵盐-15(甲醛供体,高毒,对皮肤致敏性)

其他:

苯甲酸(酸性坏境)、苯氧乙醇、尼泊金酯、波罗波尔(广谱)、IPBC、三氯新

27.油脂酸败:

化妆品中常含有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易被氧化而发生变质分解成低分子羰基化合物(醛、酮、酸)等,这种氧化变质称为酸败

28.影响油脂酸败的因素:

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此部位是结构中的“弱点”,极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过氧化物,此过氧化物继续分解或氧化,生成低级醛和羧酸。

29.抗氧化剂的分类:

(1)酚类:

二羟基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

(2)酮类:

叔丁基氢醌、生育酚(维生素E)等。

(3)胺类:

乙醇胺、谷氨酸等。

(4)有机酸、醇及酯:

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5)无机酸及其盐类:

磷酸及其盐类、亚磷酸及其盐类

前三类抗氧剂主要起主抗氧剂作用,而后两类则起辅助抗氧剂作用

30.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出现的过氧化物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诱导期,一旦生成了过氧化物,则此过氧化物即以自己的催化作用促使氧化反应迅速进行,尽早使用抗氧化剂就可能尽早地切断其反应链。

31.抗氧增效剂:

增效剂本没有抗氧化作用,但与抗氧化剂一起作用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如柠檬酸、抗坏血酸及其酯、氨基酸、EDTA等均有抗氧化增效作用

32.常用的抗氧化剂:

BHT、BHA、PG、生育酚(VE)、TBHQ,维生素C,AP

33.化妆品色素的分类:

合成色素、无机色素、天然色素

34.水的规格:

常用水(自来水,井水)、精制水(化妆品用水,蒸馏或离子交换)、注射用蒸馏水(蒸馏精制)

35.化妆用水不合格的情况:

在制造含水量较高的产品时,微量的钙、镁、铁和铝形成一些不溶性的残留物,更严重的是一些溶解度较小的香料化合物会一起沉淀出来。

36.水质的预处理:

①机械杂质的去除(砂过滤,微孔过滤)、②有机物的去除(活性炭吸附)、③离子交换树脂

37.化妆品用水的灭菌和除菌:

①化学处理(氯气)、②热处理(加热)、③紫外线消毒

38.化妆品的组成成分:

表面活性剂、赋脂剂、调理剂、增稠剂、活性成分、PH调节剂、螯合剂、珠光剂、防腐剂、

抗氧化剂、化妆品用水

39.中和度的计算方法:

中和度=(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1000∕(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

酸值:

中和1g样品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名称

酸值

名称

酸值

十二酸

280

十六酸

218

十四酸

250

十八酸

197

40.沐浴露的制备工艺P120

原料准备→混合(乳化)→混合物料的后处理→包装

41.沐浴露的质量控制

①黏度变化—活性物含量、无机盐含量

(1)pH过高或过低,原料水解(如琥珀酸酯磺酸盐类)——pH缓冲剂;

(2)单用无机盐或皂类做增稠剂,体系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

②珠光效果不良或消失

(1)体系缺少成核剂(无机盐、柠檬酸)

(2)珠光剂用量过少

(3)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好

(4)体系油性成分过多,形成乳化体

(5)加入温度过低,溶解不佳

(6)加入温度过高或pH过低,珠光剂水解

(7)冷却速度过快或搅拌速度过快

*珠光浆,较低温度加入

③浑浊分层

(1)体系黏度过低,不溶性成分分散不好

(2)高熔点原料含量过高,低温放置固体析出

(3)体系中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破坏了表活胶体结构

(4)微生物污染

(5)制品pH过低、某些原料水解

(6)无机盐含量过高,低温出现浑浊

④变色、变味

(1)原料中含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有色制品变色

(2)色素在日光下褪色

(3)防腐效果不好,发生霉变

(4)香精与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变味

(5)原料本身气味过浓,无法通过香精遮盖

⑤皮肤干燥脱屑、刺激性大

表面活性剂刺激性大;皂类皂化不完全

40.皂基型沐浴露(洁面乳)基本配方组成

脂肪酸;中和剂(碱);多元醇(保湿剂);表面活性剂;赋脂剂(甘油酯等);增稠剂;防腐剂;其它辅料、水

配方组成

原料

配方组成

原料

脂肪酸

月桂酸(十二酸)、肉豆蔻酸(十四酸)、

棕榈酸(十六酸)、硬脂酸(十八酸)、

油酸(十八烯酸)

表面活性剂

AES、氨基酸类、咪唑啉、甜菜碱、MAP类、

磺酸类、氧化胺、烷基醇胺

中和剂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

去离子水

保湿剂

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山梨醇、聚甘油

赋脂剂

二甲基硅油、杏仁油等油脂类

增稠剂

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防腐剂

尼泊金酯、凯松等

其他辅料

功效成分、螯合剂、香精、色素、珠光片

乳化剂

磷酸酯类或单甘酯类

41、珠光沐浴露P12942.皂基洁面乳(沐浴露)的制备工艺

43.皂基洁面乳操作方法

1、室温下将KOH溶于水中,加入分散剂(多元醇),加热至75℃;

2、脂肪酸、乳化剂、润肤剂及油脂类混合,加热至75℃;

3、将油相置于乳化锅,搅拌下将水相快速加入油相中;

4、保持体系在80℃-90℃皂化30-60min;

5、皂化结束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注意因搅拌产生的泡沫;

6、降温至50℃左右加入香精和防腐剂;

7、降温至40℃左右,继续搅拌30min以上,出料。

第X章乳化剂

1.HLB:

亲水亲油平衡值。

十二烷基磺酸钠HLB=40为标准

2.

3.HLB计算P32-39离子型非离子两性实验估算法

4.乳化剂类型:

W/O、O/W、WOW

5.乳化类型鉴别方法:

①稀释法、②染色法(亚甲基蓝w,苏丹红o)、③电导法、④滤纸润湿法

6.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①乳化剂的分子构型(一价,O/W;二价W/O)、②HLB值、③相体积(26,74)、

⑤乳化器材料性质

7.楔形理论:

乳化剂分脑子在界面定向吸附,亲水端面向水相,亲油端面向油相,在界面处定向排列。

8.乳化体系所需的HLB值尽可能与乳化剂的HLB值一致

9.PIT法(相转变温度法):

非离子型乳化剂随着温度升高,当达到某一点温度时,溶解度下降的温度点。

测定方法:

取等量的油相和水相,加入表面活性剂震荡,制备O/W型,持续搅拌升温,同时测定电导率,从电导率判断是否发生相变,其中对应的温度点,为PIT

应用:

1确定度乳状液的制备温度

制备O/W------制备温度低于2~4℃(PIT);制备W/O------制备温度高于2~4℃(PIT)

2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形成乳化体在储存时不要发生转型

O/W型形成的PIT高于20~60℃(贮存温度);W/O型形成的PIT低于10~40℃(贮存温度)

PIT的影响因素:

(1)、乳化剂HLB值成正比,近似线性关系;

(2)聚氧乙烯基

①聚氧乙烯链链长及链长分布越宽,乳化剂浊点越高,PIT值越高,所形成的O/W型乳液越稳定;

②油相极性越低,PIT值越高;

(3)添加剂的性质

①在油相中加入非极性有机物,油相极性下降,PIT升高,反之下降;

②在水相中加入长链脂肪烃,PIT升高,有利于O/W型乳液稳定;

10.EPI法(乳浊液转变点法):

乳浊液从W/O型变为O/W型的转变点,用发生转变时每毫升油所加入的水的体积表示。

测定方法:

在烧杯中加入油相和乳化剂,以一定速度搅拌,使乳化剂分散完全,然后向烧杯中滴加水,每次加入,继续搅拌,并测电导率,从电导率判断是否发生转相,而其中所消耗水的体积,就为EPI值

11.化妆品生产中常用HLB和PIT法选择乳化剂

12.乳液稳定的影响因素:

①界面张力;②界面膜强度;③界面电荷;④液体大小及其分布;⑤相体积比;⑥乳液黏度、⑦温度;⑧固体粉末

13.乳液的制备方法:

自然乳化法;瞬间成皂法;油、水混合法;转相乳化法;低能乳化法

14.影响乳化的因素:

①乳化设备;②温度;③乳化时间;④搅拌速度

15.实现保湿的途径:

封闭剂(防止皮肤水分散发);保湿剂(吸收水分,防止水分散发);

仿生保湿剂(与游离水结合)

16.卡波增稠机理

(1)中和增稠

聚丙烯酸类经中和后,使其分子离子化后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2)氢键结合

聚丙烯酸先与水形成水合分子,再与羟基给予体(如乙氧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体系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7.传统的润肤膏霜:

雪花膏o/w,冷霜w/o

18.乳化体化妆品的质量控制

(一)膏霜的质量控制

失水干缩、起面条、膏体粗糙、分层、霉变及发胀、变色、变味、刺激皮肤、混有气泡。

(二)乳液的质量控制

乳液稳定性差;在储存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加;颜色变黄。

19.护肤霜的生产工艺:

①油相的调制;②水相的调制;③乳化和冷却;④陈化和灌装

20.护肤霜生产的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香精和防腐剂的加入。

21.雪花膏的制备工艺:

水相、油相分别加热至90℃,将水相倒入油相,边搅拌边反应,待皂化反应完全,乳化也即完成;边降温边搅拌到50℃左右加香,搅拌均匀至结膏为止。

22.雪花膏的基本配方组成

油相

用量

水相

用量

其他成分

用量

三压硬脂酸

10

甘油

5.0

香精

0.3

单甘酯

1.0

KOH(85%)

0.47(20%)

十八醇

2.0

防腐剂

适量

白油

2.0

去离子水

79.5

23.雪花膏质量问题和控制方法

(1)雪花膏粗颗粒

1搅拌效率低,硬脂酸和硬脂酸皂浮至液面;

2碱用量大,碱用量控制在硬脂酸被中和20%左右为宜

3搅拌冷却速度慢

④配方比例不合理,乳化不完全

(2)出水--破乳

①碱用量不足

②水中含电解质较多,乳化剂被盐析

(3)起白条

硬脂酸用量过多(增加甘油、丙二醇等用量)

(4)色泽深、变味(香精内有变色成分、油脂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

(5)刺激皮肤(香精用量过高、皂化不完全、含游离碱、微生物污染等)

(6)霉变(7)严重干缩

24.油相的选择:

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矿物油

25.乳化剂的选择:

①根据乳化体的类型选择;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为配方重量的1-10%;③相似相溶原则

第八章祛斑美白化妆品

1.黑素形成途径:

①酪氨酸—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酮式吲哚—黑素

②经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催化生成褐色素

2.黑色素的形成必须有三种物质:

酪氨酸、酪氨酸酶、氧(因其过程为氧化过程)

3.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机理(化妆品的作用原理)

①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和活性,或干扰黑色素生成的中间体,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②黑色素的还原,光氧化的防止(通过角质细胞刺激黑色素的消减,使已生成的黑色素淡化。

③促进黑色素的代谢(通过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使黑色素迅速排出肌肤外。

④防止紫外线的进入(通过防晒效果的制剂,用物理方法阻挡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形成过多的黑色素。

4.在黑素细胞内抑制黑色素生成的途径

(1)直接控制——抑制黑素生成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酶

①酪氨酸酶的抑制

②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的抑制

(2)选择性破坏黑素细胞,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以及改变其结构

(3)还原多巴醌

5.祛斑化妆品的主要祛斑途径:

(1)抵御紫外线

(2)阻碍酪氨酸酶活性和改变黑色素的生成途径

(3)清除氧自由基

(4)对黑色素进行还原、脱色。

6.美白制剂:

(1)果酸及其衍生物

(2)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3)壬二酸(4)熊果苷及其衍生物

(5)曲酸及其衍生物(6)泛酸衍生物(7)生物美白制剂(8)天然动植物提取物

第九章防晒化妆品

1.防止皮肤色素沉着的方法

1、避免紫外线辐射,防止额外的黑色素沉着;

2、使用化妆品活性物抑制色素沉着。

2.紫外光的波长及辐射强度

UVA

UVB

UVC

波长(nm)

320-400

290-320

200-290

被臭氧层

吸收程度

穿透力强,能穿透

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

几乎全部被臭氧层所吸收

到达地面

辐射量

>95%

<5%

0

生物学

效应

肌肤晒黑、老化

过量曝晒可引致皮肤晒伤

过量曝晒可引起皮肤致癌

影响

可渗透表皮层,直达真皮层,破坏皮肤组织。

黑色素色斑,老化、皱纹、肌肤松弛

主要集中于表皮层,破坏自我防御系统。

晒伤

3.SPF通常是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能量与未加保护的皮肤产生红斑所需能量之比。

4.防晒成分

物理性防晒:

二氧化钛、氧化锌

化学性防晒:

对氨基苯甲酸(PABA)及其酯类、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酯类、水杨酸酯类、二苯酮衍生物(邻位没有羟基不能防晒)、三嗪类、苯并三唑类、樟脑衍生物、二苯甲酰甲烷类(如:

Parsol(巴松)1789)

注:

一般具有羰基共轭或杂环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

第十一章洗发用品

1.洗发香波的配方组成

组分

主要功能

代表性原料

主表面活性剂

清洁和起泡作用

烷基硫酸盐(AS)、烷基醇醚硫酸盐(AES)

辅表面活性剂

稳泡、增粘和降低刺激性

CAB、咪唑啉、氧化胺

调理剂

调理作用(柔软、抗静电、润滑、光泽)

聚季铵盐-10、阳离子瓜尔胶、乳化硅油等

增稠剂和分散稳定剂

调节黏度、增加稳定性

水溶性高聚物、电解质(NaCl,NH4Cl),

功能添加剂(去屑剂、植物提取液)

赋予各种特定功能(如去头屑、修复、生发等)

ZPT、OCT、芦荟提取液、皂角提取液、金缕梅提取液

还有珠光剂、螯合剂、酸度调节剂、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2.珠光剂

影响珠光外观的因素:

硬脂酸酯的组成、烷基醇酰胺的组成及含量、冷却速度、搅拌剪切速度、基质组成等。

常见珠光浆配方:

原料

含量(%)

原料

含量(%)

乙二醇单(双)硬脂酸酯

20

月桂醇醚硫酸钠27%(AES)

60

椰油单乙醇酰胺

20

乙二醇

适量

注:

(1)高速剪切混合,制得的珠光浆呈高度乳白色、闪光低;若使用低速混合剪切则相反。

(2)快速冷却有利于乳白色形成,慢速冷却有利于闪光形成。

即任何有利于大晶体生长的条件会增加闪光。

3.去屑止痒剂

(1)吡啶硫酮锌(ZPT):

沉降现象,遇铁离子易变色,配方中须加入悬浮剂和稳定剂。

ZPT对光不稳定,会遮盖香波的珠光。

(悬浮剂TAB-2,邻苯二甲酸烷基酰胺,优良的分散稳定性能)

(2)吡啶酮乙醇胺盐

(3)甘宝素(二唑酮)

(4)十一碳烯酸衍生物

4.透明洗发香波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30%)

20.0

月桂基硫酸钠(30%)

3.0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30%)

4.0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4.0

甘油

1.0

NaCl

适量

香料、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