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263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docx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万元以下不良贷款探讨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长期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积聚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

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已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

深入研究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防范化解不良贷款,是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的关键。

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需要选准着力点,以便抓住关键环节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现就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防范及化解应思考的措施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以论述。

一、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管理人素质强化信贷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主要还是内部管理上的问题。

要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及稽核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要在已构筑的风险防范监控防线上要加强一线信贷人员在信贷投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二要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在完善内控制度和制约机制的同时,要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化解能力,首先还要具有一个良好道德修养,丰富的风险识别经验,业务精良的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和领导班子。

信用社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信用社的灵魂。

如果没有一个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业务精良的高级管理人员,就会失去一个主任应有的号召力,使整个队伍处于散漫状态,缺乏向心力、战斗力,使内控制度缺乏应有的刚性约束力,就会在本单位形成没有持续有效管理机制、不能对有利于工作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激励,甚至对不利于工作的行为缺乏及时的制止和惩罚,使信贷操作上产生随意性,增大信贷风险的产生;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信用社主任业务、业绩、能力、道德评议考核体系,并强化贷款风险的防范化解的指标考核,对不适应工作环境的管理人员和领导班子,要果断予以调整,从而调动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及领导班子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制动性,建立岗位交流轮换制度,防止案件的发生。

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与会计处理完善档案管理从源头防范风险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

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

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村信用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有时误认为建立信贷关系就是接受了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其实建立信贷关系是指对贷款对象的初步资格审查,并根据初步的资格审查确定信贷关系的确定、变更或中止,是黄金客户建立的基础。

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

在贷后检查监督环节,农村信用社也很少重视和使用这一重要风险防范措施,认为贷款发放了,只要借款人按时结息还款就行,对怎么用、如何经营管理缺乏有效检查监督,如果借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在陷入困境前信用社不能及时发现,必将会给信用社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给贷款风险埋下极大的隐患。

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要特别重视和遵循贷款操作程序,保证贷款安全,从源头防范贷款风险。

现在、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普遍认为只要借款人已在借款合同及借据上签字盖章,贷款就算办理完毕,而信贷会计则认为只要信贷员和借款人办好贷款借据和相关手续,就可凭此记账付款,在此节省了贷款入账、出帐管理。

据长期的信贷工作经验,农户贷款在提取贷款时也应出示身份证件,并在借据或付出凭证上签字盖章,并注示已领取贷款现金。

对于企业贷款,均应先将贷款转入借款人开立的账户中,在用款时,再按规定办理现金提取或转帐手续,这应是信贷会计操作的规范程序。

现实中,已有了多起贷户赖账而否定常规证据,不承认是本人签字得到贷款和使用贷款的案例,使信用社造成损失的被动局面。

因此,信贷人员与信贷会计要在帐务处理上达成共识,密切配合,堵塞一切可能产生风险的漏洞。

完整的信贷档案有助于农村信用社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保障信用社资金安全,防范风险的产生。

信贷档案包括:

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担保人书面担保书、贷前调查报告、借款合同、贷款审批报告、抵质押物凭证和清单、信贷员承诺书、贷后检查报告、展期申请书、展期协议及担保人同意展期证明、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

贷款档案的真实、完整、合规、有效性也是保证贷款安全和防范风险形成的有效措施。

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的案例中,也有部分是由于贷款档案的不完整而使债权丧失法律保护的。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管理中要在保证贷款安全无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贷款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就必须规范和遵循贷款操作程序,正确处理贷款会计帐务,完善贷款档案管理,确保贷款手续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堵塞贷款风险的漏洞

三、加强新增贷款的管理增强信贷员风险责任

首先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

建立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奖惩机制。

对贷款营销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一定比例的贷款营销额进行奖励,对到期贷款回收率低于95%的信贷员,按逾期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增强防范风险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二是完善贷款管理制度建立制约机制。

①、建立法规制约机制,制定违法违规处罚办办法和标准,对违法违规人员必须按规定严肃处理。

②、明确岗位责任建立机制,设立信贷岗、主任审查岗、审贷小组评审决策岗、信贷会计监督岗,相互制约和监督,各司其职,各担其责。

③、实行贷款责任人、贷款损失赔偿和贷款终身责任制,建立责任制约机制。

每笔贷款的发放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贷前调查发放的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贷款审查的信用社主任为第二责任人,联社审批人为第三责任人。

责任人应对贷款的安全性负有完全责任。

造成贷款损失的要根据损失原因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增强各级责任人对贷款发放和审批的责任心。

④、严格落实贷款的“三查”制度,建立程序制约机制。

贷款必须严格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等管理程序,健全各环节之间互相监督制约机制。

从制约机制的建立,有效的控制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从责任的落实上增强贷款发放审批责任人的责任心,消除不良贷款滋生的土壤。

四、多策并举抓盘活化解不良贷款

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重点。

因此,必须采取政策、行政、经济、法律等等多种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促进和营造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

对降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结合有关政策及社会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核实贷款责任,实行连带清收。

对近年来形成的不良贷款,即对信用社贷款发放中的审批、担保、介绍等责任人,采取“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办法,负责清收已形成的不良贷款。

采取领导带头、主管科室督促、落实奖罚措施等方法,督促不良贷款发放责任人予以清收。

尤其对责任人自批、自贷、自保发放的责任贷款,要限期进行清收,对清收效果不佳者,要给予党纪、政纪、经济处罚。

促进贷款责任人收回不良贷款。

〈二〉、清理违规贷款,金融先行。

即由人民银行牵头,各级金融纪检部门组织,督促清理金融部门干部职工在农村信用社的违规自贷、担保介绍三种贷款,促进降低不良贷款,清理违规贷款的遗留问题,采取这一措施,要认真摸清每笔违规贷款的底子。

提高各金融单位采取措施,督促金融干部职工清收,对组织、督促、清收不力的金融机构提清人民银行对主要主管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处罚,促进商业银行督促其干部职工清收责任违规贷款。

〈三〉、政信合作,借政府力量清收。

即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调动公、检、法、司、及工商部门的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大打清收不良贷款的攻坚战。

在清收不良贷款活动中,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重点抓好“逃债户、钉子户”的不良贷款清收,既达到清收不良贷款,又促进规范和整顿农村信用社秩序的目的。

采取政信配合连动的这一措施,争取政府的支持是关键,争取政府领导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四〉、雪中送炭、激活不良贷款。

即有欠农村信用社逾期等不良贷款的企业,虽然处于停滞状态,如果有了启动资金,企业即可搞活生产经营,农村信用社可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的实际“雪中送炭”,再注入新贷款,拉企业一把,使企业再启动起来“爬上坡”,等扭转经营局面,归还新旧贷款,达到促进搞活企业与降低不良贷款“双赢”的目的,采取这一策略,农村信用社要切实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并且要颇有胆识,有力挽狂澜的魄力。

〈五〉、提前介入,保全信贷资产。

即通过密切关注贷款企业的运营,对虽能正常经营,但其经营每况愈下且逐步恶化的,要安排信贷人员紧盯贷款,能收回的提前收回,不能提前收回的要及时完善担保或抵押手续,提前保全信贷资产,防止无法收回时造成被动。

〈六〉、科学施贷,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一是大力开办质押和可流动性资产的抵押贷款,满足小经济体的资金需求。

二是在支持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时,要多发放收回率高的小额农户贷款。

三是对私营企业的大额贷款需求,可采取有一定实力的中介担保组织予以担保的的方式,也可采取私营企业联保的方式。

系紧贷款安全绳。

总之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七〉、依规及时核销,消化不良贷款。

采取依规定标准核销不良贷款的措施,要明确一个原则,就是核销的贷款必须是确系无法收回的原则。

对此,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按照规定要求,拿出充足的核销依据,通过上报审查批复后方可核销。

对有一线收回希望的贷款也不能列入核销范围。

切实防止有关责任人对收回难度大的贷款、人情贷款借机予以核销。

另外,还要奠定一个基础,即,及时按比例提取、提足核销呆帐准备金,并做到专款专用,奠定依规核销贷款的资金基础,保证及时消化掉那些确实无望收回的贷款。

五、清收不良贷款的法律对策

农村信用社依法清收不良贷款,是化解不良贷款的最后手段。

运用法律的武器能够发挥信用社职工无法比拟作用,除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外,还可运用以下法律武器来保护贷款的合法性、有效性。

〈一〉、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在条款中对借款人和保证人进行条款约定。

即,在借款人到期不予归还贷款本息时,直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的存款账户上扣收贷款本息、罚息及由此造成的其它费用款项。

〈二〉、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债权,直接要求借款人和保证人履行债务。

根据《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主张权利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一种方式,从中断时起,诉讼期间重新计算。

催收通知书是主张权利的重要证据。

可以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为了防止逾期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导致丧失法律保护。

农村信用社应当在诉讼时效内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及时发出催收通知书,催收通知书应当由债务人签字,签署回执。

当借款人和担保人等有关人员拒绝在通知书上签字时,农村信用社往往在这时束手无策,但可以根据《公证条例》的规定,申请公正机关派出公证员进行“现场行为公证”,现场行为公证是法律认可的有效证据。

但农村信用社往往忽略了这种行之有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办法。

〈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借款人、保证人的财产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四〉、行使代位权。

当借款人无力履行债务,但同时借款人都却享有别的债权,农村信用社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借款人的债权。

〈五〉、建立贷款催收和不良资产清收中的责任追究制度。

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有渎职行为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造成贷款或资产无法收回或因

个人行为造成超诉讼时效丧失法律保护的,应根据《刑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取消一定期限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构追究刑事责任。

六、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提高全员素质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为什么“源源不断”,其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运作一直处于落后的信贷文化中,落后的信贷文化比不良贷款更可怕,因为不良贷款是可以用多种办法化解的,但落后的信贷文化却会制造源源不断的新不良贷款,虽然把培养全新的信贷文化在最后论述,但治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最根本的办法却是培养健康的、全新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

〈一〉、如何理解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文化”也随之被引入,如“企业文化”正被大大小小的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的建设而倡导着,这些带有抽象意义的说法已经被广泛的接受。

但信贷文化是什么,我们还不能给它一个正确的定义,但在信贷政策、程序、操作、审计、控制、管理的全过程,农村信用社每个单位都有一套多年形成的习惯做法、机构设置、思维方式、培训管理程序,这些占信贷业务主导地位的做法的总和,就构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文化。

信贷文化的产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管理层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罚什么、甚至单位领导的言行,都对信贷文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现状

(1)、信贷观念落后。

①将利润视为第一还款来源。

一笔贷款到期借款人能否偿还本息,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现金回笼,利润是不能直接用来偿还贷款的。

以为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的,当应收、应付、未达帐款、库存成品、半成品、库存原材料、累计折旧等帐项存在时,利润并不等于现金,以利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时,就可能误导信贷决策。

②过分注意担保的作用。

担保只是保证贷款偿还的一种手段,取得了保证和抵押品并不能保证贷款的如期偿还。

即使再好的担保和抵押品也不能将一桩交易由坏变好。

事实上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贷前调查时,信贷人员首先考虑的不是借款人在贷款期间主营业务是否产生充足的现金回笼,而考虑的是有无抵押物和担保单位,却没有考虑抵押物变现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扣罚担保单位有可能又拉倒一家正常运营的企业。

③没到期的贷款就是正常的贷款。

受“一逾双呆”贷款分类制度的影响,认为没有到期的贷款就是正常贷款,,从而放松了对未到期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对借款人的监督检查,一旦贷款逾了期、出了问题才引起重视。

④片面强调“存款立社”。

将存款规模作为考核的中心,以存款多少论英雄,忽视了资产质量的考核与管理,这就造成了个别信用社暂时繁荣兴旺,却埋下了资产质量隐患。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典型例子。

存款是资产业务的前提,但并不是立社之本,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人均利润才是立社之本,生存之本。

(2)、信贷管理落后。

①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

完整的信贷档案可以帮助信用社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贷款损失,然而在这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存在着信贷档案不完整、纪录要素不全、信息反映失真,没有明确的存档、检查、借阅制度等问题。

②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

从贷前调查看,没有坚持执行实地、多人、多方、全面的贷前调查原则。

从贷时审查看,由于各种关系的存在,有些贷款审批小组在审查时跟着有关领导和信贷管理权威人的思路走,不敢或不愿提出自己的异议,结果集体审批变成了变相个人审批。

从贷后检查看,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存在着把贷款发放出去就不管了,到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③信息管理不畅。

农村信用社以乡、镇、区为单位设立法人机构,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使有些借款人在多家信用社借款,增大了贷款风险。

(3)、信贷人员素质落后。

①专业能力差。

在现实的农村信用社信贷员队伍中,很少人脱产参加过信贷管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只是参加过短期零星的培训。

及少人真正系统的学习过企业管理、企业会计、企业财务分析。

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专业能力差,不能正确分析风险和应对风险是造成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职业道德差。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严密到一点漏洞都没有,所以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就必不可少,如果信贷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忠诚意识,他们就会去补堵漏洞,而没有职业道德和企业忠诚意识的人就会去“钻漏洞”。

在对信用社的经营效益来说是有天壤之别的。

所以有的贷款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就利用手中的职权钻信贷管理的漏洞,发放人情贷款、领导贷款、垒大户贷款、超权限贷款、自批自贷贷款、先斩后奏等贷款,盈生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土壤。

〈三〉、如何培养农村信用社健康的信贷文化

落后的信贷文化是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温床,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包括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方方面面。

(1)、以“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为切入点。

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收回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引导信贷管理人员关注影响贷款偿还的最本质因素,并通过发现的问题努力将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是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队伍素质的需要。

风险贷款五级分类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定性分析,覆盖的知识领域包括信贷分析、会计原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等等,知识含量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风险贷款五级分类法作为培育农村信用社健康信贷文化的切入点可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它的关键作用。

①有助于从制度上提高信贷人员素质。

与原来实行的“一逾双呆”贷款分类法相比“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知识含量很高,信贷人员要正确实行这套方法,就必须具有起码的信贷分析、会计原理、经济管理等知识,可谓知识含量高、要求高。

通过在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中淘汰一部分低素质人员,鼓励现有人员不断通过培训和在实践中自学,从而普遍改善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信贷知识结构。

②有助于在系统内形成信贷交流平台的建立。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标准和工具,客观上为信用社信贷交流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和信贷语言,也就是这套框架和语言包括了从理念、定义、操作、程序等方面上有了一整套规范内容。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一旦成为主流,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各种违规、违法的操作行为,在贷款调查分析中各种大话、套话、外行话、虚假话就都没有了市场。

③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信贷理念。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分析核心是借款人主营业务收入产生的现金静流量,并将其视为第一还款来源,虽对担保和抵押也给于高度重视,但不能替代第一还款来源的主要作用。

这在客观上要求信贷人员经常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收集借款人关键的财务信息,认真分析企业的现金静流量。

通过对经营活动和现金静流量的关注,促使信用社以债权人的身份,更多地介入到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中。

④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识别信贷风险。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要求对未到期的贷款和正常贷款也要进行监控。

一笔贷款从发放之日起就要连续监控,根据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还款能力和变化及时将其化分到适当的档次,并对其采取不同的措施。

这种做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识别贷款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助于从流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2)、以加强信贷队伍建设为基本点。

信贷队伍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在信用社建立起健康的信贷文化。

一个优秀的信贷员能弥补文化的缺陷,而一个良好的文化体系在一个素质低下的信贷员的执行下,也会偏离既定的目标。

所以,培育健康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信贷文化中人的因素,突出信贷文化的主体。

要发挥管理者在信贷文化培育中的表率作用,这是信贷文化不断提升的关键,管理者是揩模,是政策和组织行为的化身,好的表率是隐含的文化、无形的力量,能通过上行下效贯穿全员,形成一致的行为、集体和合力,打造团队主义与团队精神,树立团结、自信、奉献、必胜的人文精神,通过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把全员感召在集体主义的旗帜下、信合事业的旗帜下。

(3)、以强化内控制度为保障点。

任何文化要健康发展下去,必须要有制度做保障,没有有效的制度,个人行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约束,就会影响健康文化的发展方向。

所以,培育农村信用社健康的信贷文化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用制度引导信贷人员的工作行为,使他们明白什么信贷行为是正确的可行的,什么信贷行为是不正确的不可行的,违犯制度规定要受到什么样的制裁。

完善的内控制度要从明确的岗位职责入手,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的。

每个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

要完善自控、互控、监控的体系,不仅要“控下”而且要“控上”,突破管理层内控的“空白区”使内控制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形成是多年来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积累的结果,既有体制变更、政策的影响,也有信用环境、行政干预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内控制度和责任不到位的原因,信贷文化意识落后的原因,还有信用社经营方针、信贷管理方面的疏漏等等多方因素都对风险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要深化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我们需要下大力量从管理制度、人员、政策等方面建设适合农村信用社自己的信贷文化,从我们自己建立的信贷文化中选准我们需要加强的支点与着力点,以便抓住关键环节,解决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问题。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