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178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docx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试动向

考向一 湿地的形成原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解析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2.A 3.D

解析 第2题,东北地区湿地的成因,主要有“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等。

第3题,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扎龙湿地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可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向二 湿地的开发与治理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

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4~5题。

4.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5.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总体缩小。

流域上游退耕还林可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湖泊淤积减轻,面积会增加,A错。

近年来,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B正确;湖泊沼泽化加快和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对洞庭湖面积产生影响,但这不是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B。

第5题,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洞庭湖影响不大,A错;湖泊面积缩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旱涝灾害频繁,B错;洞庭湖面积缩小,使部分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不会使大范围的气候发生变化,D错。

若尔盖湿地(下图)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据此完成6~8题。

6.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

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

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  )

①构造运动 ②气候变化 ③人为改造 ④黄河凌汛

⑤融雪减少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④⑤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若尔盖沼泽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地壳运动使该地区缓慢抬升,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河床加深,地下水位下降,沼泽水量减少,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快,水量减少,②正确。

人类引水导致水量减少,③正确。

7.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  )

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海拔较高,蒸发量小

C.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

D.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答案 C

解析 若尔盖沼泽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海拔在3000m以上,气温低,蒸发量小;湖中有大量的沼生植物;海拔较高,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8.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

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坦地区

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

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

答案 C

解析 牛轭湖是河流在平坦地区河道,随着流水对河床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牛轭湖属河流两岸的湿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大。

C项符合题意。

同步训练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1-3题。

1.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主要原因是

A. 利用湖水进行灌溉    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 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A. 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    B.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 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    D. 位置偏僻,天敌少

3.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B. 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C. 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

D. 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青海湖的水位变化、生态效益以及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的关系。

第1题,青海湖为内流湖,由于农业生产引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青海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合灌溉。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泥沙淤积,与湖泊水位下降没有关系。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会使冰川融化量大,对于湖泊水位影响较小。

第2题,每年5、6月份,为夏半年,气候温和,是适宜鸟类繁衍生息,但不是越冬。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不属于气候条件。

位置偏僻,天敌少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气候条件。

第3题,由图可知,荒漠草原区与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相比,其人口与人均耕地都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也最小。

图乙显示的是不同生态系统区的人口情况,不能判定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对草场面积的影响。

人均草场面积也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三地区各自的人均草场面积,不是该地区总的人均草场面积,因此不能判定人均草场面积的增减情况。

草甸草原区提高草场载畜量属于过度放牧,不利于草原可持续发展。

【答案】1.C2.C3

.D

乌尤尼盐沼,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现被称为“天空之镜”,面积达10000平方千米,水平面高差不到1米。

漫步其中,白天浸没在童话般蓝白的世界里,天地难分;夜晚360°全景星光,星河遨游,羽化登仙。

该盐沼的锂蕴藏量几乎占全球一半,有人断言该区域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锂的主要用途是制作电池。

图1示意乌尤尼盐沼的位置。

据此完成4-6题。

4.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是

①地壳抬升②断裂下陷 ③寒流影响 ④蒸发强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与乌尤尼盐沼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有关的是

A.面积大、坡度大    B.水体深,水底盐体反射作用强

C.海拔高、大气稀薄,杂质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无风

6.关于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1~3月为干季,利于晒盐    B.大规模开发锂矿,缓解能源危机

C.就地取材,利用盐砖建房,发展旅游业  D.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

【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与开发利用。

第1题,乌尤尼盐沼在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长期蒸发导致盐分积累形成盐沼。

第2题,由图可知,乌尤尼盐沼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杂质少。

乌尤尼盐沼面积大,湖底坡度小,水面较浅。

乌尤尼盐沼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第3题,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可以利用盐砖建房,可以发展旅游业。

每年7月~10月为乌尤尼盐沼的干季。

锂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锂矿会造成资源枯竭。

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会造成当地环境污染。

【答案】4.B5.C6.C

2017年12月6日,为恢复原生态环境,洞庭湖自然保护核心区最后一棵欧美黑杨被砍伐清理。

源自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滩区域,自从欧美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极大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同时降低了湿地的行洪能力。

结合洞庭湖示意图回答7—9题。

7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对洞庭湖的湖水面积变化推断正确的是

A.6月至9月份都是湖泊水补给长江水

B.湖泊西北部坡度比较陡

C.6月份洞庭湖面积大主要原因是多台风影响带来丰富降水

D.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

8.欧美黑杨迅速扩张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物种较单一 B.土壤肥力差 C.土地退化 D.降水减少

9.洞庭湖洲滩等湿地大量种植黑杨导致湿地蓄洪行洪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湖泊水量 B.加剧了泥沙淤积

C.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D.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7.D  8.A  9.B

【解析】7.由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6月份湖泊水域面积大,长江水补给湖泊水,7—9月,湖泊水域面积小,湖泊水补给长江水,A错误;湖泊西北部水域面积变化大,说明其坡度比较缓,B错误;洞庭湖所在地很少受到台风的影响,C错误;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D正确。

故选D。

8.由材料“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滩区域”可知,黑杨适应性强,物种单一,扩展迅速,A正确;土壤肥力差、土地退化、降水减少不利于其快速扩张,B、C、D错误。

故选A。

9.洞庭湖洲滩等湿地大量种植黑杨,导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多,湖泊、湿地变浅,湖泊水量减少、下渗减弱,水位季节变化小、导致湿地蓄洪行洪能力降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

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

据此,回答10—12题。

10.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 B.海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1.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

12.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A.抗寒能力 B.抗旱能力 C.抗盐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

10.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

11.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入侵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2.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

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

故选C。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下图)。

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的背景下,流经该区域的河流与沼泽萎缩有着直接的关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关系。

(3)推测高原持续抬升背景下,该区域流经河流与沼泽萎缩之间的关系。

(4)请对恢复该地沼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 

(1)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过境河流泛滥补给。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高原地形,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水流较缓;沼泽南部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

(3)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致使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地表水减少引起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完整性破坏,碎片化严重。

(4)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引河水给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水位;保护植被,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解析 第

(1)题,尕拉拉错位于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有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河流众多,河流也是重要的补给水源。

(2)题,黄河源区沼泽形成与气温、冻土、水流和水源有密切关系。

第(3)题,河流是沼泽的重要水源,高原抬升必然导致河流水流速度加快,下切和溯源侵蚀加剧,地表水位下降,沼泽被河流分割,碎片化严重。

第(4)题,恢复该地沼泽可从降低河流流速、提高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位及提高植被覆盖率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

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

(1)试分析曼扎塘湿地的形成原因。

(2)近几十年来,曼扎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严重。

请列举造成若尔盖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

(3)可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保护曼扎塘湿地?

【答案】

(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多条河流汇聚;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

(2)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

(3)停止沼泽排水,逐步退草还湿;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控制载畜量。

【解析】

(1)湿地的形成主要从“来水”和“去水”两个角度分析。

“来水”有降水、冰雪融水、径流输送和地下水补给等;“去水”主要有径流排出以及蒸发、下渗。

图示曼扎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寒区,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湿地的成因。

(2)高原湿地的人为破坏,主要是过度利用和人为改变湿地功能。

如文字材料所示的挖渠排水,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载畜率高达158.1%等。

(3)湿地的有效保护,要针对破坏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根据上题湿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停止沼泽排水,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和控制载畜量三个方面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