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476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docx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总结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如东第一职业中心校梅筱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树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服装专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目标任务

1.推进专业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教育创新,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强化专业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新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规范课程体系

促进专业在建设发展中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开放的教育模式。

进一步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改革,深化课程开发,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完善课程结构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按照生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

4.改革教学模式

加快改革步伐,提升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打造专业建设品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习者设计完成项目的途径和方法,创设合作情景、构建工作环境、体现民主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示范、指导和引导,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结合。

三、方法措施

(一)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与论证

责任人:

梅筱协助人:

于剑,胡娜

时间节点:

2009年3月-2009年8月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一是要聘请企业老总或专业技术权威,重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拟订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安排表,实实在在地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课程设置、实训组织、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要积极争取行业协会的支持。

根据地方区域服装行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学生学习的角度,梳理出服装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关键能力。

2.开展调查问卷与访谈

通过与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特定岗位技术工人的专题问卷与访谈,从职业的行动领域中明确企业的生产任务即工作任务,提炼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再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学习领域的课程。

调研访谈的其他任务:

①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后,服装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②服装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应设置的专门化方向。

③现行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④对毕业生的评价。

⑤专业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包括确立新的理念、正确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框架、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实训体系等)。

(二)设计实施性专业课程方案

责任人:

梅筱协助人:

于剑刘琳琳王修雷顾成一胡娜

时间节点:

2009年3月-2009年9月

1.明确课程开发路径

依据人的职业成长规律与任务难度确定课程结构;提高典型学习任务的质量,突出整体性与综合化;针对不同类型任务的特征、表现方式及教育价值(如封闭性与开放性任务、设计导向性的任务)体现工作项目的逻辑关系。

2.课程建设目标定位

要体现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反映企业的典型工作实践;要体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通过在学校课程的学习,使之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要建立学习与工作的联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重新组合课程体系

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以三大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并带动相关课程建设与发展,从而合理地构建出能力结构体系。

打破传统的从“设计”到“结构”再到“工艺”的顺序,由学习者从某一“基础点”切入,自由组合成整体连贯的学习顺序并体现“工学交替”的特征。

①“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模型:

 

 

②“三位一体”课程模块结构: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责任人:

梅筱协助人:

顾成一等

探索并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所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即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段为校内学习阶段(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即在学校较为系统地学习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第二段为岗位见习阶段(第四学期),即到生产企业特定岗位实际锻炼增强职业岗位感性认识;第三段为返校提高阶段(第五学期),即回到学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四段为就业实习阶段(第六学期),即将理性认识内化为对自身岗位能力的明确定位后进入企业就业适应。

实施“四段式”教学模式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把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学习者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增强职业情感;三是对教学进程中安排“工学交替”进行科学性论证。

(四)开发完善项目课程

责任人:

梅筱协助人:

于剑刘琳琳王修雷顾成一胡娜

时间节点:

2009年7月-2010年7月

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引入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

“教学项目”是依据于项目课程的。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1.确定教学项目的标准

①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②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③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④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⑤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⑥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⑦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2.搭建项目课程框架

项目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项目课程的体系结构是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为线索来展开;项目课程的内容结构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的线索来推进。

具体说服装专业课程可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而每一个项目课程又是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每个项目的作用、功能必须明确,即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一个主题,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科学地梳理出服装专业系统的、完整的教学项目是本阶段的首要工作。

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的课程内容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由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设计真实的职业情景,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后续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展开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将一个项目化分成若干个职责,再将每一个职责划分为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个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

项目中包含着若干个任务,也就是说,项目中的每一任务都是项目主题的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分析是对项目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

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在工作任务分析中,要对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作详尽描述。

4.确立系统课程内容

①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即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确定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和评估反馈的整个过程;

②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解决跨专业、跨学科的问题;

③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

④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理论与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⑤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课程评价标准多元化,行动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

(五)校本教材编写开发

责任人:

梅筱协助人:

于剑刘琳琳顾成一王修雷时间节点:

2009年3月-2009年12月

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教材,教材开发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重点挖掘并拓宽课程内在应有的关联、延伸和互动,打破受学科体系的影响而形成的教材编写中出现的“刚性强、灵活性差,学科性强、应用性差,专业面窄、适应性差”的弊端。

重点开发《服装缝制工艺》和《服装制作影像资料》两本校本教材。

教材要体现以下特色:

学生有学习的空间;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学习目标的工作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学习过程的行动化;评价反馈的过程化。

(六)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实验反馈机制

责任人:

王昕明协助人:

刘加东梅筱等

时间结点:

2009年4月-2009年9月

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中相关规定,结合项目教学实施要求,规划整理系列配套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表式。

做到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想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达标、项目成果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实行课程改革实验各阶段跟踪制度,改革各阶段的信息要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各实验项目要形成齐全的总结报告,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学生座谈会、专业课教研活动、交流心得和学生见习企业的问卷调查,深入总结项目化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切实做到时时跟踪调查,及时完善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圆满完成。

2009.4

 

服装项目组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

在学校课改领导组的直接指导下,服装项目组集集体智慧,积极主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其中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项目组前期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服装项目组课改主要成效

1、组建了服装项目组课改教师队伍:

共同探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服装专业发展的社会需求,认识并逐步完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组员们一致认为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服装专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

2、搭建了项目课程框架:

项目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项目课程的体系结构是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为线索来展开;项目课程的内容结构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的线索来推进。

具体说服装专业课程可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而每一个项目课程又是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每个项目的作用、功能必须明确,即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一个主题,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科学地梳理出服装专业系统的、完整的教学项目是本阶段的首要工作。

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的课程内容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由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设计真实的职业情景,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后续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展了工作任务分析

项目中包含着若干个任务,也就是说,项目中的每一任务都是项目主题的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分析是对项目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

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在工作任务分析中,在对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作了详尽描述。

4.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①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②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③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④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⑤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⑥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⑦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任务的引领者。

学生有学习的空间;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学习目标的工作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学习过程的行动化;评价反馈的过程化。

5、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敢说、感想,敢做,热情高涨、思维活跃。

教师创设的有效教学情境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效的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与互助的能力。

6、改变了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想结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达标、项目成果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7、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面对新课改,教师们积极地为学习者设计完成项目的途径和方法,创设合作情景、构建工作环境、体现民主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示范、指导和引导,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结合。

教师们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充电。

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争做教学能手。

二、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服装专业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少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较慢,对课改有抵触情绪,态度不够积极。

2、校本教材的有待进一步开发,特别是影像教材的开发。

教材开发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重点挖掘并拓宽课程内在应有的关联、延伸和互动,要真正打破受学科体系的影响而形成的教材编写中出现的“刚性强、灵活性差,学科性强、应用性差,专业面窄、适应性差”的弊端。

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课改教学中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想结合等,这样的评价方法很能促进教学成效,但怎样才能有效的、长久的让广大的教师运用到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去,让学生接受,让家长接受,怎样操作?

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操作方法。

4、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明确

职生中的定位是高不成低不就,准确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我组成员的一个问题,技术工还是设计人才?

按照学历层次应该是居于较低的一种状态!

国家定位是(三年制中职:

中等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们的中职学校的现状是按照综合技能人才的层次来培养,本人一直觉得有所偏差。

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

在专一知识的同时再进行其它知识拓展,我们以为这才是真正切合职校毕业生的一专多能。

5、实训场所设备简陋

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人

2009.3

成立服装课改项目组,讨论改革方案

项目组全体成员

2009.4

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初步工作方案

梅筱

2009.4~6

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与论证、开展调查问卷与访谈

于剑等

2009.5.

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梅筱、顾成一等

2009.6底~7

展开工作任务分析(听取企业专家的建议)

梅筱、王修雷

2009.7~8

开发完善项目课程:

1.确定教学项目的标准

2.搭建项目课程框架、3.确立系统课程内容

项目组全体成员

2009.7

讨论并设计实施性专业课程方案:

1.明确课程开发路径、2.课程建设目标定位3.重新组合课程体系

项目组全体成员

2009.7底~8月上旬

制定服装专业实施性专业课程方案

梅筱

2009.7~8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实验反馈机制

刘加东、梅筱等

2009.7~8

部分校本教材编写开发

梅筱

2009.7~9

完成三大模块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编写

梅筱、王修雷等

2009.9

提供已发表的论文

梅筱、王修雷、于剑、胡娜、顾成一

2009.9.27~10.7

服装课例的开发

梅筱

2009.9~10

教学案例与反思12份

王修雷、于剑、梅筱、顾成一

2009.9.18~10.15

课改现场观摩课的筹备

梅筱、于剑

三、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步骤与实施内容:

四、服装项目组的成员信息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主要完成的任务

 

梅筱

 

中学一级(技师)

编写课程改革初步方案、

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制定服装专业的教学评价标准、

编写工作能力分析表、

编写三大模块的课程标准、

教学案例与反思七篇、

校本教材的编写

论文二篇、

服装专业社会需求调研资料

服装课例的开发(未完成)、

课改资料的汇编与整理

服装专业课改观摩课、

杨燕

中学高级

于剑

技师

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各一篇)、车间的整理与课改观摩课现场场所的筹备工作

王修雷

中学一级

论文二篇、教学案例与反思三篇、

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研报告与课改材料的文字处理、汇编等工作

顾成一

中学一级(技师)

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各一篇)

刘琳琳

中学二级

胡娜

中学二级

论文二篇

当然这些理念只是我们项目组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管理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我们所有服装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任重道远,相信我们在课改领导组的指引下,付出艰辛的劳动一定会有收获!

09年11月

《手巾袋的制作工艺》教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