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40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8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郑庆军数学教案.docx

09郑庆军数学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张维一中电子教案

科目:

初三数学

姓名:

郑庆军

 

三年四班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2

外语

外语

外语

物理

外语

3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4

政治

物理

化学

化学

化学

5

历史

语文

历史

外语

音乐

6

体育

外语

体育

语文

物理

7

物理

数学

物理

政治

政治

8

班会

自习

外语

数学

自习

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年段要求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8.27—9.2

14.1变量与函数(5)14.2一次函数

(2)

7

2

9.3--9.9

14.2一次函数(3)14.3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7

3

9.10--9.16

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复习题14单元测验

7

4

9.17--9.23

15.1整式的乘法

7

5

9.24--9.30

15.2乘法公式月考复习月考

7

6

10.1--10.7

国庆放假

0

7

10.8--10.14

15.3整式的除法15.4因式分解

7

8

10.15--10.21

复习15单元测验16.1分式

7

9

10.22--10.28

16.2分式的运算

7

10

10.29--11.4

16.3分式方程小结复习16

7

11

11.5--11.11

17反比例函数复习测验

7

12

11.12--11.18

18勾股定理复习测验

7

13

11.19--11.25

复习与整理

7

14

11.26-12.2

总复习

7

15

12.3—12.9

总复习

7

16

12.10—12.16

期末复习

7

17

12.17—12.23

期末复习

7

18

12.24—12.30

7

 

学生成绩考勤簿

3年4班班主任:

郑庆军(上学期)

学号

姓名

平时提问

单元测验

期中

期末

评定

月缺勤累计

 

1

李岩

 

 

 

 

 

 

 

 

 

 

 

 

 

2

黄鑫成

 

 

 

 

 

 

 

 

 

 

 

 

 

3

刘春雪

 

 

 

 

 

 

 

 

 

 

 

 

 

4

王天增

 

 

 

 

 

 

 

 

 

 

 

 

 

5

尚海胜

 

 

 

 

 

 

 

 

 

 

 

 

 

6

柳旭富

 

 

 

 

 

 

 

 

 

 

 

 

 

7

刘丹丹

 

 

 

 

 

 

 

 

 

 

 

 

 

8

崔凤霞

 

 

 

 

 

 

 

 

 

 

 

 

 

9

徐云红

 

 

 

 

 

 

 

 

 

 

 

 

 

10

胡广福

 

 

 

 

 

 

 

 

 

 

 

 

 

11

马鹏程

 

 

 

 

 

 

 

 

 

 

 

 

 

12

吴雪岩

 

 

 

 

 

 

 

 

 

 

 

 

 

13

于春燕

 

 

 

 

 

 

 

 

 

 

 

 

 

14

徐长明

 

 

 

 

 

 

 

 

 

 

 

 

 

15

宋影

 

 

 

 

 

 

 

 

 

 

 

 

 

16

宋福来

 

 

 

 

 

 

 

 

 

1

1

 

17

王兵

 

 

 

 

 

 

 

 

 

 

 

 

 

18

韩佳文

 

 

 

 

 

 

 

 

 

 

 

 

 

19

姜海宇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4.1.1变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量的概念,会区别常量与变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理解变化与对应的内涵.

2.难点:

理解变化与对应的内涵.

3.关键:

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变量,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认知常量与变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情境思考1】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下面的表,再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时

1

2

3

4

5

s/千米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伴交流,填出表格中问题:

s:

60千米,120千米,180千米,240千米,300千米.推出含t的等式为s=60t(t≥0).

【情境思考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

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索,然后从学生中推荐好的方法.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通过交流,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

早、中、晚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

1500元、2050元、3100元;含x的式子表示y为:

y=10x.

【情境思考3】

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

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单位:

cm)?

【教师活动】启发诱导,并让出讲台,请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桌交流,得到关系式为L=10+0.5x(x表示悬挂重物的重量).

【情境思考4】

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

圆面积为20cm2呢?

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教师活动】巡视、观察学生的思考,并及时加以启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演示.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把问题解决.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

r2,得出面积为10cm2时,圆的半径为

cm;面积为20cm2时,圆半径为

cm;关系式r=

【情境思考5】

如课本图14.1-1所示,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线,按要求进行实践、记录、计算、寻找规律,得到S与x的关系式为S=x(5-x).

二、操作观察,获取新知

【形成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始终不变,我们称它们为常量.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具体指出上面的各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到常量为:

60、10、5、

、0.5等,变量为:

x、y、r、S、t、L等.

【教学形式】生生互动,畅所欲言.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5练习.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变量?

什么叫做常量?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2.本节课中,通过实际事例,你对变量的概念以及实际意义有怎样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第1,6题.

板书设计

14.1.1变量

1、变量的概念例:

2、会区别常量与变量练习:

 

14.1.2函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认识函数的概念.

2.难点:

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关键:

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

1.变量(P94)中5个思考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

2.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挖地用T=10-

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

高度d/m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度T/℃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______.

3.课本P7“观察”.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动交流,踊跃发言

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

【函数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教师活动】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强调在上述活动中的关系式是函数关系式.提问学生,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呢?

哪个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学生活动】辨析理解,如:

T=10-

这个函数关系式中,d是自变量,T是d的函数等.弄清函数定义中的问题。

三、继续探究,感知轻重

课本P8探究题.

【学生活动】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活动,回答问题,理解函数概念.

(1)y=2x+5,y是x的函数;

(2)y=2x+1,y是x的函数.

四、范例点击,提高认知

【例1】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

L)随行驶里程x(单位:

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教师活动】讲例,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上述例1.

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9练习.

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表达式法(解析式法),它只是函数表示法的一种.

2.求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1)要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

(2)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把所给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习题14.1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4.1.2函数

1、函数的概念例:

2、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练习:

3、从实际出发建立函数的模型

 

14.1.3函数的图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函数图象的过程,会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方法,体会函数模型的建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难点:

函数图象的认识.

3.关键:

从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认清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通过画函数图象直观地认识函数的内涵.

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感悟”的教学法,让学生在画图中认识函数,从而提高识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情境导入

1、一种豆子每千克2元,写出买豆子的总金额y(元)与所买豆子的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函数式中,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函数?

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什么?

(2)由所求出的函数式填表:

x(千克)

0

0.5

1

1.5

2

2.5

3

y(元)

【教师活动】观察学生的思维表现,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解答问题,上讲台演示.

【师生共识】y=2x,

(1)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x取值范围是x取大于等于0的数;

(2)0,1,2,3,4,5,6.

2、问题探究:

如图,正方形边长为x,面积为S,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

(2)计算并填写下表: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S

(3)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上面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描出来,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形成概念】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二、观察思考,实际应用

情境思索:

课本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三、范例点击,提高认识

【例2】下面的图象(课本图)反映的过程是:

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

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

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

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y=x+0.5;

(2)y=

(x>0).

【探索方法】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

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

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

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情境思考】课本P103思考题

(1)、

(2).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04练习第1、2、3题.

【探研时空】

如图所示,分析右面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图,想象一个适合它的实际情境.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我们可以由一个函数的表达式,列出这个函数的函数对应值表,并把这些对应值(有序的)看成点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点,进而画出函数的图象.

2.如果已知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根据这两个变量的对应值,可以列表或画图表示这个函数.到此为止,我们共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表达式法(解析式法);

(2)列表法;(3)图象法.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习题14.1第5,6,7,8题.

板书设计

14.1.3函数的图象

(一)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例:

2、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练习:

3、画函数图象

 

14.1.3函数的图象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运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认识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画函数图象的过程,提高识图能力,感受现实世界的变化规律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函数的内涵.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对函数图象的理解.

2.难点:

怎样用语言描述图象的变化过程.

3.关键:

抓住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具准备

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图形的认识中感悟新知.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巩固迁移

【复习提问】

1.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你认为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

2.结合上一节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函数的图象?

【例4】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的水位高度.

t/时

0

1

2

3

4

5

y/米

1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1)由记录表推出这5小时中水位高度y(单位:

米)随时间t(单位:

时)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据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

【思路点拨】记录表已经通过6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找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一般联系规律,由写它出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进而预测水位.

(1)y=0.05t+10(0≤t≤7),图见课本P17(课本图14.1-10);

(2)y=0.05×7+10=10.35.

【学生活动】参与其中,认识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评析】由例4可以看出函数的不同表示法之间可以转化.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06练习第1、2题.

三、课堂总结,发挥潜能

让学生归纳由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习题14.1第9,10,11,12题.

板书设计

14.1.3函数的图象

(二)

1、画函数图象

例:

2、用语言描述图象的变化过程

练习:

3、函数的性质

14.2.1正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正比例函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类比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由此及彼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体会事物的抽象性以及正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比例函数.

2.难点:

正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3.关键:

从实际问题出发,从中提炼出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建立模型”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正比例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探索新知

【知识回顾】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写成式子是

=k(一定),在小学k是大于零的数.

问题探究1:

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