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37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六、11~20各数的认识

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

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到20各数学生大部分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还不了解。

对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概念更是一片空白。

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

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流程】

↓       ↓

↓       ↓

↓       ↓

【情境导入】

师: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什么?

有多少?

(课件出示主题图)

生1:

有水果、小棒、圆球、正方体。

生2:

水果有苹果、梨、香蕉、桃。

师:

说得真不错,那到底苹果有多少?

梨有多少呢?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探究新知】

1.数数。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有多少根?

师:

指名学生来数一数。

师:

你猜对了吗?

师:

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大家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困,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师指名数。

2.数的组成。

师: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指名说11。

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摆19根,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

是几根?

3.数的顺序。

师:

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师:

13的后面是多少?

16的前面是多少?

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

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名数数,从7数到13,从12数到20,从18倒数到9。

【巩固应用】

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比一比,看谁翻得快。

师:

找出教材第8、12、17、20页。

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

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师:

数一数,开头的情景图中有几根小棒?

有多少个圆球?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20里面有2个十和0个一。

第2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

【教材分析】

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的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是在11~20各数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数,为以后多位数的写法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下节课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再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要作为难点来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复习导入】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

几个一?

4.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师: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

师:

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

(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师:

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位叫个位,右起第二位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让学生写出17,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巩固应用】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改错误。

(1)十二写成102;  

(2)十七写成71。

4.教材练习十七的第4~6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17

 我们把7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第3课时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81页

【教材分析】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

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安排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都是比较简单的,如11+2、13-2、14-4、11+3。

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具有用学具操作摆图说算式的能力。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打基础。

【教学目标】

1.根据数的组成进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经历“摆小棒、写算式、算得数”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规律。

3.通过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思维习惯;同时,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根据数的组成等方法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复习导入】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2.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组成。

3.揭题。

师: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1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今天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它吗?

【探究新知】

1.摆小棒、列算式、明算理

(1)学生操作:

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摆出“13”这个数,要求使大家能一眼看出是13。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但不作指导)

(2)集体交流:

请你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摆。

(3)看图列式:

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师指名板演)

(4)反馈交流,形成板书: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5)结合小棒图说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代表什么?

(6)交流算法:

挑一个算式说说大家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数小棒;数数;1个十和3个一可以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7)知识拓展:

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一样摆一摆,并写出4个算式。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小结:

刚才学习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了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拨珠子、学算法、知名称。

(1)老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2颗珠子。

学生根据拨珠子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11+2=13)

(2)提问:

你是怎么算出11+2=13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计算方法:

①用数数的方法:

从11开始再数2个,12、13,所以11+2=13。

②数小棒或珠子:

个位上现在有3颗珠子,十位上有1颗,所以是13。

③数的组成: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就是13。

(4)请你根据这个加法算式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3-2或13-11)根据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得数。

(5)将算式分类: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成两类,该怎么分?

(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他们竖着看)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6)猜名称:

在加法和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你想猜猜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猜。

(7)读名称:

想知道自己猜的名字和数学家取的是不是一样呢?

请大家看教材第78页,并一起大声地念一念它们的名称。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部分名称。

(8)说名称:

说一说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3.解决排队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主题图。

小组交流讨论。

方法一:

数数法。

小丽排第10,后面是11、12、13、14,第15是小宇。

中间有4人。

方法二:

画图法。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算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再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看谁说得又清楚又响亮。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 3 = 10

 3+10=13  13-10=3

 11+2=13  13-2=11

 2+11=13  13-11=2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

【教材分析】

数学乐园是集数的认识、计算,生活中的数及数学为一体,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富有趣味。

教材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景,分成7个不同的知识块。

但是实践活动课不同于数学练习课。

实践课要组织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目的与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堂教学有宽阔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学生根据信息大胆提问,感受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20以内的数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了解了关于位置和图形的初步知识,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对于本课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与大小比较,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2.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进一步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巩固数的组成、正确完成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计算。

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游戏吗?

(想)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玩,不过在玩游戏时要有要求,一是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二是大家在游戏中要学到数学知识,大家能做到吗?

(能)

现在我们就一起到数学乐园里做游戏。

(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数学乐园”的情境图并板书课题:

数学乐园)

【数学活动】

1.分组、熟悉游戏规则。

师:

大家看,数学乐园里可真热闹,我们先两人为一组,用‘剪子、石头、布’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按游戏规则来玩。

2.分组游戏。

老师把做好的游戏卡片发给每个同学,大家都按照游戏规则开始游戏。

(出示教材82~83页图的课件)

学生分组游戏,老师巡视。

学生游戏结束后,师生交流。

【分析评价】

师:

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大部分同学很快完成了每一部分的问题,顺利过关。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在每一关中,哪些问题给你造成了困难,为什么?

第一关的第一个问题是:

几和几组成8,这个不难,看哪个同学能全部写出8的分成?

学生写,之后汇报。

师:

非常好,大家不仅能写对,还写得很全面。

师:

第二关的内容包括数数和位置的知识,这一关,让你在哪停了一下?

生:

数错了轮子的个数。

师:

为什么会数错呢?

生:

忘记另一面也有同样数量的轮子。

师:

是啊,考虑事情要全面,不能只数图中看得见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想一想。

其他几关有难解决的问题吗?

或者说哪些问题你很感兴趣?

生:

在第三关中,第一个问题把我难住了,现在想想,8块小正方体才能组成一个大正方体呢。

生:

从星期二到星期四是三天,要从星期二数到星期四,我的同伴数错了。

生:

在第五关帮兵兵数有几双袜子的时候,要两只两只的数,要看看几个两只,才是几双。

师:

同学们把数学乐园里容易出错的地方都找到了,并且会分析出错的原因了。

同学们真棒!

在这次游戏中,同学们觉得对哪些问题回答的又快又对呢?

学生汇报。

【课外延伸】

师:

同学们,在课下,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游戏吗?

大家来制定游戏规则,然后一起来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