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16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新洲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洲三中2005—200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姥(mǔ)夹袄(jiá)愚氓(méng)迁谪(zhé)

B.鼓瑟(sè)鸾鸟(luán)伶俜(pīng)贾人(gǔ)

C.呕哑(yā)惘然(wǎng)愆期(qiān)暮霭(ǎi)

D.幽咽(yè)嘲哳(cháo)驰骋(chěng)下载(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耳根清静一无反顾轻拢慢捻

B.舞榭歌台穷困僚倒青山绿水良辰美景

C.天崖海角夙兴夜寐欲盖弥障一枕黄梁

D.托欠工资克敌致胜如愿已尝坚如磐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A.起用体味侧目B.起用体验刮目

C.启用体味刮目D.启用体验侧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来,一些厂商宣传时,总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尽善尽美,并且在广告中大事利用名人效应,可实际质量一般,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消费者十分反感。

B.同样是种子,有的悠闲地躺在泥土里无声无臭地腐烂掉,有的则倔强地从山石缝隙中挺身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C.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王刚在为希望工程捐款500万人民币后,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得不抛头露面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D.小李说:

“目前工作中虽然有许多困难,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合力,就一定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D.王治郅的自传《心灵独白》刚刚面世,就在美国引起强烈轰动!

书中揭示了“不归”真相,以及从“天之骄子”到“国家罪人”的心路历程。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计算机专家和未来学家雷•库兹威尔在其新书中提出惊人预言:

人类通过纳米技术对人体进行新的改造,就可以让自己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B.2005年十运会江苏代表团总结得与失,得出了三条经验与教训:

要有敢打敢拼、压倒对手的气势;要做到知己知彼,打好竞赛场上的信息战;部分项目应对困难的准备和临场应变经验不足。

C.郑和有一句话,是他劝谏永乐皇帝保留船队时说的,至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D.到2008年,我国高考适龄(18—22岁)人数将达到1点2亿,那时侯,高考竞争可能会更激烈。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

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约4000—5000个的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又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由此可见,要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

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

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的飞行技术结合在一起呢?

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

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

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

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千米高空飞机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

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

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

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

目前已经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

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再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

“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7.下列对航天飞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项是()

A.需要大型的设施和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发射服务。

B.发射准备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C.发射费用高,耗费人力多,准备时间长。

D.抛掉的部分的费用过高,增加了发射成本。

8.下列对“空天飞机”特点的理解,错误的—项是()

A.空天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不需要消耗氧化剂,所以可以轻装上阵。

B.空天飞机可以完整地重复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

C.空天飞机能以高超音速飞行,并利用吸气发动机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

D.空天飞机也需使用火箭发动机和氧化剂,但不需要外挂助推器和燃料箱。

9.下列对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比较,不正确的—项是()

A.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发射方式不相同,降落方式也不相同。

B.空天飞机与航天飞机—样,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

C.空天飞机也像航天飞机—样,在大气层外要使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

D.发射一架空天飞机的费用只有发射一架航天飞机费用的十分之一。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天飞机升空不需要火箭助推,所以不需要发射架,而对机场跑道有要求。

B.空天飞机可以让我们以比航空飞机快得多的速度在大气层内作远距离飞行。

C.由于空天飞机不再抛弃用过的器件,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会大幅度减少。

D.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了研究制造阶段,用它取代航天飞机飞行已指日可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怠之,弗舍。

杖踵①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

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

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

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疑愿士③,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④风。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语曰: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明•宋濂《李疑传》)

注:

①踵:

走到。

②赆:

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③愿士:

温和、老实的人。

④义勇:

偏义复词,偏指“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幸被疾矣被:

遭受

B.疑许诺,延就坐延:

邀请

C.籍其数而封识之籍:

记录

D.人于是多疑多:

更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李疑以尚义名于时不拘于时,学于余

B.躬为煮糜炼药为汉家除残去秽

C.二子以米馈,却弗受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淳请求李疑收留他,是因为李疑有“好周人急”的美名。

B.范景淳后来卧床不起,李疑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的神情。

C.李疑前往旅店取范景淳留下的行囊,为了避嫌,还特意请求邻人一同前往。

D.李疑用范景淳留下的钱为他办完丧事,把剩下的钱悉数还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宋学士的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不能凭借外貌来判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李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B.表达了作者对重利轻义庸俗世风的忧虑,和对世风好转的殷切期待。

C.作者之所以为李疑立传,是因为李疑是他的朋友,想以此文纪念他。

D.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既是对世风污浊的忧虑,又是赞扬李疑是轻财好义的清子。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王元泽(即王雱pāng,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

何者为鹿?

”雱实未识,良久,对曰:

“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大奇之。

(选自《梦溪笔谈》)

译文:

(1)(4分)

(2)(2分)

(3)(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________,(1分);其“诗骨”是__________(1分)。

(2)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作者如何表现诗意的。

(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每空1分,任选四句)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短歌行》)

③,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⑤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⑥《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汨罗江黄惊涛

①也许,在南方,再也没有哪条江会比汨罗江更令人感动的了。

②我不远千里来到这座具体而微的城市,原因只是想见识一下这条曾经响彻千年、澎湃泛滥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③汨罗江纯粹是一条个人的江。

如果说一爿(pán)草堂可以属于杜甫,一座名楼可以属于范仲淹,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是应该属于屈原的。

上帝在高渐离击筑作别壮士荆轲时送了这位刺秦王的英雄一段寒冷如匕的易水,在四面楚歌关头又送了战神项羽一条柔肠寸断的乌江,而在公元前278年,随着一位叫屈原的诗人纵身一跳,上帝便将诗性的河流给了他。

④耳边是地道的楚言楚语,我疑心是重返了那本叫《楚辞》的典籍。

战国的风也是这样的风吧?

战国的河也是这样的河吧?

本以为一千九百九十七年的汨罗江该是静若止水,该是舒缓铺陈如美女娴静的裙带,然而,蜿蜒而至的汨罗江仍是《史记》里的那一注奔腾的热流,平静和懦弱,也许早被它一齐带走。

⑤江还是那条江,然而水已不是那曲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还可以濯“我”《怀沙》之赋的诗意吧?

不然洁身自好的诗人又怎会做出宁赴常流葬乎江鱼之腹的选择?

如今的汨罗江早就让上游城市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搞得污浊不堪,不知今天屈原想自杀还敢不敢从这里跳下去?

⑥但是江却还是那条江。

⑦想象那位与屈子交谈于风雨舟中的渔夫,曾怎样地在江边打桨饮酒,一船楚歌一船潇洒;想象那位行吟泽畔仰天长问的夫子,又曾怎样在这里上下求索,掩涕太息;想象这条江是怎样承载了一幅厚重的体躯,一颗升腾的诗魂……汨罗江,命里注定要让所有的河流都从这里出发,命里注定要成为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河。

⑧李元洛先生在散文《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里暗示了汨罗江是一条中国源头文化的中心河流,我不知道一部《楚辞》一位诗人一段江水竟能成为多少文化人道德指向的归宿,但我分明在整整一部文化史中都听到有一管江水在响。

⑨听朋友说市场上有古筝《汨罗江》磁带,买来于这风雨行舟中细听,果然有一条江自峻岭间挟悲愤激越之天籁而来……

18.请理解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4分)

 ①江还是那条江,然而水已不是那曲水。

答:

②但是江却还是那条江。

答:

19.汨罗江为什么是一条中国源头文化的中心河流?

(4分)

答:

20.统观全文,汨罗江令人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6分)

答:

21.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见识了汨罗江,为汨罗江的污浊不堪而感叹不已,这就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B.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是:

运用排比,叙事简练,列举充分,说明历史英雄与水有不解之缘,汨罗江属于屈原。

C.第七段也用了排比,其表达效果是:

长于抒情,说明屈原在浪漫主义方面影响了中国文化史。

D.本文旨在探索中国源头文化主流,以及这源头文化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

E.本文语言风格清新、瑰丽、蕴藉,善用整句,直抒胸臆。

六、(12分)

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补写对联。

(4分)

四川乐山凌云寺,相传是苏轼年轻时读书之处。

据说苏轼少年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常受人称赞,因此不免年少气盛,曾在门前贴下一副对联道: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不久有一白发老人持一小书前来请教,苏轼接过一看,不觉一惊,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

老翁笑着说:

“还望博学的小苏赐教。

”苏轼面红耳赤,连连说道:

“请老前辈原谅,小生一时狂兴。

”苏轼赶紧在原对联上下联的前边分别加了两个字,使得这副对联的思想境界和情趣截然两样。

苏轼是补的哪几个字呢?

请你也来改一改,补全这副对联,表达苏轼后来想要表达的意趣。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答:

23.下面是《红楼梦》中贾政与贾探春制作的灯谜,任选其一猜谜,并简要分析作答理由。

(6分)

①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文房四宝之一)

②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物

24.根据横线后语句的主要意思,在段首划线处写出语段中心句。

(不超过15个字)(2分)

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杂,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

没有谁会拒绝生命,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若非出于一种大义便是他的心已先行死亡。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活着,就是一首好诗。

欣赏生命,实质上也是欣赏灿烂多姿的自己。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

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

另一位哲人又说:

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新洲三中2005—200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嘲哳zhāozhā,下载zài。

2.A(A“耳根清静”应为“耳根清净”,“一无反顾”就为“义无反顾”;B“穷困僚倒”就为“穷困潦倒”;C“天崖海角”应为“天涯海角”,“欲盖弥障”应为“欲盖弥彰”,“一枕黄粱”应为“一枕黄粱”;D“托欠工资”应为“拖欠工资”,“克敌致胜”应为“克敌制胜”,“如愿已偿”应为“如愿以偿”。

3.C(“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而“启用”是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则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原句中是说“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开始”用,自然应选用“启用”了。

“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

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验”,“味”有品味之意,从搭配对象来看,“酸甜苦辣”应搭配“体味”了。

“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

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

本句是说父亲虽然不是出身于科班,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令专业人士怎样,自然是“刮目”相看了。

4.B(A“挂羊头卖狗肉”意为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干坏事,此处应用“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权威者的旗号保护自己,吓唬别人。

B“挺身而出”意为在困难、危险面前,勇敢地站出来,此处是拟人化的写法,恰当。

C“抛头露面”指某人公开露面,多含贬义。

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5.D(A杂糅,将“所”改为“的”;B“补品和保健品”重复,删去一个;C动宾搭配不当,去掉“和未来发展”。

6.C(C项句号应在引号里边。

7.C(其它三项都只涉及到一个方面。

8.C(从最后一段看,吸气发动机是在大气层内加速的,进入轨道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

9.B(“轨道器”是原航天飞机的组成部分,空天飞机是完整地进入轨道。

10.D(研究和制造不是一个阶段,“研制”不能如此拆分,关键是“制造”不太恰当,原文只是研究和论证阶段。

从文中信息不能推出“用它取代航天飞机飞行已指日可待”的结论。

11.D(称赞。

12.A(A在/向;B为、替;C用、拿;D同、和。

13.D(用他自己的钱为范景淳办丧事。

14.C(用李疑的事迹劝勉世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的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

“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我的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

“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范景淳说:

“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

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并作了标记。

几天后范景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

将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

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账册归还给他们。

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还送给他们财物,让他们回去了。

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宋学士说:

“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

李疑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

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判断人的才能和品质呢?

《论语》上说:

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贪财好利的社会风气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劝勉世人。

15.译文:

王元泽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把一只獐和一只鹿同装在一个笼里来问王雱:

“哪一只是獐?

哪一只是鹿?

”王雱其实不能识别,过了一会儿,他回答说:

“在獐旁边的那一只是鹿,在鹿旁边的那只是獐。

”客人对他的聪明非常惊讶。

(评分:

(1)译正确给4分,

(2)译出给2分,(3)译出给2分。

16.

(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

(2分,每空1分)

(2)(任选一联:

4分——诗句释意1分,诗句分析2分,表现诗意1分;意思对即可。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鉴赏: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

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

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

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曰:

“‘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

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

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

“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

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

”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

“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浦起龙评析说:

“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

写生至此,天雨泣矣!

”(《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