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033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docx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

摘要: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竞争力发展都有其相应的路径,明确这一路径及其有关要求,对竞争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通过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新西兰企业和韩国半导体工业能力发展路径的比较,对我国区域竞争力发展的可能路径作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

国际比较;区域竞争力;发展路径

  一、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的路径

  关于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轨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Abemathy和Utterback提出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

该模型将技术与产业创新分成三个阶段:

(1)流动阶段。

此阶段新技术开始产生,产品创新处于高度流动时期,创新率也最高,工艺创新率则相对较低。

(2)转换阶段。

此阶段将产生出主导设计(即某种为市场所普遍接受的标准设计),产品特征逐渐趋向统一,产品创新率下降,工艺创新率上升。

(3)特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品本身和生产工艺基本定型,产业发展主要重视成本、产量和生产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以小幅度的渐进方式进行。

Christensen进一步提出支持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的概念:

支持性技术可看作是对处在特性阶段的主导设计的改进,即遵循主要市场上主流客户的需求而对现有技术的改良和完善,属于渐进性创新;破坏性技术即新的重大技术,它将导致“创造性毁灭”,即使特性阶段的成熟技术丧失其价值,是激进创新。

技术与产业创新就是以这三个阶段为周期而不断循环发展。

  Abernathy—Utterback模型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能力发展基本路径的反映,其中面临的创新问题有两类:

一是发展支持性技术,维持现有市场上的技术地位与核心优势;二是监视并发展破坏性技术,以便获取在未来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的能力发展路径,也在基本路径基础上呈现了多样化趋势,其中显著的特点是:

  1.面向知识经济的知识创新

  知识经济的中心在于知识的生产,其重要特征是:

知识的不断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会,相比于以往的监视和模仿竞争者以及设立进入障碍而言,现在更多强调的是不断创新;知识领域的多样化和新领域的不断产生,使一个企业难以掌握所有这些领域,从而使创新活动和能力的发展趋向专业化;知识生产是连续过程,要求不断流入资源以支持创新,以及更方便的组织间界面关系和更强的研发能力。

为此企业必须加快对外部来源知识的集成,并将其与内部能力相协调;知识的发展经常出现间断性的飞跃,新的或重新构造的需求、市场、竞争者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及相互关联使得对技术、产品和标准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非线性特征,同时也导致了影响这些过程的更积极的竞争。

因此,企业必须采用更灵活的创新路径和方式,从战略上来适应并驾驭这一环境。

  2.面向全球的国际合作R&D

  为了获取国外某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没有或不占优势的独特资源(包括知识、专长和人才),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下均指20世纪),全球化已成为技术领先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国际R&D也成为企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方面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国际R&D已从传统的注重企业产品在当地的适应性和从国内R&D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转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与优秀学术机构或研究中心的合作,以便扩大企业的知识基础和长期创新的潜力,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提供重要的支持。

  3.加强与东道国的知识联系,扩展“跨国学习空间”

  技术领先企业国际R&D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深入东道国的高等教育与学术社团和网络,以便为获取当地的知识和人才建立和疏通渠道。

为此强调“跨国学习空间”的概念,意指通过加强公司在当地的社会“植根”,在当地形成广泛密切的关系和网络,使公司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学习或接近当地的知识与人才。

  4.积极发展新的创新合作方式

  这方面主要是突出了短暂联盟的重要性,即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其目标只在于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短期联盟。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以便发现和试验新的知识和技术,任务一旦完成联盟即告解散,即使合作失败也不会承担太大风险。

这种合作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企业能力发展机会的选择范围。

  二、新西兰企业的发展路径

  新西兰企业发展路径的特点是在国内市场环境中,通过自我积累来发展企业技术能力,整个过程包含了七种正反馈回路:

  1.产品开发反馈回路

  首先,前一代产品的成功开发提供了现金流,据此再投入到下一代产品的创新;其次,成功创新的产品需要企业扩大规模与生产能力,促进了企业对生产技术的掌握,同时也扩展了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的市场又成为下一次产品创新的目标;第三,每一种产品都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发现市场细分的新依据、完善产品和制造技术、改进组织结构的机会。

最终,每种产品开发中所获取的知识都被反馈到下一代产品,也使每种产品都源自技术和市场知识的更高水平的积累。

  2.市场反馈回路

  市场开拓是一个正反馈回路,即:

已开拓市场上的用户知识提高了企业识别新的细分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够用于新的市场开发。

市场反馈回路与产品开发回路并行发展,相互促进,企业市场前景也不断扩展。

  3.与用户共同发展

  新西兰企业主张“从每一种产品中学习”的产品开发战略,用户反馈和学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企业要指导用户,使用户获得关于企业及产品能力的知识;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用户反馈,不断增加自身关于用户偏好的知识。

  4.R&D的积累与发展

  起初,企业在简陋的环境下进行低水平的R&D活动,或者借用国外的技术许可,通过不断发展和积累,逐渐过渡到自主的高水平创新与开发。

这种发展与积累包括:

增强企业的技术胜任和从其他来源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并使其成为以后创新的重要技术资产。

因以前R&D所取得的利润再投入到新的R&D活动,并因以往R&D的成功所取得的技术名声来吸引新的人才,促进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需要更多资源(技术能力、物质资源、人才)的创新;通过专利来保护已取得的技术并促进其应用。

  5.与技术合作者共同发展

  新西兰企业注重发展与技术合作者的联系,并借此形成技术合作网络,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正反馈过程:

合作关系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能力,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它也能更好地通过选择能提供互补优势的合作者来扩展它的合作网络,包括网络的规模(合作者的数量)和强度(与每个合作者联系的密切程度)。

这种正反馈回路对企业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企业在与合作者的互补作用过程中逐步趋向专业化。

  6.与供应商的共同发展

  与供应商的关系类似于与用户的关系,其反馈回路是:

企业通过发展与供应商的关系来促使供应商增加关于企业需求的知识;同时企业也努力获取关于供应商能力的知识,这两方面不断相互促进,最终能提高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价值。

  7.国际化与快速扩张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使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首先,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名声或商誉与高标准产品使国外用户出现市场需求,并因此而获得了企业产品独特价值的经验;国际市场需求又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及利用创新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形成,且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下,突出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核心竞争力。

这种相互作用使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得到了迅速扩张。

  这七种回路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综合路径。

首先,前六个回路是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探索阶段,以便发展和积累技术能力,第七个回路(即国际化过程)是利用阶段,即企业应利用其在国内市场上所获得的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其次,这一路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长期积累过程,一些企业花费了20年时间才发展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和能力。

当然,也正是借助了这一渐进的自我发展积累过程,企业也才形成了与竞争者相区别的独特特征与价值。

  三、韩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路径

  韩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特点是从国外成熟技术的学习开始,逐步发展积累自身能力,最终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技术交换者。

这一路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纵向的全球和本地网络下的学习者。

韩国半导体工业是国外资本和技术为利用韩国廉价劳动力而流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通过国外半导体企业在韩国设立组装厂,或与韩国企业联合投资建厂,使韩国企业家及工人学到了制造集成电路的初步装配技术,这些技术随后也成为韩国企业能力积累的起点。

在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韩国本地企业开始进入半导体工业,它们通过分包合同而加入了国际半导体工业的纵向网络。

为了生存和获取利润,这些本地企业初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和吸收半导体组装的基本生产能力,并努力维持与国外领先者的全球网络联系,同时建立与韩国政府的密切关系,以便取得财政和管理上的支持。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韩国企业改进了技术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逐渐收购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和一些本地半导体制造企业,建立本地化的企业网络。

这种学习方法尤其有助于吸收不能通过正式合同而转移的隐性知识,而且也为韩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投资能力的大量机会。

  第二阶段,准全球和准内部网络下的追赶者。

80年代初期,在前一阶段所学习的技术能力基础上,一些韩国企业开始以追赶者身份涉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新领域,在那时这需要国际上正在成长的技术。

韩国企业为贯彻其战略,重点放在建立各种学习网络,扩展学习空间。

这些网络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国际合作创新网络,例如与MicronTechnology、Zytrex等公司的合作;二是韩一美准全球网络,即在美国(如硅谷)建立国外R&D基地,以学习必要的先进技术并使之内部化;三是韩国本地网络和准内部网络(指与关联企业的联系),目的在于获取资金和人力资源,为吸收和开发必需技术的R&D活动提供支持,并为VLSI的生产建造设施。

  在这一阶段,韩国政府为本地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了积极的帮助,通过与一些主要的本地半导体企业合作进行4MDRAM技术开发项目,使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发只比日本半导体企业晚了6个月。

之后,韩国政府和这些企业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后续合作R&D项目,开发6M、64M和256MDRAM技术。

  第三阶段,互惠的全球网络中的技术交换者。

随着韩国企业达到了DRAM产业的国际前沿,并且获得了能为跨国公司提供某种有价值东西的能力,他们就能够实施全球战略联盟和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韩国半导体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种横向的技术交换关系,双方都试图建立战略的和互惠的网络,以补充各自的劣势。

这些战略使韩国本地企业通过扩展生产能力而加强了他们对DRAM市场的控制,并且补充了他们在非存储半导体产业中的劣势。

特别地,他们利用自己的DRAM技术向国外创新者交换非存储技术(这是韩国企业的瓶颈),使他们的技术能力通过超出DRAM范围而实行包括非存储技术的多样化,以及通过运作全球互惠网络而得到扩大。

  四、三种路径的简要比较

  以上三种路径可用下表做一简要比较:

技术领先企业、新西兰企业、韩国半导体工业发展路径比较表

路径

 

技术领先企业

 

新西兰企业

 

韩国半导体工业

 

目标取向

 

知识创造

 

国内市场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者

 

驱动力

 

全球战略

 

国内战略

 

与国际领先者的网络联系

 

知识来源

 

企业内部发展

 

国际R&D合作

 

国内企业自我积累

 

国外企业

 

发展方向

 

与过程

 

正向路径

 

长链创新

 

正向路径

 

七种正反馈回路

 

反向路径

 

三个阶段

 

主要作用

 

因素

 

国际市场与用户

 

国际R&D资源

 

国外合作者

 

国内市场与用户

 

内部R&D

 

供应商

 

技术合作者

 

国际资本

 

国际知识来源

 

本地政府

 

本地企业

 

需发展的

 

重要能力

 

技术监视与评价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与专长

 

本地化能力

 

R&D组织能力

 

产品(生产)能力

 

营销能力

 

本地合作能力

 

内部R&D能力

 

生产能力

 

投资能力

 

创新能力

 

网络化能力

 

  首先,三种路径可一般地概括为正向路径和反向路径两类:

正向路径是指从新技术的创新开始,直至发展为成熟的产业技术;或者先在国内市场发展技术能力,再扩展到国际市场,如技术领先企业和新西兰企业所采取的路径。

反向路径是指(按Abemathy-Utterback模型)先从特性阶段成熟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开始,逐步扩展到转换阶段的正在成长的技术,最后形成开发自主创新技术的能力;或者直接以全球化(而不是以国内发展)为起点,如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发展路径。

  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已蓄积了雄厚的技术资产,在技术能力上占有极大优势。

技术领先企业为了保持这种优势,同时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一般都是采取正向路径,在较高的起点上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或前伸到基础研究,采用长链创新)来促进技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新西兰企业主要是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正向路径开发积累自身技术能力,而后再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受国内互补网络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新西兰企业存在一种较明显的从多样化能力向专业化方向的转变;韩国半导体企业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知识和技术来源的制约,一方面由于技术资源和能力较为缺乏,短期内很难依赖自己的力量发展新的技术与产业;另一方面是国外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学习的机会,因此采取的是反向路径,即利用国际资本的技术外溢,通过学习国外成熟技术来发展自身能力。

由此造成的以国内发展为基础的知识积累的空缺,韩国企业通过扩大学习空间来弥补,并积极寻求从单纯引入式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使外部知识快速成为企业的内部积累。

  其次,需要发展的能力各有不同。

从这三种路径可以概括出多种具体能力,如:

技术监视与评价能力、本地化能力、网络(合作)能力、生产能力、投资能力、创新能力、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等等。

一般而言,这些能力都应包括在企业技术能力范围之内,或与技术能力的发展有关联,但在不同的路径中,所突出的重点能力却各有不同。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区别尤其明显。

技术领先企业比较重视的是技术监视与评价能力、本地化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

技术监视与评价能力是为了适应技术与经济快速多变的发展,以便从中及时发现有前途的知识与技术;本地化能力是为了增强在全球R&D过程中对当地知识和资源的学习与吸收;基础研究能力是为了开展激进创新,获取未来的能力优势。

另外,由于需要对分散在全球的R&D活动进行集成管理,R&D组织能力也日益受到重视。

  比较之下,采取反向路径的韩国企业则更重视生产能力、投资能力、创新能力和网络化能力。

生产能力指的是:

企业在响应变化的环境以及适应和改进最初设计参数中已有的生产技术时,维持和运行生产设施的能力,同时还包括质量控制、计划、维修、存货控制等生产技能和能力;投资能力也可称为项目执行能力,如为项目和工厂的建设所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工艺设计和技术购买,以及投资计划、寻求合适的技术来源与设备等能力。

创新能力指的是通过经济活动来创新并实施新的技术可能性的能力,包括从发明和改进新的技术的能力到使现有技术进步超出最初设计参数的能力。

  对韩国企业而言,通过引入国际资本加入国际产业链,能够使地区企业直接参与现代产业的生产和创新过程,从而为学习积累以上三种能力提供了场所与机会,但因此也要求尽可能扩大“学习空间”,实现广泛学习。

由此出发,网络化能力也被看作是韩国企业在能力过程中的一种必需能力,并特别认为是关键的能力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展其他三种能力。

  五、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上述能力发展路径的国际比较,为我国地区和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基础不一,在能力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也会存在差别,不可能都遵循同一路径。

可以认为,上述三种路径在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所表现,对此我们大致描述如下:

  1.正向创新路径

  该路径是从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入手,为新的产业机会发展重要的创新,尤其是发展原始性创新,包括在新的理论和概念基础上开发的全新技术或产品;或者将多种知识和技术综合融合成为新的技术或产品。

因此对突破现已特性化的主流技术,发展我国自主的知识成果与产权,寻求新的产业机会有最大的意义。

这一路径要求以科学研究为起点,或者是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集成,因此往往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中心,我国一些具有丰富科技资源与较高研究能力的地区(如大学聚集区或建有国家科技园的地区),应努力采取这一路径。

  该路径所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一是合作创新能力,即联合地区内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资源,进行联合研究与攻关的能力;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即将分布于不同地区、部门和机构的分散的科技资源与能力进行集成,整合成为地区性的整体科技能力;三是产业化能力,即将新的自主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以建立并发展新的产业的能力;四是国际R&D与合作能力,即与国际上相应的科技机构开展横向联系,以吸取知识和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

  2.正向自我积累路径

  该路径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开发新技术和产品,逐步积累来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

此路径耗时较长、过程较多,但也正因为如此而有利于产生独特性,因此尤其在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中,有较大的适应性。

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一般都有较强的地域和历史特征,而且大都有企业内部相传的特定技术和工艺,独特性是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来源。

所以,尽管在现代科技进步和国际市场的冲击下,也必须吸收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但从维持其独特性出发,自身的开发和积累仍应是主要途径。

  正向自我积累路径所需发展的重要能力包括:

企业R&D能力,即发展企业内部独特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创新能力,这也是传统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求得生存的主要能力;企业投资积累能力,目的主要是通过产品的成功开发,为以后的创新积累资金;企业与客户的合作能力,目的是通过密切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地区传统产业的网络化能力,地区性传统产业大都是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差,通过结成地区性网络,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地位、采用新的生产和组织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减少成本。

  3.反向追赶路径

  该路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学习国外成熟技术,具备一定能力基础后,再进一步掌握国外正在成长的技术,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目的。

在我国,一些通过引入国外资本和技术来发展新兴产业的地区,实际上采取的就是反向追赶路径。

该路径一般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即学习和掌握国外成熟技术的学习阶段;获取和掌握国外正在成长技术的追赶阶段;在自身能力扩展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并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交换的创新阶段。

  为实现这一路径的目标,各个阶段发展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学习能力在学习和追赶两个阶段都是重要的能力;在学习阶段,大批量装配的生产能力是基础能力;在追赶阶段,创新能力开始显出重要性,同时需要发展投资能力;在创新阶段,自主的创新能力是主要能力。

  采用反向追赶路径应注意的是:

第一,要有明确的能力发展目标与战略,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和执行。

反向追赶路径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和业务战略抓得很紧,能力发展战略却不予重视,应力求避免;第二,反向追赶路径的关键是从单纯引入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以及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转变,应有意识地积蓄能力并寻求机会来促进这种转变;第三,采取反向路径往往是先在技术系统的某一部分或环节上形成突破,具备优势后再向其他方面扩展,因此应努力发现这种突破点及其可能性。

作者:

赵修卫武汉大学商学院 来源:

录入2004年10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