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991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docx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

1、知者乐(   )山,仁者乐水。

《论语·雍也》

1、黄山记 徐迟

一、词语。

喑(   )呜 皖(   )南 簇(   )拥 蟠(   )桃 绯(   )红 给(   )予 

鲫(   )鱼 哈(   )欠 剑戟(   ) 狭仄(   ) 铺砌(   ) 哈(   )巴狗

哈(   )什蚂 参差(       ) 悭吝(       ) 菡萏(       ) 叱咤(       )

氤氲(       ) 煞(   )费心机倏(   )来倏去 拾(   )级而登 扑朔(   )迷离      

二、写作。

1、虚实结合。

(第一部分与第二、三、四部分)   2、古今对比。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

3、句式整散间行。

(第一、四部分)

三、论据。

1、风景优美的黄山,过去登人少,如今登人多,多亏黄山石工们开山修路,为人民造福。

——人民的力量。

2、巩乃斯的马 周涛

一、词语。

畸(   )形 龇(   )牙 稽(   )首 牝(   )马 蓦(   )然 穹(   )庐

鬃(   )毛 俨(   )然 蓦(   )然 懦(   )弱 颠簸(   ) 驾驭(   )

怜悯(   ) 滑稽(   ) 脖颈(   ) 笨拙(   ) 悲怆(   ) 后裔(   )

二、作文技巧。

1、托物言志。

   2、对比手法。

   3、首尾呼应。

   4、多用典故。

三、拓展。

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与宝马:

1、《西游记》—唐僧—白龙马 2、《三国演义》—吕布—赤兔马

3、瓦尔登湖(节选) [美]梭罗

一、词语。

撵(   )出 渲(   )染 湛(   )蓝 霓(   )虹 干涸(   ) 俯瞰(   )

羁绊(   ) 一泓(   ) 深邃(   )  湖畔(   )  蜿蜒(   ) 熠熠(   ) 

湖泊(   ) 上溯(   ) 徜徉(       ) 大书特书 了如指掌 风云变幻

二、写作。

   1、借景抒情。

三、论据。

1、梭罗堪称美国现代“陶渊明”。

——选择、淡泊。

附: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清·张潮《幽梦影》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导语:

息息相关 旁征博引 演绎(   )

 

4、说数 沈志远

一、词语。

契(   )机 衍(   )生 镌(   )刻 隽(   )永 缥缈(   ) 孜孜(   )以求          

沧海一粟 地老天荒 迎刃而解 虚无缥缈 拭目以待 四大皆空 浩如烟海

 

二、积累。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

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叶永烈

一、词语。

   分馏(   ) 干瘪(   ) 纤(   )绳

6、寂静的春天 [美]雷切尔·卡森

一、词语。

啮(   )齿 畜(   )牧 庇(   )护 滞(   )留 弄(   )堂 札(   )记

拨弄(   ) 牲畜(   ) 骨骼(   ) 连锁反应 一丝不苟 屈指可数

二、论据。

   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7、这个世界的音乐 [美]刘易斯·托马斯

一、字词。

剔(   )除 湮(   )没 上颚(   ) 水蛭(   ) 鱼鳔(   ) 蟾蜍(       )

戛(   )然而止 聊以慰藉(   ) 

 

8、足不出户知天下 [美]比尔·盖茨

附:

科技说明文解题指导

一、科技说明文选项设置的迷惑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4.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5.张冠李戴。

这种干扰项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6.因果颠倒。

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

   7.误划类别。

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8.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9.偷换概念。

10、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二、三遍阅读法解答科技说明文选择题:

  第一遍: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第二遍:

读题定位,划出要点。

  第三遍:

比较分析,找出答案。

 

第三单元 小说

(1)

导语:

脉(   )搏

9、药 鲁迅

一、字词。

拗(   )开 痨(   )病 搔(   )痒 蹩(   )进 攫(   )取 瘐(   )毙

悚(   )然 发怔(   ) 搭讪(   ) 丛冢(   ) 纸锭(   ) 咳嗽(   )

窸窣(       ) 踌躇(       ) 褴褛(       )  踉跄(       ) 无精打采

二、写作。

1、标题:

意蕴丰富。

(1)情节线索;

(2)暗示主题;(3)一语双关。

2、结构:

双线结构,明暗交织。

3、人物:

(1)命名艺术。

①象征,如:

华家、夏家;②影射,如:

夏瑜影射秋瑾。

        

(2)人物语言个性化。

如:

康大叔进茶馆

4、结尾:

以景结情,发人深省。

三、论据。

1、华家迷信偏方,导致儿子死亡。

——批判愚昧、迷信。

2、华家不懂科学,才相信偏方。

——科普的重要性。

 

10、项链 [法]莫泊桑

一、字词。

寒伧(   ) 誊(   )写 筵(   )席 匮(   )乏 晾(   )晒 债券(   )

打盹(   ) 佳肴(   ) 请柬(   ) 积攒(    )衣褶(   ) 瘦削(   )

阿谀(       ) 面面相觑(   ) 自惭形秽(   ) 骇人听闻 

二、写作。

1、标题即线索。

   2、伏笔与暗示。

   3、结尾既出人意料又意料之中。

三、论据。

1、一条假项链,十年真辛苦。

贪慕虚荣,自食其果。

——爱慕虚荣者戒。

2、玛蒂尔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逃避,没有推卸,而是一改往日陋习,通过辛勤劳动还清了债务。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勇气/面对。

 

11、微型小说两篇

等待散场 刘心武

一、字词。

   蔼(   )然 衣兜(   ) 阻挠(   ) 摩挲(   )

差别 [德]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

一、字词。

   牢骚(   ) 青云直上

二、写作。

   1、对比手法。

三、论据。

1、勤奋、积极、细心、敬业的阿诺德青云直上;怠惰、消极、粗心、散漫的布鲁诺原地踏步。

——积极、勤奋、细心、敬业……助人成功。

 

12、荷花淀 孙犁

一、字词。

晌(   )午 吆(   )喝 泅(   )水 凫(   )水 撅(   )嘴 围剿(   )

剿(   )袭 藕(   )断丝连

二、写作。

1、借景抒情。

如:

水生嫂月下编席。

   2、人物语言个性化。

三、论据。

   1、英雄儿女,深明大义,勇斗强敌,保家卫国。

——爱国、选择、理解……

13、春之声 王蒙

一、字词。

偌(   )大 醪(   )糟 挪(   )动 针灸(   ) 呼吁(    ) 晕眩(   )

抽屉(   ) 棉褥(   ) 锅盔(   ) 怏怏(   ) 铁砧(    ) 瓦瓴(   )

采撷(   ) 鹌鹑(       ) 荸荠(       ) 熙熙攘攘(   ) 梦寐以求

立锥之地 坚忍不拔 浑/混水摸鱼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2)

14、唐诗五首

山居秋暝

一、山水田园诗简介。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这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三、鉴赏分析。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颔联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看起来,此地洋溢着一片热闹,然而,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楚辞·招隐士》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从军行(4/7) 王昌龄

一、边塞诗简介。

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二、鉴赏边塞诗方法。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鉴赏分析。

一、二两句写景,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

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登高 杜甫

一、鉴赏分析。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漂泊到夔洲一带,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作此诗。

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寓情于景,在萧索惨淡的画面中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

沉郁悲哀。

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

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暗含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前四句诗以写景,注重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秋日的景色使得诗人触之生情。

颈联就融合了诗人的感情:

“万里悲秋”,由眼前景到心中情。

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

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

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

将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尾联:

将“悲秋”之意进一步深化。

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

登高而惹恨添悲,艰难困苦,国难家愁,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全诗哀景写哀,哀景蕴蓄哀情,哀景引发哀情,哀景烘托哀情。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

 

石头城 刘禹锡

一、咏史怀古诗简介。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语言委婉、含蓄蕴藉。

二、鉴赏咏史诗方法。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

用典有明用,有暗用,有正用,也有反用的,在分析时要留意。

)。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越多越好。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或这个古人的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苏轼被贬黄州,到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壁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就事论事。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4、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三、鉴赏分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咏史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

诗人借写石头城萧条的景象,寄托了国运衰微的感慨和人生凄凉的感伤。

诗所用的笔墨不多,仅以几个简单的意象,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触。

诗的一开头就写,围绕着故都的群山依在,潮依旧拍打着石壁,但却是“空城”的石壁,与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拍打石壁的潮水也好像感觉到了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寂寞地退回去。

拟人化的手法更显出了“空城”的凄凉萧索。

不禁使人产生山川依旧,故国逝去的感觉。

秦淮河是当年六朝游乐的场所,“旧时月”就是当时的见证。

山沉默了,水沉默了,城破旧了,只有这多情的月亮依旧从城堡西面升起,照亮这座古城、山、水。

全诗采用了典型的景象,虽是句句写景,却都句句含情,通过对比及拟人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石头城的没落荒凉,融合了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锦瑟 李商隐

一、咏物诗简介。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二、鉴赏咏物诗方法。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三、鉴赏分析。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

四句各用一个典故。

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

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

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15、蜀道难 李白

一、鉴赏分析。

《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

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16、琵琶行 白居易

一、鉴赏分析。

其一,这首诗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

 

17、宋词四首

雨霖铃 柳永

一、鉴赏分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通过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用白描手法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别后思念的预想。

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