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952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7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资料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能力目标

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

重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法

问题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水”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

(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如果有人向你们身上泼水,你们会怎么样?

为什么呢?

但是我国有一个民族有个习惯,就是往别人身上泼的水越多代表人们对他的祝福越多。

你们想知道是哪个民族吗?

2.这个民族就是傣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演示第4张幻灯片)

回答问题:

水。

生气。

感觉他们是在故意捉弄人。

 

想。

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以学生喜欢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度”的偏旁是“广”

“泼”的偏旁是“氵”

“炮”的偏旁是“火”

“令”的偏旁是“人”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穿”、“泼”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傣族象脚鼓凤凰花柏树枝

泼洒跳舞祝福健康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演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1961年,(傣族)人民敲着(象脚鼓),地上洒满(凤凰花),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放着花炮,欢迎(周总理)与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2.故事简介:

(演示第10张幻灯片)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他便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四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3.同学们,题目中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

(演示第11张幻灯片)

难忘:

无法忘记。

泼水节:

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泼水节这天,向人们身上洒的水越多,代表对人们的祝福越深。

4.课文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事情?

(演示第12张幻灯片)

第一部分(1、2):

讲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第二部分(3-6):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第三部分(7、8):

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有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傣族人民特别难忘。

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故事追忆到哪一年!

(演示第13-15张幻灯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凤凰花:

也叫凤凰木,花朵颜色是红色,花瓣是五瓣。

(1)故事说的是哪一年的事情?

(2)泼水节和凤凰花有什么关系呢?

凤凰花开的季节就是泼水节到来的季节。

(3)那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6.文章是怎样介绍人们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的情景?

(演示第16-20张幻灯片)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②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象脚鼓:

把芒果树或木棉树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流传于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

龙船:

刻有龙形图案或龙形状的船。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向或各个地方。

这些说明了什么?

 

(1)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多音字:

pū(铺张)(铺床)

pù(当铺)(地铺)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比作鲜红的地毯。

(2)人们看到周总理来了之后,是什么样的反映?

说明了什么?

7.周总理来的时候,是怎样的打扮呢?

(演示第21-29张幻灯片)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笑容满面:

形容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用“笑容满面”写写句子:

①看到我的获奖证书,爸爸妈妈笑容满面。

②小红是个很乐观的人,整天笑容满面。

(1)来了之后,周总理是怎样做的?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看到这个场面,你们是什么感受呢?

周总理亲切、随和,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使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

(2)傣族人民是怎样向人们送去祝福的呢?

(3)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多音字:

shènɡ(盛开)(盛大)

chénɡ(盛满)(盛饭)

表示周总理泼水时动作的词有哪些?

端、拿、蘸、泼洒、祝福。

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4)同学们,你们想当清清的水泼洒到傣族人民身上时,总理都会送给他们些什么样的祝福呢?

祝福年轻的小伙子越来越健壮;祝福美丽的姑娘永远美丽漂亮;祝福可爱的孩子永远开心快乐……

(5)傣族人民是怎样做的呢?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6)同学们,你们觉得傣族人民还会祝福周总理一些什么呢?

祝福总理事事顺心,每天都快乐;祝福总理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7)从哪可以看出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开心、幸福?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8.同学们,你们说这么幸福的时刻,人们会轻易忘记吗?

(演示第30张幻灯片)

课文是怎样说的?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31张幻灯片)

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这篇课文描写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场景,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2、33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2.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周总理踩在凤凰花铺满地的“地毯”上,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脚鼓,和傣族人民又唱又跳;之后,总理一手端着一个银碗,另一只手拿着柏树枝蘸着水洒向傣族人民,向傣族人民送去祝福。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4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

2.完成课后习题。

 

因为这个泼水节有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

 

1961年。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和场面的热闹。

 

比喻。

 

欢呼。

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

 

泼水。

 

总理和傣族人民玩得很尽兴。

 

不会。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

 

划分章节。

 

体会傣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快乐、幸福。

 

多音字导读。

 

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傣族人民兴奋的心情。

了解总理的穿着和表情。

 

锻炼写句子能力。

体会总理快乐的心情。

 

多音字导读。

 

体会动词的作用。

展开想象。

 

体会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情感。

发挥想象。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堂小结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时无比幸福、欢乐的情景,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的凤凰花

傣族人民一串串龙船

一串串花炮

欢度泼水节难忘

周总理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

可是,上完这节课之后才发现,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

因此,在上这节课之前,必须讲解一些有关于周总理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的基本情况,明白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傣族人民会因为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感到如此幸福、难忘。

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