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899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单元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能灵活地选择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能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重点

掌握各种运算定律,能灵活应用。

单元难点

能真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时分配

加法运算定律(4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机动(1课时)

简便运算(4课时)

机动(1课时)

单元任务分析(包括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新旧知识联系、重点难点突破策略)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包括: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和一节数学活动课。

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中列举法向学生展示了各运算定律和性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为今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基础。

例题安排将单纯的计算融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基础。

课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难点

理解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主题图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

它们的结果是怎样。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1.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你认为有用吗?

(验算)

1.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3题

2.先计算,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54+346512+178

643+215490+320

300+=600+

A+B=+

+36=25+

P28/做一做P31/4、1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观察后自由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指名说说他们计算的对吗?

4.观察算式说发现40+56=56+40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总结

学生尝试表示

学生用字母表示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a+b=b+a

课题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结合律。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结合律。

难点

理解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主题图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

它们的结果是怎样。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1.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习了加法结合律,你认为有用吗?

(验算)

1.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3题

2.先计算,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1、(69+172)+○69+(+28)

300+=600+

P28/做一做P31/4、1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观察后自由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指名说说他们计算的对吗?

4.观察算式说发现40+56=56+40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总结

学生尝试表示

学生用字母表示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课题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复习旧知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能不能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1、出示:

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A→B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3、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

4、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不是经常使用,在平时的计算中怎样来合理灵活的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使计算简便。

245+174+15+155+11在这个题中怎样来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25+14+18675+168+2567+25+33+75

135+39+65+115+137+45+63+50

P32/5—7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观察后自由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提出问题。

 

3.动手计算后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A→B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课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简算。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出示目标。

1、练习五第4题,下面的式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2、练习五第1题;

3、练习五第5题。

你找到几种解决方法?

 

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6+52+254+3867+102+138

47+98

2、练习五第六题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指名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课题

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

概括总结定律。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主题图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使用这两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

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

25×32×125

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15×16=16×15

P37/2—4

P35/做一做1、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观察后自由提问题。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3.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说。

 

学生总结

学生尝试表示

学生用字母表示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a×b≒b×a(a×b)×c=a×(b×c)

课题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难点

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教学简便运算。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1、思考问题导入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4、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5通过这些算式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6、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7、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个规律。

(□+33)×70=6×70+33×□在这个题里我们在□里应填什么数字?

这个式子用了什么定律。

计算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P36/做一做P38/5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思考后自由提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3.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说。

 

学生总结

学生尝试表示

 

学生用字母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课题

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合理运用乘法分配律

难点

通过拆数、变式的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题卡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复习旧知导入

302=300+□(300+2)×43=300×□+2×□

2003=2000+□(2000+3)×14=2000×□+□×□

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比较

(100+2)×43102×(40+3)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

 

3、出示

(80+8)×2532×(200+3)

35×37+65×338×29+38

讨论:

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

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102×24

3001×84=□×84+□×849×37+9×63

92×203=92×(200+□)

=92×200+92×□

计算

25×12+25×88

(35+45)×12

(11+25)×4

25×(4+40)

102×439×37+9×639×37+9×6338×29+38

作业:

P38/6—8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后指名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尝试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课题

第八课时机动课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课题

第九课时连减、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方法。

难点

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简算。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口算题卡、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5、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旧知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它们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有什么规律。

在减法和除法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出示:

小明在看一本故事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讨论怎样解答,有几种方法。

2、234-66-34234-34-66234-(66+34)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3、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发现的这个规律在减法的算式(连减)里是不是都能用。

运用这个规律计算有什么好处。

5、这个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6、在减法算式里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的算式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7、3000÷4÷253000÷(4×25)这两个式子的结果怎样。

8、通过这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规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1)填空:

判断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638-(438+57=638-438+57

1000-159-□=1000〇(□+441)901-109-91=901-(109+91)

16÷2÷4=16÷(□〇□)3456-(481+519)=3456-481-519

210÷(7×6)=210〇(7〇6)35÷14=350÷2÷7

□÷(25×7)=350〇(□〇□)3000÷4÷25=3000÷(4+2)

计算

25×12+25×88

(35+45)×12

(11+25)×4

25×(4+40)

102×439×37+9×639×37+9×6338×29+38

作业:

P38/6—8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3.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尝试表示

 

学生通过计算后发现规律并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236-66-343000÷4÷25

=236-(66+34)=3000÷(4×25)

=236-100=3000÷1000

=136=3

课题

第十课时两个数相乘中的简便运算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重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难点

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简算。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口算题卡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谈话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但是在一些题中我们不能直接的使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要把因数变通后才能用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出示学习目标。

1、出示例4主题图什么是“一打”?

 

2、25×12有多少种方法来计算这个题。

3、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为什么要把12写成100÷4的形式或3×4的形式或10+2的形式。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这一道题有这几种解题方法。

并且方法还不同。

6、在以后的解题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25×32×125102×36

我们能不能灵活的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计算

25×3625×32×12526×9934×103

P47/4、5

1、再现目标,检查达标情况

2、总结: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读学习目标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3.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独立计算后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

 

集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25×3625×32×125

=25×4×9=(25×4)×(125×8)

=100×9=100×1000

=900=100000

课题

第十一课时乘加运算中的简算计算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难点

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简算。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具、学具

主题图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

谈话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法的运算定律,那么如果在一道算式里,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法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这里关键要用到哪个定律。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出示例5.观察主题图。

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2、讨论解决的方法,看看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3、31×2+30×2+267×21+1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怎样来进行解答。

 

 

 

4、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