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371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docx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桉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2010.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2.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

“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B.注重门第C.唯才是举D.打击贵族

3.《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4.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洛神赋图》局部图二《天王送子图》图三《窦娥冤》图四京剧《杨门女将》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5.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

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

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

……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

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

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材料显示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7.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8.《剑桥中华民国史》说:

“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9.下列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解读两幅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图一1966年哈尔滨学生在广场游行图二1984年北大学生在国庆游行

A.工作中心都已发生转移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突破

C.民主与法制建设尚待确立D.两大思想理论体系受到真诚拥护

10.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11.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12.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

(一)雅典城及其近郊;

(二)内陆中央地带:

(三)沿海地区。

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

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13.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4.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

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发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D.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15.马克矗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下列说法,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②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③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权制衡④南方与北方的分权制衡

A.①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16.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学成就

项目

基础研究

年限(A)

应用研究

年限(B)

生产推广

年限(C)

B—A

年差

C—B

年差

C—A

年差

1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2

电话

1820

1876

1881

56

5

61

3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4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5

晶体管

1947

1951

1953

4

2

6

6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

②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④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④

17.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

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18.阅读图表,下列选项中与图表所呈现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A.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地位重要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把双刃剑

C.亚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

19.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0.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自问世以来便得到迅速发展,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之为“第七艺术”。

阅读下列图片,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A.图一电影放映机是美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的

B.图二作品是格里菲斯拍摄的,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C.图二、图三都是著名的黑白无声商业影片

D.图四是1927年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22小题各14分,第23小题12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

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

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2分)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2分)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

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

有何意义?

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

(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分)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

理由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2分)

(4)综合材料一、二、二,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

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5分)

24.【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

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

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

……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

残篇36》

材料四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

“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4分)

(3)据材料二、三,梭伦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

(1分)

(4)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材料三

1919年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

这个大纲要求:

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开辟商港……具备公用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四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民生主义”的主张。

(1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新主张。

材料三中他认为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

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的历史活动有何认识。

(1分)

(本试卷XX,不得复制、发表。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B

D

B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B

B

B

C

D

A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22小题各14分,第23小题12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

(1)状况:

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

(2分)

(2)原因:

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

(3分)

调整:

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

(1分)

(3)关系:

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分)

(4)方法:

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

(1分)

原因:

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分)

(5)新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2分)

新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分)

因素:

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1分)

22.

(1)原因:

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建国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3分)

实践:

实施一五计划。

(1分)

(2)含义: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

(1分)

意义:

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2分)

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分)

(3)变化:

由重工业变为信息化。

(2分)

原因:

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推动。

(任答两点,2分)

(4)认识:

要从国情出发;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分)

23.

(1)观点:

抨击君主专制;(1分)

职责:

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

(2)方法:

分天子之权;(1分)理由:

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2分)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

(任答两点,得2分)

(4)共同:

抨击君主专制;(1分)

原因:

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分)

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1分)

消极:

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1分)

24.

(1)原因:

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分,如只答贵族奴役穷人得1分)

(2)措施:

经济上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

(3分)

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

(1分)

(3)原则:

折中或中庸、调和。

(1分)

(4)方式:

立法和建立制度。

(1分)

借鉴:

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任答两点,得2分)

25.

(1)主张:

平均地权(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