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2666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docx

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汕头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东里中学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

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

这说明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3.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

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

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4.康熙皇帝曾说:

“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

”由此可知康熙时期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B.中央集权空前加强C.官僚制度尚未成熟D.君臣权限划分不明

5.明代科举考试流程有严密的程序。

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

这一记载表明明代

A.人才选拨更加注重形式B.科举制的影响日益扩大

C.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D.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行

6.如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

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

《淮南子·主术训》记载: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

“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

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选官制度的变化B.专制统治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完善D.建筑艺术的进步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75)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A.血缘分封制B.君主专制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度

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9、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10、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1、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

1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15、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1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1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18、“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19、“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

20、“(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

”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22、马克思指出:

“鸦片不曾产生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唤醒似的。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将领抗击英军

2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

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

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首位

24.历史概念中往往隐含了使用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历史概念属于较客观的事实性描述。

以下历史概念属事实描述的是

A.同治中兴B.中法战争C.戊戌政变D.辛亥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计52分。

25.(25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僵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材料五】下列是CCTV—lO《百家讲坛》节目中,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一段讲话实录。

吴建民说:

弱国当然没有外交了,讲话人家不大听你,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不能发挥作用。

你看顾维钧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四个都跑掉了,就他一个,他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绝签《凡尔赛条约》。

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

我跟法国谈民主问题,我说中国人怎么样走上目前这条道路的,你们知道吗?

他们说不知道。

我说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一直学西方。

你看好了,中国当时的主导思想是学西方,把“德先生”请来、“赛先生”请来,就这个意思,学西方。

转折在1919年凡尔赛和会上面……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西方的哪种政体类型?

(3分)其确立政体的方式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6分)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2分)

(4)材料四讲述的中华民国确立了什么民主政体?

(2分)有何意义?

(2分)

(5)材料五“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一直学西方”,都有哪些史实?

(4分)在当时“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对顾维钧拒签《凡尔赛条约》这一史实,你有何感想?

(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西方的理念有颇多差异。

中国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围绕广场教堂或者从圆心辐射出来的。

古代中国人对神灵态度暧昧,更拒斥古希腊、罗马广场式的民意体现,因此,占据中国古代城市中心的,并不是宗教道场或广场,而是权力的殿堂。

西方城市在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公共空间增长,同样在古代中国举步维艰。

古代中国统治者迷恋城墙——无论是为一座城市选址,还是分割其内部格局,首要考虑的往往不是宜居,而是如何凸显统治的权威,对外可以应对军事冲击,对内便于社会管理,城内是被各种复杂关系捆缚的礼教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城市与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

(要求:

中外相关、论题合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

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

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

《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

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执法,乃天下执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

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

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

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

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9分)

东里中学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答题卷

得分栏:

题号

1——24

25

26

27

总分

分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

(1)(6分)

 

(2)(6分)

 

(3)(2分)

 

(4)(4分)

 

(5)(7分)

 

26、(12分)

 

27

(1)(6分)

 

(2)(9分)

 

汕头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东里中学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A

A

B

B

B

B

C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A

C

A

B

D

C

C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计52分。

25.(25分)

(1)政体:

君主立宪制(3分);确立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分)

(2)实现:

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任意回答二点即可,6分)

(3)特点: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分)

(4)民主政体:

资产阶级共和制(2分)

意义:

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

(5)史实:

《资政新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4分)(答出2点即可给满分)

感想:

反映了顾维钧的爱国精神、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民族气节(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6.(12分)

拟定论题(2分):

考生能依据材料描述历史现象,拟定一个合适的论题得2分。

若论题合适且包含明确观点可将观点分合并相加。

提出观点(2分):

综合中外提出观点,且观点明确,符合史实得2分。

若考生仅根据其中一则材料提出观点,观点明确,符合史实得1分。

结合材料(2分):

考生能结合材料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得2分。

结合史实(2分):

考生引用中外史实要准确,选取运用恰当。

(2分)

论证逻辑(4分):

综合判断,考生对材料分析准确,引用史实有证据力,能紧扣观点展开论述。

(4分)

示例1:

论题:

城市的特点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异。

论述:

古代中国的城市以权力为中心,凸显统治权威,主要是受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应对军事冲击和便于社会管理的目的。

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为中心,比较重视公共空间,体现了宜居的特点,反映了古代西方受到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响。

因此城市建筑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异。

示例2:

论题:

不同文明的历史发展会在的城市的特点上反映出来。

论述:

古代中国以统治者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并依靠封建礼教来进行思想上的控制,因此古代中国的城市以权力为中心,等级森严。

古代西方宗教蓬勃发展,希腊地区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响深远,同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

因此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为中心,比较重视公共空间,体现了宜居的特点。

城市的差异性主要受文化的差异性的影响。

27.(15分)

(1)特点:

立法方面:

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

司法方面:

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执法、诚信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

(每点2分,回答任意3点可得6分)

(2)不同:

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

(4分)

原因:

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

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任意回答二点可得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