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542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docx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

表姐的书屋

  撑一把伞,穿过悠长、宁静的小巷。

小巷深处,是表姐的书屋,如一朵幽雅的雏菊,在雨中恬然绽放。

  岁月匆匆流过。

马路上,高楼里,人们的脚步愈发匆忙,内心也愈发浮躁。

市中心的房价涨了又涨,只有那些整日顾客盈门的商厦、酒店、银行依旧傲立在城市的中央,而表姐的那间书屋,早已因担负不起那高昂的租金,退居到了这城市边缘的一隅。

  “吱呀”一声,我推门而入。

两位素衣的女子,正倚窗而读。

表姐手捧香茗,静静地看着一本书。

见我来,她淡然一笑,起身,去为我煮茶。

  我环视小店。

与先前相比,门面小了不少,屋檐也低矮了许多。

记起原先那敞亮的门店和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我不禁心下凄然。

  我小心翼翼地询问起表姐的近况,她莞尔,告诉我一切都好。

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当初大学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多少令人生羡的求职机会,开了自己的这间书屋。

舅舅说她将一辈子做穷光蛋,舅妈说她实在是个无用之人。

她却总是笑笑,从不反驳。

“有没有用,我自己知道。

”表姐曾这样对我说。

  水开了,屋子里氤氲起淡淡的雾气。

表姐提着水壶邀我入座。

我坐定,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一张名片。

“哦,这是一个做生意的同学留给我的。

”表姐解释道,“他说现在个人开这家小书屋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要开就开成连锁店才有影响力。

可我没答应。

  我不解——那同学的话原本句句在理,表姐难道不想扩大书屋的影响,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吗?

  手腕轻转间,刚泡上的茶叶已片片舒展,呈现出它绽放枝头的模样。

表姐告诉我,如今仍有不少书友——包括不少年轻人——会时不时地来书屋坐坐,喝喝茶,看看书,聊聊人生……她甚感欣慰。

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辟出这样一片心灵的净土,供真正懂书爱书之人栖息,是她开设这间书屋的初衷,也是如今她最大的满足。

  “那些以单纯盈利为目的的连锁书店,大概没有这样的用处吧。

”表姐依旧是轻言淡语。

  我蓦然想起她曾经跟我说过的那简简单单的九个字:

“有没有用,我自己知道。

  小店外,红尘滚滚,风起云涌;小店内,诗意悠然,别有洞天。

我仿佛看到,在秋天的广袤的原野上,属于表姐的那朵雏菊,正粲然绽放,清香四溢。

 

诗歌意象●事物形象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掌握诗歌事物形象考查的命题特点,熟稔其应对策略。

二、进一步深化读懂一首诗的相关策略。

【重点难点】

物象考查的命题特点与应对策略。

【教学设想】

在学生完成诗歌学案02的基础上,课堂讨论物象类命题特点与应对策略。

课堂巩固练习以江苏卷金题本,投影展示并作结。

【教学时间】

2015.02.01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周内容:

诗歌意象之人物形象考查方式与应对举措。

一、考查方式

●(……诗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2012江苏卷】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2分】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2分】

●诗中主人公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14山东卷】⑵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答案:

行为洒脱;情趣高雅【2分】。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见其洒脱的性格。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昼夜寻诗,可见其迷于作诗的高雅情趣【2分】。

●结合诗句,赏析诗中的主人公形象。

【2010福建卷】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二、作答规范

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所处的环境等),

概括形象特点,

理解形象意义。

答题的一般步骤:

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③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事物形象的命题与应对

【教学设计】

教师点拨概念后借助完成训练深化认知,课堂训练环节可以考虑上黑板、投影等方式。

1.事物形象解读

诗歌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2.命题与应对

高考设题角度有两个:

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的描写方法,三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鉴赏物象先要借助相关诗句或关键字抑或借助其他形象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分析诗中的描写,再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深层分析。

答题的一般步骤:

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

②结合表现手法具体分析。

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3、训练体悟

●【2012天津卷】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不愿被文人赏识),更何况去(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分)

【高考答案】

诗中描绘了野菊甘于寂寞,高洁自守的形象【1分】。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1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高考答案】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修辞:

对偶、借代 炼字:

“逢”“忙” 

色彩:

“碧”“黄”

情感:

对野菊的喜爱之情

⑶词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高考答案】

采菊东篱下 

?

?

在人境,而?

?

?

喧。

?

君何能?

心?

地自偏。

采菊?

篱下,悠然?

南山。

山气日夕佳,?

?

相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2013·盐城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我滞留在异乡的时间多么漫长,自己已经离家很久而未回了。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又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

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

(2分)

【参考答案】

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⑵ 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

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2分】      

“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2分】     

(3) 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广东省模拟试卷)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注]①乐游苑:

又称乐游原。

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②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③饿损纤腰:

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撩逗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

人世间谁敢与我比试轻盈体态?

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

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以拟人手法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

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3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都运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2分】。

后一首,用“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2分】

四、拓展训练

 (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Ù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Ú使心伤。

 八荒:

八方边远地区¢Ù商风:

秋风。

¢Ú怆悢(liànɡ):

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行为解析】

饮醴泉,栖山冈,鸣九州,望八荒

【品行概括】

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才能出众)

【2012全国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

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

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答案:

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

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六、总结反思

5分钟

•感知事物形象

•●知人论世,读懂诗句;

•●准确把握“物象”特征:

分析其行为情态,关注作者评价词句;

•●【结合手法】揣摩蕴含作者情怀。

板书设计

知人论世

物象读懂诗句借助手法

把握特征

揣摩情怀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