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37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docx

参加大港六中集体备课

参加大港六中八年级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课型:

新授课

活动时间:

2011年5月25日

参加人员:

大港六中八年级全体化学教师及滨湖学校贾志国。

活动地点:

大港六中八年级物理组

集体备课的内容:

《电压》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过程方法:

初步认识电源、电流、电压的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学习重点

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

学习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型

体验主导

教具

与媒体

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5min)

 〖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吗?

 手电筒里的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V;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高压线上有电压;那么电压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概念。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压(15min)

 【实验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看来,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1.【概念】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而电源就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形成与水压的形成很相似,下面我们看一下【视频1】水压的作用。

 [想想做做][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

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归纳出电压的作用和电源的作用。

不相同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看来,电压也是有大小的,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2.电压的符号是“U”

 3.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

“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3V   1mV=10-3V  1μV=10-6V

 4.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并做单位换算练习。

 【视频资料1】生活常用电压值

 【视频资料2】电池电压

 【趣味物理】有些生物细胞,不仅细胞膜内外有电位差,在细胞的不同部位之间也存在电位差。

这类细胞称极性细胞。

在极性细胞所组成的组织中,如果极性细胞的排列方向不一致,它们所产生的电场相互抵消,该组织就表现不出电位差。

它的极性与电位大小,取决于细胞偶极子的并联、串联或两者兼有所形成的量总和。

如在一些生物组织上,极性细胞就是串联排列的。

其中电鳗等鱼具有的电器官就是有特化的肌肉所形成的“肌电板”串接而成。

如由5000—6000个肌电板单位串联而成的电鳗的电器官,由于每个肌电板可产生0.15V左右的电压,因此这种电器官放电的电压可高达600V—800V。

电鳐的“肌电板”数没有电鳗的多,因此产生的电压在200V左右。

人类发现石墨的导电性后,开发出很多正当的用途,造福人类,例如石墨电极、铅笔、密封膏及石墨乳等都是有天然或人造石墨制成的。

但是,科学的发展却导致了石墨炸弹这个电站杀手的横空出世,不能不说是科学的悲哀。

人们需要做的是利用科学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像北约集团那样滥用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制造人间悲剧。

 

(二)电压表的构造(6min)

 1.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

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

 

 2.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

 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

 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V”,每一小格表示“0.5V”。

 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

 (三)电压表的使用(15min)

 【视频1.2】电压表使用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但不能超过量程。

 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练习读数。

 【动画】电池与环境保护

 练习:

1.一名同学使用学生用电压表测电压。

这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0~15V。

经判断选用0~3V这一量程连入电路,但是0~3V的刻度盘上的数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读出实验数据,于是他从0~15V刻度盘上看到指针在12.5V处,从而判断出实验测得电压是_________V。

 2.【语言误区】在学习电压概念时,甲同学说:

“加在电灯两端的电压是6V,而乙同学说:

“通过电灯的电压是6V”,谁说的对?

 3.电压表与电流表在构造、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学生自学教材

  阅读一段小材料。

 

 

 

 

 

 

 

学生阅读说明书。

 热烈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试读

  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电压表怎样读数?

 

 

 

 

 

 

 

 

 培养自学能力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生一起观察讨论得出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来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比较中巩固知识。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①、②、③

小节

继电流概念之后,为了能揭示出电流的原因,我们又引入了电压的概念,其符号为U,单位为伏特,符号为V;电压的大小用电压表来测量,电压表使用时要并联在电路中,让电流从它的正接线柱流入,从它的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如何才能判断出被测电压没有超出其量程呢?

一是估测,二是试触。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电压表所接量程,明确每个最小格是多少,视线与刻度盘垂直等,否则读数可能有误。

教学流程

第一节:

电压

 一、概念: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符号为U。

 单位:

伏特,符号为V

 常用单位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3V   1mV=10-3V  1μV=10-6V

 二、电压表:

测量电压的仪表

 1.构造:

接线柱,表盘

 2.使用方法: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但不能超过量程。

 

本课的核心在于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出理解电压的概念,由于电压的概念比较抽象,运用录像的手段将水压类比电压,既可以减小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理解电压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效果较好。

 学生用电压表应该每两人一个,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行提问;练习读数时宜用演示电表,增大可见度,学生的积极性易被调动起来,但在用大型演示电表时,应注意表两侧的同学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表盘,易出现失误,这也正好能说明视线垂直表盘读数的重要性,把不利的因素化为对教学有利的一面。

 将这两块电表在此做一个对比,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高,通过对比记忆也高得牢。

参加大港六中八年级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课型:

新授课

活动时间:

2011年5月25日

参加人员:

大港六中八年级全体化学教师及滨湖学校贾志国。

活动地点:

大港六中八年级物理组

集体备课的内容: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也是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

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

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阻》,对电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理解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接线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全班同学参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

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扭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扭可以改变等的亮度)入手,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创设良好情景,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演示)

  二、新课教学

  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引出课题后,我采用分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

   问题:

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台上的仪器连接起来(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基本上能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电阻的长度。

这时老师就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实际生活的电源的电压220V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

   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并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另一端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的铅笔芯的关系。

   发现问题:

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先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最后老师总结:

电源的电压不变,铅笔芯越长,电阻大,电流小;铅笔芯越短,电阻小,电流大,所以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变阻器的原理。

)紧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变阻器。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

材料选择:

镍铬合金线

  为了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最合适?

引导学生参阅书本“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让学生充分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

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较大点,容易调节。

   问题2:

导线太长──绕成线圈

   有同学指出解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有的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我很满意。

(课件演示)我又开始引导:

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

  问题3:

支架──绝缘材料(瓷筒)

   首先,我提示大家,选导体作支架的,是导体还是绝缘材料,学生基本一致认为:

绝缘材料。

进一步引导:

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

同学提出了很多方案,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瓷筒)我为了鼓励同学们说:

“很好,这些绝缘材料都可以做支架”。

但我想提醒同学们,如果用这些材料作变阻器线圈支架的话,它也有的缺点,比如,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较大时,因导体发热,容易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

这时,就有部分学生开始小声地议论:

会烧起来。

这时,很多同学都醒悟过来,我让同学们继续找既能绝缘,又不会出现因电流过大而引导事故的绝缘材料。

最终确定用瓷筒。

   问题4:

线圈短路──涂油漆绝缘

  紧密排绕的镍铬合金线线圈横向之间会导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提出用塑料以绝缘的时候,我作了一此引导,塑料、油漆等绝缘都可以,但塑料绝缘比油漆绝缘线圈占用的空间大,所以常用油漆绝缘。

当绝缘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导线夹在密绕的被绝缘的导线上移动时,电路会出现什么问题?

电路是否是通路?

经过启发、讨论,采用部分刮漆的办法解决达成了共识。

   问题5:

怎样改变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滑片

   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做的实验,导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

(课件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和金属杆)

   问题6:

滑片靠在绝缘油漆上,不能跟镍铬合金线上接触──将与滑片接触的镍铬合金线绝缘油漆刮掉。

(课件演示)

   问题7:

连接导线夹的导线→金属棒(固定滑片)

  问题8:

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

接着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3、介绍铭牌,引出注意事项:

   

(1)介绍铭牌含义

   我采用让学生试讲,然后由师生共同纠正的方法,最后得出准确含义。

   

(2)注意事项

  a、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

   b、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阻值最大端。

   4、探究滑动变阻器正确使用规则

  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探究:

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首先要告诉学生滑动变阻器应该串联在电路中不能并联,同学们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前要弄清下列7个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投影)

   

(1)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

   

(2)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

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5)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6)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7)画出实验电路图。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步骤。

最后把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和实验结果拿出来投影,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规则,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此外,在指导学生判断滑片移动引起电阻变化时,应注意让学生培养先分析变阻器上电流的流向的习惯。

   (结论:

使用方法是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课件演示)

   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5、完成课堂练习,老师巡视,给学生指导。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探究实验,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懂得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探究途径,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3、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原因,因此,我到实验室后对学生的座位重新做了编排,把物理成绩好的跟差的分在同一小组,把动手能力强的跟相对较弱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

   4、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技能性训练,因此探究的方式也与前面的学习有所不同,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展开,并且教材中的思考题只有动手操作,才会深刻体会,所以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提醒学生把滑片置于电阻最大位置,然后再合上开关,移动滑片,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的变化,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流的大小,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参加大港六中八年级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课型:

新授课

活动时间:

2011年5月25日

参加人员:

大港六中八年级全体化学教师及滨湖学校贾志国。

活动地点:

大港六中八年级物理组

集体备课的内容:

《电与热》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八章:

电功率   第四节:

电与热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

 

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

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

教学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

媒体

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

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

 

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

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

 

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

 

 

 

学生尝试回答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

 

 

 

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

 

【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

 

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

 

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

(转换的思想)

 

〖方案〗

 

第一次实验:

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

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

 

 

第二次实验:

欲使其电阻一样,电流不等,可以在两个相等的电阻上再并联一个等值的电阻丝,则干路和支路上的电流不相等,如图2所示。

 

【进行实验】

 

1.被加热的物质是煤油。

 

介绍课本上实验。

 

2.被加热的物质是空气。

 

老师使用电热效应演示器一台进行演示,学生观察。

 

3.〖视频播放〗:

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在串联的电阻丝上,接通电源,过一会儿发现,电阻大的火柴先掉下。

 

 

4.用两段不同材料电阻丝和一根长竹片制成的弓型的电热锯,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V的蓄电池组上.切割泡沫塑料。

感觉电阻丝细的部分切割快,而粗的部分切割迟钝。

 

【分析论证】

 

1.在通电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就越大,精确的实验表明:

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也越大,大量的精确实验表明:

电流产生热的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结论】

 

上述关系式用公式表示为:

P=I2R。

 

(三)理论上对该表达式的推导 

由P=UI与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综合得出P=I2R。

 

(四)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们刚才得出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其公式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介绍焦耳的生平,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任何用电器工作时都是产生电热。

因为用电器都是由一定阻值的导体组成的,导体中或多或少在都有电阻,所以电流通过这些电阻时都会发热。

 

2.电热的利用

 

凡是加热的装置都利用了电热。

请大家举一些实子说明。

 

3.电热的防止

 

不是想把电能转化为热能,而是想转化为机械能、化学等装置的用电器都需要防止电热的产生。

 

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动机的散热风扇等。

 

三、思考与练习(略)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得出

 

 

 

 

 

 

 

 

 

 

 

 

老师演示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

 

师生推导

 

 

师生讨论得出

 

 

 

 

 

 

 

 

 

师生讨论

 

 

 

学生举例

 

控制变量的思想一定要体现出来

 

 

 

 

通过画出其本质的电路图,让学生了解更清楚

 

 

 

 

所提供的这些实验可做为参考,如果不能都做,向学生介绍一下也可以,学生会很有启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