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2180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docx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4.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5.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

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6.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7.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8.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9.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考试说明】商鞅变法

二、教学过程

(一)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1)经济: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       的变化。

(2)政治:

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统治。

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碌制,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军事:

战争频繁,        成为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

(4)文化:

私学兴盛;百家争鸣;主张以法治国的     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改革和变法风潮

(1)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齐国     改革:

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②鲁国“      ”: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按亩收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

①背景:

经济基础的变化: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阶级基础的变化:

       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内在动力: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②各国改革:

     在魏国、     在楚国,齐国、赵国、韩国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

③成效:

各国变法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简明扼要地列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主要改革的名称即可,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商鞅变法不是孤立的发生在一个诸侯国的事件。

3.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1)秦国的历史地理状况:

位处西部,春秋时期独霸西戎。

然而,秦国毕竟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落后。

(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①秦国     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②注重实用、讲求     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③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3)秦国面临的机遇:

①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     已分裂成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②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4)直接因素——诸侯的刺激。

(二)主要措施

1.经济

(1)废除      ,承认土地私有,这一举措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奖励     ;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

奖励     ,实行二十等爵制;严厉禁止私斗。

3.政治:

(1)废除“       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     法;  

(3)普遍推行    制,加强中央集权。

     

4.思想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5.社会习俗:

禁止    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        家庭政策。

(三)特点:

      、      和在     上确立封建制度。

▲引导学生从变法的过程、涉及的领域、性质、成效以及战国时期系列变法的比较视野里,讨论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四)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性质:

商鞅变法是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全方位改革,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     革命。

2.积极作用:

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       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        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     宗法制度,使     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

确立了土地     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军事上:

极大地提高了          。

3.局限性:

(1)变法轻视     ,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      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     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得到      (秦孝公)的支持(政治保障)。

▲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

但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连坐法的实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三、知识结构

 

四、典型试题

2013年江苏高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分)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东方文化……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可知秦有其独特的条件:

受传统束缚较少;根据材料“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可知,其汲取东方诸国的经验教训。

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概括;第

(2)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从革除旧俗和坚定改革信心等方面概括。

第二小问,原因需要从客观方面本民族的落后性和主观方面孝文帝对汉民族文化的仰慕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第一句话直接概括;第二小问,主要从改革者自身和对先进文明的态度来分析。

【参考答案】(10分)

(1)条件:

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

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

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

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

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

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五、课后作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分)

(3)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2分)

 

(4)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

 

(5)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2分)

附:

问题检测及答案要点

一、本课问题检测

回答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问题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试具体说明?

▲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3)战国时,秦孝公为什么要变法?

有哪些有利条件?

又有何历史机遇?

(4)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宗旨(根本目的)?

性质?

范围?

(5)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经济、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

(6)讨论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7)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

变法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8)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总——分)?

(9)商鞅变法有哪些历史局限性?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治理国家有哪些启示?

二、答案要点

(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

(2分)

(2)按军功授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削弱旧贵族的特权;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分)

(3)“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2分)

(4)倾邻国而雄诸侯。

(1分)

(5)商鞅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分)(或答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经济上: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军事上: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