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2143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docx

数据库期末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哪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答:

数据库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数据由计算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数据和应用程序一一对应,应用程序依赖于数据的物理组织,因此数据的独立性差,数据不能被长期保存,数据的冗余度大等给数据的维护带来许多问题。

2)文件系统阶段在此阶段,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进行组织,并能长期保留在外存储器上,用户能对数据文件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然而依旧存在数据的冗余度大及数据的不一致性等缺点。

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下:

(1)数据结构化

(2)较高的数据共享性(3)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答: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将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能够自动进行查询和修改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等。

凡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其数据的系统都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4.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

通常DBMS将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模式: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对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模式(也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对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达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数据库的俩级映象:

1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

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象做相应改变,可以保证模式保持不变,因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第二章

1.信息的三种世界,各自特点之间的联系

答: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现实世界就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处于现实世界中。

信息世界就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又称概念世界。

客观事物在信息世界中称为实体,反映事物间联系的是实体模型或概念模型。

数据世界就是信息世界中的信息数据化后对应的产物。

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及其联系,在数据世界中以数据模型描述。

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对客观事物实施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经历了解、熟悉的过程,从观测中抽象出大量描述客观事物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规范,进而将规范化的信息数据化,最终由数据库系统存储、处理。

2.什么是概念模型,什么是数据模型?

答: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它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联系的数据描述,是概念模型的数据化,即数据模型提供表示和组织数据的方法。

3.什么是实体、属性、码、联系?

答:

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性,通过属性对实体进行描述。

一个实体往往有多个属性,这些属性之间是有关系的,它们构成该实体的属性集合。

如果其中有一个属性或属性集能够唯一标识整个属性集合,则称该属性或属性集为该实体的码。

现实世界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即各实体型之间是有联系的。

就两个实体型的联系来说,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一对一联系(1:

1)、一对多联系(1:

M)和多对多联系(M:

N)。

4.实体的联系有哪三种?

答:

一对一联系(1:

1)、一对多联系(1:

M)和多对多联系(M:

N)。

5.分析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特点。

答: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每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只能是父子联系。

层次模型存在如下特点:

(1)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称为根结点。

(2)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网状数据模型是一种比层次模型更具普遍性的结构,它去掉了层次模型的两个限制,允许多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也允许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结点。

因此,网状模型可以方便地表示各种类型的联系。

网状模型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模型,从图论的观点看,它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的无向图。

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4在用户看来是一个二维表格。

6.解释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元组、属性、域、关系模式、候选关键字、主键、外键、主属性。

答:

关系:

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元组:

二维表中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是一个元组。

属性:

二维表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属性值是属性的具体值。

域:

是属性的取值范围。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信息结构及语义限制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用关系名和包含的属性名的集合表示。

候选关键字:

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多个属性(或属性组合)都能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中的元组,这些属性(或属性组合)都称为该关系的候选关键字或候选码,候选码可以有多个。

主键:

在一个关系的若干候选关键字中,被指定作为关键字的候选关键字称为该关的主键或主码。

主属性:

在一个关系中,包含在任何候选关键字中的各个属性称为主属性。

外键:

一个关系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不是该关系的主键或只是主键的一部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则称这样的属性为该关系的外键或外码。

7.工厂E-R图:

M1

关系模型:

仓库(仓库号,仓库面积)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规格,单价)

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

保管员(职工号,姓名,仓库号)

库存(仓库号,零件号,库存量)

供应(供应商号,零件号,供应量)

数据表结构:

仓库

序号

列名

类型

备注

1

仓库号

CHAR(10)

主键

2

仓库面积

VARCHAR(20)

非空

零件

序号

列名

类型

备注

1

零件号

CHAR(10)

主键

2

零件名

VARCHAR(50)

非空

3

规格

INT

非空

4

单价

INT

供应商

序号

列名

类型

备注

1

供应商号

VARCHAR(50)

主键

2

供应商名

CHAR(6)

3

地址

VARCHAR(50)

保管员

序号

列名

类型

备注

1

职工号

CHAR(10)

主键

2

姓名

CHAR(10)

非空

3

仓库号

DATETIME

主键(外键)

库存

序号

列名

类型

备注

1

仓库号

CHAR(10)

主键

2

零件号

VARCHAR(50)

非空

3

库存量

INT

非空

供应

序号

列名

类型

备注

1

供应商号

CHAR(10)

主键(外键)

2

零件号

VARCHAR(50)

主键(外键)

3

供应量

INT

非空

SQL语句:

8.某网上订书系统,涉及如下信息:

答:

E-R图:

关系模型:

客户(客户号,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订单号)

图书(书号,书名,出版社,单价)

订单(订单号,日期,付款方式,总金额)

订购(订单号,书号,数量)

数据表结构:

SQL语句:

第三章

1.关系数据模型由哪三个要素组成。

答:

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3.简述关系的完整性。

答:

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码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可能是相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内容进行的规定,也称为域完整性规则。

4.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都有哪些。

答:

(1)传统的集合操作:

并、差、交、笛卡儿积。

(2)专门的关系操作:

投影(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选择(水平分割)、连接(关系的结合)、除法(笛卡儿积的逆运算)等。

5.根据给定的关系模式进行查询。

(要求写出关系代数式和SQL语句)

设有学生-课程关系数据库,它由三个关系组成,它们的模式是:

学生S(学号S#,姓名SN,所在系SD,年龄SA)、课程C(课程号C#,课程名CN,先修课号PC#)、SC(学号S#,课程号C#,成绩G)。

请用关系代数分别写出下列查询:

(1)检索检索学生的所有情况。

∏S#,SN,SD,SA(S)

(2)学生年龄大于等于20岁的学生姓名。

∏SN(σSA≥20(S))

(3)检索先修课号为C2的课程号。

∏C#(σPC#=‘C2’(C))

(4)检索课程号C1的成绩为A的所有学生姓名。

∏SN(σC#=’C1’∧G=’A’(S∞SC))

(5)检索学号为S1的学生选修的所有课程名及先修课号。

∏CN,PC#(σS#=’S1’(C∞SC))

(6)检索年龄为23岁的学生所选修的课程名。

∏CN(σSA=23(C∞SC∞S))

第四章

2.简述非规范化的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

①数据冗余②更新异常③插入异常④删除异常

3.简述关系模式规范化的目的。

答: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目的是解决关系模式中存在的数据冗余、插入和删除异常以及更新异常等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消除数据依赖中的不合适部分,使各关系模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分离,使一个关系描述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或实体间的一种联系。

因此,规范化的实质是概念的单一化。

5.设有关系模式R(运动员编号,姓名,性别,班级,班主任,项目号,项目名,成绩)如果规定:

每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班级参加比赛,每个班级只能有一个班主任;每名运动员可参加多个项目,每个比赛项目也可由多名运动员参加;每个项目只能有一个项目名;每名运动员参加一个项目只能有一个成绩。

根据上述语义,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关系模式R的主关键字;

(2)分析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说明理由。

(3)若R不是3NF,将其分解为3NF。

答:

(1)关系模式R的主关键字是{运动员编号,项目号}。

(2)R最高属于第一范式。

因为存在着姓名,性别,班级和项目名对主关键字{运动员编号,项目号}的部分函数依赖,没有达到2NF。

(3)首先分解为2NF:

R1(运动员编号,姓名,性别,班级,班主任),R2(项目号,项目名),R3(运动员编号,项目号,成绩)因为R1存在班主任对运动员编号的传递函数依赖,所以没有达到3NF,再分解为3NF:

R1分解为R1(运动员编号,姓名,性别,班级)和R4(班级,班主任)

6.设有关系模式:

R(职工号,日期,日营业额,部门名,部门经理)如果规定:

每个职工每天只有一个营业额,每个职工只在一个部门工作,每个部门只有一个经理。

(1)根据上述规定,写出模式R主关键字。

(2)分析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说明理由。

(3)若R不是3NF,将其分解为3NF。

答:

(1)关系模式R的主关键字是(职工号,日期)。

(2)R最高属于第一范式。

因为存在着部门名对主关键字(职工号,日期)的部分函数依赖,没有达到2NF。

(3)首先分解为2NF:

R1(职工号,部门名,部门经理),R2(职工号,日期,日营业额)因为R1存在部门经理对职工号的传递函数依赖,所以没有达到3NF,再分解为3NF:

R1分解为R1(职工号,部门名)和R3(部门名,部门经理)

第五章

1.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

数据库设计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以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2.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任务。

答: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概念设计阶段要做的工作不是直接将需求分析得到的数据存储格式转换为DBMS能处理的数据库模式,而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型。

逻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产生一个DBMS可处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

该模型必须满足数据库的存取、一致性及运行等各方面的用户需求。

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根据逻辑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起实际的数据库结构,并装入数据,进行试运行和评价的过程,叫做数据库的实施(或实现)。

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造;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6.简述把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

答:

一个实体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

实体的属性就是该关系模式的属性。

实体的主码就是该关系模式的主码。

两实体间1:

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两实体间1:

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同一实体间的1:

N联系可在这个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中多设一个属性,用来作为与该实体相联系的另一个实体的主码。

两实体间M:

N联系,必须为联系产生一个新的关系模式。

该关系模式中至少包含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主码,若联系中有属性,也要并入该关系模式中。

同一实体间M:

N联系,必须为联系产生一个新的关系模式。

该关系模式中至少包含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主码,若联系有属性,也要并入该关系模式中。

由于这个“联系”只涉及一个实体,所以加入的实体的主码不能相同。

两个以上实体集之间M:

N的联系,必须为联系产生一个新的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中至少包含被它所联系的所有实体的主码,若联系有属性,也要并入该关系模式中。

7.将图1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E-R图:

关系模型: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

班级(班级名,班主任)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数据表结构:

SQL语句:

8、一个图书馆理系统中有如下信息:

图书:

书号、书名、数量、位置

借书人:

借书证号、姓名、单位

出版社:

出版社名、邮编、地址、电话、E-mail

E-R图:

关系模型:

图书(书号,书名,数量,位置,出版社名)

借书人(借书证号,姓名,单位)

出版社(出版社名,邮编,地址,电话,E-mail)

借阅(书号,借书证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数据表结构:

借书人(READER)

序号

属性名

含义

类型

备注

1

ReaderID

借书证号

CHAR(10)

主键

2

Rname

姓名

VARCHAR(20)

非空

3

Runit

单位

VARCHAR(50)

图书(BOOK)

序号

属性名

含义

类型

备注

1

BookID

书号

CHAR(10)

主键

2

Bname

书名

VARCHAR(50)

非空

3

Bnumber

数量

INT

非空

4

Blocation

位置

VARCHAR(50)

5

Pname

出版社名

VARCHAR(50)

外键

出版社(PUBLISHER)

序号

属性名

含义

类型

备注

1

Pname

出版社名

VARCHAR(50)

主键

2

Pzipcode

邮编

CHAR(6)

3

Paddress

地址

VARCHAR(50)

4

Ptel

电话

VARCHAR(12)

非空

5

Pemail

E-mail

VARCHAR(20)

借阅(RB)

序号

属性名

含义

类型

备注

1

ReaderID

借书证号

CHAR(10)

主键(外键)

2

BookID

书号

CHAR(10)

主键(外键)

3

LendDate

借书日期

DATETIME

非空

4

ReturnDate

还书日期

DATETIME

非空

SQL语句:

CREATETABLEREADER(

ReaderIDCHAR(10)PRIMARYKEY,

RnameVARCHAR(20)NOTNULL,

RunitVARCHAR(50))

CREATETABLEBOOK(

BookIDCHAR(10)PRIMARYKEY,

BnameVARCHAR(50)NOTNULL,

BnumberINTNOTNULL,

BlocationVARCHAR(50),

PnameVARCHAR(50)NOTNULL,

FOREIGNKEY(Pname)REFERENCESPUBLISHER(Pname))

CREATETABLERB(

ReaderIDCHAR(10),

BookIDCHAR(10),

LendDateDATETIMENOTNULL,

ReturnDateDATETIMENOTNULL,

PRIMARYKEY(ReaderID,BookID),

FOREIGNKEY(ReaderID)REFERENCESREADER(ReaderID),

FOREIGNKEY(BookID)REFERENCESBOOK(BookID)

CREATETABLEPUBLISHER(

PnameVARCHAR(50)PRIMARYKEY,

PzipcodeCHAR(6),

PaddressVARCHAR(50),

PtelVARCHAR(12)NOTNULL,

PemailVARCHAR(20))

 

第七章

4.什么是局部变量?

什么是全局变量?

如何表示它们?

答:

全局变量由系统提供且预先声明,通过在名称前加两个“@”符号区别于局部变量。

用户只能使用全局变量,不能对它们进行修改。

全局变量的作用范围是整个SQLServer系统,任何程序都可以随时调用它们。

T-SQL语言中的变量是可以保存单个特定类型的数据值的对象,也称为局部变量,只在定义它们的批处理或过程中可见。

第十章

1.引入视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数据库的基本表是按照数据库设计人员的观点设计的,并不一定符合用户的需求。

SQLServer2005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重新定义表的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结构就是视图。

视图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提供给用户以多种角度观察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机制,其结构和数据是建立在对表的查询基础上的。

第十二章

1.什么是事务?

如果要提交或取消一个事务,使用什么语句?

答:

事务处理是数据库的主要工作,事务由一系列的数据操作组成,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逻辑单元,用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提交或取消一个事务:

COMMITTRANSACTION或ROLLBACKTRANSACTION语句。

4.简述锁机制,锁分为哪几类。

答:

锁是防止其他事务访问指定的资源、实现并发控制的一种手段,是多个用户能够同时操纵同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不发生数据不一致现象的重要保障。

锁分为

(1)共享锁(SharedLock)

(2)排它锁(ExclusiveLock)(3)更新锁(UpdateLock)(4)意向锁(IntentLock)(5)模式锁(SchemaLock)(6)大容量更新锁(BulkUpdateLock)

第十三章

1.简述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基本概念?

答:

数据库备份就是在某种介质上(磁盘、磁带等)创建完整数据库(或者其中一部分)的副本,并将所有的数据项都复制到备份集,以便在数据库遭到破坏时能够恢复数据库。

还原数据库是一个装载数据库的备份,然后应用事务日志重建的过程。

2.数据库备份有哪几种类型?

答:

在SQLServer系统中,有4种备份类型,分别如下所示:

①完整数据库备份。

②差异数据库备份。

③事务日志备份。

④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备份。

6.了解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答:

SQLServer2005允许分离数据库的数据和事务日志文件,然后将其重新附加到同一台或另一台服务器上。

分离数据库将从SQLServer删除数据库,但是保证在组成该数据库的数据和事务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库完好无损。

然后这些数据和事务日志文件可以用来将数据库附加到任何SQLServer实例上,这使数据库的使用状态与它分离时的状态完全相同。

第十四章

1简述SQLServer的安全性机制。

答:

SQLServer2005的安全性管理机制可分为三个等级:

操作系统级、SQLServer级和数据库级。

在用户使用客户计算机通过网络实现SQLServer服务器的访问时,用户首先要获得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权。

SQLServer的服务器级安全性建立在控制服务器登录账号和口令的基础上。

SQLServer采用了标准SQLServer登录和集成WindowsNT登录两种方式。

在用户通过SQLServer服务器的安全性检验以后,将直接面对不同的数据库入口这是用户将接受的第三次安全性检验。

4)简述角色的概念及其分类。

答:

角色是一种SQLServer安全账户,是SQLServer内部的管理单元,是管理权限时可以视为单个单元的其他安全账户的集合。

角色被分成3类:

固定服务器角色、固定数据库角色和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

(5)简述什么是固定服务器角色?

什么是固定数据库角色。

答:

固定服务器角色是在服务器级别定义的,所以存在于数据库外面,是属于数据库服务器的。

在SQLServer安装时就创建了在服务器级别上应用的大量预定义的角色,每个角色对应着相应的管理权限。

在SQLServer2005安装时,数据库级别上也有一些预定义的角色,在创建每个数据库时都会添加这些角色到新创建的数据库中,每个角色对应着相应的权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