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047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语文

第4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案序号】4

【编写人】李新花【审核人】王家强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难点: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的评价;

自学篇

知识梳理

随堂笔记

一、含义:

理学,是在宋代出现并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南宋以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想、观点而形成的唯心主义的新儒家哲学思想。

因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故称之为理学。

广义上的理学,代表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二、背景(儒学的危机)

1.儒学危机:

传统儒学的不足和佛、道教的兴盛,使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迫使其自身进行调整与改造。

传统儒学不足:

儒学危机

佛、道教兴盛:

2.儒、道、佛三教合一:

3.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三、内容

流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发展

本体论

认识论

 

程朱理学

 

 

流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发展

本体论

认识论

 

陆王心学

 

 

 

 

四、评价

1.消极:

2.积极:

 

对话篇

【合作探究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一

《虎溪三笑》图

东晋时,著名的禅宗法师慧远在庐山(今江西九江)修行,三十余年间,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从不越过虎溪。

一日,儒生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两人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相谈甚欢。

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

到了虎溪,三人耳旁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竟完全没发觉。

直到越过了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

材料二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

(2分)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合作探究二】宋明理学的流派、思想主张及异同

材料一“天下之事一个理”“万物皆是理”——程颐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四顾吾心便是宇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集》

材料四“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里乎?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由。

——王守仁《传习录上》

材料五“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材料六“‘或问先生之学,当来自何处入?

’,曰:

‘不过切己自反,改过迁善。

’”

——陆九渊门人傅季鲁所编《语录》

材料七“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材料八“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表”。

(22分)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同点

学术派别

 

本体论

(世界本源)

哲学派别

 

天理、人欲关系

 

目的

 

不同点

本体论

(世界本源)

哲学派别

 

认识论

(认识方法)

【合作探究三】宋明理学评价

材料一“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

宝佑四年(1256年)文状元。

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投笔从戎,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不幸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并写下述志诗《过零丁洋》,从容赴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4分)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分)

【精讲点拨】

1.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思想内容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教思想,带有明显佛、道化特点(如吸收佛道禁欲主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②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入学,实现儒学的哲学化、理论化、思辨化;

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2.如何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方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方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评价篇

1、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

①社会动荡②佛教的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④统治阶级支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4.朱熹认为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这里的“格物”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B.普遍存在的原理C.对各种知识的体会D.先天的“理”

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清明、理学盛行

C.分封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6.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

7.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B.王阳明C.孔子D.朱熹

8“.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9.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0.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1.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

12.南昌市城雕的名字叫“鹅湖之会”,重现了朱熹与陆九渊辩论的场面。

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1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16.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二程”和朱熹。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

C.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1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1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9.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海瑞治家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

20.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21.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图10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

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举一例说明。

(6分)

材料三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4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2分)

22.画出本课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