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200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docx

高一历史学科下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学科测试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礼记》有载:

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中,“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这反映的是哪一思想

A.法家“严明法度”B.儒家“礼”

C.道家“无为而治”D.墨家“尚同”

2.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  )

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3.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

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是(  )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

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4.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

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

①孟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5.“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

他生活在()

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

6.“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

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7.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斩竹漂塘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8.右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

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指南针

C.印刷术D.火药

9.下图为“熊”字书法作品。

按其字体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

 

10.“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其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

A.先秦时期的民歌B.战国时期的楚辞

C.讲求规范的唐诗D.市井风情的宋词

11.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

12.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

“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

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

”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A.屈原B.李白

C.柳永D.关汉卿

13.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1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15.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符”

B.“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6.著名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原名胡嗣糜,后来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适”字,将名字改为胡适。

这表明胡适接受了()

A.人文主义思想B.进化论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社会主义思想

17.

右图为杨清磐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画面中的妇女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

“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仪)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19.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新文化运动C.社会主义运动D.资产阶级灭亡

20.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2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2.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3.孙中山说: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B.表明孙中山希望发展三民主义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24.“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中共一大

25.毛泽东撰写《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等进行系统论述,这是在()

A.井冈山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

C.延安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

26.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场景的描写:

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

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二十四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二十四个春秋。

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27.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8.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2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D.“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30.右图是《人民日报》对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氢弹的新闻报道。

对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B.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C.属于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D.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成功

31.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

下列科技成就先后出现的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

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3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

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是()

A.李四光B.袁隆平C.牛顿D.达尔文

33.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说:

“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希腊思想之复活’和‘原始基督教复活”’。

“希腊思想之复活”的发源地是()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德国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对立面是()

A.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B.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

C.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D.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

35.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36.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7.“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这段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建立保障民主的共和政体B.应该把集中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分C.分权制衡D.反对滥用权力

38.1919年,英国科学家率领日全食观测队在巴西和非洲拍摄的恒星照片,证实了“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的科学预言。

这一预言提出的依据是()

A.开普勒天体力学B.牛顿经典力学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D.普朗克量子理论

39.两位同学对近代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围绕牛顿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展开辩论。

下列辩论结果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

①相对论彻底否定了牛顿力学 ②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③相对论并非完全否定牛顿力学 ④牛顿力学为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40.相对论有两个基础原理是()

①相对性原理②质量守恒原理③光速不变原理④万有引力定律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第41题共12分,第42题共8分。

41.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3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

(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

(1分)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这场运动的名称。

(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3分)

 

42.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赛亚•柏林曾说: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王斯德主编:

《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分)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

(3分)

 

材料三 柏克认为卢梭是极端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典型的一个。

……其它批评卢梭的人……怀疑卢梭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两个卢梭:

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卢梭,一个是邪门得多的卢梭。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3)结合所学,指出卢梭的哪些主张使得他被称为极端理性主义者?

并分析“邪门得多的卢梭”的含义?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