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TR含参考答案.docx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TR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TR含参考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TR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简述抗氧化剂药物研究进展。
答:
1.抗氧化剂药物的作用方法包括三方面:
阻止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清除过量产生的活性氧;防止或减轻活性氧对机体的损害。
2.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药物:
⑴维生素及及内源性物质,如VitE、VitC 、VitA、谷胱甘肽等;⑵活性氧防御酶,如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辅酶Q类等;⑶微量元素,如硒;⑷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如银杏、丹参、云芝等。
2.简述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
第一阶段:
此阶段有萘啶酸等3个品种,它们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活性,而对革兰阳性菌和绿脓杆菌几乎无活性。
第二阶段:
以吡哌酸为代表,其抗菌谱与萘啶酸大体相同,但抗菌活性更强,而且对绿脓杆菌也有活性。
第三阶段:
此阶段有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产品。
它们的抗菌谱扩大为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葡萄糖非发酵菌,并且其活性强。
均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
第四阶段:
此阶段有司帕沙星等3个品种,它们的抗菌谱与药代动力学性质同第三代产品相比无十分明显差异,但突出特点为抗菌谱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类抗菌药中最广的。
3.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
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4.何谓先导化合物?
答:
在新药研究创新阶段,要确定大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或分离提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在有效的病理模型上进行随机筛选,从而发现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称之为先导化合物。
发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基础。
5.何谓新药?
新药研发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6.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答:
口服给药成为目前INS给药的研究热点。
近几年来的研究,通过一定的制剂工艺如:
包衣以防降解和药用高分子材料选择、修饰、改性再佐之以酶抑制剂,胰岛素(INS)促进吸收剂、脂质体包裹胰岛素等方法,制备INS的口服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NS的生物利用度。
最终实现INS口服制剂的临床应用。
7.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
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8.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
答:
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随着对老年痴呆症的不断研究和综合治疗,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品种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治疗。
(1)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
他克林、多奈哌齐等。
(2)M1受体激动剂:
SR-46659A。
(3)神经营养因子:
脑活素、血活素(爱维治)。
9.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
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
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10.简述氯胺酮的不良反应。
答:
1.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梦幻、谵语、躁动、惊厥;2.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哮喘等;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胃出血;4.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上升,心率增快、血压下降;5.其他:
复视、暂时失眠、变态反应、苏醒延迟等。
11.简述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
答:
灯盏花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和抑制内凝血系统,改善脑微循环障碍和供血不通,增加脑血流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灯盏花素还可以抗氧化自由基、抗钙内流、抑制脑缺血海马神经元延迟性死亡和防止脑缺血神经元调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动脉缺血性眩晕、中风后遗症及血管性痴呆。
12.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答:
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
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答: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13.简述溶血栓药的研究动向。
答:
1.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物:
吸血蝙蝠唾液中含单链纤溶酶原激活物,现已可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其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比t-PA强;2.溶栓药的结构改造和嵌合: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t-PA、单链尿激酶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延长体内半衰期,增强溶栓活性;3.导向溶栓药: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技术研制导向溶栓药有良好的前景。
14.何谓变态反应?
有何特点?
答:
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
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是其代谢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
15.简述雌激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答:
1.体内长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可导致某些组织的癌变。
雌二醇及其几种代谢产物均有显著的致癌作用。
2.雌二醇可通过诱导原癌基因活化、抑制抑癌基因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促进肿瘤组织、周围微血管形成而发挥其促癌效应。
3.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与细胞内蛋白质和DNA结合、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DNA来发挥其致癌作用。
16.简述色甘酸钠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进展。
答:
1.该药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可以防止I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在运动负荷前用药可以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2.该药无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不能对抗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抗炎作用;对抗原-抗体结合无影响,也不抑制抗体的生成。
3.色甘酸钠对外源性哮喘疗效佳,但对内源性哮喘疗效较差;对运动性哮喘的疗效较满意,预先用药几乎可防止全部病例发作。
17.简述前列腺素生理作用的主要进展。
答:
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极为广泛。
1.对生殖系统作用:
使睾丸激素分泌增加,也能直接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
2.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F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减少血流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对胃肠道的作用:
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抑制胃酸分泌,刺激肠液、胆汁分泌等。
4.对神经系统作用:
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动起调节作用,也有人认为,前列腺素本身即有神经递质作用。
18.简述异喹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答:
异喹啉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约27种植物中,在结构上可分为简单异喹啉类、异喹啉酮类、双/单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等十七类。
现已发现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降压等。
近年来报道动物和人体内也存在内源性异喹啉类化合物,它们作为神经调节剂激活受体或调节酶的活性而发挥重要作用。
19.简述抗肿瘤抗生素的主要研究动向。
答:
1.发现多种杀伤癌细胞作用非常强的烯二炔类抗生素。
2.不仅继续注意寻找癌细胞杀伤剂,也着手筛选癌细胞分化诱导剂、生物反应调节剂以及抗致突变、抗促癌变、抗致癌等癌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3.利用癌化疗的新靶点,如DNA拓扑异构酶、微管蛋白、钙调节蛋白、蛋白激酶C等,建立筛选模型,探索作用于各该靶点的抗生素。
4.研究开发可用于定向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抗生素偶联物等。
20.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答: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不良反应罕见,明显少于肝脏毒性、光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但是,心脏毒性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甚至可威胁生命。
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主要原因是其阻滞了心脏钾通道,特别是IKr,从而延长QTc间期。
临床上,此类QTc间期延长可引发心律失常。
21.简述维甲酸类药物的组成。
答:
维甲酸类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
维生素A复合物中有三个主要成分:
维甲醛或视黄醛;维甲醇或视黄醇;维甲酸三种。
维甲醛是视循环中的主要成分,由维甲醇逆向脱水而形成,还可以再氧化形成不可逆的维甲酸。
维甲醇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在体内转运、储藏等都是这一个成分。
维甲酸在自然界不多,主要由人工合成。
22.简述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
奥硝唑进入易感的微生物细胞后,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其硝基易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细胞毒作用的氨基,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使病原体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于:
⑴抗厌氧微生物感染;⑵治疗兰伯氏贾第虫病;⑶治疗阴道炎;⑷治疗阿米巴病;⑸放射增敏等。
23.简述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机制的近代解说。
答:
⑴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
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等。
这些酶都可催化相应的药物分解而灭活,失去抗菌作用。
⑵细菌外膜的通透性改变阻止药物进入菌体抵达靶位。
⑶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细菌细胞膜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蛋白,其结合量及亲和力降低,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改变靶蛋白的亲和力也产生耐药。
⑷改变药物传递通道:
减少抗菌药物的摄入。
以上各点尚具有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
24.简述沙坦类降压药临床研究现状。
答:
沙坦类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及依普沙坦等。
沙坦类降压药其作用显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效和保护作用,已引起临床普遍关注,且长期应用无干咳、停药反跳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已由WHO列为一线降压药。
25.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答:
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为药品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合理用药。
3.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是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监测规范和实用,提高药物警戒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事件(ADE)。
4.通过对ADR因果关系的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改进医师的处方决策,提高处方质量。
26.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答:
磺胺类药物是广谱抑菌剂。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磺胺药的结构与氨苯甲酸极为相似,可与其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最终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7.简述硝酸甘油临床新用途。
答:
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治疗已有100多年,其静脉制剂用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已为人们熟知。
该药在内科临床尚有如下用途:
咳血、急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门脉高压症。
28.简述硝酸甘油临床用于治疗咳血的药理机制。
答:
硝酸甘油临床用于治疗咳血的药理机制:
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咯血以及肺结核所引起的咯血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其止血机制系该药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收血量,降低心排出量,在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肺循环血量减少,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9.简述氟桂利嗪(西比灵)的临床新用途。
答:
氟桂利嗪(西比灵)是保护脑细胞的选择性钙内流阻滞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
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
(1)失眠、耳鸣;
(2)治疗脑血管疾病;(3)辅助治疗癫痫;(4)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30.简述维生素C用于治疗肝炎及合理应用。
答:
维生素C可激活脯氨酸羟化酶,促进胶原纤维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均可造成维生素C的摄入量减少。
所以,维生素C作为肝炎治疗的辅助用药,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量:
每次100mg,每日3次口服。
31.简述甲氧氯普安(胃复安)的新用途。
答:
胃复安除具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外,在临床上有许多新的用途:
1、十二指肠溃疡。
2、糖尿病性胃轻瘫。
3、幽门梗阻。
4、催乳、急腹症、晕动病、直立性低血压等。
32.简述目前临床应用抗酸药物的现状。
答:
(1)具有中和作用的抗酸剂,临床常用氢氧化铝、硫糖铝等。
(2)H2受体拮抗剂:
目前已应用第三代制剂法莫替丁。
(3)质子泵抑制剂。
(4)前列腺素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33.简述茶碱的时辰药理学。
答:
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上午给药,F及t1/2均较高,故血药浓度亦较高;下午及晚上给药,F及t1/2均有明显下降;晚上清除率较上午、下午为高。
34.简述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
答: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为肝微粒体酶抑制剂,可抑制茶碱的代谢和清除。
2.喹诺酮类、异烟肼、西咪替丁、别嘌呤醇、口服避孕药:
为肝药酶抑制剂,可抑制茶碱的代谢和排泄。
3.其他药物:
磺胺甲基异噁唑竞争性与蛋白结合,使茶碱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影响茶碱的肝内代谢;沙丁胺醇、大蒜素使茶碱t1/2延长,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美西律可阻止茶碱脱甲基,从而清除降低血药浓度升高。
35.简述奥美拉唑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
答:
本品为壁细胞H+/K+-ATP酶(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对基础胃酸和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而维持时间久(持续24h以上),溃疡愈合率略高于H2受体阻断剂。
主要在肝脏代谢,约80%尿中排出。
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难治性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胃泌素瘤及胃出血。
36.简述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类抗HIV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首先被宿主细胞胸苷酸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代谢物,与相应的内源性核苷酸三磷酸盐竞争反转录酶,并被插入病毒DNA,导致DNA链合成终止;也可抑制宿主DNA多聚酶而表现细胞毒作用。
37.什么是GCP,实施GCP的目的?
答:
临床试验规范(GCP)是新药研究开发中所推行的一系列标准化规范之一。
GCP是被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其目的有:
(1)用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指导医师进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确保受试者(病人)的权益与隐私得到保护,不受损害。
(2)确保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数据精确,结果可信。
38.新抗结核药除要求有显著的效能和毒性极小或没有毒性外,还应具备的理想条件有哪些?
答:
1.口服有效,排泄缓慢,在一定时间内血中浓度能维持高水平;
39.简述咪唑类抗真菌药的作用及发展概况。
答:
咪唑类抗真菌药为合成的抗真菌药。
抗真菌作用与两性霉素相似。
此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抗真菌药。
其抗真菌谱广,真菌对其产生耐药性较缓慢,毒性也小。
其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主要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
第二代是酮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疗效优于第一代。
第三代是氟康唑,亦为广谱抗真菌药,主要用于念珠菌病与隐球菌病。
40.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
答:
1.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无明显交叉耐药。
2.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体液及组织内浓度高。
3.多数品种为口服制剂,其血浆t1/2较长,某些品种可供注射给药。
41.简述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答: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亦称抗肾上腺素药,是指能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本身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却能妨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外源性拟肾上腺素药与受体的结合,
42.简述何谓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其基本化学结构是什么?
答: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是指能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作用的药物。
由于它们在化学上多属胺类,而作用又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
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苯环上都有3,
4-二羟基(苯环上有二个邻位羟基)具有儿茶酚的结构,故又称儿茶酚胺类。
43.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
1.作用于受体:
许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结合后所产生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称为激动药;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称为阻断药。
2.影响递质:
影响递质的合成、释放、转运、存储和转化。
44.简述制定给药方案时对选药、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的依据。
答:
从药物的药效学和动力学特点选择最佳的对症、对因治疗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根据疾病和患者的情况(疾病部位,病情轻重,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药物药动学的特点决定恰当的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及给药时间。
45.简述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答:
血药浓度可划分为三个范围:
无效范围、治疗范围与中毒范围。
治疗范围或称有效血浓度范围是指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大耐受浓度之间的范围。
就多数人来说,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之内,药物显效而无毒。
低于其下限,疗效不佳;高于其上限,常致毒性反应。
46.简述何谓表观分布容积?
答:
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血药浓度和体内药量的比值是恒定的。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所用药物剂量,按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血药浓度来估计的体液的容积。
由于它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故称表观分布容积。
可用于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的大小。
47.简述基因工程药物。
答: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品,这类药物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分子组成重组DNA分子后转移到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并使目的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表达,然后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规模生产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
48.简述什么是遗传药理学?
答:
药物作用的差异有些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影响的学科称遗传药理学。
它是药理学与遗传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是主要因素。
49.简述何谓药源性疾病及其分类
答:
当药物作用到人体发挥药理作用时,有时产生一些与治疗作用不需要的反应,进而造成机体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症状,这种疾病叫做药源性疾病。
其分类如下:
(1)量效关系密切型;
(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3)长期用药致病型;(4)药后效应型。
50.简述唑类抗真菌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适应证。
答:
1.分类:
唑类抗真菌药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
2.代表药物及适应证:
(1)咪唑类如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等,酮康唑可作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2)三唑类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作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51.简述新斯的明中毒死亡的原因及如何抢救。
答:
1.中毒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或心脏停搏。
呼吸衰竭是新斯的明的M、N作用和中枢反应的综合结果。
2.口服新斯的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可洗胃,同时需注意维持呼吸;
3.也可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阿托品控制毒蕈碱样的作用,剂量为1mg~2mg,最大可用4mg。
但因阿托品不能对抗烟碱样作用,需加用小剂量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断药。
52.简述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特殊管理药品的概念。
答:
1.国家基本药物是指根据国家的卫生需求选择并以合理的价格采购质量合格的基本药物。
2.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为了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合理控制药品费用,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由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组织制定并发布。
3.特殊管理的药品是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
53.简述作用于钾通道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答:
1.分类:
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包括钾通道阻滞药和钾通道开放药,它们通过阻滞或促进细胞内K+外流而产生各种药理作用。
2.钾通道开放药的临床应用为:
⑴抗高血压作用;⑵抗心绞痛及抗心肌梗死作用;⑶心肌保护作用;⑷抗心律失常;⑸充血性心衰;⑹扩张脑血管。
54.麻醉乙醚为什么麻醉诱导期较长?
答:
麻醉乙醚是由肺泡吸入后先使血液饱和再随血流进入脑中神经细胞,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吸收入血的速度与血/气分布系数有关,由于乙醚在血中溶解度大,血中药物分压升高较慢,因此麻醉诱导期较长。
55.简述应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注意事项。
答:
1.常致胀气,多在继续用药中消失;可通过缓慢增加剂量和控制饮食减轻反应程度。
2.与胰岛素或磺脲类合用,可增加低血糖危险。
3.就餐时与最初几口食物一起嚼服最适宜。
4.和胰岛素合用中,如产生低血糖,须服葡萄糖而不是普通食糖来调节血糖。
56.为什么解热镇痛药不能用于腹部疼痛?
答:
1.解热镇痛药的镇痛只限于轻度及中度的疼痛,对头痛、牙痛、关节痛、月经痛等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钝痛有效,而对外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2.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是在外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干扰致痛因子(组胺、缓激肽)对传入神经末梢部位感受器的兴奋而止痛。
因此,如胃肠痉挛、阑尾炎、胆结石等病症所致的急性腹部疼痛用解热镇痛药,既达不到止痛效果,而且还会贻误病情。
57.吗啡中毒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抢救?
答:
1.中毒原因:
吗啡中毒表现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严重缺氧时则瞳孔散大)、呼吸高度抑制、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呼吸麻痹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2.抢救:
需用人工呼吸、给氧抢救;吗啡拮抗药盐酸纳洛酮抢救,该药对吗啡之呼吸抑制有显著效果,如用药无效,则吗啡中毒诊断可疑。
58.简述何谓锥体外系反应。
答:
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等,由于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功能减弱,Ach的功能增强而引起的反应称为锥体外系反应。
59.简述地西泮所致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解救方法。
答:
1.中毒表现:
静脉注射偶可引起局部疼痛或血栓性静脉炎,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严重者可致呼吸及心跳停止。
2.解救方法:
洗胃、对症治疗,还可采用特效拮抗药氟马西尼。
60.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
答:
1.抗焦虑: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均有显著疗效。
2.镇静催眠。
3.抗惊厥、抗癫痫。
4.中枢性肌肉松弛。
5.其他:
较大剂量时可致记忆缺失呼吸性酸中毒、降低血低、减慢心率。
61.简述局麻药过敏反应的防治。
答:
1.询问变态反应史和家族史,麻醉前过敏反应试验可采用皮内注射观察皮丘和皮疹;
2.用药时先小剂量给予,初始给药时,务必待病人无特殊的主诉和异常反应时才能给足量;
3.预防性用药;
4.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应立即停药、吸氧、补液和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抗组胺药。
62.简述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答: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药物合用。
4.肝功能不全但肾功能正常者可选对肝毒性小并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初始用药时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TDM,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3.简述β受体阻断剂药物的不良反应。
答:
1.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见过敏性皮疹和血小板减少等。
2.应用不当,可引起下列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1)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⑵抑制心脏功能、外周血管收缩和痉挛;(3)反跳现象;(4)引起疲乏、失眠和精神忧郁等症状。
64.试比较肝素与双香豆素的异同。
答:
1.肝素在体内外均可抗凝,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口服无效,作用机制主要为激活血浆内AT-Ⅲ。
双香豆素只有体内抗凝作用,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可口服,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参与的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
2.两药均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易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