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847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基础

(一)开设专业背景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资格的公立高职院校,全日制高校。

学院2008年正式挂牌成立,工业工程系随之诞生,2008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首批招生,2009年在此基础上新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并招生。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模

学生培养模式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内进行文化综合、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等理论学习和进行相应实验实训及工厂见习。

最后一年由学校专业老师带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2+1”不是2年和1年的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种育人环境中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完成“零距离”就业的对接,其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合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经过两年的发展,首批学生已经在河北、山东、天津等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并与相应单位签订就业意向书,已签订聘书的学生深受企业好评。

(三)师资队伍

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专职教师共15人。

其中研究生2人,全日制本科13人。

45岁以上4人,30岁以上7人,25岁以上4人。

“双师”素质型的教师11人,具有工厂实际生产经验两年以上的5人。

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组合适当且具有实践经验,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师资保障。

(四)实验实训条件现状

实验(训)室

名称

面积(M2)

资产总值

(万元)

成立

年月

备注

电工实训室

140

60.8

2008.02

钳工实训室

160

20.2

2008.07

综合实训室

160

50.6

2009.03

电机拖动实训室

120

63.3

2009.08

机械加工实训车间

500

100.2

2010.01

CADCAM实训室

130

53.5

2010.12

合计

1210

348.6

(五)存在的问题

1、探索和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订单培养的规模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深化。

3、适应需求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注重教师在工厂实际生产方面的经验的积累。

4、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实训实习的教学模式。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正步入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生产制造设备无疑是重要的利器。

小到车辆,大到企业的生产线都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它的发展将是未来农业生产、工厂制造、工程建筑、矿山开采等行业的重要动力。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矿山机电、自动化生产线、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安装、调试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建设内容

(一)师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做到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条件,定期派送教师进修学习,目前已培养出专业骨干教师3人,专业授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10人。

初步形成一支职业能力强,素质素养高,富于创新精神、后劲十足的专业教师团队。

(二)教学建设

1、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手段,强化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的合作,通过模拟实训、模拟生产、模拟加工等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操作、分析等技术能力。

探索“模块式”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交叉,在“任务模块”当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向性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作为主线,构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教材建设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书本教材,教材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材注重由企业、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反复锤炼,将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前瞻性、科学性的技术指标融贯到专业课教材当中,使专业教材成为“秘籍”,更注重应用能力。

3、实验、实训、实习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和教学相结合,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充分利用制度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使学生实验、实训的过程中掌握技术能力和技巧。

本着“有利于吸引学生,有利于传授技能,有利于操作和管理”的原则。

提高实习单位的现代化层次,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在高起点的基础上选择相应企业,让学生参加实习。

加强实验、实习项目设置。

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具体目标

(一)五个对接,提升质量

1、专业与产业对接。

白山地区有多家大型矿山产业、林业产业和机械制造加工产业。

学院在开始专业之前便和相关产业开展了专业合作,在专业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合作。

开设专业以来,先后与白山泵业机械有限公司、抚松金隆木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大与产业对接力度。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建立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由企业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共同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标准,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的开发,聘请4-6位企业专家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教学对接。

导向岗位课程将与电工、焊工、钳工等资格考试对接。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与企业合作加大仿真模拟实习系统的教学应用,做到工厂实际生产过程转换到教学过程的模拟生产。

将教学过程引入到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生产过程的技术资源,利用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兼职教师人员进行教学过程参与,将生产一线的技术指标引入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学院采用“双证书”制度,实施“双证书”毕业制度。

学生毕业除毕业证外,至少有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

学院还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更好的服务学生的考证制度。

5、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认真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综合培养,为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知识时,能够更好的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自学,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

(二)统筹中高职系统培养、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实十个衔接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中高职的定位,中职主要培养经验型技能人才,高职主要培养策略性技能人才;

2、在专业结构布局上,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木材加工技术等专业协同,对省内各县市中职专业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整,使中高职专业得到有机的衔接,为中职学生深造创造专业学习条件;

3、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统筹研究制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既有各自的特点,又要考虑中职学生的提升深造,避免造成课程的重复;

4、教育教学过程根据白山地域的中高职统筹招生计划,为高职教育提供生源平台;

5、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首先建设学院的信息化系统,与职业中高职院校之间搭建信息平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与企业之间搭建信息平台,做到技术资源共享;

6、人才培养途径上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普通本专科院校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7、评价模式改革方面,在工学结合教学评价的改革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应用质的评价方式,质的评价应当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引进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等综合评价更好的反应教育教学水平;

8、教师培养培训,学院制定教师培训和培养计划,通过国家级省级培训,制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制度,来保证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制定教师成长目标,建立起教师持续发展建设;

9、行业指导作用,接受行业业务指导是职业学校提升专业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专业都与行业建设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培养模式、行业准入标准、教师培养、技术咨询等方面接受行业的指导;

10、校企合作的深度,一方面,加大学生在工厂教育教学力度;另一方面,将工厂生产引入学校,制定优惠的政策条件,吸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到企业和学校双赢,在更深度的层次上开展联合。

五、改革举措

(一)教学方法体系的建设

1、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必须要实现以下一些转变:

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能力培养为主;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转变为强调技术应用能力,把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

为此,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授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处理上,优先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

大幅度地淘汰过时的技术内容,增大当下和近期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比重。

2、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能力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

专项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而制定。

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技能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

生产线实习、理论课实验、单项技能训练、工程设计、大型实验、岗位实习等。

制定独立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

改变某些课程的授课方式,对于过去以理论课形式开设的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用以实训课、实习课形式开设。

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边讲边练。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实训课学习成绩与面授课成绩分离,单独计入学生成绩,强化学生对实践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根据能力模块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工作,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将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力主加强机械、电子、计算机、外语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机械、电子、信息、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的培养,并着重对学生综合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考虑到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采用多学科工程集成的思想、选用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综合性强的当代知识和科学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管理,及问题的处理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文理交叉、相互渗透,鼓励学生选修文学、艺术等方面课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5、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大力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学一体化教学等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课程,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六、绩效指标

本项目建设从经济评价的结果来看,尽管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但项目建设后,突出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将发挥强大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一)、专业建设效益

通过实施示范建设,构建“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示范专业体系,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辐射和带动白山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

(二)、课程建设效益

通过实施示范建设,积极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案例解析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效益

通过实施示范建设,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思路,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建成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技师技工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人才库,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新机制。

(四)、实训基地建设效益

通过示范建设进一步充实实训软硬件资源,按照“学练合一”的教育方法,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内容相衔接,使学生在完成有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后,即可参加职业技能的考证。

建设期末,使建设专业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大幅度提高。

(五)、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效益

通过实施示范建设,建立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岗位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规范文件,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队伍培训,构建适应“顶岗实习”、“跟班实习”、“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

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开放性、适应性”,提高教职工高度自觉的制度意识,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使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在较高水平的平台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制度文化,并全面推动管理改革。

(六)、校园文化建设效益

通过示范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形象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种文化建设,全面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实践氛围、鲜明的职业特征,形成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文化励志、文化奠基,成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示范建设,实现社会能力建设的预期效益。

(七)、社会能力建设效益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吉林省经济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办学为载体,建设期内累计针对职业学校师生、企业职工、下岗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创业培训3500人次以上,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一)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表:

建设内容

项目

建设经费预算

备注

2012年

(万元)

2013年

(万元)

合计

(万元)

人才培养

方案制订

与实施

高校合作

0.5

0.5

1

企业合作

0.5

0.5

1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核心课

精品课建设

0.5

0.5

1

科研项目

1

1

2

教材改革

2

2

4

教学资源改革

1

1

2

实训实习

条件改善

电类实训教学改善

4

4

8

机械类实训教学改善

4

4

8

实训中心教学改善

40

40

80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校园建设

模拟软件

10

10

20

远程教育

3.5

3.5

7

网站教学改革

3.5

3.5

7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学生实习

0.5

0.5

1

企业培训

1

1

2

教师企业培训

1

1

2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

建设

专业教师培训

1

1

2

教师进修学习

12

12

24

兼职教师

2

2

4

实训实习

耗材补贴

校内实验耗材

5

5

10

校外基地耗材

5

5

10

实习意外

伤害保险

校内意外保险

1

1

2

校外意外保险

1

1

2

总计(万元)

100

100

200

(二)建设进度

我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设计划在2012年至2013年二年内完成,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项目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项目启动和建设阶段。

1.认真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全面领会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全员参与建设工作;

2.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指导下,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额度和保障条件,编制建设方案,拟订建设项目任务书;

3.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订项目管理的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制定项目的分阶段目标,负责项目的组织、建设、检查、监督;

4.成立项目工作机构,确定各部门负责人,划分部门目标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到人;

5.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基础上,编制项目建设任务书,组织项目具体实施;

6.启动实施2011年项目建设计划,按月落实计划任务,领导小组每月检查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2年10月,项目全面建设阶段和部分项目中期验收阶段。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注重内涵,分步实施”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

1.全面实施2011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加强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和实训中心建设,增强对口支援和交流院校的帮扶力度,扩大社会培训的规模,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完成共享型教学资料库运行平台建设;

3.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和加强内涵建设的需求,完成计划内配套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4.加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兼职教师动态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机制建设;

5.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的验收目标和监测指标自查整改,准备接受教育部、财政部的中期检查。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项目完善、总结、验收阶段。

1.2013年10月前完成所有建设项目。

2.2013年10月-11月对所属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写出自评报告。

专业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整改。

3.2013年12月,起草《关于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自评报告》,呈报上级部门,接受评估验收。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