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17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9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

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

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

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

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

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 

2、那么1升有多少呢?

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

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验证过程中提问:

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

(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

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2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

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

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

(出示例3) 

师: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

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

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  实验:

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

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

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

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

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

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

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

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

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

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

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

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

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

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

(一)

教学内容:

第8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4、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难点:

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

老师在领取陆战棋的情境。

二、探索口算与笔算方法

1、教学例1。

(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提问:

从画面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老师领取了60副陆战棋,每20副打一包)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能打几包?

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60÷20=

(2)小组交流、探究口算方法。

师:

先自己口算出得数,再把自己的口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口算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笔算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随机板书。

先充分交流,然后板书。

使学生明确因为60里面有3个20,这个“3”表示20的个数,是3个一,所以3一定要写在商的个位上,而不能写在商的十位上。

2、“试一试”。

尝试计算96÷20、150÷30。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3、完成“练一练”。

4、集体订正并讨论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重点讨论:

150÷30的商为什么也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2)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3)注意通过验算确认自己的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通过交流总结了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谈话:

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二”第2题。

板演与齐练。

发现错题,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2、做“练习二”第4题。

(1)在课本上独立填写。

(2)提问:

解决“180分=()时”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列算式?

得数是多少?

把“秒”换算成“分”,把“分”换算成“时”应该怎样想?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1、3、5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60÷20=3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

(二)

教学内容:

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2、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算理。

课前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训练

用竖式计算。

(投影出示)

87÷3067÷2042÷30

分组计算,让三名学生板演。

请板演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注重强调商的书写位置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提问:

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我们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