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408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docx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

一、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含义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

这些金融指标,最显著的就是金融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的恶化,比如银根的紧缩,表现为短期利率的走高。

每当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银行都不愿把钱借给企业和个人;同时,银行之间相互都把自己的口袋掖得紧紧的,想要借钱的话,就得付很高的短期利息。

由于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最终导致从最弱的金融机构开始一个个倒闭,最后波及到大批金融机构。

现在来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几种类型。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才有货币危机,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一国货币大幅贬值,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而投资者大幅度撤资,最终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债务危机也是金融危机,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大量向国外银行贷款,结果他们没有把钱用在促进生产上,而用在短期不能产生效益的公共工程上,就导致这些国家借的钱还不回来,使国家的信誉极大下降,产生债务危机;还有银行危机,早期在中央银行没出现之前这种危机是经常出现的,一旦储户对银行产生信用危机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挤兑,一挤兑银行就无法完全清偿债务,最终导致破产,这种经常性的银行危机促使了后来各国中央银行的出现。

现在来看,大多数金融危机都是从某一方面触发(国际收支、债务,也可能是银行体系内部),但最后都演化成一种综合型或混合型的危机。

目前所发生的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引起投行危机,投行危机再引发银行体系危机,然后再进一步引发一系列金融机构的危机。

金融危机一般都转化为经济危机,除非采取的措施比较好。

因为当金融体系发生危机时,商业银行为求自保不愿把钱再贷给企业,这样就导致实体经济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引发实体经济的危机。

其结果表现为工厂的大批倒闭、大量人员失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萧条。

这次美国所发生的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现在逐步转化为向实体经济全面的渗透,由于这种危险的存在,将会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产生。

二、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应该怎么样看这次的金融危机呢?

经济学有几种分析方法,一般我们都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种问题。

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很多。

最早期比较有名的是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泡沫”——一枝郁金香的最高价格可以值几十个工人几个月的劳动报酬,最终泡沫破灭导致荷兰经济的长期萧条,当时不光是不少个人和企业破产,银行也陷进去产生了大量的坏账以至于破产;还有就是英国1720年的“南海泡沫”,在这个事件当中有个很著名的人物——牛顿,也导致了他的破产,他说:

“我能计算出天体运动的轨迹,但是我没办法预测人们的投机行为。

”上一世纪严重的经济危机,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崩溃、大萧条,它是一战后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危机。

后面我们还会讲到这次金融危机和现在这场金融危机的比较;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以日本为代表,日本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源短缺,当石油价格猛涨的时候,导致他们经济的衰退和银行体系的破坏;接下来就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它是从泰国开始,当时一个突发事件就是索罗斯对泰铢的投机攻击,导致泰铢的大幅度贬值,贬值的泰铢不能支付短期外债而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由泰国蔓延到韩国,最后蔓延到整个东南亚,中国在当时的金融危机当中还是起到了一个大国的作用,维持了亚洲经济的稳定。

当时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有一定冲击的,但金融危机过去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阶段。

从历史上来看,历史是个别事件的堆积,但经济学总要进行共性的总结。

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理论总结比较多的是马克思,他认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的规律,是由于经济周期造成的,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导致的过度投资,然后由于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不够,导致生产过剩,最后导致投资的失败、经济的萧条。

马克思从生产过剩和个人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矛盾着手,分析出社会没有

计划性的生产,不公平的分配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对此,奥地利学派也有很多结论。

该学派认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

在利率低的时候,投资报酬只要高于银行的贷款就会有回报,导致的经济资源的错配;一旦某个时期利率升高的时候,投资报酬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时候,那么这项投资就是坏的投资,最后会导致投资失败。

他认为这个也是一个没办法克服的问题。

奥地利学派中还认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由于信贷非理性的扩张导致周期性的变动。

当经济趋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资产价格上涨,当资产价格超过投资成本的时候,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拼命增加资产投资,导致对银行信贷的过度需求和扩张。

比方说在90年代初的时候,在美国当股票由三千多点涨到七、八千点的时候,耶鲁大学的一个经济学家席勒就写了一部书《非理性的繁荣》:

他认为美国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泡沫,之所以资产还能够持续上涨是由于赚钱效应的结果,当时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他资产持续的上涨是非理性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美国正好是以网络经济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的最高潮时期,人们确实看到网络经济带来的巨大价值,所以格林斯潘也没有过高的加息,但是一直到2001年初,正好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跌倒2000多点,这个时候格林斯潘也不敢加息了;“9·11”是美国自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沉重打击,对美国人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原来注入美国的投资很多都转向中国和其他国家,格林斯潘为了防止美国经济的衰退,不断地连续降息,导致美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非理性繁荣,最终引发资本市场崩盘。

三、危机始末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2007年2月开始,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然后一些金融公司开始集中破产,到4月份,成交房屋价格大幅下跌,逐步演化到大的金融公司破产,比如说贝尔斯登的破产,到后来“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接近破产(后来美国出了2000多亿美元对“两房”进行救市),然后到雷曼兄弟的破产。

美国刚开始救市时,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次贷危机会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雷曼兄弟没破产之前,各个媒体上政府官员和金融学者的讲话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未来还不是太悲观;当雷曼兄弟破产以后,确实引起了世界性的恐慌。

AIG(AmericanInternationalGroup,美国国际集团——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濒临破产,美国政府拿出850亿美元注资,把它79%的股权作为政府的了,注资的859亿就相当于给AIG的一个贷款,这个贷款是有条件的:

首先公司的79%的股权给政府,然后贷款必须按照固定的利率还给政府,因为政府贷款给它也是有风险的,万一破产的话,这个钱是收不回来的。

作为贷款的前提条件,美国政府和AIG之间有一整套的合约方案。

到9月份,有120年以上历史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

四、美国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播

迄今为止,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美国倒闭的银行越来越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并在整个国际界不断地传播,影响面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不要说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中等或中等偏下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传播,美国作为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国际货币基金体系里面的一个最主要的货币发行国,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性、范围和强度应该是历史上从来没过的。

所以若干个金融界的巨头都持有非常悲观的评论,像格林斯潘就说这是100年来最严重的事情,索罗斯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评论也是非常悲观的,他说这次金融危机到什么时候见底目前还看不到,罗杰斯也说在有生之年看不到美国经济复苏的希望。

这些可能都是些炒作,不是科学的论断。

美国金融危机在世界上传播,我们发现一个很好的现象。

开始时我们看到美国股票暴跌,包括一些公司资产负债的急剧恶化,但是一旦雷曼兄弟破产、AIG一旦陷入解体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反应的强度好像比美国还大一点,美国仅仅是资产价格下跌,美元还挺着,但是英镑相对美元大幅度下跌,原来1英镑对人民币差不多13多元,最高15元,现在差不多是1:

10了,欧元也是大幅度下跌。

美国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大家原本预期的世界经济持续性增长的好年头过去了,要进入一个衰退期了,这对以石油、矿产为代表的资源产品造成的损失非常惨痛,导致以资源为主的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比如澳元在很短的时间内跌了40%,由于澳元的大幅度贬值,极富盛名的“中信泰富”(成立于1990年的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荣氏家族企业,荣毅仁儿子荣智健任董事局主席)在外汇交易中损失将近200亿元,差点破产。

金融危机的传播过程,是一系列的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是商品,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需求的减少,商品价格下跌,然后导致债券的下跌,债券的下跌是连锁性的,一个市场跌了,另一个市场没跌,人们很快会把这个没跌的市场上的证券、股票卖掉,大家竞相卖的话,资产价格就下跌。

在这次暴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采取过的一些政策,比如说很多国家关闭股票市场,从小国家巴基斯坦到俄罗斯都是关闭股票市场好几天;连美国这个最主张自由经济的市场国家,也做了很多限制,限制所有的股票在一个礼拜内不准卖空,原来没有“开空仓”的话现在不准“开空仓”。

像冰岛这样的小国家,整个国家都面临破产,对外负债1000多亿美元,人均负债20多万美元。

在整个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播当中,冰岛第一个倒下了,第二个是不是韩国呢?

韩国当时也岌岌可危,中国和日本都在保韩国,因为韩国一旦出现大的问题,对日本和我国也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世界各国的救火行动

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整个过程当中,主要经济体国家的政府首脑在一起商谈应对策略,各个国家的央行都采取了一些举措,像德国、英国、法国,他们采取的救市计划非常厉害。

索罗斯认为英国可能是“下一个美国”,因为它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美国的情况,它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存量已经是GDP的185%,他认为英国的房地产价格存在着严重的泡沫,所以这段时间英国的房价跌得非常厉害,英镑也大幅度贬值。

为了维持经济稳定,各个国家都在做草案,对资本市场进行注资,首先是保持人们对金融行业、对银行体系的信任——现在是一个信用时代,一旦大家对货币失去信用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

要是一下子大家对货币失去信任的话(货币即随之贬值),那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成果全没有了,那比发生世界大战还可怕。

所以在金融危机传播的过程当中,要阻拦恐慌心理加剧的话,首先要提高人们的信心。

有些危机是可自我实现的,一旦失去信心的话,那么恐慌“传染”恐慌,就会使这个事件短时间内加剧恶化。

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大家都在比哪个国家口袋里钞票最多,大家一看中国钞票最多,中国有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所以世界各国对中国在应对这个全球性金融危机当中寄予厚望。

从媒体上可以看到,大家都希望中国来拯救世界,就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亚洲各个国家货币竞相贬值的时候,朱镕基总理说了一句话:

“人民币不贬值!

”为什么要贬值呢?

因为大家都在竞争出口市场,货币贬得越厉害价格就越便宜,当时亚洲各国出口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可以替代的,决定它在国际贸易中份额大小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价格,所以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的出口贸易额是极大地下滑,但由于当时有一定的外汇储备,然后及时启动了财政政策,把原来依赖出口的这一块转为对国内基础公共设施(铁路、公路)的投资,这使我们既化解了国内危机,同时也稳定了亚洲。

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大,外汇储备就1000亿美元左右,现在有20000亿美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美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经过两次参政两院的会议才最后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我们可是它的两倍还多。

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当中,首先开了一个欧亚会议,欧洲的巨头纷纷来到中国,随后20多个国家元首也将到美国就应对金融危机进行磋商。

但这都是基于国际协商、国际合作,从未来金融体系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具体的方案应该是本国自己来计划,不会在这种会议上来做出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区域,像珠三角、长三角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2007年初期,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们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口号是“又好又快”发展,降低能耗降低污染,提出产业升级,我们对很多出口品实行高额关税。

因为当时人民币汇率不好大幅度升值,那样会引起资本市场的一些联动,我们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是一种变相的升值,希望我们的顺差少一点,但这次恰恰相反,这次我们对3700多种出口品进行了降低关税,增加出口退税。

如果不增加出口退税,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除了日本、中国之外,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相对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于除美元之外的货币都是有一个比较大升幅的,比如对澳元来说,澳元相对于美元来说贬了40%,那我们就相当于对于澳元升了40%,对加元、欧元、英镑等等也是一样。

所以,我们降低关税就等于降低我们的出口价格,否则企业没办法进行产品出口,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

本身金融危机导致了整个世界的需求下降,若是价格还在上升的话,那市场肯定会让给别人。

六、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这次金融危机开始是次贷危机。

次贷是银行给三类人贷款购房:

就是没有收入、没有财产、没有工作的人,当时美国银行资金太多,而且利率极低,可以给他们贷款。

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当时的房价在上涨,银行认为对他们实行住房抵押贷款无所谓,零首付,也不要紧。

所以1994年到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属于次级贷款。

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逐渐浮现,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为什么银行敢把钱贷给这些人来购房呢?

这就要归功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和它发达的金融市场,这是他进行次贷的保证。

银行把钱先贷给住房户,然后把贷款的利息和本金作为将来的抵押来发行债券,把这些债券卖给投行,投行再把钱给银行,就是通过这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就可以把风险转移出去,按照传统的信用等级,商业银行不能从事这类商业贷款,但是它借助于资产证券化就把风险转移出去了,将这种信贷业务变为银行的一种中间业务,信贷风险由投行和社会上的一般投资者来承担。

以房地产抵押贷款,将来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全部都能按合同规定的还本付息的话,那么房地产贷款就没有风险,但是由于房地产贷款当中会存在违约的可能。

违约分为好几种:

一种是开始的时候贷款买房,每个月要供房贷多少,分多少年还贷,但是由于经济不景气收入低了,那就没办法供房了,这时候银行就把房子在市场上卖掉,卖掉以后将贷款的钱连本带息的还给银行,如果房子的价格比当时买的低的时候,比方说当时价值100万的房子实行20%的按揭,首付20万,银行贷了80万,断供的时候银行就要收房子了,假定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当时买的房子现在只能卖70万,那这70万是银行的,你原来的首付20万没了,同时银行也亏了10万。

通过资产证券化把房地产贷款作为一种证券把它打包(因为并不是各个投资者都违约的,比如说违约的只有10%,那90%是不违约的),把资产分为三类,把本金和利息所收到的钱最先给第一组,比方说假定市场上有1个亿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把这1亿市场证券化为1亿的证券资产,这1亿的证券化资产分成三类证券,第一组证券发行6000万,第二组发行2000万,第三组发行2000万。

在一般情况下,假如违约的只有10%的话,这1个亿能收回9000万,那第一组的6000万可以支付得起,第二组2000万也能支付得起,最后一组只能拿1000万,就是说房地产连本带息要还的钱先满足第一组,再满足第二组,再满足第三组。

如果房地产跌得非常厉害,拦腰砍,那贷出去的一个亿只能收回5000万,那这5000万只能给第一组,并且第一组也还要亏损1000万,第二组、第三组就没有钱拿。

把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后打包成各种不同的证券,各种不同证券是与优先支取等级相挂钩的,它的利息也不一样,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后要想有吸引力的话,利率就要比购买债券要高,所以银行之所以愿意借钱给次贷,因为房地产抵押贷款比一般证券要高。

第一组风险很小,那它的收益可能就和普通的债券差不多或者稍微高一点点,等级越大收益越高,没有违约的话,后面这组收益最高,我们把这种投资叫做CDO。

在美国CDO不仅是房地产抵押债券,很多债券都可以。

美国从90年代以后,整个金融机构不断发展,银行为了扩大业务,把它的贷款资产想办法打包证券化,卖了以后资金就可以回笼再进行新的贷款,这样就提高了它的资金使用率。

美国银行和我们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的银行基本上是靠存贷差的,比如说存款利率是4%,贷款利率是8%,这种存贷差是世界上没有的,美国银行的存贷差很小,所以它必须靠这种业务来拿手续费,所以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规模非常大。

在这种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证券化,比如说把第一组的1/2加第二组的1/2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证券,或者第一组的1/3加第二组的1/3加第三组的1/3也可以形成新的证券,我们把这叫做CDO的平方,资产证券化本身延伸的过程是可以一直延伸过去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信用违约掉期产品CDS工具的产生,CDS是交易双方的一种信用衍生品,类似保险合约。

比方说银行搞了住房抵押贷款,假定证券化以后卖出去了,是这个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也不大,但是收益比买国债的收益要高,银行当然也希望增加收益,也希望持有这些债券,如果在表内的话,就不能增加贷款,不能增加它的业务,它要表外化该怎么办呢?

在持有这些住房抵押债券的情况下,同时再买个保险,付费给保险公司,万一住房贷款违约了,那么这个损失由保险公司来赔。

举个例子,比如说市场上的无风险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是5%,住房抵押贷款的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是8%,那么买住房抵押债券就比买国债高3个百分点,但是国债没风险而这个是有风险的,风险由风险评估公司来进行风险评估,看风险评估来决定应该买还是不应该买。

假定住房贷款的违约率只有1%的话,它的收益是8%,那扣掉损失还有7%,比国债多2%,那么银行就开始做了。

银行也持有这种债券,然后请保险公司一起做生意,有3个百分点的收益可以分享,要考虑到1%的风险,是要扣掉的,还剩下2%的收益,各分一半。

如果违约了,保险公司赔,保证银行的6%的收益不变,如果没有超过预期的违约,那保险公司就可以获得1%。

所以保险公司通过CDS把传统银行不能买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通过保险之后降低风险,让它和持有国债是一回事,在它的资产负债当中就把这块资产看成和国债资产一样的了。

保险公司认为风险很低,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形成了巨大的CDS市场。

CDS市场原来是那些敢投机的小保险公司来做,比如说你怕债券不保险,就在那儿买个保险。

9·11事件以后,格林斯潘把利息降到1%,房价一直在涨,当时按揭贷款,总体上价格一直在涨,没有风险,所以大家都愿意做这个事情。

最后世界保险业大王——AIG也开始参与到CDS交易之中。

CDS整个的交易量是非常大的,美国CDS的市场规模已覆盖价值62万亿美元的债券和贷款。

而且由于CDS和CDO这些制造债券的公司和卖出CDS保单的公司,是在全球推销,所以到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银行,包括我们中行也推行了好多雷曼的债券,大概总数要100多亿,结果现在香港好多买了债券的开始跟银行打官司。

CDS和CDO就像一个病毒,感染了全球所有的金融体系,包括我们中国。

从次贷危机演变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首先看看美国房贷不景气的情况。

为什么美国房贷不景气呢?

因为美联储近两年连续17次加息,17次加息是什么原因呢?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怎么推动的?

资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要加息,一加息供房的成本就加大了,低收入者就供不起房了;供不起房,危机就转化到了次贷公司,因为次贷公司是专门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中介公司,按道理来讲它要出售掉资产抵押债券的话就没有什么风险,但是考虑到住房抵押债券的收益比较高,所以它也持有一定的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它也受到很大牵连,例如这次“两房”问题就是如此,“两房”是全美住房抵押贷款的最主要机构,美国通过对“两房”的国有化并对其债务提供政府担保。

要是美国政府对“两房”不国有化的话,我们国家损失将非常大,当时我国外汇储备持有“两房”的债券是4000亿美元。

这次金融危机使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成为历史,他们要么破产,要么被银行收购。

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大量地买卖CDS,就是所谓的对次贷进行保险,最后一旦信用等级下降以后,如果按照当时的程度AIG肯定是要破产的,为了防止它破产,美国对AIG进行了850亿美元的注资,目前对AIG的注资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

再看一下推动次贷规模和衍生产品交易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美国拥有作为世界上最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什么会干这种事情?

这里面当然是有一个前提——9·11之前,美国的新技术革命IT行业、网络行业的新兴发展,使得美国的股票市场、资产市场非常好,在早期我们可以看到一夜暴富的神话,说明它的投资基金的收益已经远远高于银行的存款了,所以美国人就把更多的钱放给投资基金包括养老基金等等,所以在美国金融界就出现了“脱媒”,一般国家的钱是先到银行的,由银行作为中介来进行投资,在美国这个社会就形成了钱不是给银行的而是给基金公司,让基金公司来进行投资的现象,把钱放在基金公司的便利程度跟放在银行一样,想要钱的时候给基金公司打个招呼它立马就给你钱,这是很便利的,但是它的收益率要比银行高的多。

但经济创新不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的,它可能是在某个阶段有那么一波,然后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再有那么一波,像IT行业、网络行业,如果世界总是这样的话,那再过十年、二十年人类不知道要成什么样子,有些事情的发展可能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但是人们的预期把它长期化。

由于美国这些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基金都想追求高额回报,回报一高的话,客户就越多,客户一多,资产规模一大,经理人的提成就高,就导致了对投资收入的过高预期。

9·11事件之前,由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还能满足比较高的回报,一般认为投资基金8%的收益是个不可忍受的下限了,再低于8%那就太差了。

但随着纳斯达克的破灭以及9·11以后格林斯潘大幅度降低利息以后,他们所预期的市场一下就没有了。

那该怎么办呢?

就要想办法进行高负债,进行高杠杆交易。

比如说现在市场上没有8%的收益,我就到银行进行贷款来增加杠杆倍数,比如说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是5%,资产抵押债券的收益是7%,有100万再贷100万,我买200万次贷的话,我的收益率一年就是14万,贷100万要付5万利息,这样我最初资本的收益就达到9%了,如果倍数再增加,那么收益率更高。

而且当时美国房地产始终在涨,所以大家就没有看到房地产价格存在的危险,认为这个危险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不会发生的。

由于这种高杠杆效应,也导致对次贷债券过度的需求,包括对衍生产品的过度需求,这种过度的需求也迫使商业银行制造出满足这种需求的证券,你不想买房,我劝你买房,你一分钱没有照样可以住新房,然后就可以把这些房贷作为次贷证券发行。

所以,社会对高收益的追求,对次贷规模的增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在传统的商业银行当中,要是对资信比较低的人进行贷款的时候肯定要比较谨慎,现在由于贷款可以证券化,中间收一部分作为手续费,能不能收回钱不管了,所以这些贷款就和原来的商业银行的常规性贷款有很大的差别,商业银行不尽责,这是一种道德风险。

同时,作为信用评级机构,对信誉的评级实际上心里有数,比如说在美国100年历史当中,这个五、六年的市场情况可能是非常特殊的时期,但是这些信用评级机构就以这几年作为样本,发现这五年没有什么违规的,它就认为这种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很低,所以就把这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信用等级定的很高,导致市场的巨大需求。

投行也有道德风险,他们的薪水非常高,像雷曼的CEO当政期间总共收入将近3亿美元,因为投行主要靠人力资本,靠高管的判断和决策,因此他们薪水非常高,这样就使这些高管和股权所有人出现风险不对称,如果赚了,那按合约给高管一笔非常高的收益;如果这项投资失败了,高管拍屁股走人。

所以高管在这种合约的情况下愿意去“赌”,就像我们一些国有企业,在法人治理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好多老总把钱拿去炒股,赚了以后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