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296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真人秀节目.docx

电视真人秀节目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尹鸿,冉儒学)

引子

  所谓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一般都是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形的叙事模型,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

目前美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中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已经超过100种,在欧洲各国也是难以计算。

即便是在中国,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频道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至少也有数十个之多。

同时,真人秀的节目理念还为许多其他节目形态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目前电视上频繁出现的各种选秀节目、益智节目、竞技节目、大奖赛等等,实际上也都在借鉴真人秀的手法、技巧和意识。

各种“准真人秀“的大奖赛、选拔赛、对抗赛、选美赛等等,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各种综艺节目、娱乐节目都在自觉使用真人秀元素。

真人秀,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泛真人秀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屏幕上一道显眼的风景。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泛真人秀的电视时代似乎正在来临。

  为了更好地认识真人秀的制作规律,我们可以将真人秀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

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元素1-参与者:

故事主体

  真人秀的主体是人,而且是所谓的“真实的人”或者说非角色扮演的真实状态下的人。

但是,对于任何娱乐来说,并不是任何人的故事都具有同样的娱乐价值。

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我们关注、关心和情感好恶的人,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状态、我们的社会认知需要相关的人,那些具有某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的个性从而成为一种平常人的突出代表者的人,那些命运曲折变化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感情投入,才能成为包括真人秀在内的叙事作品的主角,才具有故事主体的所谓“资格”。

  一般来说,真人秀的特点就在于其参与者都是从“匿名”的人群中选拔出来的,即便有少数节目中的参与者可能是名人,但是这些“名人”也被要求从他/她原来有名的领域脱离,进入一个新的陌生领域,在新的陌生领域中,他/她相当于也是“匿名者”。

因此,从大量的“匿名者”中选择什么样的参与者,或者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参与者,就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参与者的代表性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志愿者是普通人,观众对与自己情况更接近的志愿者会投以更多的关注。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地域、阶层甚至种族。

观众常常对与自己比较相似的志愿者感兴趣。

在选择参与者时候,有几个参照应该根据不同的节目进行不容的配置:

1、性别配置;2、职业配置;3、地域配置;4、性格配置;5、年龄配置;6、价值观配置

  比如北京的观众可能对北京的志愿者更有兴趣,教师观众可能对教师志愿者更有感情。

此外,具有个性魅力或“明星”特点的志愿者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率。

因此,真人秀在选择节目的参与者时候,首先必须考虑这些参与者与收视群体的相关性,节目中的普通人需要被建构成观众关注的对象,让观众感到志愿者具有亲和力和接近性。

在具体考虑时需要包括志愿者的地域、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要素。

例如,CBS制作的《幸存者I》中的16个参赛者就包括公司培训员(理查德)、卡车司机(苏姗)、教师(凯莉)和退役军人(鲁迪)等,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年龄,也具有不同的性格。

志愿者在节目中不仅仅是代表自己,而且代表与其相关的收视群体,因此要具有这类人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比如,志愿者身上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同类职业人的常见特征等等。

只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才能让观众感觉到志愿者是代表他们在参与节目,从而紧紧吸引住这些收视群体。

二、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关系

  真人秀的参与者虽然是普通人,但是这些普通人并不是“自然”走到一起来的,而是被节目配置在一起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完全“现实”的关系,而是被安排和选择的一种戏剧性关系。

无论是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在节目中承担的功能,参与者所遵守的游戏规则,其实都是戏剧性的组成部分。

  首先,节目的参与者应该成为观众好奇的戏剧性对象。

真人秀节目的核心问题是让观众觉得这些人跟我有关,我要去关心他。

必须把节目中的普通人建构成一个观众关注的对象。

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的一个系列名为《美女闯天关》,选了12个靓丽的“普通”女性来做主人公。

从性别角度来讲,给了观众一个观看的理由。

12个女孩子,身处逆境困境险境,接受艰苦考验,观众会好奇和关心这些女孩会怎么样面对这些挑战、怎样从考验中走出来。

包括许多真人秀节目中表现的普通人如何变成百万富翁,名人如何过普通人生活,张冠如何被李戴,其实都是在强化人物的戏剧性。

  其次,节目的参与者要有戏剧性差异。

如果说代表性强调的主要是节目的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差异性强调的则是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对比、冲突,以强化叙事的感染力。

比如性格的刚强与柔弱的差异,执着与灵活的差异,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好人”和“坏人”的差异,甚至高个与矮个的差异,唠叨客与沉默寡言者的差异,幽默的与木讷的差异,传统的与现代的差异,外向的与内敛的差异等等,这样不仅能吸引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观众,更重要的是可以构成戏剧性冲突。

  第三,节目的参与者要承担戏剧性功能。

领导者、随从者、裁判、评审团成员、辩护人等等,常常这些功能还可以置换,正是这些功能的区分造成了真人秀的戏剧性格局和发展。

  真人秀的人物大多从多到少,从陌生到熟悉,从无关到有关,构成了一种网状的人物关系,爱情的、友谊的、仇恨的,构成一种人物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构成故事框架。

而这些日常的人际冲突则构成了完整的各种人物的命运故事。

“悲欢离合”构成了命运故事的关键词。

各种冲突、各种必然和偶然的因素、各种目的动机性格,都围绕着悲欢离合形成长编故事。

在人际网络中演绎人物和家庭悲欢离合的线性命运,在线性情节中展开人物和家庭的恩怨情仇,从而创造了一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叙事方式。

三、挖掘参与者的表现力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志愿者大多不是电视剧主角那样的大腕,而是一些普通人。

也正因如此,节目中少了矫揉造作的成分,多了一份亲切感。

尽管真人秀的参与者都是普通人而不是职业演员,但是,真人秀毕竟是电视节目,镜头的存在,被观看意识的存在,生活环境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只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用本色在扮演自己。

在节目中,参与者的表演不需要鲜明而突出的个性,更多需要的是呈现自己的本色。

因此,在选择参与者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参与者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是否具有主动性,甚至考虑一些参与者还应该具有某些“明星”潜力。

所以,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参赛者往往都是被选择出来的,幕后都有一场场早已谋划好的“选秀活动”,节目的志愿者都是从数以万计的报名者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参与者的作用比一般游戏娱乐节目中的参与者重要。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不仅需要志愿者表现他们所参与的游戏和活动,还要挖掘他们的个性、能力、品质以及志愿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但是,与影视剧中的人物相比,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对人物的表现要简单一些,它不设置虚构的戏剧化情节,而只是表现志愿者的真实情况;它不去表现志愿者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而只是纪录志愿者在特定环境下一个阶段的生活等。

也正因为如此,真人秀电视节目需要选择一些个性鲜明而且“快热”的志愿者,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塑造平民明星

  真人秀的人物虽然都是普通参与者,但是节目本身却往往要从这些普通参与者中发现明星,塑造明星。

真人秀必须要通过游戏过程建构几个可爱的人、几个可恨的人、几个想排斥的人、几个想亲近的人,使游戏在观众的期待之中进行。

节目的吸引力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谁参加这个游戏。

因此,我们的真人秀节目,要尽早建立情感认同点,只有尽快进入这个过程,你才能抓住观众。

  节目所选择的应该是普通人中的“明星”。

他们或者拥有出众的外表,或者具有突出的能力,或者富有个性魅力,或者具有某项特长。

但最基本的要求是“上镜”,并在镜头面前敢于表现自己。

参与者甚至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即所谓的“人气”。

实质上《幸存者》和《生存大挑战》的比赛中,能否获胜不完全是能力问题,而是人气问题。

我喜不喜欢这个人,与这个人的亲和力有关系。

亲和力这东西非常复杂,某个人漂亮,声音宏亮,但观众也可能不喜欢她;另外一个人未必漂亮,但观众看着就是舒服,他的说话方式、形态、特别是身体活动的频率、语言,符合观众的“审美感”。

这就是亲和力在起作用。

  以第三届《生存大挑战·美女闯天关》为例,节目以女性群体为参加者,就必须展示她们的个体性。

节目从一开始,就要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家庭、性格甚至面部特写和生活细节的展示,将这些个体区别开来,尽快给观众建构几个关注点,让观众关心这个人下一次会不会被淘汰?

被淘汰了会不会可惜?

自己最希望获胜的那个人会不会获胜?

她到底能够前进到哪儿?

要给观众建立起这样一系列的期待。

但是,这个系列的弱点就在于更多地展示了群像,缺乏鲜活的个体形象。

一群女孩子,谁跟谁分不清楚。

这样一来没有了鲜明的故事性,观众就会缺乏观看动机。

没有一个故事是靠一群人来叙述的,都是靠个体来叙述的。

因此可以说:

做真人秀的目的,就是建构一个观看对象,让观众想去看他,这点做到了,节目的基点才会建构起来。

CBS的《幸存者》就是通过几个人物越来越鲜明的形象让观众牵肠挂肚,老会去判断,谁应该获胜,谁不应该获胜;观众还会为某一个人获胜感到非常愤怒,会不断地跟节目中的人交换自己的情感,形成一个良性的观看过程。

而这种“明星效应”在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节目中更加显示了效果。

在任何故事性节目中,塑造人物都是最重要的任务。

模式是僵死的,只有那些鲜活的参与者是生动的。

规则是一个舞台,应该让参与者能够更加充分多展示个性的魅力。

元素2-悬念:

叙事动力

  无论是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都需要一种动力性目标,驱使节目中的参与者去主动行动,而且这种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目标的渴望越强,故事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观众的观看欲望也会越强。

因此,故事的目标就作为一种悬念,推动参与者和观众与节目的进程捆绑在一起。

在真人秀中,参与者和观众的目标是确定的,但是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

这正是真人秀魅力之一。

  一般来说,在真人秀节目中设置了两种目标:

一种是行动目标:

如达到某个地点,争取某种胜利,获得某种位置等等;胜利者,可能是最后的幸存者,也可能是经受了考验的最有意志力的人,还可能是竞技能力最高的人,也可能是运气最好的人。

另一种则是嘉奖目标,即当参与者达到某个行动目标以后,可以得到高价值的奖赏。

真人秀节目,一般都需要强调参加者的动机,他为什么要参加?

凭什么要坚持?

所以,奖金或奖品是真人秀节目几乎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巨额金钱、房子、汽车、高级用品、特殊体验的机会、高薪职位,甚至优秀异性等等。

奖励能调动起参赛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对于节目的参与者来说,往往可能是重赏之下才有勇夫,而对于节目的观看者来说,也可能是重赏之下才有收视欲望,人们关心那样一种远远超出生活中实际可能得到的奖赏究竟会落到谁的手中,这种结果无论是使我们羡慕或者嫉妒,无论是让我们心服口服或是不以为然,都会因为它的重大性引起我们的兴趣。

嘉奖类型

 

节目

 

奖品

 

《生存者》

 

100万美元

 

《老大哥》(BigBrother,恩德莫公司)

 

豪华物资(房子、汽车等等)

 

《诱惑岛》

 

情侣配对成功奢侈体验(国际旅游、特殊现场)

 

《学徒》

 

年薪25万美元的公司聘任合同

 

《粉雄救兵》(QueerEyefortheStraightGuy,BRAVO)

 

丑小鸭被改造为白天鹅

 

《穿着禁忌》(WhatnottoWear,TLC)

 

5000美元服装购置费

 

《阁楼故事》(LoftStory,法国M6)

 

巴黎价值40万美金的住宅

 

《梦想中国》(CCTV)

 

与环球唱片公司签约获巨额才艺发展基金

 

《非常6+1》(CCTV)

 

明星体验

 

《幸运52》(CCTV)

 

实物奖品

 

《超市大赢家》(CCTV)

 

超级市场免费购物

 

《开心辞典》(CCTV)

 

以货币表示的等值实物

 

《谁将解说北京奥运》(CCTV)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事实上,在国外的许多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奖金成为志愿者追逐的最为主要的目标,由此奖金引发了节目的内在张力,许多观众也是冲着节目的奖金而来的;同时奖金也是节目的归属,节目在奖金“花落谁家”的答案中宣告结束。

  在中国,由于国情的差异,一般来说,现金奖励的额度相对比较低,在地方电视台,最高不会超过20万(如《生存大挑战》)。

一般来说,国内的真人秀往往都用等值实物、特殊机会、创业基金、培训机会等等软化奖金的金钱性,甚至有时还在嘉奖的同时伴随一些公益福利性活动,以淡化其过于物质主义的性质,如《幸运52》就在参与者个人得到奖励的同时也向公益机构进行捐助。

所以,国内真人秀的奖金主要用于对志愿者参与态度和效果的鼓励而不具有太多博彩的性质。

正因为奖品对于观众的刺激性降低,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就更加强调节目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利用性别来推动叙事从来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异性认同在真人秀节目中也是一种奖励方式。

通常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总要配一个美女,美女要得到英雄。

不管灰姑娘故事也罢,白雪公主的故事也罢,性别往往是最重要的奖励品。

事实上,性的因素,从古代希腊到现代,它一直是战争、是英雄竞争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虽然在真人秀节目当中不可能直接奖励异性,但是却可以通过异性来肯定胜利者,在规则上提供很多因素,用性别的获得或失去作为赏罚。

如《诱惑岛》这样的节目主要通过异性关系考验爱情的忠诚,而更多的所谓“男人秀”,“女人秀”则通过真人秀的方式来重新讲述郎财/郎才+女貌的爱情原型。

  行动目标和嘉奖目标相互结合,作为一种故事悬念强化参与者的欲望,推动参与者的行动,同时也唤起观众的兴趣和热情,观众会关心究竟是谁能够笑到最后笑得最好,观众会对最后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做出道德和感情上的评价和表达自己的好恶。

  真人秀节目,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参与者的目的性,在节目的广告中、推广中、片花中,甚至节目的名字上都回反复突出和强化真人秀的竞赛目的,用万里挑一的夸张,用超常幸福的承诺,用遥遥可即的利益来诱惑和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

实际上,目的作为一种叙事悬念,既是节目中参与者行动的动力,同时也成为观众的观看动力,谁将成为幸存者,谁会成为老大哥,谁被解雇了,谁被淘汰了,谁能够死里逃生,谁能够笑到最后,对于观众来说,就是支持和吸引他们卷入电视流的推动力。

 

元素3-竞争:

叙事情节

  如果说,真人秀所强调的目标是一种动力、一种悬念的话,那么竞争就是过程、就是情节。

有了共同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达到,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胜利者是少数,在多数情况下,冠军就是唯一的,而失败者却是大多数。

因此,竞争是否激烈,竞争是否具有强度,竞争的结果是否难以预料,都往往决定了真人秀节目的情节是否具有足够的“魅力”。

  一般来说,在真人秀中,所设计的目标都是只有参与者中的少数人,或者个别人,或者只有唯一一个人可以得到胜利。

因此,为了成为这“笑到最后”的人,参与者之间就必然会构成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竞争。

对于竞争来说,竞争目的很重要,而如何竞争也很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

  在人类的竞争经验中,存在一种普遍的金字塔结构。

无论是体育竞赛或者其他竞赛,一般都要先进行分组比赛来选拔优胜者,最后优胜者之间再进行比赛(或者再分组),目标越来越接近,参与者的数量减少的同时竞争强度却越来越强,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激烈。

几乎所有的体育比赛赛程都是按照这种三角规则来安排的,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的比赛更是如此,比如世界杯足球比赛,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

表4-3竞赛的金字塔结构

 

  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则:

首先,选拔原则。

参与者通过大量的比赛,从多到少递减,将人们的关注逐渐集中;其次,代表性原则。

要保证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球队尽可能保持到比赛的最后,避免其所代表的观众过早退出对比赛的关注;第三,节奏原则。

在常规赛中,主要是快节奏的比赛,将观众逐渐引入,但是到最后的季后赛中,则减少比赛的密度,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尽量延缓比赛结果的过早到来。

其实,在真人秀节目的设计中,也是同样的设计规律。

比如湖南电视台推出的显然借鉴了美国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的《超级女声》也采用了这样一种竞赛机制。

节目通过对选拔性、代表性、节奏性的把握来完成金字塔结构的竞争叙事。

  如果说金字塔是一种竞争结构的话,那么具体的竞争手段和环节就是建筑金字塔的砖瓦。

在真人秀中,许多的竞争都是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来表现的,因此真人秀的游戏环节的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游戏本身是节目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好的游戏能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可以调节节目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与普通的游戏节目不同的是,真人秀电视节目中的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而主要是为了展现志愿者的个体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游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游戏展现志愿者本人及由游戏结果而导致的相互关系。

这就要求真人秀电视节目不仅需要游戏本身具有相当的观赏效果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分调动起志愿者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并能有机的融入到节目的整体之中去。

此外,这些游戏本身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节目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的,因此每个个体游戏都围绕着核心事件而展开,不能游离于整个节目之外。

  在不同的真人秀节目中,比赛环节和方式很多。

如果总结其中成功的规则,可能有这样一些关键点:

一、规定环节和自选环节的结合。

  在竞赛中,规定环节可以带来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使比赛增加说服力。

所以,一般在真人秀节目中,都会设置一些相同的竞赛项目让不同的参与者参加。

但是,规定环节由于内容相同,所以动作就会重复,参与者的主动性也相对比较小,往往需要增加自选环节,通过自选环节来展示选手的个性,给节目增加变化。

所以,几乎所有的真人秀节目都会采取规定和自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

二、低难度环节与高难度环节相结合。

  不同的难度,不仅使参与者有一个参与的渐进过程,对观众也有一个渐入的引导过程,对节目也有节奏的渐强过程。

所以,一般的真人秀节目都会像跳水比赛的规则一样,采用先易后难的环节结合方式。

三、心智环节与力量环节的结合。

  真人秀的竞赛环节中,一般竞赛的主要是心智和力量。

一般比赛会考虑这两方面的比赛,比如,意志力、协调性、勇气、能力、聪明、反应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现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辨别能力、适应能力、行动能力等等。

一般会考虑以动作性环节为主,增加一些相对心理性的环节。

一般来说,为了电视的可视性,在心理性环节竞赛时,会采用题版、屏幕、道具、手势等方式增加画面的现场感。

四、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

  所有具有魅力的比赛,一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竞赛规律,另一方面也需要体现一定的命运因素,正如人们常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更接近于人们对生活的理解。

所以,在真人秀设计中,人们一般也会故意设置一些运气性的环节,来强化节目的偶然性。

现实社会也有好些东西不是靠个人努力就完全可控的,有了不可控因素,可以增加故事的娱乐性与紧张性。

但偶然性的作用不能太大,否则,人物建构不起来。

一般来说,这种偶然性的权重不能破坏必然性的大规律,它一般只能影响到规律,但不能颠覆规律,或者说在80%以上的情况下都不能颠覆规律,只能偶尔改变大结局。

这样故事就会具有更大的魅力。

比如,在《开心辞典》、《最弱的一环》等节目中,都有一种积分规则,选手如果选择继续答题,那么回答正确奖励就可以成倍增加,回答错误就可能将原来的积分一笔勾销;而选手如果选择放弃继续回答,虽然可以得到原来的奖励,但是会失去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

这种设计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冒险性,与高风险高回报的规律非常相似。

正是这样一些带有不确定性的环节的设计,往往能够提高节目的刺激性和变异性。

五、模式性与新颖性相结合

  真人秀节目的比赛环节大多具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模式。

特别是相同的栏目或节目更是如此。

这种模式,一方面便于参与者准备和制作的标准化,一方面也便于观众理解和形成收视习惯。

但是,另外一方面,在每一个和每一期节目中,又要适当加入少量新颖的环节,形成一种更新效果。

一般来说,每一期在环节上的差异不能超过10%,每30期,不要超过20%,每100期可以进行比较大规模的改版,但是仍然需要保留30%以上的原来的模式,以维持识别。

所以,一般相同名字的真人秀的不同系列(或者播出季),都会根据观众对原来模式的不同反映,一方面进行新的改变和补充,另一方面也注意保持核心内容的连续性。

六、复杂性与简洁性相结合

  真人秀节目由于篇幅大,常常是连续播出,所以,在环节设置上需要一定的复杂性,增加节目的曲折和紧张。

但是,所有的复杂性,在规则上都应该尽量简单,尽量让观众容易明白每个环节究竟比赛什么,怎么样是胜利和失败,谁来决定结果。

只有当观众非常清晰地明白了比赛的规则,他才能很快参与到节目中来,参与到对参与者的评价中来,与节目互动。

现在许多的真人秀节目,环节可能并不复杂,但是规则却含混不清,观众不知道比什么,如何比,为什么谁胜谁负,或者比赛规则过于复杂,观众难以明白、记忆和使用。

复杂的环节必须采用简洁的规则,才能成为一种互动的平台。

七、自然冲突与人际冲突相结合。

  真人秀的竞争环节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与自然界的较量中进行竞争,二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竞争。

国内的真人秀在初期往往主要是用人与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冲突构成基本戏剧结构,一般是参与者接受使命,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环境的困难,达到规定的目的。

真人秀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人跟人之间冲突又有两类:

一类是把一堆人分成敌对的两边,变成一个戏剧性的敌我力量,互相竞争。

但这样还是不够。

因为除了敌人,生活当中,这样的敌我搏斗,已经比较少了,因此开始有了第三层戏剧空间,即在一个封闭空间把一堆人搁在一起三、四个月不让他们同外界接触,迫使他们内部产生那怕是朋友与朋友、己方与己方关系冲突的较量。

这就增加了戏剧冲突的层次。

像《老大哥》,把12个人搁在一幢房子里面,不让他们和外界接触,是全封闭的,他们会产生爱情、仇恨、嫉妒等各种感情,这就增加了戏剧空间,这个空间成为产生戏剧性的条件。

所以,在许多真人秀节目中,实际上这些冲突可能是混合在一起的。

比如,在《幸存者》中,首先包括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人被放置在封闭荒凉残酷的野外环境中,必须与风雨、饥饿、危险搏斗;其次,也具有人群与人群的冲突。

节目的前半程,参加的选手被分为两组,参加竞赛。

因此,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组织水平、协调能力都被表现出来。

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不同性格的人会产生矛盾,特别是节目的后半程,当两个小组的幸存者被合并为一组以后,互相有了利益上的竞争,幸存者只有一个,只能以牺牲其他所有人的方式来保存自己,就形成了一种个体与个体的竞争关系。

  总之,竞赛的过程,是一种由两个、两组以上的人参与的竞争累积的过程,一个延宕目标实现的过程。

竞赛的难度,参与者的能力、素质、人缘和主动性,竞赛的运气等等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一般来说:

竞争的环节设计越新奇,竞争的场面就越有趣;竞争的规则越简单,观众的参与度就越高;达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