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164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docx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

浅论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病及对策

三台县永明中心小学蒋小红

[摘要]在农村初中任教十七年,我仔细阅读了许多作文教学的理论著作,比照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

改革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初级中作文教学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们要提高认识,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从加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入手,有针对性的运用,如:

片段描写、仿写、集体作文等手段,同时进行作文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希望为工作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具体措施,并引起大家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来研究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多年以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体系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偏低。

我们时常很痛心地看到:

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已修完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不知道简单的应用文体该怎样写。

更别说记叙,说明,议论等其他文体的写作了。

更令我们反思的是许多人竟然还自嘲似的说,“又不当作家,我干吗抢着做作家的事?

现代科技发展到今天,看我们多幸福!

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一切了。

干吗要那么辛苦?

写文章来表情达意是不是太老土了啊?

”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社会活动能力。

同时,语文综合素养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为此而努力,开拓创新,推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促使语文教学的新的革命。

然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与作文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农村。

然而,农村初级中学人数所占比例很大,教育界对其关心程度却不够。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十余年,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深刻领会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病之时,不断积极思考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为推进教改,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水平,现提出与各位同仁研讨,希望能为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改革尽一分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病

(一).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学生缺乏必要的材料储备

这是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症结所在。

写作的材料应该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已知的,熟悉的,体现其对生活的理解,进而引发心中的感悟,做到事存于心,可以信手拈来,便自然而有序。

感从心发,没有矫揉造作之嫌。

其实,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来源于生活,紧贴生活的题材更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化起他们想要表达的愿望与兴趣。

有了情感的准备,再引导他们对已储备的材料进行筛选,体现出生活的情趣。

就算是“老生”,但不是“常谈”,富有时代的气息,也显得生动而有趣。

对此,有两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方面是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没有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情感体验的储备上都很缺乏;另一方面是作文的内容缺乏时代的气息,老生常谈,令人乏味生厌。

(二).作文教学忽视对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只重视课堂写作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忽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就使学生的写作失去了生活的基础。

思维和语言训练是作文训练的核心,一个文思枯竭、语言乏味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的。

而目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的作文全都是“从一而终”。

尽管那些文章的问题俯拾皆是,尽管一些用心良苦的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象征性的圈点批注得红红火火,但学生对上篇文章是不愿“强回头再看上一眼”的,久而久之,一篇篇废品用去了学生大量时间,学生也就成了制造废品的高手。

(三).作文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不想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

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就是简单布置一篇作文,然后学生写,写完之后再修改,老师评价。

这样,学生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才能写好作文。

但农村初中部分老师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衰减,有很多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惧怕写作,那种“倒挂三天也倒不出一滴墨水”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情感储备,能写出什么?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作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评改,令不少语文教师“教然后知困”

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说:

作文必须全批细改,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可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写作的评价是要着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具体考察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写作材料的准备以及对自己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

这就不仅仅要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样的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来引导和促使他们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无论采用综合评价还是分项评价,都应该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其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书写等多方面的表现,其重点应考察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

对学生作文评价的呈现,应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综合评价。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老师们怀揣一颗红心,甘愿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释放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但是,时间从哪里来?

效果又如何呢?

这对于那些形式主义者是无关紧要的。

能够经常读些教育理论文章的同志也会不时看到这样一种观点:

作文批改形式要多样化,不能一概而论。

一位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同志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说:

作文批改是无效劳动,但不批改校方不允许,我们就不妨象征性地把学生的作文划得满堂红,既使校方满意,也节省我们的时间。

此语一出,满座哗然。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1.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读出书中之趣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阅读是间接生活的积累,也是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是写作前期的重要积累途径。

加强阅读,特别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①没有大量的阅读而要求学生去写比较高质量的作文无疑是缘木求鱼。

因此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作文不过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

张志公教授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里说:

“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从基本训练入手。

阅读训练搞得好,基本训练搞得好,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张教授的话中,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就是说阅读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同时,通过长期的读书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韩寒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屡获大奖,大概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大凡写作能力强的人,要问他们的经验,总是说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因此,在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提高写作兴趣联系起来组织教学,收效很好。

(2).读出书中的道理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截然分开,支离破碎地肢解课文,结果作文成了“老大难”问题。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介绍作文材料的来源,启发学生,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例如教《小巷深处》一文,我就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母亲爱女情深的所有事,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事为什么能表现母亲的爱女情深,使学生明确了很多琐屑的事,家中发生的常事,也能做文章的题材。

而且这些题材往往最感人,最能触动人们的灵魂深处。

学生懂得阅读是间接观察生活,也能感悟到很多道理。

使学生改变了写助人为乐必是“救落水儿童”,写拾金不昧必是“拾到几千元钱的皮夹”,且千篇一律的恶习。

2.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动机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多半是根据教师的需要,或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生活的需要,缺乏写作的主动性,而写出来的文章相当一部分是无病呻吟。

南京市教研室姜鸿翔老师提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需要。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编排,在初一年级,安排了以下8次实践活动:

“照片的故事”、“今天我当家”、“秋游涪江”、“献给最可爱的人”、“我为邻居写对联”、“春天在哪里”、“校园因我而美丽——栽花”、“野炊”等。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了发现、有了感受、有了交往的需要,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其次,捕捉生活热点。

学生校园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社会生活中的大事都拿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倾诉,表达的需要。

3.通过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在本班设立了“青苹果”作文奖,将本班的学生按水平分三个组,每次每组的第一名奖励苹果一个。

学生非常喜欢这一活动,一提起作文课就兴趣高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需要,就为我们搞好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1.写作的准备——教会学生观察,为写作建立丰富的素材库

(1).多体验,多观察,使用恰当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思考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

”②叶老的这两句话就说出了准备功夫,观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做好观察训练呢?

首先,要加强对“五觉”的训练。

因为观察的第一步在于感觉。

这就需要训练自己的五个感觉器官:

眼、耳、鼻、舌、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这正是收集信息,积累资料的关键。

同时,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体验。

同时要做到在观察中理清自己的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

感受的生活材料要富有哲理性、富有层次性、富有深意。

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后,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小学时,我的成绩很好,考试后根本不用提心吊胆地怕妈妈盘问成绩。

进初中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每当考试后,我的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更害怕妈妈问分数,我深深知道妈妈脸上的笑容是和成绩的好坏成正比的……”好一个“成正比”,学生已感悟到了妈妈的脸部表情和分数间的关系,富有深意和新意,富有层次性。

因此,感悟生活是有层次的,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思考方法,理清感悟的层次,才能揭示生活的真谛。

最后,应把联想和想象的成果也当作观察的一部分。

在我们观察和体验事物时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把眼前的事物和我们所经历过的事物、眼前的体验和经历过的体验联系起来。

这是人思维的必然,也正因为如此,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素材。

我们应该把联想和想象作为观察的一部分。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

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

如峻青在《雄关赋》中,不仅展示了“固若金汤的雄关”(山海关),而且借物抒情,由具体的“雄关”联想到人们心中的“雄关”,那就是“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坚贞不渝的信念”,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联想所产生的作用很明显,它使人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广远,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为深刻。

想象是人们追忆形象的一种机能,是一种通过温故而创造新形象的机能,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

黑格尔说:

“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诗人可以通过想象创作出瑰丽的诗篇,音乐家可以通过想象谱写出动人的乐章,科学家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

可以说,想象是思维之源,是知识之源,也是创新之源。

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大大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

可以说,文章正是有了联想和想象才更加精彩。

(2).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成果

日记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体裁。

因此,在现实操作之中,可以指导学生将观察或体验到的生活用日记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材料。

一方面是写作的一个资料库,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阶梯。

2.写作的训练——采用恰当的方式

(1).抓住日常生活精彩瞬间——片段描写

片段描写应当受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

所谓片段描写是指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做专题的训练。

它自由,灵活,用时间短,可操作性很强,适用于初中作文教学。

在语文初中教材中就有很多的明确的要求。

我统计了初一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共20课,其中,有片段描写练习的达到12课,占了60%。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有很多的人忽视了这一训练,甚至错误的认为是与考试无关,是浪费时间。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应该认真完成这一训练之外,还要创造更多的片段描写的训练范例。

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学了《一面》之后,可以设计写一个人物外貌的片段,着重训练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在学习了《猫》一文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写动物的片段,写出动物的特征。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还可以根据单元的重点,安排单元的片段训练内容。

这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听课有重点,同时将课堂上一些零散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形成很好的效果。

又可以使阅读课上的经验尽快的运用到写作上。

(2).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仿写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

我认为可以。

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

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而且,文学的起源就有“模仿说”,认为文学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

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写作的技能,然而模仿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初中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a.仿照范文的手法。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欲扬先抑......初中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典范。

这些手法还需要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例如我们学了杨朔先生的《荔枝蜜》以后,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也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联想人们的某一类品质,从而写出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掌握一些常见的写法,提高写作的水平。

b.仿照范文的结构。

初中有很多文章的结构可以称得上是典范,学生掌握这些结构以后对今后的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以初三的议论文为例。

吴晗先生的《谈骨气》是一篇相当经典之作。

学生仿照其结构,可以采用“提出问题——举例证明——归纳号召”的形式写议论文;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发问的精神》学习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怀疑与学问》学习名言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3).提高作文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集体作文

集体作文是指通过指导全班同学对同一题目的同一题材使用同一形式进行写作训练的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类文体的把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种方式适合用来写要求相当规范的公文,如感谢信,倡议书,调查报告等等,但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文、说明文。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下期训练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写说明文时,我指导全班同学写了一篇《粉笔世家》。

我先让学生分组收集材料,再将各组的材料汇总,形成了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粉笔的身世、粉笔的分类、粉笔的贡献,再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粉笔。

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就能运用类似的方法介绍其他的事物。

(4).注重学生作文形式的训练,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

”③美学家朱光潜的这番话说明了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作文就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因此,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式等也应当给学生介绍,使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形式来表达。

(三).建立恰当的评价激励机制

1.把握标准,不吝啬分数

作文经常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

经常低分,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

是不是学生作文实际水平只能评低分?

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作文确实很差,但对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低分,主要还是教师作文批改时,把握标准存在误区:

一是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看待;二是用成人文章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三是把新课标中学生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统一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从而导致在教师的眼睛中,学生的作文很差很粗糙。

因此,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认识,正确把握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认识到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习作业,一种学习过程。

要根据新课标中对不同阶段的不同作文要求,按照学生作文有个逐步提高,逐渐达标过程的规律来确定标准考虑评分。

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本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就要给较高的分,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2.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其他各种需要都是属于次要的手段性质,自我实现才是人生存在的目的④。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初中生。

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例如:

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

3.表扬强化,使学生增强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ck)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表扬与批评效果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受表扬组每次成绩都有进步,且成绩比受批评组的要好⑤。

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

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写和怕写作文的心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

只要作文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4.讲究批改艺术,多用鼓励性评语

在作文批改中,有的教师看见一些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给一个低分,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长此以往,逆反心理本就很重的初中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由怕作文到厌烦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写,或胡乱抄几句应付了事,因此,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

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

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

当然,针对新课程、新标准,作文教学如何树立新理念、采取新策略,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又是一项新课题。

我们迫切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指导,并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

总之,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