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932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B.37.5℃

C.38.0℃

D.38.6℃

3、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4、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为100℃的水蒸气,图中的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5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自拍时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

B.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

C.减小物距,减小了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

D.减小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

7、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最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睛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   变大.

(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处最为合适.

(3)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4)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9、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10、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女科学家,她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数万次的筛选和实验用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们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    低(乙醚的凝固点为﹣114℃,乙醚的沸点为35℃);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在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能否用酒精(酒精沸点78℃)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

12、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3、如图所示,如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_____cm;如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14、如图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s—t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

(1)运动员在AB段处于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OA段运动的速度比BC段运动的速度_________;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15、小华将焦距f1=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至如图80cm刻线处,在光屏上恰能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________cm,你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M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纸板作为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光屏既能显示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和________;

(2)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要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____反射;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见图),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4)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观察到试管中粉末状的固态碘逐渐减少,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实验结束时,眼尖的小明同学看到试管中剩余粉末状的固态碘变成一小整块并粘在试管上,他猜想这是碘先_________再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同时意味着有些碘蒸气是由液态碘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来,实验的有效性受到大家的质疑。

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决定对实验做出如下改进: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将试管放在_________中即可解决这个难题。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题型注释)

18、如图所示,作出入射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D

6、B

7、A

8、

(1)视角;

(2)12.5;(3)后;变小;(4)大于

9、凝华 液化 熔化吸热

10、凸   缩小  变大

11、沸点;不会;能

12、会聚        凹透镜        发散

13、 0.95 228.7

14、 静止 大 12

15、 放大 幻灯机 左 65 光路是可逆的

16、 光路 反射角 入射角 漫 一定垂直 不合理 没有将纸板F向后折转,再次观察纸板F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

17、 升华 熔化 凝固 汽化 沸水

18、如下图所示

【解析】

1、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此透镜能把光会聚到一点,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应选C。

【考点定位】透镱

2、试题分析:

①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

②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

①由图知: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

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即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8.5℃.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量程和使用注意事项,记住:

使用前别忘了“甩一下”.

3、试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

A、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B、小狗的像和小狗的两条腿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C、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小狗的像和小狗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问答和作图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4、试题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解: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

5、冰是晶体,熔点是0℃,所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为100℃的水蒸气过程中,冰首先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熔化后吸热继续升温,到100℃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所以D正确为答案。

6、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使用自拍杆时,增大物距,拍出的像变小,从而增大了取景范围,,故B正确为答案。

7、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最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主要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8、试题分析:

(1)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它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我们就感觉到物体大,物体离眼睛越远视角越小,就感觉到物体小;

(2)正常人眼睛的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镜中的像,就必须人到像的距离为25厘米,那么人到镜的距离为人到像距离的一半,即为12.5厘米;

(3)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如图所示

(4)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9、试题分析:

冰棒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凝华所形成的;冰棒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由于冰棒熔化时会从人体吸热,所以吃冰棒感到凉快。

考点:

物态变化

10、试题分析: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规律

11、试题分析: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

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解:

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在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因为酒精的沸点高于乙醚的沸点.

故答案为:

沸点;不会;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沸点、沸腾的特点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试题分析: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后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对光的偏折能力过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时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落到视网膜上。

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凹透镜,其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近视眼。

点评: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

13、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筒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2.9cm与3.0cm之间,估计数字为5,所以圆筒的直径为d

2.95cm−2.00cm

0.9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18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

48.7s

228.7s.

点睛: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4、图中图像为运动员运动时的S-t图像,在AB段时间变化时路程不发生改变,故运动员在AB段处于静止状态;比较OA段与BC段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得,在相同时间内运动员在OA段通过的距离大于在BC段通过的距离,故OA段运动的速度比BC段运动的速度大;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即

 。

15、由题可知,物距u1=50cm-35cm=15cm,像距v1=80cm-50cm=3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幻灯机上。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此时物距u2=50cm-20cm=30cm,比较可知:

u2=v1,由于光的折射光路可逆,此时像距v2=u1=15cm,即光屏向左移动15cm到65cm刻度处。

16、在实验中使用白色光屏既能显示光路,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

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要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漫反射。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一定与平面镜垂直。

小明的做法不合理。

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17、此过程固态碘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小明同学看到试管中剩余粉末状的固态碘变成一小整块并粘在试管上,他猜想这是碘先熔化再凝固造成的,同时意味着有些碘蒸气是由液态碘汽化而来。

根据数据资料:

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将试管放在沸水中进行实验,由于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即可解决这个难题。

18、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50°=40°,可得反射角也为40°,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即可,如上图所示。

【考点定位】光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