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89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4讲.docx

届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4讲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 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应用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操作。

易混辨析 性状和相对性状

①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

②相对性状的理解要点:

“两个同”: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

“一个不同”:

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白花和绿叶、猪的黑毛和牛的黄毛都不能称为相对性状。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花传粉;应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

③套袋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分离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如下图所示)

(2)定律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

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

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

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

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2)医学实践: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归纳总结 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

1.判断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叙述

(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

(2)F1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验证当时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 )

(3)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

(4)“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 )

(5)“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 )

(6)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自交( × )

2.判断下列相关概念的叙述

(1)小芳的直发和小美的短发、兔子的长毛与黑毛都是一对相对性状( × )

(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 )

(3)“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了性状分离

( √ )

(4)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纯合子相交一定是杂合子( × )

(5)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

( × )

3.判断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内容及相关适用条件的叙述

(1)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

(2)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 )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 × )

阅读教材第5页图1-5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思考问题:

(1)若F1所产生的雄配子D∶d=2∶1,雌配子D∶d=2∶1,则F2中高茎∶矮茎=8∶1。

(2)若D对d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为中等高度茎,则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中等茎∶矮茎=1∶2∶1。

(3)若F2中只得到4株豌豆,则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值一定为3∶1吗?

提示 不一定。

(4)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D∶d=1∶1)与雄配子总数(D∶d=1∶1)的大小关系一般是否会影响3∶1的出现呢?

提示 不会影响,只要保证每种配子中D∶d=1∶1即可。

(5)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如下中的②③④⑤⑥。

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6)在分离定律现代解释中决定3∶1出现的最核心的内容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命题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1.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认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F1杂合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虽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

在本题C项实验中,红花与白花亲本杂交,虽然F1只表现一种性状,但后代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出现花色分离,这就有力地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从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

2.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答案 C

解析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授粉→套袋;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命题点二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3.(2018·福州第一中学联考)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的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答案 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4.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

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

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

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

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

(1)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首先让纯种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

(3)实验预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

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方案二:

(1)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3)实验预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

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方案一:

(1)测交法 (3)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且比例为1∶1

(4)测交中的糯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可知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方案二:

(1)花粉鉴定法 (3)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含M基因的配子(遇碘液呈蓝黑色)和含m基因的配子(遇碘液呈红褐色)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命题点三 分离定律的应用分析

5.小麦的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为获得纯种抗病小麦,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逐代淘汰感病个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小麦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相等

B.经选择后的每代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都发生改变

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基因型为Aa的小麦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品种

答案 B

解析 基因型为Aa的小麦产生雌配子的数量远远少于雄配子,A项错误;经选择后的每代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都发生改变,B项正确;基因重组至少需要有两对等位基因,而A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C项错误;基因型为Aa的小麦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是单倍体,D项错误。

6.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

下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图中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分别为(  )

A.AA、Aa和1/16B.Aa、Aa和1/9

C.Aa、AA和1/4D.Aa、Aa和1/64

答案 B

解析 Ⅰ代四个个体全部正常,Ⅱ1和Ⅱ4为患者,推出Ⅰ1、Ⅰ2、Ⅰ3、Ⅰ4的基因型都是Aa,Ⅱ2、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2/3×2/3×1/4=1/9。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不属于性状分离概念范畴。

2.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3.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能准确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从而得知F1的基因型。

4.针对完全显性遗传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原因有二:

一是F1中3∶1的结果必须是统计大量子代个体,若子代个体数目少,不一定符合预期分离比;二是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1.黄瓜果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不能。

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2.实验一:

随机选取一株红茎植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让其自交,F1中红茎植株∶绿茎植株约为3∶1。

实验二:

随机选取30株该植物的红茎植株,让其随机传粉,F1中红茎植株∶绿茎植株约为15∶1。

则实验二中F1性状分离比不为3∶1,其原因是30株红茎植株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3.鸡的雄羽、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母鸡只有母羽,公鸡有母羽和雄羽。

研究人员做了一组杂交实验:

P:

母羽♀×母羽♂→F1:

母羽♀∶母羽♂∶雄羽♂=4∶3∶1。

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判断F1中母羽公鸡是否为纯合子。

实验方案:

随机选择F1中母羽♂与多只母羽♀交配。

结果预测:

若子代母鸡全为母羽,公鸡全为母羽,则F1母羽公鸡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3·新课标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

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比例;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2014·海南,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答案 B

解析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

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为显性性状。

3.(2017·新课标Ⅲ,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 D

解析 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项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项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项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项错误。

4.(2014·新课标Ⅰ,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 B

解析 A项,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与该病有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根据遗传学原理,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与Ⅰ-2和Ⅰ-4是否纯合无关。

B项,若Ⅱ-1和Ⅲ-1纯合,则Ⅲ-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Ⅳ-1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4,而Ⅲ-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若Ⅲ-4为纯合子,则Ⅳ-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1/2=1/3,故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

C项,若Ⅲ-2和Ⅲ-3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同时是AA或同时是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

D项,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与Ⅱ-5无关,若第Ⅳ代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与题意不符。

5.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

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基因型。

(1)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2)用________________喂养子代果蝇。

(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________,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VV;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

(2)不含添加剂的食物 (3)①全为灰体 ②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vv ③若子代既有灰体,又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Vv

解析 

(1)检测某动物的基因型,常用测交法,即选取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果蝇(vv)与待测雄果蝇交配。

(2)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

(3)①若子代全为灰体,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VV,即VV×vv→Vv;②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vv,即vv×vv→vv;③若子代既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Vv,即Vv×vv→Vv、vv。

1.(2018·慈溪中学测试)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

D.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子,且具有演绎推理,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项正确;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项正确;孟德尔首先进行豌豆杂交和自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C项错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D项正确。

2.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

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D.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桶中

答案 A

解析 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项错误;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项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即被抓取的随机性),在每次抓取小球前,都应摇晃小桶,以将桶内的小球充分混合,C项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D项正确。

3.(2018·重庆八中月考)人的黑发对金黄色发为显性,一对黑发夫妇全为杂合子,他们的两个孩子中,其中一个为黑发,另外一个为金黄色发(不考虑两个孩子出生的先后)的概率为(  )

A.3/16B.9/16

C.6/16D.1/16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对黑发夫妇的后代中,黑发的概率为3/4,金黄色发的概率为1/4,则两个孩子中,在不考虑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况下,一个是黑发,另外一个是金黄色发的概率为1/4×3/4+3/4×1/4=6/16。

4.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由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答案 B

解析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理论上应该是AA∶Aa∶aa=1∶2∶1。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说明Aa和aa分别有1/4和1/2死亡,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A项正确;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由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死亡造成的,B项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则Aa产生的配子中A∶a=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项正确;若花粉有50%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D项正确。

5.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

下列关于判断一只黑毛雄兔基因型的方法及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用一只纯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B.用一只杂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C.用多只褐毛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若细胞中只有A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

答案 C

解析 褐毛兔基因型为aa,若与之交配的个体后代全为黑毛兔,可判定其基因型为AA,C项正确;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基因,D错误。

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其各自的父母都正常,但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

他们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这个孩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

A.4/9B.5/9C.14/27D.1/2

答案 D

解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各自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所以女方与男方的基因型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