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884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docx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题演练

【同步训练】

据图和材料,回答1~3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为此,我国正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其中包括建设五大石油运输通道,即中哈和中俄陆路原油运输管道、马六甲海峡和从海上再经中缅管道的原油运输通道,以及从波斯湾经巴基斯坦到中国的“能源走廊”通道。

1.下列有关选择经缅甸输入石油路线的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能增强我国的能源安全②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③沿线地形平坦,平原广布,建设工程量小④要穿越湿热的热带森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施工难度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石油来源地的分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下列有关石油来源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线的石油主要来自日本地区②西线的石油主要来自里海沿岸或中亚及波斯湾地区③南线的石油则主要来自非洲④北线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地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⑤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下表的数据,回答4~6题: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新加坡

6.9

0.1

-6.8

冰岛

7.4

21.7

14.3

比利时

5.0

1.2

-3.8

新西兰

7.6

20.4

12.8

美国

10.3

6.7

-3.6

秘鲁

1.6

7.7

6.1

英国

5.2

1.7

-3.5

澳大利亚

9.0

14.0

5.0

日本

4.3

0.9

-3.4

巴西

3.1

6.7

3.6

4.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

公顷/人):

A.0.4B.-0.4C.2.0D.-2.0

5.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6.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和“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回答7~8题。

 

7.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从资源特点来分析,最主要原因是()

A.煤炭具有开采成本低、运输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C.我国资金短缺、经济技术落后

D.我国市场需求量有限

8.与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不相符合的是()

A.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B.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

C.西气东输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

D.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9~10题。

图2

9.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考虑,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不包括()

A.夏季风力相对较小

B.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

C.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D.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地区

10.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是

①受四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②雾天多,大气可见度低③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④离冬季风源地远;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下图是相同降水强度下城市化前、后的城市水位过程线,完成11~12题。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后由于城市地表状况被改变,降水不易下渗,城市水位过程线的峰值会较大

B.②表示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线

C.由于城市中水泥路面多,建筑物多,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峰值出现时间会提前

D.城市中绿地面积越大,降水后的水位过程线变化幅度越大

1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使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唐代的《法苑珠林》中的《王玄策行传》云:

“吐蕃国西南有一涌泉,平地涌出,激水高五六尺,甚热,煮肉即熟,气上冲天,像似气雾。

”据此回答13~15题。

13.材料中所提及的“热”“气”是指(B)

A太阳辐射能B地热能C石油D水能

14.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看,下列哪种资源与材料中的“热”、“气”属于同一类(C)

A石油B煤C太阳辐射能D天然气

15.材料中所提及的能源资源在全球的分布,主要集中在3个地带,其中不包括(B)

A环太平洋带B环南极洲带C大西洋中脊带D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16~18题。

材料20世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

大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

减。

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

载体已不复存在。

16.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

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

大增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

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7.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

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B.地下水位上升

C.沙漠面积扩大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18.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6.C

17.C

18.D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工程标志着西部地区成为我国21世纪能源开发的重点和战略基地,西部的能源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9~20题:

19.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20.关于我国西部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21.阅读下列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两个表格表示从1973年到1983年和从2000年到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表格具体的读法如下:

如表1中的数字39.38,表示从1973年到1983年期间有39.38×104hm2的林地转化为草地。

表格最下面一行的合计表示1973年的统计结果,例如13.62表示1973年时的耕地总量为13.62×104hm2;而表格右侧一列的合计表示1983年时统计的结果,例如18.65表示1983年时耕地总量为18.65×104hm2。

表1塔里木河干流区1973-1983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1973年

1983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湿地

居工地

合计

耕地

10.62

1.86

5.72

0.45

0

18.65

林地

0.63

27.67

22.33

1.64

0.01

52.28

草地

2.03

39.38

109.95

7.75

0.01

159.12

湿地

0.13

1.88

5.2

8.52

0

15.73

居工地

0.15

0.04

0.05

0.01

0.37

0.62

合计

13.56

70.83

143.25

18.37

0.39

246.4

表2塔里木河干流区2000-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2000年

2005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湿地

居工地

合计

耕地

23.63

3.17

11.3

0.44

0

38.54

林地

0.37

31.69

12.95

1.73

0

46.74

草地

0.55

11.29

140.18

5.08

0

157.1

湿地

0.2

1.59

3.78

7.44

0.01

13.02

居工地

0.17

0.01

0.03

0

0.68

0.89

合计

24.92

47.75

168.24

14.69

0.69

256.29

材料二:

2005年与1973年相比,塔里木河干流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干流区总人口数增加了近1倍,农业人口增加了61.5%。

(1)以上表格显示从1973年到2005年该流域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为:

,其中以转化而来的比例最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3年到1983年,草地转化为林地的总数大于林地转化为草地的总数

B.1973年到1983年,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草地和林地向其的转变

C.2000年到2005年湿地面积减少,主要转为草地、林地和居工地

D.2000年到2005年居工地的主要转变来源是耕地

E.1973年到2005年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3)描述从1973年到2005年该流域林地、草地、湿地、居工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耕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

22.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地区被水覆盖。

水既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困扰,在我国中部六省地区,就面临着这样的矛盾。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2005年中部六省水资源总量及人均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108m3)

人均水资源量(m3)

全国总计

27078

2145

中部六省地区

5577

1556

山西

90

251

河南

479

883

安徽

707

767

湖北

976

1636

湖南

1847

3876

江西

1478

2467

(1)读图8和表2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地区水资源数量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

表3:

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与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年降水量的比较表(单位:

毫米)

地点

南昌

长沙

武汉

瓜马斯

(墨西哥)

开罗

(埃及)

巴格达

(伊拉克)

纬度

28°40’

28°12’

30°35’

28°

30°

33°22’

年降水量(mm)

1682.9

1377.4

1206.7

157.0

32.0

156.0

(2)读表3,比较说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与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城市降水量的差异,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3)依图中①、②两处水利枢纽,我国建设了两个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简述其中一个工程对资源调入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意义。

我国中部六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ll%左右,但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15%以上。

各省占该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重,山西最高,约占34%;其次是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四省地区,分别占22%、15%、12%和6%。

(4)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主要是______、______。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地形区分析说明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

(5)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矿产资源的储产比是资源保障程度的一种表达方法,它表达了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储消比是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表1-2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注:

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二:

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金属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三:

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一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保障程度较高的是。

(2)据材料二分析:

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金属矿产资源消费呈

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

(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本题材料,你认为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资源安全?

24.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根据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图13)。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14))和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图15))。

(1)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是;②③⑤三个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是年。

(2)简要说明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

(3)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左图)

材料二:

陕北黄土高原某一区域等高线图(右图)

(1)A城主导工业部门是。

(2)近年来B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其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

的人为原因。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次说出对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治理的恰当措施。

CDBBACABDBDCBCBCCDAD

21.

(1)增加草地

(2)BDE

(3)耕地增加,林地减少,草地略有减小,湿地减少,居工地增加。

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剧增,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以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来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人口增加,引起城镇扩张、道路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增加,造成居工地面积显著增加。

22.

(1)数量特征:

水资源总量适中(或约占全国总量的1/5);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中必须涉及水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特征,意思正确酌情给分)

分布特征:

空间:

南多北少。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2)差异: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年降水量均大于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城市。

成因:

我国中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城市多处在副高或信风的常年控制下,干燥少雨。

(3)南水北调:

缓解华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缓解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西电东送:

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2分)

(4)黄土高原(1分)东南丘陵(或江南丘陵)(1分)

黄土高原: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开矿。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或:

东南丘陵:

坡地毁林开荒(过度开垦、滥砍乱伐);过度樵采。

(5)气候:

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流: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河道弯曲、狭窄,泄洪能力不足。

(答出其中1项即可)

23.

(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稀土矿

(2)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上升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

(3)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节能和新技术,环保意识的增强等。

(4)加大资源勘查力度,规范矿业开采市场,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行循环经济等。

24.

(1)①建设占用耕地(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用地增加)2002至2003

(2)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季风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3)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加快生态治理步伐,减少灾毁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4)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5.

(1)钢铁工业交通便利,包兰、京包铁路交汇于此;接近煤铁产地;黄河提供水源;国家政府的扶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2)呈点状、线状分布;面积小而分散,临近城镇或工矿开发区

主要原因: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3)①——打坝淤地,②——植树种草,③——修筑梯田,④——平整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