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768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 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 内部资料 大家一起来分享.docx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考山大财经大学管理类的同学一定要看的内部资料大家一起来分享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

2: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

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

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7:

管理就是决策。

——1978年赫伯特?

A?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a: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

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

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

协调的中心是人

e:

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二、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

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

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

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

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

类。

人际角色:

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

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孔孜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

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

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

能把观点设想出

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四、管理的社会属性

1:

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2:

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3:

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

4:

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一):

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五千年的文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都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现代管理思想的时候,不能不首先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二):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

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

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重人——1:

重人心向背2:

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

预测2:

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

亚当。

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认为:

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亚当。

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2:

查理。

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

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理论概述

1:

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劳工运动有了发展,劳资矛盾尖锐2:

企业规模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扩大3:

科学技术的个发展4:

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

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a:

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b:

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c:

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

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

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

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亨利。

甘特.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的因素成“甘特图”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

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两人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

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

(2)对“泰罗制”的评价。

“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

“泰罗制”当时之所以遭到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

1:

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

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

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4:

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

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3)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

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

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

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

分工2:

权力与责任3:

纪律4:

统一命令5:

统一领导6:

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

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

集权9:

等级链10:

秩序

11:

公平12:

人员保持稳定13:

主动性14:

集体精神。

亨利·法约尔的贡献:

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马科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的由来.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而行为科学把人看成“社会人”即:

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

[[行为科学]——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

梅奥)霍桑试验.目的:

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过程:

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

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

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

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

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

观点:

1: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

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

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

人服从。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

人群关系理论是“行

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三)“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1: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尚未满足的需要—-为目标而驱使的行为——目标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观点:

a:

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感情和归属需要D:

尊重需要E:

自我实现需要缺点:

缺乏客观实际性

2: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赫茨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观点:

满意——(对立面)——不满意.提出新观点:

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调查认为: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的。

而使他们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

赫茨伯格把前面的因素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

(1)保健因素:

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包括:

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

(2)激励因素:

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包括:

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结论: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

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马斯洛的高需要层次即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

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相当于保健理论

3:

X、Y理论

(1)X理论和Y理论——麦戈雷格.X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

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

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

结论:

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

麦戈雷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作于决策。

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建立良好的群体关

(2)超Y理论——乔伊。

洛尔斯.主要观点:

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

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来指导工作,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这种人则欢迎用y理论来指导工作。

4:

Z理论——威廉·大内.

主要观点: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管理的主要内容:

a:

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b:

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c:

实行个人责任制d:

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e: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F:

相对缓慢的评价和稳步提拔G:

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一)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

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

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

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

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主导思想:

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二)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1:

根据模型的作用可分为:

描述性模型和指示性模型2:

根据模型的变量种类分为:

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

(三)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把管理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出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系统的6要素:

人、物质、财、任务、信息、设备。

企业的具体组织是各式各样的,但可按照理论将上述6个要素分为许多个系统,如技术子系统、财务子系统等!

三、“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

“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

1:

管理就是决策2: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图)程序化决策:

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的.非程序化决策:

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问题极为重要、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循的决策。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

(一):

管理思想的创新.传统:

以资源短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新经济时代:

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前四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1:

劳动的分工和再分工、自身利益(亚当。

斯密)2:

依据精细划分的工作付酬(巴贝奇)3:

管理的分工和再分工、体力与脑力分

离(泰罗)4:

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泰罗、韦伯)5:

每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

6:

自动化运动新经济时代的管理的原则基础1:

对等的知识联网2:

集成的过程3:

对话式工作4:

人类的时间与计5:

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

(三)经营目标创新1:

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2:

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四)经营战略创新.传统的竞争战略:

“零和博弈”信息时代: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原则”

(五)生产系统创新.1990年代后由MPR和MPR2发展出EPR(企业资源计划)EPR的核心思想:

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

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

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六)企业组织创新1: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极端化向扁平化方向发展2:

建立学习型组织3:

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4:

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有关道德的几种观点

一、功利道德观功利主义的目标:

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

例:

他们认为解雇

20%的员工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剩下80%的人的工作更有保障,而且符合股东的利益1:

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2:

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二、道德权利观认为:

决策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例:

当雇员揭发雇主违法时,应当对他们的言论自由加以保护1:

积极的一面:

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2:

消极的一面:

接收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个人自由的保护看的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

三、公平原则的道德观认为:

管理者应该公平的实施规则

四、综合社会契约的道德观主张:

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1:

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2:

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的较特定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研究表明:

大多数人在做生意时,对道德行为持功利主义态度。

第二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道德的因素

一、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国外的研究表明:

道德发展阶段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如课本图p184页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

1:

人们依次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2:

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发展水平上3:

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4阶段以上

(二)个人特征人们发现2个变量影响个人行为:

“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自我强度:

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越大.控制中心:

用来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控制自己,具有外在控制的人则认为生命中发生的任何事都是由运气和机会决定的。

从道德角度看:

具有外在控制的人不大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结构变量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道德标准

(四)组织文化.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

(五)问题强度取决于以下6个因素1:

某种道德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对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2:

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善良和邪恶的3:

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的实际伤害的可能性有多大?

4:

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

5:

你觉得行为受害者与你的距离有多近?

6:

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第三节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经

1: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

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奖惩制度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4:

设定工作目标5: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社会责任

(一)古典观(或纯经济观)

古典观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mdman)。

他认为当今的大多数管理者是职业管理者,这意味着他们并不韶有他们所经营的企业。

(二)社会经济观

持社会经济观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时代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泡发生了变化。

公司的法律形式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公司的设立和经营要经过政府的许可,

政府也可以撤销许可。

因此,公司不是一个仅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同时要对产生和支持

它的社会负责。

三、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一)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资任的理由

1.满足公众期望

3.承担道德义务

4.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5.创造良好的环境

6.阻止政府的进一步管制

7符合股东利益

8符合股东利益

9拥有资源

10.预防胜于治疗

)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1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2.冲淡目标

3.不能补偿成本

4.权力过大

5.缺乏技能

6.缺乏责任

7.缺乏广泛的公众支持四、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

考察一下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这种考路是有必要的,因为社会上有一些人担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有损于其经营业绩。

这种担心乍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员任活动确实不能补偿成本,这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从而损害了其短期利益。

但在我们看来.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

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吸引了大量人才等,可以增加收益,并且所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文付的成本。

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第五节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企业环境的道德行为1:

保护环境2:

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

污染治理

二、企业对员工的道德行为1:

不歧视员工2:

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员工3: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

作环境4:

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

三、企业对顾客的道德行为1:

提供安全的产品2:

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3:

提供售后服务4:

提供必要的指导5:

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

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道德行为不压制竞争,不搞恶心竞争,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搞垮对手五、企业对投资者的道德行为为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报酬;应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及

时、准确的报告给投资者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道德行为。

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

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要尽可能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

第三章信息获取

第一节信息概述

一、信息的定义: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数据:

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加工处理——信息

二、对信息的评估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

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2:

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

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考察数据和信息的成本时需从两方面着手1:

有形成本:

可被精确量化的成本2:

无形成本:

很难或不能被量化的成本考察数据和信息的收益时也要从两方面着手1:

有形收益:

包括销售额的上升、存活成本的下降以及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

2:

无形收益:

可能包括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高、士气大振以及更好的顾客服务等。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一)高质量1:

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2:

排列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的3:

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二)及时1:

及时提供2:

反映当前情况(三)安全1:

范围广泛,从而可以使得管理者较全面的了解现状2:

尽可能简洁,但应该尽可能详细

第二节信息系统

一、概述信息系统:

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收集、处理、维持和分配信息的系统方法。

二、信息系统的要素五个: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输入:

系统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处理:

把原始数据加工或转换成有用的信息的过程.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