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的故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636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句经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法句经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法句经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法句经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法句经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句经的故事.docx

《法句经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句经的故事.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句经的故事.docx

法句经的故事

《法句经》的故事

翻译者:

护法法师(尼泊尔籍)(依巴利文翻译)

【双品YAMAKA-VAGGO(第1偈)】--护眼尊者的故事

【双品YAMAKA-VAGGOGGO(第2偈)】--俄丁纳布柏各的故事

【双品YAMAKA-VAGGO(第3及4偈)】--尊者的足迹-提沙的故事

【双品YAMAKA-VAGGO(第5偈)】--虎姑婆的故事

【双品YAMAKA-VAGGO(第16偈)】--塔蜜卡近事男的故事

【双品YAMAKA-VAGGO(第19、20偈)】--两位老友比库的故事

【不放逸品APPAMADAVAGGO(第25偈)】--尊者朱腊般他嘎的故事

【心品CITTAVAGGO(第37偈)】--外甥僧护尊者的故事(身心的安顿)

【心品CITTAVAGGO(第38、39偈)】--吉答尊者的故事

【华品(第49偈)】--近事男的典范-过希耶近事男的故事

【愚品BALAVAGGO(第62偈)】--尊者的足迹

【愚品BALAVAGGO(第70偈)】--阎浮车尊者的故事

【千品SAHASSAVAGGO(第101偈)】--达路吉力的故事

【千品SAHASSAVAGGO(第102、103偈)】--尊者昆得利给喜的故事

【恶品(第122偈颂)】--猫足富翁的故事

【恶品(第125偈颂)】--猎人钩葛的今世和前生

【恶品(第126偈颂)】--珠宝商与谛舍长老

【自己品ATTAVAGGO(第159偈)】--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自己品ATTAVAGGO(第164偈)】--恶慧邪见的黑比库

【世品(第167偈)】--闻偈证果的年轻比库

【世品(第174偈)】--近事女悲希卡乐的故事

【世品(第178偈)】--给孤独长者和他的儿子

【忿怒品(第221偈)】--若伊妮的故事

 

护眼尊者的故事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双品YAMAKA-VAGGO(第1偈)】

 

这一句法句,是佛陀住在揭达林给孤独园的时候,对护眼尊者所说的。

在沙瓦提国里,有一个富翁,非常有钱,但是他没有儿子,有一天这位富翁到河边洗澡,回来时,在路边看到一棵大树,他心想:

这棵树一定有一位树神,他便把树周围的环境打扫干净。

他跟树神祈求说:

如果让我有个孩子,我就来酬谢。

之后,他便回家了。

后来,他的太太真的怀孕了,十个月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字「护」,一年后,太太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小护」,并将大儿子改名「大护」。

长大各自结婚后,双亲也过世了。

有一天,大护看到了很多人拿了很多的香、花,到沙瓦提国的给孤独园,他问那些人:

「你们要去那里?

」「我们要去听佛陀说法」,他就跟着大家去听佛陀说法,他坐在最后面。

当时佛陀说了六种教法,分别是:

一、布施--教人们不要贪;二、持戒--为了我们生命的安全;三、如何上天堂--就是要到好的地方;四、要如何摄收六根--为了内心的平静;五、在家对的烦恼和障碍;六、出家修行的好处。

大护听了之后,内心非常的快乐,他想:

如果我死后,我的儿子、财产、太太,都不能跟我一起死去,甚至连我的身体也不能跟我一起去,那我在家有什么好处呢?

我决定要出家。

所以,他走到前面向佛陀顶礼,并请求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佛陀问他:

「你需不需要征询家人的意见才出家?

「我有一个弟弟在家」

「那你先去问你弟弟的意见」佛陀说。

大护回家后,告诉弟弟说:

「家里的一切财产都归你,我要跟随佛陀去出家」弟弟说:

「你不要开玩笑了,父母过世后,你就有如我的父母,你怎么能出家呢?

等到你老了再出家吧!

」大护回答道:

「你也不要开玩笑了,等我老了,我的手、脚、眼睛、头、牙齿……身体的每一部份都不灵了,怎能行如此奥妙的法呢?

」由于大护决心要出家,便不顾弟弟的苦苦哀求,径自到佛陀处出家了。

他跟随他的师父一起住了五年。

有一天,他到佛陀前问:

「出家人的责任是什么?

」佛陀回答:

「年轻时有两条路可选:

一是要读书、学习,二是要修习禅定。

」他说:

「我已经老了,不能读书了,我要修习禅定。

」佛陀告诉他一些修习禅定的方法,他便跟着一群比库到森林里去修习禅定。

他非常精进,甚至不倒单。

因为他的不倒单,没有睡觉,导致眼疾,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

三个月结夏完毕,护眼尊者回到佛陀住处,住在离佛陀不远的另一寺院里。

有一次,护眼尊者到揭达林给孤独园的寺院去礼拜世尊。

一天晚上,尊者在慢步经行中,无意间,踩死了一群昆虫,隔天早上,一群比库去看护眼尊者时,发现了那一些昆虫的尸体,他们对护眼尊者很不谅解,就将这事件禀告佛陀,佛陀反问这些比库,他们在什么地方看护眼尊者杀了这些昆虫了?

比库们一时哑口无言,世尊说道:

「你们没有看见他杀生,正如他没有看见活着的虫身一样,况且,尊者已经证得阿拉汉果,不可能故意杀害生灵,甚且是滥杀无辜」,会中有一比库请问世尊,尊者既已证得阿拉汉果,为何还是瞎着双眼?

世尊因此说了以下的故事:

护眼尊者过去世有一世曾经是个医生,靠医术谋生,有一次,一个双目失明的妇人,来请求医生为她治疗眼疾,这位妇人自允,如果尊者能够为她治疗双眼,她将带着她的孩子们,一起来尊者家为,仆供他使唤,以报答他的恩情。

但当她的双眼渐渐复明之时,妇人唯恐复明后必需履践诺言,当医生的奴仆,因此她就向医生撒谎说,情况变得更糟了,事实上,妇人的只目已经完全复原,医生自己心下明白,知道妇人说谎,意图狡赖,顿时起了一念报复之心,他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为她换了另一种眼药,从此,妇人的两只眼睛永不复明。

由于这一恶行恶业,尊者在他往后的好几世生命轮回当中,都失去了眼根的作用─-双目失明。

  「一切事心为前导,心为主使,由心所作成,

假使人以秽恶的心,不论语言或行动,

苦恼就追随着他,

如挽车的牛,车轮随足蹄。

佛说此偈已,会中有三千比库证得阿拉汉果。

 

俄丁纳布柏各的故事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

 是则乐随波,如影不离形。

【双品YAMAKA-VAGGOGGO(第2偈)】

 

从前佛陀住在沙瓦提国揭达林给孤独园时,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名叫摩特昆得利,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少年。

他的爸爸名叫俄丁纳布柏各,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虽然十分富有,财产超过十亿,却从来不肯布施。

由于吝啬小器,这个爸爸在为儿子打造金耳环时,还亲自动手以节省工钱。

摩特昆得利十六岁时,得了疾病。

俄丁纳布柏各舍不得花钱请医生来诊治。

等到儿子的病况日趋严重,快要死了,爸爸才去问医生。

医生知道他很吝啬,就告诉他,用树叶、树皮熬汁当药给儿子吃。

于是儿子的病情就更加恶化了。

邻居的人知道少年病重,都来探望。

吝啬的父亲怕邻居看见他的财富,就把儿子搬移到走廊上。

那一天早上,佛陀在定中以慈悲观,观照到摩特昆得利病危躺在走廊,想要度他,就带领比库们往摩特昆得利他们家的方向去托钵。

这年轻的病人看见佛陀来,虽然不能起身向佛陀礼拜,但是他的内心清净,非常快乐。

佛陀看看少年的脸色,知道他很快乐,对他来说,这样就够了。

等到佛陀离开他的视线,他就死了。

死了以后往生三十三天。

摩特昆得利从三十三天望见他的爸爸每天为了儿子的死亡伤心痛哭,便化身为一个小孩,每逢婆罗门哭,他也在后面大声哭。

婆罗门俄丁纳布柏各听到有小孩哭,就停下来问他说:

「为什么哭?

小孩子也反问他说:

「你为什么哭?

婆罗门回答说:

「我失去了一个像你这么可爱的孩子,所以我伤心地哭。

小孩说:

「你这样哭没有什么意思。

我也缺少了东西,所以才要哭。

婆罗门关切地问:

「你缺少什么东西?

我愿意给你,不要哭,快告诉我!

小孩子说:

「我做了一辆车子,但是缺少两个轮子,我想要月亮和太阳当做轮子,不要别的。

我没有得到的话。

我就要每天来跟着你一起哭。

婆罗门骂他:

「你真愚痴!

这么远的东西怎么可能拿得到?

小孩子说:

「谁是愚痴?

看得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拿不到,更何况看不到的东西又怎么能得到呢?

我为了看得到的东西哭,你为了看不到的东西哭,是谁愚痴?

请告诉我!

婆罗门听了以后,觉得自己很愚笨,便问道:

「你说的这些话是从那里学的?

小孩子说:

「我原是你的儿子,死了以后升到三十三天,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问佛陀。

于是婆罗门跑去问佛陀:

「摩特昆得利没有什么功德,为什么可以去到三十三天?

佛陀回答说:

「最重要的是必须心意清净无污染,内心有喜悦就可以到三十三天。

因为一切法都是以心为主导啊!

接着,佛陀便说了一首偈: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若以清净意,

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波,如影不离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

「你的儿子死之前,我去探望他,看到我去,他非常高兴,心中有喜悦,所以他可以去到三十三天。

  听了佛陀这一番话,婆罗门非常感动,以前吝啬的习气全都改了,变成欢喜、肯布施的人,并尽力护持佛法。

从此以后,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尊者的足迹--提沙的故事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念,怨恨不能息;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双品YAMAKA-VAGGO(第3及4偈)】

 

两偈法句是佛陀在沙瓦提城的时候,为提沙尊者而说的。

提沙尊者是佛陀的表兄弟(佛陀的姑母之子),提沙很老的时候才跟随佛陀出家,仰仗着佛陀的关系,接受了很多供养,衣食丰厚,因此不久提沙就变得又肥又胖,穿起袈裟来就显得臃肿不堪,偏偏他又喜欢在接待访客的大厅坐,每一次前来拜谒佛陀的比库们看到提沙年老的模样,都以为他是一位出家很久,德行很高的比库,当下就在客厅里先顶礼提沙尊者,甚或帮他老人家按摩手脚,舒缓筋骨,提沙尊者从不分辨,默然不响地一一接受比库们对他所有表示尊敬的行为,而且还时常摆出一副大法师的派头。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比库前来拜见佛陀,提沙一如往常,在客厅里傲然地坐着,似乎又再等着年轻比库来向他顶礼膜拜,谁知年轻比库劈头第一句话便问:

「你出家多久了?

」(按一),提沙很不高兴地回答:

「我没有戒腊,我老了才出家的。

」(事实上未满一年),年轻比库一听,毫不客气地说:

「你这算什么出家人?

老了出家还不知遵守戒律,不知待客之道,也丝毫没有惭愧心。

」说罢一巴掌打得圆滚滚的提沙眼冒金星,昏头转向,提沙被打,面上无光,恼羞成怒的问道:

「你来做什么?

」「我来拜见佛陀。

」「你以为我是谁?

我要砍掉你的根。

」(按二),提沙尊者说罢即跑到佛前哭诉,年轻比库也随后跟来,向佛陀顶礼后,一边坐下。

佛陀问道:

「你为何哭?

「这个比库打我、骂我。

「你当时在那里?

「在客厅。

「这个人来时,你有没有看到他?

「有。

「你有没有起来迎接?

「没有。

「有没有帮忙拿钵和袈裟?

「没有。

「他进来时,你有没有问他要不要喝水?

「没有。

佛陀温和地说道:

「这些都是新出家比库必需要遵守的规则,否则就不要到大厅坐,你没有依照这些规则去做是你的不对,他打你并没有错,你现在应该向他顶礼道歉。

提沙老比库说什么也不肯道歉:

「他打我、骂我,我不要道歉。

佛陀好言好语地劝他:

「你不要这样,这是你的错,你应该道歉。

「我不要!

佛陀最后说:

「你这个不听话的比库!

过去如此,这辈子还是改不了旧习气。

」于是佛陀演说了以下有关提沙尊者过去生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老的苦行者到一作陶的人家借宿,陶家很高兴的恭请他住下,再晚一些,又有一年轻的苦行者也来要求借宿,陶家征得老苦行者的同意,两人共住一间房间,但是这位老苦行者却对这位年轻苦行者有傲慢的心理,很自然地轻视这位年轻人,以为年纪轻轻,那有什么修行?

夜里睡觉时,老苦行者就睡在靠门的地方,年轻苦行者半夜醒来要出门小解,在黑暗中不小心踩到老苦行者的头发,老苦行者痛得醒过来,年轻苦行者很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老苦行者也无可奈何,为了避免年轻人再重蹈覆辙,这一次,老苦行者就掉转方位,将头部移到脚的位置,谁知年轻人回来时也走不同的方位,唯恐再踩到老苦行者的头部,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又不幸踩到老苦行者,这一回更严重──踩到脖子,老苦行者痛得大叫,怒骂道:

「你这个少年仔,是存心踩死老夫?

」年轻苦行者心里非常惶恐,一再道歉,说他不是故意的,老苦行者那里肯相信,一口咬定年轻人存心歹毒要害死他,并且诅咒道:

「要是谁错了,在明天太阳出来时,谁的脑袋就爆开。

年轻苦行者躺在床上仔细思惟方才所发生的经过,确定自己没有错,如果这样,明天早晨太阳出来时,脑袋爆开死掉的就一定是老苦行者了,想到这里,心下起了一念不忍──他不想让老苦行者因为这事情而送命。

于是年轻行者就运用神通,在太阳出来之前,集中所有的乌云将太阳紧紧密盖住,因此,这一天太阳始终没有露面,整个城国一片愁云惨雾似的阴霾,不知情的老百姓以为是国王昏庸失德,才使得天候如此,一时民怨沸腾,国王却了解这种情形可能是城里住着修行者的关系,一声令下,立刻查出陶家两位修行者的事,年轻苦行者向国王禀明原诿,为了挽救老苦行者的性命,害得全国百姓不见天日,也着实过意不去,因此就想了一个办法:

在陶家取了一团陶土罩在老苦行者的头上,当太阳出来时,将老苦行者溺在水里,只剩头上那一撮陶土。

这事老苦行者那里肯依,认为自己没有错,国王只好动员全国的卫兵将老苦行者抓住,强行在老苦行者「头上鞍头」,此时年轻苦行者才解开神通,一时拨云见日,就在太阳要出来的那一剎那,卫兵们迅速将事先浸在水中的老苦行者的头往水里一按,只露出头上那一团陶土,说时迟那时快,那陶土作的头果然爆开了,老苦行者因此逃过一劫,幸免于难。

而那位老苦行者正是提沙尊者。

提沙尊者在听了佛陀演说自己过去生中的故事后,豁然有悟,于是心平气和的向年轻比库道歉。

佛陀因此而说偈言: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念,怨恨不能息;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佛说此偈己,会中大众同沾法益。

 

按一:

依照南传的戒律,两位彼此不认识的比库第一次见面都会互相请问出家多久,亦即戒腊,确定自己戒腊少于对方后,依律就该向对方顶礼。

按二:

意即踢除对方出家的根源,使他还俗,提沙仗势自己是佛陀的亲戚,以为自己有这份能耐。

 

虎姑婆的故事

「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双品YAMAKA-VAGGO(第5偈)】

 

这偈法句是佛陀住在沙瓦提城给孤独园时,为一位不孕症的女人而说的。

以下是故事的缘起:

有一个人在父亲死后,靠辛勤耕种扶养他的母亲,家里大小事情全都靠他。

他的母亲不忍心他独自一人工作太辛苦,希望儿子早点儿结婚,好增加一个帮手。

儿子对母亲说:

「我会一辈子孝养您,这件事不急,等您百年以后再说吧。

母亲说:

「你为了家务和农事太辛劳,我不安心,所以希望你一定要结婚。

母亲每天为这件事唠唠叨叨,儿子只好答应找个对象结婚。

他结婚以后,仍然跟母亲住在一起。

小两口结婚过了很久,还是没有怀孕,抱孙心切的母亲很不高兴,骂儿子选的媳妇不好。

为了要传宗接代,母子两人每天吵架。

母亲提议要儿子娶小老婆,不孕的女人怕被婆婆找来的小老婆欺负,所以决定自己为丈夫找生育的对象。

妻子要为丈夫找对象,丈夫答应了。

一般的人都不愿意当小老婆,但是为了继承财产,还是有人接受。

终于找到一个小女孩带回来当小老婆,她的任务是生孩子传宗接代。

大老婆心里想,如果小老婆生了儿子,会独占财产,于是产生了忌妒心,就跟小老婆说:

「妳怀孕时一定要先告诉我。

」天真的小老婆答应了她。

不久之后,小老婆怀孕了,如约先告诉大老婆。

大老婆煮饭给她吃,暗中在食物中下了堕胎的药,使她流产。

第二次怀孕,大老婆也是暗地里下药,害她再度流产。

邻居们觉得可疑,提醒小老婆。

她想很可能这愚蠢的女人为了地位及财产的继承,产生忌妒心,真的在食物中放了药。

她不再相信大老婆了。

小老婆第三次怀孕,她决定不再告诉大老婆。

肚子自然一天天地大起来。

等到大老婆发现时,胎儿已经相当大。

大老婆责怪她没有履约早先告知。

小老婆反唇相稽:

「是妳自己找我来的,可是妳却害我两次堕胎流产,如今我知道妳不怀善意,我为什么还要告诉妳?

胎儿在孕妇腹中日益长大,大老婆心有不甘,依旧伺机下毒,迫使小老婆发生早产,生产困难,产妇痛苦不堪,濒临死亡之时,满怀怨恨地痛骂大老婆:

「是妳自己带我来这个家庭的,却害我如此凄惨,不但三次加害我的小孩,现在我也快要死了。

在死之前我发誓:

将来我要当一个虎姑婆吃妳的小孩。

小老婆满怀瞋怨地断气了,她死后转生为一只猫,投生在原来的家中。

当丈夫知道大老婆残忍地害死三个小孩以及小老婆时,就狠狠地揍她,在头部、脖子、腰身乱打乱踢,终于把老婆打死了。

大老婆就在这里转生为一只母鸡。

母鸡长大了,当牠开始生蛋,猫就来吃掉。

第二次母鸡生蛋,猫又来吃。

第三次,不仅吃鸡蛋,也想吃母鸡。

猫攫住母鸡,母鸡经过一番痛苦挣扎之后,心想:

我死了以后,也希望将来有机会吃牠的小孩。

满心怨恨的母鸡死了以后,转生为豹。

猫后来死亡出生为鹿。

鹿长大以后,有三次生出的小鹿被豹吃掉了。

最后一次还抓住母鹿。

鹿临死之前心想:

将来我也要吃牠的小孩。

于是鹿变成了虎姑婆。

后来豹转生为沙瓦提城的一个女孩子,当她结婚成家以后,虎姑婆化身为她的亲密朋友。

她怀孕生产时,虎姑婆来了,假装关怀地说:

「妳生了男孩还是女孩?

让我看看!

」虎姑婆进入房里,一看到小婴儿,抓起来就吃掉。

第二次也这样。

第三次要生产的时候,这个女人告诉丈夫说:

「这里有一个可怕的虎姑婆,已经吃掉了我的两个孩子,我不想在这里生产,我要回娘家去。

那时虎姑婆正在忙,没有立刻赶来。

忙完事情再来时,找不到他们,就向邻居打听说:

「我的朋友去哪里?

」邻居们告诉她:

「这里有一个虎姑婆,专门吃小孩子,她不愿在这儿生产,已经回娘家去了。

」虎姑婆决定等她回来的时候,再来吃她的孩子。

这个女人生产过后准备回家,途经给孤独园的寺院。

那边正好有水池,女人将婴儿交给丈夫照顾,自己去洗澡,女人洗澡之后,丈夫把婴孩交给太太,换丈夫去洗澡。

当这个女人怀抱婴儿坐下来喂母乳时,忽然看见虎姑婆远远地走过来,她吓得大声叫唤丈夫:

「虎姑婆来了,我们快走吧!

」于是他们仓皇逃进了寺院。

当时佛陀正在说法,女人惶恐地将婴儿放置佛陀足前,哀求说:

「我已经将这婴孩交给您了,请救救这个小孩!

」寺院里的护法神将虎姑婆挡在外面,佛陀命阿难达去叫她进来。

一看见虎姑婆进来,这个女人便着急地大声嚷道:

「她来了,她来了!

请救救我的孩子!

」佛陀安慰她说:

「妳不要紧张也不要害怕。

虎姑婆进来以后,佛陀向她们阐明:

「在这世界上,绝不能以怨恨止息怨恨,唯独无怨恨才可以止息,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倘若今天没有来到这里,妳们的瞋恨心会像乌鸦与猫头鹰或蛇与老鹰那般,彼此的仇恨永远无法解决。

唯有明白善心、包容心和友谊,才能化解冤冤相报的瞋恨心。

佛陀即说偈言:

「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她们听了佛陀的教示,就此放下仇怨,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听闻者莫不同沾法益。

 

塔蜜卡近事男的故事

「现世此处乐,死后他处乐,

作诸善业者,两处俱受乐,

见自善业已,他处他极乐。

【双品YAMAKA-VAGGO(第16偈)】

 

这一偈颂是佛在沙瓦提国揭达林给孤独园时,为塔蜜卡近事男而说的:

沙瓦提城有一位大近事男,名叫塔蜜卡,因为德高望重而有五百位近事男跟随着他学习,这五百位近事男又个个精进修持,因此又分别各有五百随众。

塔蜜卡有七个儿子,七个女儿,每个儿女们也都具足善根,个个乐善好施,举凡赈济穷人,奉献佛教团体,供养僧团,于满月、黑月、八关斋戒、结夏安居……等等时节,供养佛陀、比库、比库尼,毫不吝啬,一家人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是又慈悲又善良,又乐于布施。

有一天,塔蜜卡得了重病,辗转病榻,自知不久人世,很想听佛法,就叫儿女们到佛陀那里,祈请佛陀派遣八位或十六位比库到床前来为他诵经说法。

他的儿女们立刻到佛陀那里,将父亲的意思禀告佛陀,佛陀慈悲哀愍,就派了十六位比库到塔蜜卡家里为他诵经说法,这十六位比库来到大近事男塔蜜卡的家里,围着他的床边坐下。

塔蜜卡此时奄奄一息,精神恍惚,告诉比库们说:

「很感激你们到来,我看不清楚各位,但我想请一位师父念一部经典给我听。

不必多,只要一部就可以了。

」比库们问他想听什么经?

他说:

「每一位佛菩萨所修、必修的四念处经。

」比库们立刻开始为他诵四念处经:

「这是一条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的唯一道路……」刚刚诵到这里,就有六欲天(注)的天人下来争相邀请塔蜜卡往生他们各自的天国,「你来我们的四大王众天吧!

」「你到我们的三十三天吧!

」「你来我们的都西答天吧!

」……塔蜜卡正全神贯注在听四念处经,被这些天人吵得耳根一时不得清净,因此开口说道:

「你们等一下!

」这时,在场的比库一听,不明究里,都停了下来,不敢再念,塔蜜卡的儿女们在一旁伤心的哭起来:

「以前我们的父亲很喜欢听经,是他自己要求师父们来家诵经的,现在又不想听,可能是怕死的缘故,他现在真的不清楚了……」

这些比库们想到既然塔蜜卡不能再听经,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就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塔蜜卡才醒过来,不闻诵经的声音,只听见儿女们在一旁哭泣,不解的说道:

「你们哭什么呢?

我要听经,你们这样会吵到我听经的。

」「噢!

爸爸,是您叫师父们停下来的,他们已经回去了。

我们以为您怕死,不能克制,所以为您伤心难过。

」「啊!

你们误会了,我没有要师父们停下来的意思,我是在跟六欲天的天人讲话,刚刚他们来吵我,要我去他们的天国住,所以我叫他们等一下,不要妨碍我听经,而不是要师父们等一下的,快去把他们请回来吧!

塔蜜卡的儿女们告诉他们的父亲说比库们已经走远,来不及追了,而且他们对父亲说的话将信将疑,是否父亲神智不清,胡言乱语?

如果六欲天的天人真的来到他们家,为什么只有父亲一个人看到?

塔蜜卡告诉他的儿女们道:

「我没有胡言乱语,你们不会看到的,但是如果不相信的话,你们可以拿一个花环丢到天空试试看。

」儿女们依照父亲的指示将花环丢到半空中,花环刚好挂在天人的车辇上,只见花环稳稳的停在半空中,这真像变魔术那样,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看不见天人的车辇。

儿女们对父亲的话不再怀疑,进而问他们的父亲说:

「那一个天比较快乐?

」塔蜜卡回答道:

「乐变化天最快乐,每一位菩萨成佛之前都是住在这个天的,佛陀也是。

我要去乐变化天。

你们不要难过,如果你们想来找我,就好好的在你们有生之年,在这娑婆世界继续行善布施,直到功德圆满。

」塔蜜卡说完这些话,就离开人世,往生乐变化天享受福报去了。

比库们离开大近事男塔蜜卡家里,径回佛所,佛陀问道:

「近事男塔蜜卡有没有听经?

」「刚开始念近事男就喊等一下,他的儿女们都伤心得大哭,我们认为不适合久留,就回来了。

」佛陀含笑说道:

「比库们,他不是叫你们等一下,他这句话是对天人说的,六欲天的天人争着要塔蜜卡往生他们的天国,塔蜜卡要听诵经,不想被打扰,所以对天人说:

『等一下』」,「世尊!

真是这样的吗?

」「是的。

」「现在大近事男往生何处?

」世尊道:

「他已经往生乐变化天了。

比库们听了都赞叹道:

「大近事男塔蜜卡在世时,每一天都与他的亲戚朋友快乐的相处,乐善好施,每一天都活得喜悦又快乐,死后又往生乐变化天,实在稀有难得!

」佛陀说道:

「比库们!

不仅在家居士如此,出家人也要每天过着轻松快乐的日子,将来才会到处都快乐!

」说罢又说偈言:

「现世此处乐,死后他处乐,

作诸善业者,两处俱受乐,

见自善业已,他处他极乐。

  说偈已,大众同沾法益。

 

  注:

六欲天:

天界众生的居住处所,《俱舍论》卷八说欲界有六天,色界四静虑处十七天,无色界亦有四处,亦即三界二十七天。

所谓欲界六天即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亚马天、都西答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尊者朱腊般他嘎的故事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伏,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不放逸品APPAMADAVAGGO(第25偈)】

 

在王舍城有一大富人家的女儿,因为父母的严厉管束,禁止女儿与外界来往,反而促成了女儿与家仆的一段恋情,进而畏罪私奔,两人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