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53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 西亚一14页.docx

09地理三课本第8章西亚一14页

第8章 西亞

(一)

學習目標

□能了解西亞乾燥氣候的成因

□能認識人類適應乾燥氣候的生活方式與影響

□能認識西亞成為世界古老灌溉農業文明地的因素

□能認識西亞石油的開採與貿易

□能分析石油對西亞經濟與國際政治的影響

西亞在亞洲的西南部,位於東西商業貿易的重要航道上,向來為歐、亞、非往來必經之處(圖8-2)。

在乾燥的氣候與大河的灌溉下,此區也成為古文明的發源地。

而自二十世紀以來,豐富的石油蘊藏更為西亞地區帶來大量財富,引起世界的高度關注。

▲圖8-2 西亞地形圖

註:

巴勒斯坦為聯合國非會員觀察國。

第一節 自然環境

本區面積遼闊,以高原地形為主,且多不適人居的沙漠,此種自然環境對當地傳統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一、地形

 高原

西亞地形以高原為主體,北半部由西到東依序為安納托力亞高原、伊朗高原與阿富汗高原,由火山熔岩堆積而成,位於阿拉伯板塊、非洲板塊及歐亞板塊接觸帶(圖8-1),因受板塊擠壓影響,常有地震發生(照片8-1)。

▲圖8-1 西亞聚合性板塊示意圖

▲照片8-1 土耳其大地震。

1999年土耳其西部的伊茲密特發生芮氏規模7.4的強烈地震,造成約19,000人罹難。

南部的阿拉伯高原則為非洲古陸塊的一部分,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後因紅海陷落而與非洲大陸分離,地表久經侵蝕,起伏甚小。

 平原低地

西亞在南、北高原地形之間,夾著有如新月形狀的平原低地,被稱為「肥沃月彎」。

東側是由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共同沖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世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西側則是約旦河流經的谷地,位於以色列、敘利亞和約旦的邊界上。

二、氣候

「乾燥少雨」是西亞氣候的最佳寫照,因所處緯度約在12°N~40°N之間,且北回歸線橫貫此區,大部分地區在副熱帶高壓籠罩之下,空氣多為下沉氣流,因而以乾燥氣候為主(圖8-3、8-4),故廣大的阿拉伯半島上沙漠遍布。

而黑海南岸、地中海沿岸冬季受風帶季移的影響,西風帶來溼潤的水氣,形成冬雨為主的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阿富汗山區則因地勢較高,出現氣溫和氣壓隨高度遞減的高地氣候。

▲圖8-3 西亞年降水量分布圖

▲圖8-4 西亞氣候圖

三、乾燥氣候下的生活

西亞有70%以上的土地是屬於乾旱貧瘠的沙漠,因此水成為此區最重要的資源。

在沙漠區僅能以畜牧為生,牧民多從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靠近各山地的牧民則多採山牧季移的方式放牧牛、羊(圖8-5)。

▲圖8-5 西亞農業生產類型分布圖

有水灌溉的地方,即成為人口聚集處(圖8-6)。

河流和地下水是綠洲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居民以此發展綠洲農業。

為了節省珍貴的水資源,綠洲中作物高低成層分布,最高層為棗椰(照片8-2),中層是果樹,下層是稻米、小麥、玉米、瓜果等;而在山麓地帶則利用「坎井」(圖8-7)取水,以減少地下水的蒸發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

▲圖8-6 西亞地區的夜間衛星影像圖(2012)。

由圖中亮點集中的地方可看出,西亞地區人口的集中地多在綠洲或有水灌溉的地方。

▲圖8-7 坎井示意圖

▲照片8-2 棗椰樹。

此樹是綠洲最重要的植物,極富經濟價值,有「樹王」之稱。

樹幹可以用來建築,葉子可以作為燃料,果實更是許多乾燥地區居民重要的主食與出口農作物。

在沙漠環繞下,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及約旦河共同灌溉了肥沃月彎,憑藉著大河提供的水源和沃土,這裡不但發展出西亞最早的文明,也成為周圍各民族必爭之地。

幾千年來,乾燥的氣候使西亞居民的生活和水緊密相關,故西亞各國十分重視開發水資源,例如:

伊朗開鑿坎井以充分利用水資源,沙烏地阿拉伯開鑿深井,以噴灌方式進行灌溉,滿足農業用水需求。

據估計,阿拉伯世界必須再開發出目前供水量的1倍,才能滿足農業部門的用水需求,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

阿拉伯半島部分國家因地處沙漠,且無常年性河流,缺水問題更甚於其他西亞國家,因此迫切需求海水淡化技術和裝置,並且具備海水淡化產業化發展的經濟基礎。

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照片8-3)、科威特、卡達及巴林等5國的海水淡化總量占世界海水淡化總量的45%。

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

▲照片8-3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海水淡化廠。

海水淡化技術起源於二次大戰期間,早期海水淡化的應用大都集中在乾燥且缺水的西亞地區,如今世界上許多臨海地區都將海水淡化視為重要的新興水源。

其他西亞各國也致力於改善灌溉方式,採取各種措施節約用水,保護和開發新的可再生水源。

以以色列為例,除展開大規模的節水措施,農業灌溉還採用電腦控制的滴灌(照片8-4)和噴灌系統,並制定水法、實行用水許可證和計畫用水分配制度。

▲照片8-4 以色列的滴灌

在世界看見臺灣 以水為師─從以色列的滴灌看臺灣的節水灌溉

1966年起,以色列就開始使用滴灌技術來因應缺水的氣候環境,而多雨的臺灣也常因降水分配不均的現象,衍生出「缺水」的問題,加上近年來國人稻米食用量減少,相對增加對蔬菜、水果、花卉及雜糧之消耗,農民也配合將水稻田轉為旱地,旱作管路灌溉因而興起。

目前在臺灣的旱作灌溉以微噴灌溉與滴水灌溉為主(照片8-5、8-6),除較傳統漫灌或溝灌方式節省約50%以上水量外,同時也可提高作物產量品質,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維持我國農產品於國際市場上之競爭力。

▲照片8-5 臺南市新市區柚子採微噴灌溉

▲照片8-6 苗栗縣大湖鄉草莓園利用滴灌灌溉

學生活動 8-1 海外屯田

2007年底以來,因全球各地糧食價格飆漲,使得有些資金充足但缺乏農地的國家(如西亞各國)和企業不再等待糧食市場反應供需,決定直接向較貧窮國家收購農地,以確保長期的糧食供給無虞,此即為「海外屯田」。

海外屯田即是一國向另一國購買或租用土地,透過派遣常駐工作人員進行農業生產,產出的農產品用於供應購地國的國內需求。

過去一直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卡達、阿曼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6個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CooperationCouncilfortheArabStatesoftheGulf,GCC,簡稱海合會或海灣6國),攜手在海外尋找屯田機會(圖8-8)。

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8-8 海灣6國海外屯田分布圖

1.海灣6國為何積極在海外尋找農地?

請以自然環境的角度說明其原因。

2.根據圖8-8,海灣6國的海外屯田活動在很多地方進行,但其中哪幾洲並沒有屯田活動呢?

原因為何?

3.西亞各國能擁有充足的資金,是源自於發展哪一項產業?

第二節 建構在石油開發上的經濟

西亞地區因地下蘊藏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近半世紀以來,使此區產生重大的經濟結構變革。

石油是本區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不但提供產油國鉅額的收入,更提升其對世界的影響力。

一、石油資源

西亞的石油蘊藏量占世界比例超過一半(圖8-9),包括: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波斯灣沿岸國家,都是世界重要產油國。

尤其在石油的開採成為西亞各產油國的主要經濟來源之後,沒有產油的國家也因有油管通過而受惠,如約旦、黎巴嫩等國(圖8-10)。

▲圖8-92017年世界主要石油蘊藏國的比例圖(資料來源: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圖8-10 西亞的產油地和管線分布圖

對產油國而言,石油產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例如:

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儲量和產量第二大國、淨出口量最大國,國家經濟建立在龐大的油源收益基礎上,石油收入約占全國GDP的26.4%(圖8-11)、國家財政收入的64%以上。

▲圖8-112016年各國石油收入占GDP的比例圖(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

二、石油開發下的經濟轉型

在發現石油之前,西亞各國的經濟以農牧業和貿易活動為主,大多數人過著游牧式部落生活。

1960年代後,石油的開發與收益改變了西亞各國的經濟情勢,例如:

游牧改為定居;油田的開發帶動基礎建設快速發展,因而生活水準提高,並快速都市化。

此外,石油工業必須有科技和運輸業的支持,進而刺激商業發展。

但經濟過度依賴石油出口,容易因國際油價波動而對國家經濟造成影響。

因此產油國開始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減少對油源收入的依賴程度。

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由第二王儲領導的5年期(2016~2020年)「國家轉型計畫」及15年期之遠程「願景2030」國家發展計畫,內容包括民營化(出售國營事業)、增稅、發展朝覲觀光等措施,以減少對石油出口的倚賴。

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年來大規模填海造陸,在杜拜沿海地區建造港埠與觀光旅遊區(照片8-7、8-8),營造出不同於石油產業的景觀。

▲照片8-8 杜拜的哈里發塔(BurjKhalifa)。

原名稱為杜拜塔,於2004年動工,2010年1月4日正式完工啟用,共有169層。

▲照片8-7 杜拜的伯瓷旅館(BurjAlArabResort)。

伯瓷旅館建造在波斯灣填出的人工島上,外觀如同一張鼓滿風的帆船,故又稱為帆船飯店,其設備之豪華更破例被稱為「七星級飯店」。

三、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石油不但為西亞的產油國帶來財富,同時也改變西亞產油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的地位。

過去此區石油開採大多掌握在石油公司的手中(主要為美資、英資和德資),因此石油並未帶給產油國太大的利益。

1960年,以西亞地區為主的產油國成立了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以抗衡主要石油公司,藉協調會員國石油的生產與輸出量來控制油價,以維護產油國的利益。

延伸學習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

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接近12美元,是二十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1973年第4次以阿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採取減產、禁運、提高石油價格和國有化措施,造成第一次石油危機,並引發全球經濟恐慌。

雖然美國出面協調取消禁運,但此後OPEC順利地提高油價,而國有化政策也使大部分的成員國成功控制國內石油資源。

2019年1月,OPEC共有14個會員國(圖8-12),約占世界原油蘊藏量79.8%及原油產量41.7%,因此OPEC的政策動向對國際原油價格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成員國也可藉由OPEC的運作,從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

▲圖8-12 OPEC會員國分布圖(資料來源: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2019年1月)

學生活動 8-2 西亞經濟發展的無名英雄─外勞

「沙烏地阿拉伯人口總數約3,293.8萬(2017年),國內的總勞動人口約1,358萬,外勞人口就占約1,041萬人,僑居沙烏地阿拉伯外勞人數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最多。

據估計,印度僑居沙烏地阿拉伯約有300萬人,巴基斯坦約200萬人、孟加拉約180萬人、菲律賓約100萬人。

科威特也有一樣的情形,科威特人口總數約413萬人,其中約有200多萬名外勞,且僑居科威特的外勞中,以印度、埃及、菲律賓、孟加拉、敘利亞、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人居多。

(資料來源: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沙烏地阿拉伯投資環境簡介,2017年)」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依據文中數據計算沙烏地阿拉伯的外勞人口占總勞動人口比例,並將比例繪製在圖8-13中。

▲圖8-13 沙烏地阿拉伯的外勞人口占總勞動人口比例圖

2.文中敘述的情況在海灣6國幾乎是一樣的現象,試分析海灣6國需要大量外來勞力的產業最有可能是哪一種?

3.試說明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的外勞來源以哪一區人數最多?

原因為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