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341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docx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

《小学班级分组循环日志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10-05-07

文章来源:

unknown

文章作者:

蓝色的反应

浏览次数:

22

收藏本文

搜索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QQ空间炫风>QQ空间皮肤>QQ空间代码 

铜陵市长江路小学王子环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虽说新课程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但是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仍是“涛声依旧”、“旧貌未能换新颜”。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在一次访谈中直言:

“从语文教材来看,绝大多数版本的教材,习作比较弱,一个单元一个习作,安排学生练笔的地方比较少,大部分只出了一个题目。

现在的语文教材认真讲起来实际上是阅读教材。

作文份量太少,作文又那么重要,但在教材上没有真正体现出来……长期以来,重读轻写、精读疏写,甚至以读代写,导致了学生们没办法写。

”现实正是如此,目前针对小学生的有效写作训练从量上来说远远不够。

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没办法写”的一个主要原因。

很多老师尝试通过让小学生课外练笔来弥补写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量,老师会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好几次练笔(比如每周写好几篇日记)。

愿望虽好,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少学生都把课外练笔当作了一种负担,写作时往往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半天才写出几句空洞而乏味的话;老师每次要批阅每个学生空洞乏味的练笔,也是一种费时费力却无实效的负担,看到后来,索性就打一个大大的“阅”字,算是批过了。

这种写作训练纯粹成了为练笔而写练笔,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转变。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种练笔缺乏必要的指导,其次,这种练笔完全是学生个人的封闭式训练里,小学生个体在这种孤独的训练中缺乏竞争的动力、合作的力量等。

可见这种为增加写作训练量而进行的课外练笔活动从质上来说没有什么效果。

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没办法写”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设想率先在我校小学中、高年级选择几个班级进行“班级循环日志”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将课堂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课外写日记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把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运用到课外日记写作当中去,养成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的良好写作习惯。

探索如何使每个学生在课外愿写乐写日记,真正利用日记忠实记录每天接触到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

探索如何通过课外有效训练学生写日记来弥补课堂习作训练的严重不足,使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从量上和质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班级循环日志的定义

何为“班级循环日志”?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课余时间利用日志的形式练习写作的一种课外写作训练模式。

是学生每天课外自主写作、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纸质平台。

是学生每天针对校内校外亲密接触到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用心编织的原生态作文成长记录册。

是学生课堂写作取之不尽的公用素材仓库。

班级循环日志以学生在课外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原生态日志为样本,能清晰地展示每个学生习作上的进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轨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它能让教师及时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独特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练习写作的每一阶段都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教学富有目的性、针对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真正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他们在写作的每一阶段上的真正需要。

它能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练笔、合作探究、竞争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循环日志的突出优势

班级循环日志具有下述突出优势:

1、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班级循环日志的主人是学生。

学生自主写日志,小组成员共同批改日志,评价也是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后的汇集。

全班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班级循环日志中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每个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

2、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合作探究。

班级循环日志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训练。

小组成员每天在学校里都能看到其中一位组员头天写的日志,通过共同评议、交流、撰写评价,能有效地实现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纸质平台。

班级循环日志轮流循环,各组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自然会激起每位组员的好胜心,彼此都会想到在组员面前展示自己,从而建立起组内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另外,教师和各小组推选的学生代表每月根据评价进行综合比较,推选出“优胜日志小队”和“日志进步奖”的做法,也会在各组之间建立起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4、易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各组的循环日志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

这样的评议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的自改和互改的精神。

组员在评价好日志后,由各组组长上交给老师。

各组的评价方式可以不一样,例如有的组可以用等第表示,有的组可以用评语表示,有的组可以用等第兼评语表示,有的组可以用小星星来表示。

老师在各组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该组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评价的方式,对日志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的实施中,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针对性极强的启发,从而获得真正的进步。

5、便于老师集中进行必要的指导。

各组在评价好日志后,由组长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日志的具体情况、小组成员的共同评价,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对小组全体成员都有着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由于全班分的小组一般不多,各组日志收上来后,老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批阅、评价,并能将这种评价及时反馈给各个小组,评价的时效性由此得到极大增强。

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通过对各组日志的批阅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在习作方面的真实状况,便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6、实现了课内指导和课外训练密切有效的联系。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量毕竟有限,学生如果仅仅靠每学期课堂上写那么几篇作文是难以提高写作水平的。

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非得在课外下功夫进行有效训练不可。

班级循环日志在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下,由学生利用课外充裕的时间展开循环训练,将课内有效的指导和课外写作训练密切联系了起来,既弥补了课堂习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又使小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在质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四)国内外目前研究情况

我们依据网络等途径调查发现,小学班级循环日志的研究,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教育界尚无学校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当前,小学课堂写作训练在量上存在严重不足,课外写作训练在质上又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了小学生没办法写好作文。

小学班级循环日志的研究,正是要努力解决上述问题,让小学生个个愿写爱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好作文。

二、理论假设

我们的理论假设是:

通过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班级循环日志”的尝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外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写作、合作交流、平等竞争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差异,重视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在理论上,探索“班级循环日志”写作训练和课堂阅读教学、课堂写作教学乃至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探索“班级循环日志”的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为进一步研究推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要求我们以整体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因而完整地理解“班级循环日志”应该把它看作一种连续不断前进并自我矫正的探究过程。

“班级循环日志”给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平等竞争的意识和习惯,重视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写作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

它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作为自身的显著特点,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写作训练提供了平台,力求让写作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需要。

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即儿童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学生能否掌握写作技能,既依赖于写作训练的内容和方式,也依赖于学生能否产生能动的学习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训练不是简单自由地写写练练而已,而应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参与写作训练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写作训练中掌握写作技能,发展写作。

“班级循环日志”强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写作、合作探究、平等竞争、共同提高,强调教师适时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有效指导。

这样的写作训练理念能很好地满足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需求,因而能够切实全面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具体做法

1、确定目标

(1)养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好习惯。

(2)养成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

(3)养成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

2、确定研究重点

(1)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参与写作训练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写作训练中掌握写作技能,发展写作。

(2)给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平等竞争的意识和习惯。

(3)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日志写作训练并力求让日志服务于生活,服务于每个学生。

(4)探索“班级循环日志”写作训练和课堂阅读教学、课堂写作教学乃至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班级循环日志”的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为进一步研究推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确定活动原则

(1)强调全体参与

“班级循环日志”写作训练面向全班学生,要求全体参与,循环,力图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写日志,力求让日志服务于每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鼓励自主写作

在“班级循环日志”写作训练中鼓励自主写作,减少束缚,解放学生,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努力消除小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倡导合作探究

“班级循环日志”积极倡导合作探究。

这种合作和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能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在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合作探究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激励平等竞争

“班级循环日志”写作训练注重激励学生在组内和组间平等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日志,及时借鉴他人日志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最大可能写好自己的日志,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5)注重融入生活

“班级循环日志”注重促使学生融入生活,它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每天的实际生活,它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用心灵捕捉素材,用笔随时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点点滴滴,使日志成为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6)重视教师指导

“班级循环日志”的主人虽然是学生,但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教师时时需要积极参与进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4、预定活动流程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名成员为宜。

小组内学生应注意异质组合,而组间需同质。

这样既有利于组内的互助合作,又可以使小组间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

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组长要根据表现不定期地进行调整。

由于每一组几个成员是共用一个日志本,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每一组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本组特色的名字,给日志本设计有创意的封面,并且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

撰写

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志本,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经过平等协商,每周安排每人每天轮流写日志,内容、体裁均不限,但要求日记必须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必须是真实的。

每个成员写日记前可以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写作。

评改

每个小组成员完成日志后,在自改的基础上,再和其他成员一起评议并做修改。

因为日志的质量代表着小组的整体水平,代表着小组的荣誉,所以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自然都能认真地参与阅读和评议,发挥各自的长处,帮助修改日志。

评价

每篇日志先由小组成员集体评议、修改并写出评价后,再由小组长交给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日志以及小组集体评价的具体情况,及时精心地进行评价,既要真诚地指出不足以帮助提高,更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树立自信。

评价以鼓励式的评价为主,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教师的评价还要重视发挥写作指导方面的作用,激发各小组成员展开反思,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前进。

评奖

教师和各小组推选的学生代表每月根据评价进行综合比较,推选出“优胜日志小队”和“日志进步奖”(获奖小组数以占班级小组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宜),既在全班树立了榜样,又能激发各个小组乃至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平等竞争。

讲评

教师每周视实际情况抽出一些时间,在班上针对几篇典型日志进行讲评,从构思、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评价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指导采用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原则。

试举例说明如下表:

年级

讲评重点(指导)

三年级

突出片断训练方面的指导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

四年级

突出半独立的篇章训练方面的指导

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

五、六年级

独立的篇章训练方面的指导

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

展示

在班上朗读、表扬写的好的或有进步的日志。

同时,及时组织各小组的学生代表搜集、汇总各小组学生日志中的“亮点”部分,展示在班级墙报或黑板报的日志栏目中,供大家阅读、学习、交流。

每周推选的最佳日志在黑板报上全文登出,每月的“优胜日志小队”及“日记进步奖”的名单,以光荣榜的形式在墙报中张贴。

(二)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

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理解“班级循环日志”的精神,并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初步实践尝试。

主要任务:

完成研究方案、计划的写作,进行开题论证。

2、第一阶段: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

主要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实践研究。

主要任务:

完成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的总结,编辑《小学生原生态日志精选》(书名暂定),编写《小学“班级循环日志”研究》(书名暂定)。

3、第二阶段:

2009年12月至年3月。

进一步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实践研究,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主要任务:

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

五、检测目标与检测手段

(一)检测目标

1、养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好习惯。

2、养成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

3、养成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

(二)检测手段

1、考查教师对小学“班级循环日志”研究的理解和实际开展情况。

2、考察学生写作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考察研究报告和其他研究成果的质量。

六、预期成果

通过二年研究,预计将获得以下成果:

1、小学“班级循环日志”研究报告

2、《小学生原生态日志精选》

3、《师生成果资料汇编》

4、《小学“班级循环日志”研究》

七、课题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主持人介绍

王子环,男,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1997年7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任教以来,热爱学生,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尤其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颇有心得。

参与编写了《2007年小考满分作文》(该书已由朝华出版社出版,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参与编写了《赢在起跑金牌限字作文》(为其中一分册的副主编,该书正在出版中)。

参与了省级课题《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研究与实践》的具体研究(现已结题)。

2007年参加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荣获三等奖。

2007年参加铜陵市教育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大赛荣获一等奖。

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市、区级奖,其中《珍惜学生的自主感悟》一文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12期)上。

本人所写的下水文曾荣获“文心杯”2006年全国小学师生作文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全国首届教师范文大赛三等奖,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06年第三届教育征文比赛教师组三等奖,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07年“我的童年”读书征文比赛三等奖等奖项。

指导学生在《小学生作文选刊》(文心出版社、全国作文研究中心主办)、《小学生导读》、《铜陵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40余篇。

指导的学生曾荣获“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小学组三等奖,“文心杯”2006年全国小学师生作文大赛学生组三等奖,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06年第三届教育征文比赛小学组二等奖等奖项。

(二)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陆常波,男,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刘平友,男,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三)具体人员分工

姓名

具体分工

王子环

负责课题整体规划和各阶段总结,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具体实践研究,完成所有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写出研究报告。

陆常波

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具体实践研究,完成本人负责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及时撰写各阶段小结。

刘平友

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具体实践研究,完成本人负责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及时撰写各阶段小结。

八、经费预算与来源

(一)经费预算(包括资料费、文印费、差旅费及其他费用)

预计共需费用1000元。

(二)经费来源(略)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

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