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08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辽西地区有答案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

辽宁省辽西地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3月正值三亚芒果上市高峰期,当地芒果园需要雇用大量外地临时工到三亚采摘芒果。

芒果采摘易受天气影响,收入不稳定。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三亚芒果园雇用大量外地临时采摘工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劳动力成本高B.采摘经验不足

C.种植规模较大D.生产管理水平低

(2)3月芒果采摘期间,果农最担心的天气是(        )

A.台风B.烈日C.霜冻D.强降水

(3)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为促进三亚芒果园可持续化经营,可以(        )

A.发展采摘旅游业B.压缩种植规模

C.种植单一晚熟品种D.调整种植结构

 

2.下图为日本某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海滨小城示意图。

某游客从M处前往①附近的旅游景点,全程只选择一种交通工具。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市中心最可能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2)综合考虑旅游观光体验和路程,该游客宜选取的交通工具有(        )

①电车 ②大巴 ③自行车 ④飞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该城市旅游项目与季节最匹配的是(        )

A.春季—街头巷尾赏樱花B.夏季—海滨栈道避暑

C.秋季—欣赏成熟麦田D.冬季—市区广场戏雪

 

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汽车消费的巨大需求为汽车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合升级汽车物流网络组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

下图为中国汽车物流运输组织能力空间分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其他物流运输方式相比,汽车物流(    )

A.运输量大B.运价便宜C.机动灵活D.运输较快

(2)影响中国汽车物流运输组织能力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是(    )

A.货物装载能力B.便捷的交通设施

C.城市经济水平D.汽车产业链布局

(3)为提高我国汽车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可以(    )

A.实施货运方式配额制B.完善公路运输网络

C.提高汽车的运行速度D.鼓励进行客货混装

 

4.下图为我国某地遥感影像图,图中城市是一座古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中P地地貌是(  )

A.大沙丘B.三角洲C.冲积扇D.河漫滩

(2)图中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3)图中城市发展需重点(  )

A.防范洪涝灾害B.防治荒漠化

C.治理水土流失D.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

 

5.在伊犁河谷地部分山地南北坡植被分布差异明显,北坡中段分布有云杉林,南坡对应高度只有草地分布。

下图为伊犁河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伊犁河主汛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C.季风D.西风

(2)伊犁河流域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3)伊犁河(  )

①只参与海陆间大循环②为内流河③冬季结冰期较长④流入北冰洋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6.某中学的李明同学经过观察,他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记录了教室正午的光照情况(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中学可能位于(  )

A.吉林B.海南C.河北D.安徽

(2)四图中,于夏至日记录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二、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某企业承建了西非国家科特迪瓦的奥贝公路建设工程,该公路横穿科特迪瓦北部边疆,线路经过的区域地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

大量中国管理者、工程师驻扎在当地项目部的营地,该营地距离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约800km。

项目部从中国购买各类蔬菜的菜籽,在营地里开垦了约2000m²的荒地,将打造“营地菜园”作为工程施工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营地附近土壤坚硬,难以耕作,项目部采用客土置换的方式更新土壤。

经过项目部员工的共同努力,“营地菜园”已成型,各分组都认领了自己的菜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营地区位。

(1)说明项目部将打造“营地菜园”作为工程施工期间重要任务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项目部员工打造“营地菜园”面临的困难。

(3)项目部利用工程弃土更换“营地菜园”所在地的土壤,试说明理由。

(4)部分员工表示,项目完工后,“营地菜园”应保留并实现转型。

试指出“营地菜园”未来功能转型的合理方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

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

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

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

下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

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说明侏罗纪晚期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原因。

(4)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寺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质条件不稳定。

该寺庙在改扩建工程中,建筑垃圾被随意堆放在寺庙周边,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下图示意该寺庙周边地形。

分析该寺庙改扩建工程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产生的环境风险,并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辽宁省辽西地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

【答案】

C

D

A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析】

(1)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考查果园转型发展可采取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答】

(1)芒果园所需的采摘工从事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雇用本地工和外地工所需的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当地芒果种植历史久,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当地采摘工采摘经验丰富;三亚芒果种植规模较大,在采摘期当地劳动力无法满足采摘需要,故需要从外地雇用大量临时工进行芒果采摘。

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2)台风登陆我国的时间一般为5~10月;3月三亚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出现烈日的可能性低;三亚纬度低,热量丰富,3月基本无霜冻现象;3月芒果采摘期间,如果出现强降水,可能导致尚未及时采摘的芒果落果损坏,造成经济损失,且降雨容易引起芒果采后的炭疽病,导致芒果外皮有起点,影响芒果外观,减少商品果产量。

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3)压缩种植规模或调整种植结构都会导致芒果产量减少,芒果相关产业产值降低,并非芒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种植单一晚熟品种,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适度发展采摘旅游业,让游客参与体验采摘芒果,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还能够增加收入。

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2.

【答案】

C

B

A

【考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气候类型的判读

区域的区位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城市中心位置的判读,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考查交通方式的选择,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本题考查区域景观的季节差异,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答】

(1)图中③地处有轨电车线路交汇处,轨道交通站点密度大,且地势较低,靠近河流,靠近前往首都东京的主要交通线,因此其最可能是城市市中心。

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2)据图可知,沿海有轨电车站点众多,乘坐便利,因此有轨电车适合作为旅游交通方式,①正确;

大巴车要在特定位置的汽车站才能乘坐,且M距离①附近旅游景点较近,乘坐大巴很快就能到达旅游景点,游客体验感不强,②错误;

沿海滨骑自行车,既能欣赏沿途风景,所花时间也不多,比较适宜,③正确;

依据图中比例尺,M地到①附近旅游景点的距离很短,不宜选择航空方式,④错误。

故选B。

(3)日本东京以南50km的城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且为沿海城市,海拔低,缺乏避暑条件;当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冬季少有降雪;樱花为日本国花,樱花分布范围广,春季正是赏樱花的季节。

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3.

【答案】

C

C

B

【考点】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公路交通运输的优缺点。

(2)本题主要考查汽车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了提高我国汽车物流运输组织能力的措施。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物流属于公路运输,其优点是灵活性强,公路建设期短,投资较低,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缺点是仅限于短途运输。

故选C。

(2)据图示信息可知,汽车运输高密度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些城市黑色图标面积大),其余省会城市汽车运输分布密度较低,所以影响中国汽车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故选C。

(3)据图示信息可知,除一线城市外,其余地区汽车运输密度较低,而一线城市汽车运输密集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发达,交通网络完善;尤其中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网格不完善,汽车运输密度低。

故选B。

4.

【答案】

C

D

B

【考点】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根据图示经纬度定位,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祁连山北坡山麓地带,而且图中P地地貌的形状呈扇形,因此可以判断为山麓冲积

扇,C正确。

沙丘应该呈新月形,A错误。

三角洲应该位于河流入海口,B错误。

河漫滩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并不呈扇形,D错误。

故选C.

(2)根据图示经纬度定位,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祁连山北坡山麓地带,图中城市位于冲积扇边缘,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

源缺乏,山麓冲积扇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出露,水源相对充足,取水方便,有利于人类居住,有利于城市形成,因此

图中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D正确。

地形、土壤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西北区域内部,气候相差不大,地形、土壤、气候均不是图中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ABC错

误。

故选D.

(3)图中城市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问题严重,因此,在城

市发展过程中,需重点防治荒漠化,B正确。

气候干旱,降水少,洪涝、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灾害少,ACD错误。

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B

C

A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1)影响伊犁河主汛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伊犁河的水源来自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水量取决了气温的

高低,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伊犁河流域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该地地处中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大西洋的水汽带来形成降水,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3)伊犁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为内流河,纬度高,气温低,冬季结冰期长,②③对。

只参与陆地内循环、没有流入北冰洋,①④错

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B

D

【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

(1)由图中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太阳光照情况可得,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既出现过在南方,又出现过在北方且此时太阳高度角

更大,说明该地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答案中符合条件的只有海南,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由第1题分析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在海南岛北边入射,Ⅳ符合条件,D正确。

Ⅰ、Ⅱ、Ⅲ的太阳始终从南方入射,说明都位于三地都海南的南部,A、B、C错误。

故选D.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综合题

【答案】

(1)项目部工作人员多,蔬菜需求量大;该营地位置偏僻,当地蔬菜匮乏,“营地菜园”可满足项目部员工多样化的膳食需求;营地交通不便,从外地运入蔬菜成本高,“营地菜园”可节约饮食成本;打造“营地菜园”有利于提高驻外员工的集体感、凝聚力、认同感,促进工程建设。

(2)地处低纬,终年高温,耕作时容易中暑;湿季降水多,菜地易出现渍涝;干季降水稀少,蔬菜生长过程中易缺水;终年高温,蔬菜病虫害较多。

(3)营地附近土壤坚硬,难以耕作;公路经过区域土壤类型多样,经过土质较为松软的地区时,开凿公路的弃土可回收利用;利用弃土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减小弃土堆放造成的不利影响。

(4)成为工程营地博物馆(展览馆)的外场展区;成为公路养护单位的菜园。

【考点】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工程弃土更换“营地菜园”所在地土壤的理由。

(4)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答】

(1)本题主要从丰富食材类型、节约生活成本、提高团队凝聚力等角度分析打造“营地菜园”的意义。

(2)根据科特迪瓦区位图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因此可从高温、干旱、潮湿三个特征分析其遇到的困难。

(3)由材料可知,营地附近土质坚硬,但公路经过的区域土壤类型多样,推测可能会有土质合适的区域,可将这样区域的工程弃土进行资源化利用。

(4)一方面,可以从营地转型为公路养护单位的驻地的角度,把“营地菜园”供新单位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其改造成展览园以示纪念。

【答案】

(1)水系: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海洋隆升为高原,水系由向心状演变为放射状。

气候:

受海洋影响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加大。

(2)沉积物规模较大,推测物源发育(来源)地范围广阔;沉积层较厚,推测沉积持续时间长,与古蒙古高原隆起时间相吻合;沉积物颗粒较细,推测搬运距离较远;盆地周围山区气候较为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少此类沙质沉积物发育。

(3)高原东南边缘纬度较低,且处于来自大洋水汽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高原边缘山脉较多,地势高度差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生物种类多。

(4)青藏高原现代仍然在隆升,古蒙古高原隆升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古蒙古高原对人口密集的东亚、南亚地区影响较小;古蒙古高原曾经伸展垮塌,遗存证据较少。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1)蒙古—鄂霍次克洋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水系来说,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海洋隆升为高原,水系由向心状演变为放射状。

对于气候来说,受海洋影响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加大。

(2)读材料可知,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沉积物规模较大,推测物源发育(来源)地范围广阔;沉积层较厚,推测沉积持续时间长,与古蒙古高原隆起时间相吻合;沉积物颗粒较细,推测搬运距离较远;盆地周围山区气候较为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少此类沙质沉积物发育。

(3)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说明。

高原东南边缘纬度较低,且处于来自大洋水汽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高原边缘山脉较多,地势高度差大,垂直地带性显著,生物种类多。

(4)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说明古蒙古高原的隆升对现在人们的生活影响小。

青藏高原现代仍然在隆升,古蒙古高原隆升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古蒙古高原对人口密集的东亚、南亚地区影响较小;古蒙古高原曾经伸展垮塌,遗存证据较少。

【答案】

环境风险:

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破坏地表植被、土壤:

地处季风区,降雨集中,垃圾可能随雨水漫流、下渗,造成水污染:

通过流人山谷的

河流扩大污染范围:

地质条件不稳定,随意堆放的固体废弃物为崩塌、滑坡、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

建议:

及时向山下清运建筑垃圾:

就地设置建筑垃圾堆放点,采取加固防护措施:

对可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其他垃圾回填洼地。

【考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寺庙改扩建工程的环境风险及建议,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该寺庙改扩建过程中存在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可能导致表土、植被被破坏,水污染加剧,地质灾害风险

增大等问题。

解决措施可以从及时清运、就地加固防护、回收利用等角度分析。

及时向山下清运建筑垃圾,减少垃圾堆积数量

就地设置建筑垃圾堆放点,采取加固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崩塌、滑坡等现象;对可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其他垃圾回填洼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