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064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docx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

1.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试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4.试述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

5.试述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6.试评价拿破仑政权。

7.试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8.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9.试评价工人阶级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1.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2.比较分析德意志统一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13.试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4.试述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性质。

15.日本为什么能够实现明治维新?

16.试述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

17.试述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19.为什么说独立后的拉美人民依然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20.试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21.试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工业生产发展概况。

22.试析英法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23.试析俄日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24.试析美德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25.试析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6.试析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7.试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经济发展一快一慢的原因。

28.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欧洲工人运动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主要表现是什么?

其社会根源是什么?

29.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

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据此回答: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

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会呈现这一特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各有什么特点?

造成其经济发展不同点的根源是什么?

(4)到20世纪初,世界近代化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

1.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清教”旗帜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不仅仅是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利益的新贵族,他们共同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经历了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2)意义:

1)首先,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和与资本主义又联系的新贵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广泛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专制君主制,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2)其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对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显着地位。

①、政治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不仅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②、经济方面,通过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二英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并使亚洲各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廉价的商品和坚船利炮的攻击下趋于解体。

③、思想方面,革命期间产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主张,如洛克提出了自然权利学说,即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及私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

这些不仅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导,而且成为后来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试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

(1)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解放了生产力。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建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君主立宪政体、两党制和内阁制。

征服苏格兰后,取消了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边界关税。

限制圈地的法律也废除了。

2)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前提条件

①英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措施

A、保护关税政策

B、对外政策和殖民政策:

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海外商路的安全,保证原料的来源,开拓了英国商品的销售市场,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开拓也起了一定作用。

C、发展银行信贷业,有利于自办的流通。

②英国工业革命前通过奴隶贸易、圈地运动、殖民掠夺等使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

工业革命的基本前提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来创造的,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A、奴隶贸易:

16世纪下半叶,据估计,在1680—1780年间,晕倒美洲的黑奴达230多万人。

奴隶贸易的利率高达100—300%。

不仅仅是奴隶贩子赚了钱,工业家、土地贵族、造船主等也都从这种三角贸易中得到好处。

B、圈地运动、国债和税收制度、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作为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累资本、形成雇佣劳动大军、开辟国内外市场和提供工业原料方面亲了巨大作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③英国国内市场的形成较早并且发展较快,以及行会制度比较薄弱,对工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在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方面,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即交通运输比较发达。

⑤手工工场的发展最英国工业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A、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是每一个工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使工人劳动日益丧失其独立性而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

B、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和性能。

C、手工工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也是现代大机器工业的先驱。

⑥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结果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史工业生产完成了从手工生产方式到机械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渡,是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它在一个世纪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大。

2)导致经济地理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从18世纪初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大批人口从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移动,新兴工业区的人口迅速增加。

3)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随着工厂制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两个新的相互对抗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是工业革命罪重要的政治后果。

工业革命简化了社会阶级关系,使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层举荐向两极靠拢:

土地贵族适应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商业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变成了厂主,工业资产阶级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主体,走向了前台。

4)促进了社会变革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在18世纪下半叶掀起了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改革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5)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阐明资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罗伯特·欧文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焦耳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等。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1)原因:

1)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

南部种植园经济的烟草、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

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就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了。

3)英国殖民压迫、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政府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派军队武力镇压。

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4)启蒙思想的影响:

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

5)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

这样,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2)性质:

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史世界近代史第一次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战争,也是一次带有民主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完成了广泛的恒指和社会改革,从而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历史意义:

积极:

1)推翻了英过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2)美国革命否定了传统的君主制和贵族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志;3)美国革命克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4)与英国分离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兴起于发展;5)美国革命推动了宗教自由;6)美国革命推动实行民主的、科学的、非宗教的教育。

消极:

1)美国独立战正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2)美国革命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美国革命的结果是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这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是它也是狭隘的,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独占了胜利果实,工匠和农民套上了资本剥削的枷锁,契约奴、印第安人、黑人和妇女仍处于无权地位。

国际意义: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了英国激进改革运动,也推动了爱尔兰的改革运动;2)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直接影响了自1789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8月成立的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把自由平等的人权原则肯定下来,发展了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具有的人权思想;3)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嗣后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法国殖民地海地和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美洲个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高涨,经过长期斗争,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地区挣脱了法、西、葡的殖民枷锁,建立了独立国家。

4.试述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

(1)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更长足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更壮大;经历了较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更成熟,已经不再打着宗教旗帜进行革命,而是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出较完整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理由和将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雏形;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自由的原则。

(2)特点:

法国人民所具有的追求民主,热爱自由的精神。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典型的自下而上革命,其中失控的暴力正是人民群众作用的结果。

从一开始,革命的导火索就是完全没有组织的街头武斗,革命者们在街头演讲鼓动更多的人反对国王,到最后,众叛亲离的国王只能依靠瑞士雇佣军来保护。

狂乱的巴黎市民在解除了这些雇佣军最后的武装之后,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杀死了这些瑞士人。

5.试述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法国一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人民结成联盟,抛开了宗教的外衣,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使整个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前进,一直进行到胜利,这是一次人民的革命。

3)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加速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6.试评价拿破仑政权。

拿破伦政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专政。

1799年11月9日,拿破伦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成立了执政府,独揽大权,逐渐建立了个人军事独裁统治。

这一局面的出现和最后终结其实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下面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1)从背景上看,建立集权统治是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客观形势的需要。

督政府时期,政局动荡不安,政策左右摇摆,史称“秋千政策”。

它内不能稳定政局,外不能抵抗反法同盟。

因此,要消除动乱,实现稳定,必须采取暴力手段,而当时的共和制度显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要迅速达到稳定,只有暂时跳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圈子,建立集权统治,才能顺潮流、合民意。

当时法国人民人心思定,他们自大革命以来,曾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的处境并未因此得到明显改变。

政权更替频繁,一批批革命领导人不断被送上断头台,使群众深感茫然,因而稳定政局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

资产阶级更是期盼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减少他们投资兴办事业的风险。

另外督政府在抵抗外国干涉中屡遭失败,更需要有强大的政权和军事力量来扭转战局。

所以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就成为保卫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必要手段。

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军事独裁统治与大革命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2)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来看,由民主共和制度向军事独裁转变,与大革命创立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完全相悖。

在这一点上,军事独裁体制又是大革命的对立物。

因为独裁体制毕竟不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正常方式,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

一旦实现稳定,就要恢复议会政治,否则就要遭到倒台的命运。

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政权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的成就越大,步伐越快,它的寿命就越短。

(3)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规律来看,如恩格斯所说:

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

当这个目的实现后,便要从超出革命既定目标的那些步骤上退回来,而且一定要退到成熟的基点上去。

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看,君主立宪派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果实。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施。

热月政变则是种激进措施“后退”的转折点,可是热月党并未退回到成熟的基点上去,这一历史任务是在拿破伦政权统治之下完成的。

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统治时期,是大革命的稳定和巩固时期,是大革命的最后阶段

(4)从拿破伦政权的实质内容来看,它虽然用帝制取代了共和制,改变了政体和官制,这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改变,倒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稳定。

因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未变,资产阶级的施政方针未变,它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新型国家权力机构,颁布了《民法典》,使高度集权与严密的法制相结合。

而对政治反对势力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

经济上,改革体制,发展农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既结束了恐怖年代的经济立法,又为振兴资本主义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事上,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并**了王党叛乱。

另外,在文化教育上,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至于拿破伦的对外战争,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以及与英、俄等国争霸的性质。

特别是前期对外战争在本质上是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交锋。

总之,拿破伦时期,不仅是大革命稳定和巩固时期,而且是一个发展时期。

(5)从拿破伦政权灭亡的原因来看,国内原因主要是对外战争使帝国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

国际原因主要是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运动。

然而从根本上讲,拿破伦政权灭亡是这一政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结束大革命时期超出革命目标的过激政策。

独裁政权不能长久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条件,终于在内外势力的进攻下倒台了。

拿破伦一生功过参半,以军事政变上台,以穷兵黩武灭亡,可谓成也军事独裁,败也军事独裁,皆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7.试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原因相同。

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上的障碍;②领导阶级相同。

都由资产阶级领导;③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两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2)不同点:

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革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

②特点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意义不同:

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8.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性质1848年欧洲革命发生的地区广泛,各国具体情况不是相同的,因此革命任务不同。

法国反对七月王朝的统治,要求进行民主改革,继续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国家统一,以利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要消除国家分裂状态,驱逐外国势力,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东南欧要求摆脱外国的奴役,要求自由独立,从而发展资本主义。

从总体来看革命的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2)特点:

1)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起了主导作用。

各国革命起义中首当其冲的是工人,在法国二月革命中更为突出。

这是欧洲革命的。

2)到1849年,欧洲革命烈火被反动势力扑灭了。

但是对欧洲封建制度给以沉重的打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同时也可以看出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暴露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工人阶级在政治,组织上的软弱性。

4)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热情洋溢地投入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斗争中,进行了实践。

9.试评价工人阶级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性质: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特点:

1)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参加革命;

2)革命前夕,大资产阶级已经参与封建政权,获得了执政的经验,占据了又是,在随后的革命中具有妥协性与动摇性;

3)外部的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初次交锋(俄国;马克思为代表对革命的声援);

4)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3)各国情况:

在意大利革命中,意大利人民打败了奥地利军队推翻了教皇的世俗政权,宣布成立共和国。

在奥地利,维也纳人民将梅特涅赶下了政治舞台,掀起了维也纳起义,沉重打击了奥地利的统治阶级。

罗马尼亚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抗强大的俄国和土耳其的统治。

匈牙利人民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迫使奥皇斐迪南一世颁布宪法承认匈牙利独立内阁,打败了奥地利侵略军。

波兰人民不仅在波兰的土地上举行起义,而且还以国际主义的精神投入欧洲各国的革命斗争中,谱写了一业业可歌可泣的篇章。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法国的无产阶级,他们在斗争中不仅创造了武装斗争的新形式,不仅要推翻旧制度,而且还要建立一个给人民以政治自由,把人民从资本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社会共和国。

法国无产阶级的这种要求不仅超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而且影响了整个革命进程,丰富了革命内容,使革命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并且第一次在那麽广阔的领域表明自己是个特殊的阶级。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1)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坚实科学基础。

(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1.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包涵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完整概括。

(2)《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宣言》作为共产主义政党的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4)《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5)它还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12.比较分析德意志统一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在德意志是普鲁士,在意大利是撒丁王国;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统一前,工业资本主义都有相当发展,而分裂割据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统一后,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

第一,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

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

第二,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

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朝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仍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

第三,外援不同:

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

13.试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扩张与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面积迅速增加,扩大了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南北的经济沿着不同道路发展,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经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表现在①自由雇佣劳动力②工业原料③商品销售市场④关税问题⑤西部领土⑥联邦统治权问题)。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焦点围绕西部领土展开。

为西部新建州是否蓄奴而战,争夺联邦统治权。

(1820年3月,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

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缅因州为自由州。

划定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

1854年,奴隶主代表迫使议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1854—1856年,堪萨斯内战1857年,“德雷德·斯科特判决”,今后奴隶被带到任何地方都是主人的财产。

即:

奴隶制度在全国一切地方都是合法的。

)19世纪30年代,北部废奴运动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50年代,暴力革命派兴起。

(1859年10月16日约翰·布朗起义,有力地激励了反对奴隶制的力量,促成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黑奴吁天录》)

3)奴隶制的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奴隶制经济效益极低,大多数种植园主负债累累。

到50年代,奴隶主的寡头统治在南部已处于孤立境地。

农民逐步脱离了与奴隶主的联盟,转而支持反对奴隶制的斗争。

以反对奴隶制为目标的共和党的崛起,民主党自身却开始分裂。

到50—60年代,奴隶主的政治优势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丧失。

4)1860年,拥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奴隶制度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索。

(2)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延续,被称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