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004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防洪河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防洪河堤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综合说明

1.1概述

**县地处**岭以西**、**山系之间,位于**族自治州的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º54´54"—104º04´33",北纬33º39´23"—34º20´02",北靠卓尼县,东邻舟曲县,东北与定西区的**县和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接壤,西南与四川省的若尔盖县、南坪县毗邻。

**县系**民族聚居区,辖12个乡镇,52个村委会,24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10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84公顷。

2005年总人口5.5万人,居主有汉、**、回、满、蒙等18个民族,其中**族人口4.2万。

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水力、旅游、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村位于**县的西北方向,离县城15公里,共45户,213人。

经济以农牧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玉米、荞麦、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蔬菜、药材等。

**村河谷较深,山坡较陡,流域为褶皱而成的山脉,山体的地质结构为流质板岩,缝隙多,倾角大,风化严重。

山地杂草丛生,植被覆盖率低,每逢暴雨便有山洪发生,汇流时间短,具有峰高量大的特点,对当地村民、耕地、公路形成严重威胁。

1.2水文气象

据**县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表得:

多年平均气温7.0℃。

多年平均降雨量595.9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

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冻土层深度75cm。

堤防工程建设区位于**县**村,流域面积为35km2,主沟长3km,河道平均比降14.6‰。

1.3工程地质

**村地貌为北**山高山区光盖山隆起带,为高山峡谷,峡谷多呈v型,局部呈U型,山体高大,河曲发育,右岸组成物质为Qdl4坡积物,局部组成坡积裙或锥,组成构造隆起的高山岩性为D1灰岩与砂岩,基岩风化厉害,产状,走向320º,倾向230º,∠50º,据野外观察,产状和岩性沿沟左右岸有变化,沟中有断层带分布,岩层有挤压褶邹现象,岩石风化厉害,裂隙均发育,岩体比较破碎,不完整,稳定性较差。

1.4防洪区防洪工程现状

工程区地处**县**乡**村,工程区内河漫滩分布面积大。

因村民居住、公路都在山脚下,阴山植被稀疏,加之人为性的破坏,山洪泥石流经常冲毁、淹埋、侵蚀村庄、耕地、公路,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该工程区前期设有零星简单的防洪设施,尤其区域内两处山洪沟的泥石流威胁较大,随时有冲毁村庄、公路的可能,隐患重重。

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本工程区内因村庄、公路都在山脚下,经多次验证,该河段已成为洪水重灾区,山洪泥石流经常冲毁、淹埋、侵蚀耕地、公路、村庄,严重制约着村民的正常生活。

修建防洪堤不仅可保护人民财产的安全,也可带动和促进**县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城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兴建本工程十分重要。

1.6工程任务及规模

1.6.1工程任务

**村防洪工程任务主要是确保工程防护区内现有耕地,45户家农户,213人及公路等在设计洪水标准下不受洪水侵害,确保工程区内现有农田、人民财产、村庄及公路不受洪水破坏,发挥工程应有的保护作用。

1.6.2工程规模

根据工程布置,**村右岸新建防洪堤1.8km,左岸新建防洪堤1.5km。

1.7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县**乡**村防洪堤工程,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本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洪水,工程等级为Ⅴ等,堤防工程按5级设计。

(2)工程布置

根据拟定的工程布置原则,结全具体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防洪区内的各种建筑物位置等综合因素,进行防洪堤堤线布置。

防洪区堤线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个别地段适当裁弯取直。

具体为**村防洪区右岸布置防洪堤1800m,左岸布置防洪堤1500m。

(3)工程设计

防洪堤采用铅丝笼块石,断面为梯形断面,迎水面边坡1:

0.15,背水面边坡为1:

0.25,堤后夯填砾石土。

堤线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个别地段适当裁弯取直。

断面分直道和弯道,直道断面堤身高2.0m,基础埋深1.0m,堤顶宽0.5m,基础宽1.7m;弯道断面堤身高2.0m,基础埋深1.3m,堤顶宽0.5m,基础宽1.7m。

具体尺寸详见附图。

1.8工程管理

本工程建设由**县水务水电局负责筹建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建成后应由**县水务水电局管理。

工程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对堤防的规划、施工及建成后的安全运行负责管理。

1.9施工

防洪堤主体工程为堤身的铅丝石笼及堤后砂砾石的夯填,主要工程量为砂砾石的开挖、填筑及铅丝笼的砌筑。

为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确保工程质量,应组织有资质、有信誉的施工单位施工。

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标注的堤顶高程及基底的高程控制放线和砌筑。

机械碾压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30cm,推土机摊平,机械碾压,然后由检测人员现场检测干容重和密实度,对不合格的部位重新碾压,最终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碾压时按进退错距压实,相邻两段交接带碾压搭接长度,顺碾方向不小于0.3m,垂直碾压方向搭接不小于1.5m,碾压遍数由试验而定。

堤身夯填干容重要求大于2.0t/m3。

施工严格按照《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的要求进行。

工程施工期6个月。

1.10环境评价

本工程的建设,是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保护耕地200亩。

使防洪区的防洪能力增强。

从整体上看,对改善当地的综合环境质量是有益的,从环境和水土保持的角度讲,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11投资估算

根据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原则,采用省颁标准,结合本工程施工安排和特点,经计算,工程总投资296.4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68.32万元,其他费用28.17万元。

1.12经济评价

本工程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效益显著,应早日将工程付诸实施。

1.13结论与建议

本工程实施后可提高抵御洪水的能力,减少水灾,长远保护环境,稳定社会,对促进**县的稳步发展意义重大,建议及早实施。

 

二、水文与气象

2.1流域概况

堤防工程建设区位于**县**村,流域面积为35km2,主沟长3km,河道平均比降14.6‰,河漫滩现象比较严重。

河谷较深,山坡较陡,流域为褶皱而成的山脉,山体的地质结构为流质板岩,缝隙多,倾角大,风化严重。

山地杂草丛生,植被覆盖率低,每逢暴雨便有山洪发生。

2.2水文

工程区除山峰多为落露岩石外,其余为坡积覆盖层,高山与谷地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

根据**县气象站多年实际观测资料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5.5℃,极端最低气温-19.9℃;多年平均降水量595.9mm,多年平均蒸发1416.1mm,最大冻土深度75cm,做大冻土层75cm,无霜期147天。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67.6h,多年平均湿度59%。

最发风速15m/s,多年平均风速1.8m/s;相应风向ESE。

2.3洪水

根据《甘肃省水文图集》中白龙江流域支流10年一遇的平均洪峰流量模数公式q=0.702/F0.22=0.25计算满足防洪标准的洪峰流量为:

Q10%=q×F

式中:

Q10%----10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m3/s;

q-------洪峰流量模数,m3/s.km2;

F-------流域面积,km2。

经计算得出Q10%=25.85m3/s。

该流域控制集水面积35km2,洪水计算采用甘肃省水文图集洪峰流量公式法计算,同时利用《甘肃省白龙江干流防洪规划报告》中的计算成果进行比较。

从各水文站洪水资料知,70%以上的年最大洪峰流量都出现在7~9月,故7~9月为该流域的主汛期。

根据《甘肃省水文图集》介绍的白龙江干支流洪峰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该流域洪峰流量成果表:

洪峰流量成果表

设计频率

0.5

1

2

5

10

洪峰流量(m3/s)

48.6

42.7

37.92

30.96

25.85

设计洪峰流量按10年一遇设计,选用洪峰流量为25.85m3/s。

 

三、工程地质

3.1前言

工程防洪堤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踏勘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坑探量,阐明该防洪堤的基本地质条件,鉴于本工程所在区段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层岩性也较单一,故本阶段没有绘制河堤堤基线中的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为了阐明防洪堤地基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抗刷的性质特征,在堤基河漫滩进行坑探,深2.5m。

3.2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区位于**县**村,地貌为北**山高山区光盖山隆起带,为高山峡谷,峡谷多呈v型,局部呈U型,山体高大,河曲发育,右岸组成物质为Qdl4坡积物,局部组成坡积裙或锥,组成构造隆起的高山岩性为D1灰岩与砂岩,基岩风化厉害,产状,走向320º,倾向230º,∠50º,河谷形态受到岩性制约,基岩裂隙水补给河水,裂隙水水质良好。

该区地下水赋存形式为孔隙性潜水,分布在河床冲积层和漫滩的砂砾石中。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

3.3防洪堤的工程地质条件

**村防洪堤线基本上都在河漫滩上,在河道右岸布置防洪堤1800m,左岸布置防洪堤1500m。

在由于上下段地貌单元基本一样,地基的地层岩性一样,均为al—pLQ4冲积砂砾石,其中,砾石为63%—77%,砂含量23%—37%,虽其级配不良,但尚属连续级配。

本防洪堤堤基砂砾层厚度大于10m。

3.4天然建筑材料

3.4.1回填砂砾石料

工程所需铅丝石笼堤体填筑砂砾石料,可在工程区段**村右岸与沟道两岸河漫滩上开采,该区域砂石料储量大,可满足工程需要,并运距短,节约成本。

砾石成分主要为:

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石英岩等,结构致密,强度高,符合填筑砂砾石料质量技术要求。

3.4.2块石料

块石料在沟道两岸河漫滩上,储量大,质量好,容易开采,可就地取材。

 

四、工程任务及规模

4.1防洪区社会经济状况

**县**乡**村有人口45户,213人。

经济以农牧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玉米、荞麦、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蔬菜、药材等。

由于山区贫穷,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牧业的比重有所增长,但受山高坡陡,耕植条件差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区内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日益贫瘠,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

4.2防洪区防洪工程现状

工程区地处**县**村。

因村庄靠山脚,阴山植被稀疏,加之人为性的破坏,两处山洪河的泥石流经常冲毁、淹埋、侵蚀村庄、耕地、公路,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生活。

因该工程区以前并无防洪设施,所以两处山洪沟的泥石流对村庄威胁很大,随时有冲毁村庄、耕地、公路的可能,隐患重重。

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本工程区内因村庄、公路都在山脚下,经多次验证,该河段已成为洪水重灾区,还由于近几年来,流域内植被的人为破坏十分严重,导致流域内洪灾频繁,洪灾危害日益加。

截止目前该河段修建零星简单防洪设施。

所以,多年以来,洪水季节始终遭受洪水侵害。

本保护区内,一个村庄,45户人家,213人,耕地200亩,为了保护人民财产的安全,保护开发取规划范围内的河滩地的充分开发利用,建设**村防洪工程势在必行。

修建防洪堤不仅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可带动和促进**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城乡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兴建本工程十分重要。

4.4工程任务及工程规模

4.4.1工程任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充分认识河段水性特点,水量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依据防洪标准,从**村上游开始,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确保现有耕地,45户家农户,213人及公路等在设计洪水标准下不受洪水侵害,确保工程区内现有农田、人民生命财产及公路不受洪水破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