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722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3.docx

北师大版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3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5-29中图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正立金字塔,图B为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倒置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图A显示能量流动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B.图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的总量

C.图A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

D.图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B

【解析】略

2.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影响植物净生产量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在晴朗的夏天,CO2往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温室中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O2浓度和矿质元素供应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总产量的因素有光、水、CO2、矿质营养、温度(影响酶活性),而光合作用的净生产量还需考虑呼吸消耗量,所以还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故A正确。

在晴朗的夏天,气温过高,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将气孔关闭,导致CO2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故B正确;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总生产量的10%~20%,故C错;温室中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O2浓度和矿质元素供应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故D正确。

考点:

本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因素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某人在农田中发现一只死猫头鹰,经解剖发现嗉囊中有一条蛇和一只田鼠;解剖田鼠的胃发现内有生物A和生物B,切片检查生物A和生物B有如图所示的组织;解剖蛇胃,发现胃中有一只没有完全消化的田鼠,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A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B.检验生物B细胞中的多糖发现含有糖元和淀粉

C.测定以上各动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发现浓度最高的是猫头鹰

D.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既是竞争又是捕食

【答案】B

【解析】图A、图B分别为肌肉组织、叶肉组织。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甲、乙、丙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异养需氧型

B.乙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甲、乙、丙的活动均可增加土壤肥力

D.甲类微生物能把氨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5.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B.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是人们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A

【解析】选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畴。

6.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是逐渐减少的。

能量沿食物链依次流向后面的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F数量增加,短时间E增加,D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B、C、E、F

D.AD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BC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答案】C

【解析】

8.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

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成分

C.硝化细菌与蓝藻合成葡萄糖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

D.分解者一定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为生的微生物

【答案】D

【解析】硝化细菌利用的是化学能,蓝藻利用的是光能,所以C项正确。

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向蚯蚓、蘑菇都属于分解者。

10.如果草地原上生产者所转化的光能占照射到草原上总光能的1%,那么到达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为光能的()

A.0.01%B.0。

1%C.0。

02%D.0。

04%

【答案】D

【解析】

11.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蛇处于2个不同营养

C.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1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13.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1-2表示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如果表示碳元素的流向,甲为消费者  ;乙为CO2库 ;丙为生产者,可以用图1-2表示,A正确;如果表示内环境成分的关系,则甲为淋巴;乙为血浆 ;丙为织液,B错误;如果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如果没有从乙到丙的箭头,甲为消费者;乙为 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错误;如果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甲为下丘脑;乙为 垂体;丙为甲状腺,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B.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答案】B

【解析】

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C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数值是30,A项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B=50+30=80,据此可推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B项正确;因无法确定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能确定,即不一定是20%,C项错误;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15,D项错误。

【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

15.狼寻着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6.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增加1kJ,则需要消耗A约42kJ

B.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C.A固定的能量等于B和C获得的能量之和

D.A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中数据计算可知A到B的传递效率为200/(175+875+200)=16%,B到C的传递效率为30/200=15%,所以C增加1 kJ时,需要消耗A约1÷15%÷16%≈42 kJ,故A正确;一般情况下,B的数量越多,其获取的能量越多,C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故B错;A固定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流入B体内,还有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大部分未被利用,所以A固定的能量远远大于B和C获得的能量之和,故C错;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数量不一定呈金字塔形,所以A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D.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A错误;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第、三等多个营养级,B错误;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C错误;生物X是生产者,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硝化细菌;生物Y是分解者,可能含有线粒体,如蚯蚓,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bdcf

C.丙是消费者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b代表光合作用,c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f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B正确;C错误;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D正确。

19.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能利用二氧化碳,同时各种生物都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A正确;在内环境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的物质交换,故B错;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故C错;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a~f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c+d+eB.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C.图中C表示流人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B表示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表示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故B正确,C错,D正确。

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表示没有被同化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故a=c+d+e,故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二、综合题

21.图1为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图2为该草原上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比较图(虚线为Nt=Nt+1):

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能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1)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____________进行的。

(2)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的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

(3)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

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某种原因某片草原被废弃,若某外来物种在废弃的草原上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该废弃草原某外来物种的初始种群数量为800只,每繁殖一代比原来增加a倍,若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该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只。

(5)内蒙古草原田鼠的寿命一般只有两年,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约可增加1.47%,是图2中____________对策生物。

该对策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但最终会呈____________型增长曲线增长。

(6)图2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略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长时间低于____________(填“S”或“X”)点时,很容易灭绝,珍稀动物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答案】食物链、食物网抵抗力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800(1+a)brSS环境容纳量(K值)X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文和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2)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目的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

(4)根据题意可知,N0=800,λ=1+a,根据“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该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Nb=N0λb=800(1+a)b只。

(5)已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内蒙古草原田鼠的寿命短,繁殖快,是图2中r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但在有限的环境中,田鼠种群最终会呈S型增长曲线增长。

(6)由图2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略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即为该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被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长时间低于S点时,很容易灭绝,珍稀动物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22.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玉米幼苗长青的时候,“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若要调查生活在玉米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法进行采集、调查。

(5)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

【答案】

(1)生态系统的成分(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2)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玉米)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取样器取样

(5)0(1分)

【解析】略

23.(18分)

Ⅰ(8分)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

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ug/L及30u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发生了改变。

(3)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哪些结论是①、②。

Ⅱ(10分)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答案】Ⅰ(8分)

(1)竞争(2分)

(2)优势(地位)(2分)

(3)①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

②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

③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

(答对两点得4分)

Ⅱ(10分)(每空2分)

(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2分)

(3)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解析】Ⅰ

(1)从图a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水蚤在铜污染或无铜污染中都存在优势物种,故它们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2)第21天时甲水蚤比乙水蚤数量多,第5天时乙水蚤比甲水蚤数量多,即在不同的时刻优势物种不同。

(3)比较a、b虚线左侧,可以发现当铜污染程度加大时,乙的优势更明显;比较a、b全图,可以发现,有污染时,乙优势明显,无污染时,甲优势明显,同时能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优势物种发生改变。

(1)植物→田鼠→鼬,总同化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Ⅱ的总同化能量处于第二位,代表田鼠,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用于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形成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2)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反映了呼吸量与总同化量的不同。

(3)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总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总同化量。

比值偏小,原因是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偏少。

24.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蜂王物质”属于__________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_______________.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____同化的能量.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合理给分).

(4)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______.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________(有利、有害).

【答案】化学繁衍绿色植物(或光合作用)消费者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种内互助有利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只要能记清楚相关基础知识点,再结合题意,就能准确解答各个小题。

(1)“蜂王物质”为分泌的化学物质,故属于化学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繁衍。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绿色植物(或光合作用也对)同化的能量。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

(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①同种生物之间存在:

如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是社群行为,属于种内互助;同种生物内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斗争是攻击行为,属于种内斗争;②不同生物之间存在: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的死亡对该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但对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