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66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docx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

超微电极的制备和表征

【摘要】微电极因其小尺寸表现出许多与常规电极不同的优良性质:

高传质速率、小时间常数、低IR降、高信噪比和高电流密度等,因此,微电极成为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询沿领域之一。

超微电极的这些优点使其在电化学动力学、伏安检测、修饰纳米微电极、传感器、成像探针和单分子检测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潜在应用背景。

因此探讨超微电极的制作及其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超微电极;循环伏安法;Pt丝

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ultramicroelectrode

Abstract:

Microelectrodehasalotofexcellentcharacteristicwhichdifferentfromcommonelectroderesultfromsmallsizejncludinghighrateofmasstransfer,smalltimeconstant,lowdropofIR.highrateofsignaltonoiseandhighelectriccurrentdensity.Somicroelectrodehasalreadybecameoneoffrontierofelectrochemicalandelectroanalyticalchemistry.Microelectrodehaswidelypotentialapplicationprospectsbecauseofthoseadvantageinwhichelectrochemicalkinetics,voltammetricdetectionjnodificationofnano-microelectrode,sensor,imagingprobes,singlemoleculedetectionandsoon.Soit*sveryimportanttodiscusspreparationandaplicationofultramicroelectrode・

Keywords:

ultramicroelectrode;cyclicvoltammetry;Pt

1引言

超微电极电化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电化学学科,它作为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为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探索提供了一种有力手段。

超微电极是指电极的一维尺寸为微米或纳米级的一类电极,当电极的一维尺寸从毫米级降至微米和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常规电极的优良的电化学特性:

超微电极固有的很小的RC^时间常数使之可以用来对快速、暂态电化学反应进行研究;超微电极上小的极化电流降低了体系的IR降,使之可以用于高电阻的体系中,包括低支持电解浓度甚至无支持电解质溶液、气相体系、半固态和全固态体系;超微电极上的物质扩散极快,可以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快速异相速率常数;同时,超微电极小的尺寸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改变或破坏被测物体,使超微电极可以应用于生物活体检测。

按电极的制作材料,超微电极分为:

超微钳电极、超微金电极、超微银电极、超微磚电极以及超微碳纤维电极.

按电极的形状,超微电极力可分为超微以下儿种类型:

超微圆盘电极、超微圆环电极、超微圆柱电极、超微球形电极、超微半扁球电极、超微带状电极、超微阵列电极及超微义指形电极.

本文拟就超微电极的原理、循环伏安法的原理、Pt超微圆盘电极的制备、循环伏安法对超微电极的表征等。

1.1原理

超微电极的电解过程与常规电极的电解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当电极体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电极表面产生浓度梯度,形成去极剂从溶液本体朝着电极表面的扩散传质作用.以超微圆盘电极为例,垂直于电极表面方向的扩散称为线性扩散,沿着半径方向的扩散称为非线性扩散或径向扩散,对于超微电极,非线性扩散起主导作用.超微园盘电极的扩散传速率M可以公式

(1)5表示:

M二4D/叭

(1)

D为扩散系数,r为电极半径,r越小,扩散速率越快.超微电极电流的扩散传质速率很高,以至于在常规电极上某些可逆的过程,在超微电极上会变得不可逆,这就可以在无需借助暂态技术的惜况下对快速化学过程和伴随化学反应进行研究•在电解池系统中,如果电极电位发生阶跃变化,则电极表面双电层所导致的充电电流Ic与时间t的关系如公式

(2)[1]:

Ic二AE/RExp[t/RCj

(2)

AE表示阶跃电位的幅度,R为电解池内阻,双层电容量为Cs,t为阶跃电位持续时间.Ic与t呈指数衰减关系•山于Cs与电极面积呈正比关系,因此充电电流也与电极的面积呈指数关系•如果电极的半径越小,则Ic的衰减就越快.超微电极的电流在短时间内即能达到稳态,电极的响应时间很短,适用于各种暂态电化学方法,如方波伏安法、脉冲伏安法、阶跃电位法、快速扫描伏安法等.

流经超微电极的电流为法拉笫电流与充电电流的加和.超微电极上的法拉笫电流密度很大,而且充电电流的衰减很快,有助于提高法拉笫电流与充电电流的比值,增大信噪比,可明显提高分析的灵敏度,降低检测限.超微电极适用于微量、痕量物质的测定.超微电极的电流密度虽然很大,但III于其半径可以做到微米、纳米尺寸,电极表面积很小,电流强度还是很小,一般只有10-9"10-12A,因此电解池系统所造成的欧姆压降IR很小,不会对伏安曲线的性质产生明显的影响.可用于高阻介质中的电化学测量,适用于低支持电解质浓度、气相体系、半固态和固态体系.

循环伏安法⑶是电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实验技术,是电化学表征的主要方法。

循环伏安法有两个重要的实验参数,一是峰电流之比,二是峰电位之差。

对于可逆电极反应,峰电流之比Iix/ij(阴极峰电流匚与阳极峰电流i,a之比)的绝对值约等于1。

峰电位之差$Ep(阴极峰电流臨与阳极峰电流Epa之差,AE严二|E?

a-EP£|)约为60mV(25°C),即

AE.=2.22R7/nF(3)

1.2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常见的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有如下儿种方法⑹:

1.2.1纳米压印-起离法

压印法是将阴模压印在热塑性聚合物膜上,再将该热塑性聚合物膜放在基底上,然后将温度升高,使其高于热塑性聚合物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此时,聚合物是粘流体,因此能够与阴膜相吻合。

所以只要控制膜的形状就可以控制所得到聚合物膜的形状。

纳米压印过程结束后,拿走阴膜,再用02活性分子刻蚀法进行刻蚀,以确保压印处没有聚合物残留。

然后在该表面上蒸镀上一层金属,这样在压印处和未压印处均有金属,再将其浸泡在丙酮里,起离除去聚合物上的金属,就可制得纳米阵列电极。

此方法已有儿十年历史了。

1995年,Stephen等⑺运用纳米压印方法(nanoimprint)制得直径为25nm的Ti/Au金属点阵列,使得用压印法制备纳米微电极成为可能。

1999年,Schift'8'釆用该法制备得到特征尺寸为25nm的组合金属阵列微电极,并认为用该方法制得的组合电极的特征尺寸最小可小至该方法制得的微电极尺寸小,但只能制备阵列电极而不能制备单个电极。

1.2.2等离子轰击法

张学记等用等离子轰击法已成功制得电极尖端直径为100nm的碳纤维电极和金电极⑼。

具体操作方法为取金丝置于等离子轰击仪中,根据需要,控制各种参数制得所需尺寸的金丝,将未经轰击的一端与导线相连,然后在显微操作系统中将其穿入已拉制好的毛细管玻璃中,用微操纵器控制外露部分的金丝尺寸,然后将轰击过的一端用快速环氧胶固定,在真空中封熔电极尖端。

电极的尺寸可以控制,最小尖端直径可达30nnu该方法要求特殊的设备,对仪器的要求表较高。

1.2.3刻蚀一涂层法

该方法一般采用两步来制备纳米级微电极:

首先,将金属丝用电化学⑼或火焰烧蚀法卩创刻蚀成锐利的尖端(a过程):

其次涂上一层绝缘物(玻璃或聚合物),通过升高温度使绝缘层收缩、固化,恰好使金属丝的最尖端露出来(b过程)。

通过一两次重复的涂层和固化操作控制金属丝尖端的活化面积,进而得到预期的电极尺寸。

具体操作如图123。

1988年,Heben等⑺】釆用该方法得到钳-张合金丝的尖端面积小于lOOA—此后人们乂对这种方法不断的改进,在1992年,Strein等采用火焰烧蚀法制得的尖端直径为lOOnm的碳纤维微电极,用于微小体系的分析检测X】。

1999年,Slevin等[⑶用刻蚀-涂层法制得尖端半径为lpm-lOnm的一系列钳电极。

Penner等卩习也用该方法制得半径为lOnm的钳张合金微电极。

图1.2.3刻蚀一涂层法

1.2.4模板法

模板法是以一些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的物质作为模板,通过复制和转录该物质结构,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纳米结构材料的方法。

然后,对获得的纳米结构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制得纳米微电极。

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模板和阳极氧化铝模板是比较普遍采用的两种模板。

该方法通常乂分为电沉积法问和化学镀(非电镀)法""I,即分别采用电沉积法和化学镀的方法在模板上获得特定纳米结构材料。

1987年,C.R.Martin等【⑹采用化学镀和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聚碳酸酯模板上分别制得半径为lOOnm的釦纳米阵列盘微电极和金纳米线,并对其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用该电极研究得出的电化学响应与己建立的电化学理论相一致。

1.3微电极的表征方法

微电极属于微纳米范畴,因此用来表征微纳米材料的方法都可以表征微电极,综合文献中的方法主要有:

循环伏安法(CV)

C.J.Slevinl,3'把所制得的微电极放在具氧化还原活性的电解质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并结合稳态电流极限公式i=2jrnFDCr(式中i为极限扩散电流,n为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D为扩散系数,C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1•为电极的有效半径)计算出了电极的有效半径。

1.4微电极的应用

因制作材料的不同,微电极可分为:

金微电极,钳微电极,碳纤维微电极以及银微电极等。

按电极形状的不同,乂可分为:

微圆柱电极,微圆盘电极,微球形电极,微带状电极,微阵列电极,微圆环电极,以及微半扁球电极等。

1.4.1超微电极用于生物细胞分析

细胞是有机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维持细胞生物活性的电化学活性物质.细胞的体积极小,所要测定的物质乂是微量的,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时间是毫秒级,所以细胞分析技术需满足样品体积小、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响应速度快等要求,超微电极是满足这些测试要求的最理想的方法.超微电极可以置于细胞周围环境也可以插入细胞内部,在基本不损伤细胞乂不影响细胞生理功能的情况下实时定量地监测单个细胞内的电活性物质及其变化.

Ewing等冏于1990年使用毛细管电泳和碳纤维电极首次对单个神经细胞中多巴胺及5-羟酪胺进行了活体分析,并对池塘蜗牛的单个脑神经细胞中的多巴胺进行了研究.何立铭网等用5~7um的碳纤维超微电极记录单个突触小泡的量子化递质释放.

黃卫华:

”:

课题组将自行研制的低噪音碳纤维纳米电极(尖端直径为100~300nm)用于动态时空监测单个鼠嗜锯神经癌细胞(PC12)中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受激释放.实验采用双电极系统:

工作电极为碳纤维纳米电极,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实验过程中,细胞一直处于平衡盐溶液中,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性.在倒置显微镜下,采用精密五维微操纵器将碳纤维纳米电极尖端置于距离细胞lum处,并控制其在细胞表面的不同部位;用控制微量注射器在距细胞约100um处注射1mmol/L尼古丁刺激PC12细胞,每次注射量约60nL.由于纳米电极的尖端直径与胞内单个囊泡直径相近,可以直接鼎近单个囊泡,检测到单峰信号仅仅对应于胞内一个囊泡的多巴胺释放信号,能检测到细胞释放的空间差异.检测结果表明,细胞不同部位多巴胺受激释放的时间及量均有显著差异,证实多巴胺在细胞中的非均匀分布.该电极还可对细胞神经递质五疑色胺(5-HT)进行快速扫描伏安测定:

*

超微电极还可用于细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研究.Matsue^M研究组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研究.该研究组将钳/碳圆环超微电极用于细胞光合作用研究,监测海洋羽藻(Bryopsisplumosa)叶绿体02还原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观察到光强度为25klx时02的生成速)(oxygenevolutionrate)是5xl0'13mol/s,而暗反应的速率为lxio-13mol/s,低于25klx时没有峰值响应,大于2oklx的光强度增加时,02还原电流增加.并用超微电极安培法测定苯醍(BQ)对单个海藻原生质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同时,还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SECM),以超微电极作探针,定量测定渗入细胞膜的氧化还原物质.可检测单个活细胞周围光合作用生成氧速率及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速率.

1.4.2超微电极用于单分子分析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单分子,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可以测定半反应电势、自由能、扩散系数和动力学参数.1989年,Bard研究小组研制了新型的分析仪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canningelectrochemicalmicroscopy,SECM).该系统可表征电化学界面,为单分子检测提供重要的手段.SECH以超微电极作为针尖,通过针尖靠近浸泡在溶液中的基底时所产生的流经探针和基底之间的电流来研究和了解基底的结构特性.通过垂直于基底方向的扫描,SECM可以探索基底表面扩散层中的电化学行为.

Bard:

x:

等用Pt园盘电极(半径约为10~20nm)作探针,TiO:

作基底,电活性分子选用CP,FeTMA+分子,研究单分子的电化学行为.电活性分子以扩散的形式在探针和基底之间穿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该电流可用于检测在针尖与基底之间被捕获的CP:

FeTMA+分子.实验中可选用SECM,也可以选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导电基底也可选用钢锡氧化物(IT0).

1.4.3固体电化学中的应用

传统电极多用于电极/溶液的反应体系中.而在电极/固体界面体系中,物质的传质阻力很大,电导率低,IR降很大,常规电极无法在这样的体系中正常丄作.而超微电极可以克服这些不利的因素•流过超微电极的电流强度一般只有10一9~10七,因此电解池体系所造成的IR降很小,对伏安曲线的性质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适合于研究半固态、固态电解质中的电化学行为.

Maryanne^等在超微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铁氤化钾(K3Fe(CN)6)和二茂铁屮醇(FeCH’OH)镶嵌入硅石的扩散速率.13nm的Pt微盘电极做丄作电极,AgCl-Ag电极做参比电极.在掺杂质浓度未知的情况下,用计时电流法测得FeCH’OH的扩散速率从4皿6cm7s减至低于0.6xlO-6cm2/s,而K3Fe(CN)6的扩散速率基本保持2x10^7s不变.研究结果表明在固体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溶胶结构以外,还有掺入物质的性质.董绍俊研究组口】运用超微电极研究电活性物质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和电子自交换常数等.此外,他们还设计行为,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量较低(儿千~二万),在离子传导性能方面与聚乙二醇有很大的不同,对用超微电极研究固体电解质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1.4.4化学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超微电极的欧姆压降和电解池时间常数很小,有利于获得快速反应、中间体反应的动力学信息.超微电极常用于快速电子转移、电子转移中的化合偶联、扩散系数的测定等领域.

宋永红[旳等采用微电极伏安技术,研究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rd=10Pm)上氧化的稳态和暂态的电化学行为,得出一系列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异丙醇氧化反应的反应电子数n为1.95,扩散系数D为3.22xW5cm2/s,传递系数B值为0.12,电极体系的交换电流密度I。

为3.0x10^'A/cm3,标准速度常数Ks为1.60xlO"cm/s.由计算结果可以推测,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上酸性水溶液体系中的氧化过程由稳态传质扩散及电化学极化联合控制,其中,异丙醇分子到电极表面的扩散吸附为快速步骤,吸附的异丙醇分子在电极表面脱氢为慢步骤;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为异丙醇脱氢生成丙酮的电子转移反应.Kaoru:

33:

等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阻抗光谱扫描电化学方法研究Li离子引出及插入单个LifeO,粒子微电极的动力学过程,测得Li离子在电极的微粒上的最大迁移电阻和表观扩散系数.

1.4.5痕量物质的测定

超微电极的检测限很低,适合用于痕量物质的测定,在生命科学、环境水质分析、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Blanco^用碳纤微电极测定苹果生长期间的二氢玉米素(DHZ)和二氢玉米素核糖昔(DHZR).DHZ和DHZR属于细胞分裂素,在作物中含量很少,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电极置于0.05mol/mLAcH/Ac~缓冲液中,pH值为4.0,测DHZ时,扫描速率为800mV/S,检出限为40.0ng/mL:

测DHZR,扫描速率为900mV/S,检出限为14.0ng/mL.于建忠阿用碳纤维束复合微电极测定人发中微量铅.研制的碳纤维束电极的横截面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敬度,检测限达0.1ng/mL,可用于活体测定.SoniaMariadaSilva'31-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在无支持电解质的条件下测定水中的铅含量,线性响应范围为10.0-50.0Lg/L,检测限为0.8Lg/L.该技术可应用于环境水质的检测.Rosemary©用金超微电极阵列检测地下水*申含量,检测限为0.05ppb.除了铅、础,超微电极还可检测铜、锌、汞、锡等重金属:

富.Coatanea23*3等用超微电极检测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的维生素E的含量,该方法与色谱法相比,能较好评估VE的总含量.Claudio:

35:

等在碳超微园盘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测定植物油的抗氧化剂:

丁疑基茴香瞇(BHA)和二丁羟基甲苯(BHJ)•

3实验

3.1实验仪器

CHI900扫描电化学显微镜(CH公司,Austin,TX,USA);微电极拉制仪(成都仪器厂,WD-1,成都);光学显微镜,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三电极系统山自制的超微电极,钳丝对电极及Ag/AgCl(饱和KC1)参比电极组成。

3.2材料与试剂

釦丝(直径约25pm,上海辰华仪器厂),碳纤维(直径7pm);银粉导电胶;氯化钾、铁氤化钾(AR,徐州试剂厂),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2-烯丙基苯酚(98%,lancaster,England),乙二醇独丁瞰化学纯,北京化工厂,北京),苯酚(分析纯,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莱阳),氨水(分析纯,济南市红旗第三化工厂,济南),所有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憎水.

3.3Pt微电极制备

(1)取一根内径为l-2mm的洁净的玻璃毛细管,用微管拉制仪于800-700加热指数下,将其一端拉制成内径为20〜100pm的尖端。

⑵将直径为0.5mm的铜丝截成15cm长的小段,直径为25pm的钳丝剪成长约lcm的小段。

在铜丝的一端蘸上导电银胶,将钳丝粘在其上,放入烘箱中110°C烘15min,使银胶充分固化。

再将钮丝连同铜丝一同穿玻璃毛细管中,并使釦丝的尖端露出。

将有釦丝的毛细管尖端置于酒精灯外焰处灼烧0.3〜0.5秒钟,反复3〜5次,把釦丝和毛细管的尖端融在一起;或用环氧树脂对其尖端进行封闭,即制得钳柱状微电极狀。

(3)将上述中所制得的柱状微电极置于釦微电极刻蚀溶液中,刻蚀液为饱和氯化钙:

浓盐酸:

水(15:

1:

9)溶液。

在两电极系统下,以钮片电极为对电极,施加施加1.1-1.3V交流电压进行刻蚀,直至液面处的钳丝被截断。

取出微电极,用二次蒸镭水冲洗残余的亚硝酸钠溶液。

(4)将刻蚀好的微电极分别在丙酮、0.5mol/L的硫酸及二次水中超声5分钟。

将其作为丄作电极置于绝缘液中阮(微电极绝缘液:

体积比为1:

1的屮醇:

水溶液3mL作为溶剂,依次加入60UL2-烯丙基苯酚,100uL乙二醇独丁瞇,24uL苯酚,然后调节溶液PH值至9.0)10,11,钳丝为对电极,饱和Ag/AgCl为参比电极。

在5X10-9A,恒电流模式下聚合5分钟,然后将其置于130°C的烘箱中30min,

取出超微电极;重复以上步骤三次,即可得到一均匀致密的绝缘层。

将已绝缘好的釦微电极置于ImMK3Fe(CN)6和0.1MKC1溶液(扫描速率为5mV/s)中扫描,记录其循环伏安曲线淇吨。

(5)将完全绝缘好的超微电极固载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迅速切下,从而制得高灵敬度的超微圆盘电极。

将制备好的超微电极用蒸懈水冲洗干净,置于一密闭装置中备用。

尖端绝缘层去除后的釦微电极置于lmMK3Fe(CN)(>+0.1MKC1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记录循环伏安曲线。

图3.3微电极结构示意

1铜丝;2环氧树脂;3毛细管;4Pt.

4结果与讨论

4.1超微电极制作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图4丄1钳微电极绝缘过程的循环伏安图(扫速50mV/s)

图4.1.1是釦微电极在事先配置好的绝缘液中上膜过程的循环伏安图心,电位扫描区间为0.5〜IV,扫速为50mV/so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循环伏安电流在不断的减小,说明绝缘膜沉积到了微电极的表面。

图4.1.2^微绝缘电极在1x10沖IKsFc(CN)&和

0.5MKC1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扫速为5mV/s)

图4丄2是釦微绝缘电极在1x10%K3Fe(CN)6和0.5MKC1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扫速为5mV/s)。

可以观察到此时超微电极在K3Fe(CN)6中只有充电电流,而无法拉笫电流九⑻,说明绝缘后电极的内阻非常大,从而表明我们所沉积的绝缘膜很均匀、致密无侧漏现象。

图4.13超微电极在lmMK?

Fe(CN)6和0.5MKC1溶

液中的稳态伏安曲线(扫速为5mV/s)

图4丄3是将超微电极尖端绝缘层去除后在lmMK3Fe(CN)6和0.5MKC1溶液中的稳态伏安曲线。

超微电极都有很好的伏安响应且具有很小的稳态极限电流。

氧化

和还原电流均成“S”形曲线,且基本重合,说明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制备超微电极。

4.2钳超微电极的有效半径和伏安响应

将所制得的钳微电极置于0.1M氯化钾洛液作为支持电解质的ImM铁氤化钾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得到典型的“S”形稳态伏安曲线如,且氧化还原曲线重合较好,说明此超微电极的内阻不大,可用于实验。

根据稳态循环伏安曲线的极限电流公式/nm=4nFDc,•可以讣算出钳微圆盘电极的半径,式中D为电活性物质的扩散常数(7.2x1O’cm2・s-i),c为电活性物质的溶液浓度丿为电极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F为法拉第常数"为超微电极的有效半径.

图4.2.1舘微圆盘电极在lmmol-L1铁鼠化钠溶液和0.1molL->氯化钾

溶液中的稳态伏安曲线(扫描速度为5n】V・L)

图422半径为10Mm的钳超微圆盘电极在ImmolL-«铁氟化钾溶O.lmolL-1氯化钾溶液中不同扫描速度下的稳态伏安曲线扫描速率5/(mV-s'r):

a.5;b.10;c.50;d」00;e.300

图4.2.2为半径10Mm的钳超微圆盘电极在lmmo1L'1铁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