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程.docx
《一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方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方程
第一单元方程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10课时
主备教师:
仲伟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学生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
问:
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这里可简要介绍一下天平)
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想到了什么?
(2)交流得出:
50+50=100
说明:
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
二、教学例2。
出示四副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
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2、观察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点?
3、交流小结:
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4、揭示方程的意义。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
那么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5、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
50+50=100,X+50=150,2X=200这三个等式,体会等式与方程的逻辑关系。
6、小结:
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左边文字和图。
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再指名说说。
(2)出示右边的图。
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学生列好后指名说。
四、教学“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1)观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说明: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断: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
2、练一练第2题。
(1)先写一些方程。
(2)组织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出示天平图与实物图。
先列出方程,再比较哪个方程比较简单。
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
指名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区别。
主备教师:
仲伟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⑴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⑵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⑶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⑴口答:
什么是方程?
⑵判断:
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20+30=50
5+X>9Y-16=54
指名说,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等式和方程有关的知识。
二、新知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课本例3第一行图片。
⑴观察图1:
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片意思吗?
(板书20=20)
教师:
如果在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⑵出示图2,观察,谁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板书20+10=20+10)
指名说一说。
⑶同时出示图1和图2,分析比较,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理解。
⑷出示图3和图4。
学生观察,完成填空。
并组织学生同桌讨论,用一句话说说理解。
教师相机引导得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⑸出示第3组和第4组天平。
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得出: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天平。
⑹出示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引出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学生阅读性质,找出关键字词,加深理解和印象。
学生齐读等式的性质。
⑺课堂练习。
出示课本第4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说说填写的依据。
思考:
为什么+25和―18?
可以填其他吗?
学生回答:
不可以。
根据等式的性质,要使等式成立,等式两边只能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2、教学例4。
出示挂图:
⑴学生观察,列出方程。
(板书X+10=50)
师:
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方法。
学生反馈,突出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使左边只剩下X的方法。
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关注“解”和“等于号”书写要求。
指导检验:
X=4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如何检验?
教师相机板书检验过程。
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即:
40+10=50,X=40是正确的。
⑵教师讲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⑶课堂练习。
出示:
X―30=80
学生独立解答(1人板演)。
反馈,关注书写过程并说说检验过程。
⑷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订正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以及检验的过程是否正确。
其他学生选择两题(加法方程和减法方程各一个)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检验过程,反馈计算情况。
三、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个人课堂学习表现如何?
主备教师:
仲伟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练习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2、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1、练习一第1题。
2、练习一第2题。
先独立完成在交流。
(1)先说一说每题的数量关系。
(2)独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练习一第3题。
(1)说一说天平两边有什么物体,这些物体的质量间有什么关系。
(2)独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观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4、练习一第4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同桌交流。
5、练习一第5题。
学生在本上完成,选择1个加法方程和1个减法方程书写检验过程。
6、练习一第6题。
先独立思考,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课业本子上做。
7、总结。
主备教师:
仲伟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第7~12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应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并且解题时适当运用简化书写。
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1、看图列方程。
出示练习一的第11题,学生看图列式。
提问:
什么是等式?
什么是方程?
学生各自观察图并完成。
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指名中下生来说说对等式与方程的理解。
2、解出上述方程。
X+10=50+20
X+3.5=6
学生板演,并说明怎么解?
让学生说说书写的格式以及解的过程。
3、教学解方程的简化书写。
X—10+10、X—3.5+3.5结果是多少?
介绍解方程的简化书写,并板书。
4、学生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7、8题。
第7题学生在书上完成后说说填写的过程及思考的方法。
第8题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5、出示练习一的第9题。
学生各自在书上完成。
指名说出错误原因,应该怎样改正。
6、口头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学生各自读题,同座先互相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7、小结:
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说:
等号要上下对齐,X写在等号的左边,不要忘记写上“解”字。
做完还要检验。
8、作业:
练习一的第10题。
学生各自完成。
第一行三题要求学生检验。
主备教师:
仲伟玲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指名说出等式的性质。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学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3、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的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学生观察并在书上填空。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在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说说。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8、做课本P8“练一练”第1题。
指名读题。
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板书:
40X=960)
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学生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7、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指名说出:
根据等式的性质。
8、试一试。
出示X÷0.2=0.8
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核对,指名口答: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指名说一说。
9、做P8“练一练”的第2题。
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总编号:
001
编号:
002
编号:
003
编号:
004
编号:
005
主备教师:
闫素英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等
一、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
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8、小结: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9、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
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补充。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⑷、集体核对。
10、练一练。
⑴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⑵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
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⑷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⑴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
⑵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⑶集体核对。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⑷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⑵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
生独立解答
⑶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6题。
⑴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核对,同时交流讨论数量关系。
⑶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四、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7题
总编号:
006
主备教师:
闫素英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
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
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12题
总编号:
007
主备教师:
闫素英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
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
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3、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
(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1.6X=5.6X+7=17X+110=250
三、课堂作业。
四、作业设计: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总编号:
008
主备教师:
闫素英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8题题目。
2、指导学生理解题目:
“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说说。
3、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4、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X=33
(3)5n=55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5、补充:
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
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第9题
1、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
(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总编号: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