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462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docx

初三化学新课系列讲义第5讲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升初三化学(新课)班讲义(55期)

第五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

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考考你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

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

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结论:

(4)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用火柴去点蜡烛刚

熄灭时的白烟,可观察到。

2、如图所示,甲、乙两集气瓶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与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

(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1)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

证明。

(2)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观察到,

证明。

 

呼吸作用

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吗?

这是因为我们体内在发生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以及提供我们生命活动的一切能量。

那究竟什么是呼吸作用呢,我们来重温一下在前面学习过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都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来自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J.Priestley,1733—1804)在一个特殊的实验(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都消耗空气中氧的实验)中发现,在燃烧中及在呼吸中同样消耗的是氧气,引发了他的思考:

动物和人为什么需要氧气呢?

后来,科学家们通过体内化学变化与体外有机物的分解对比分析得出,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会被分解并放出能量。

后来科学家对有氧呼吸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会放出二氧化碳。

一、知识要点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现在你还能把这些环节给一一说出来吗?

试试看。

我们从小就知道,每当我们呼吸时,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呼吸时,我们真的只吸进氧气而只呼出二氧化碳吗?

在学习本讲内容之前,我们先来重温以下的资料。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之前,我们想一想,如何收集一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呢?

收集一瓶我们吸入的空气的方法比较简单,取一个空的集气瓶,用玻璃片

将瓶口盖好,如左图所示,那么就收集好一瓶我们吸入的空气了。

但是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就没那么简单,我们常用以下方法来收集,

这种方法叫做排水集气法(简称排水法)。

(一)排水集气法

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右图所示的排水集气法收集

(注意:

在集气瓶中加水时必须排尽瓶中的所有气体)。

 

【例题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功能。

一氧化氮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

则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

()

A.向下排空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D.以上方法都可以

分析:

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C项正确。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条件是:

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大,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

答案:

C

针对性练习1、某仓库具有一股刺激气味,小明为了研究该气味是由什么物质造成的,决定收集一瓶仓库中的气体进行研究,请说出如何收集一瓶该仓库内的气体。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些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上面的资料介绍,如果要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的量是不同的,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是用带火星木条、澄清石灰水分别去检验?

还是用别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

如果要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是用带火星木条、澄清石灰水分别去检验?

还是用别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

如果要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的量是不同的,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是用带火星木条、澄清石灰水分别去检验?

还是用别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

4、验证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本步骤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

5、书写实验报告

书写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相应的实验结论等(如下表)。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插图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①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②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①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②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另一个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着的木条熄灭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③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6、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各气体的含量不同,得到以下的结论(下表请“多”或“少”来填空)。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例题2】对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D.集气瓶集满呼出的气体后,先放在水里,等用的时候再从水中取出

分析:

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一侧,从集气瓶一侧向前推,盖住瓶口,故A错;收集好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盖好集气瓶,再移出水面,故B、D错;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故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集气瓶正立放置,故C正确。

答案:

C

针对性练习:

2、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过程中,结论正确的是()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D.我们呼出的气体易溶于水

3、下列实验能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是()

A.用眼睛看或用鼻子闻B.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C.将气体对着干燥的玻璃片D.气体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三)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例题3】(10大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空气液化C.钢铁生锈D.电灯发光

分析:

判断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钢铁生锈过程中会生成铁锈这种新物质,所以属于有新物质生成,也就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C正确。

答案:

C

针对性练习: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湿衣服晾干

6、下列变化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点燃蜡烛B.钢铁生锈C.动物尸体的腐烂D.水的沸腾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四)物质的性质

【例题4】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物理变化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A.镁带燃烧属于;

B.镁带能燃烧属于;

C.镁带是银白色金属属于;

D.镁带表面用砂纸打光属于;

解析:

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只需感观及仪器测量即可。

A.镁带燃烧指镁带正在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镁带能燃烧指镁带具有燃烧这一属性,属于化学性质;C.银白色的镁带是人用感官观察到的属性,属于物理性质;D.用砂纸打磨镁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A.化学变化;B.化学性质;C.物理性质;D.物理变化

针对性练习:

7、下列有关铁片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金属B.熔点较高

C.导电性良好D.铁在潮湿的空气容易生锈

8、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①酒精的挥发性;②木炭的可燃性;③磁铁的磁性;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后,我们能抓住哪些关键词,从而有助于我们快速地判断什么时候描述的是物质的变化?

什么时候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在描述性语言中,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语的,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

二、巩固与提高

A.巩固练习

1、(10湖北黄石)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电解食盐水

2、(10汕头)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料制家具B.大米酿酒C.石蜡熔化D.水制冰块

3、(10海南2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C.牛奶变质D.瓷碗破碎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5、家用的不锈钢(含金属铁)汤勺,常在手柄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

这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

质是()

A.铁是电的良导体B.铁是热的良导体

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D.铁的密度大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胆矾是蓝色晶体B.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C.木炭能燃烧D.食盐易溶于水

7、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状态C.硬度D.可燃性

8、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A.蓝色晶体B.绿色食品C.黑色粉末D.银白色金属

9、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

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

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

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0、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用排水法收集吹出来的气体的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易溶于水

C.不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A.氧气含量B.水蒸气含量C.二氧化碳含量D.以上都不同

12、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

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这时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

13、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1)硬度;

(2)熔点;(3)密度;(4)颜色。

14、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写下列空白:

(1)酒精燃烧:

(2)酒精能够燃烧:

(3)酒精挥发:

;(4)酒精易挥发:

15、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通过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L一氧化碳净重1.25g左右,密度略小于空气密度。

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

③;④。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①;

②。

16、某同学为了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不同,用一个空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用另一个集气瓶收集呼出的气体,也盖上玻璃片,忙乱之中分不清两瓶无色气体哪一瓶是呼出的气体,试回答:

如何将二者区分开?

 

17、写出根据哪些物理性质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1)清水和白酒:

(2)蔗糖和食盐:

(3)酒精和碘酒:

;(4)酱油和食醋:

(5)铜片和铝片:

;(6)汽油和食油:

B.能力拓展

18、下列变化:

①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有铜绿生成;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静置使浑浊的河水变澄清;④火药爆炸;⑤自行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⑥蜡烛燃烧。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④⑥

1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20、潜水员在深水下所呼吸的气体有一类是由氢气、氦气和下列气体中的另一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造空气,则另一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水蒸气

21、下列词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相符合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2、在“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23、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

在甲、乙两个密

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

植物和一只小白鼠。

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

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

此实验说明了

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

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

内的小白鼠应该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24、为什么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够重新燃烧?

C.趣味化学

25、请你利用家庭用品,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写出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升初三化学(新课)班补充讲义(55期)

第五讲

 

1、(10烟台)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蜡炬成灰D.木已成舟

2、(10上海)C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B.黄瓜榨汁C.菜刀生锈D.玻璃破碎

3、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4、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B.把墨汁滴入到水中,水变黑

C.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D.被雨淋湿的自行车车圈上出现锈渍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延展性C.挥发性D.可燃性

6、将燃着的火柴a、b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变旺

B.a变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7、下列对氯气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气体④能与水反应

⑤能与金属钠反应

8、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

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

得出了该修正液的某些性质:

(1)、

(2)、

(3)、

(4)。

 

9、某同学对自己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物质很感兴趣,他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很快熄灭了。

据此,对呼出气体的成分,该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

A.认为是二氧化碳;B.认为是氦气;C.认为是二氧化碳和氦气的混合物。

为了弄清它的真实成分,该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与内容

实验现象

(1)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倒入足量的石灰水后,立即盖上玻璃片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2)把步骤

(1)中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并在水下拿开玻璃片

瓶内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便不再改变

(3)把步骤

(2)中的集气瓶取出,向瓶内插入一根燃着的木条

木条立即熄灭

①能否根据上述实验确定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理由是:

②综上所述,该同学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

10、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下图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

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

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课堂小测】(共100分)

1、(08山东)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2、(08泰州)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3、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呼出气体),振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高

B.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里水蒸气含量高

C.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D.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4、有关石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白色固体B.密度比水小C.硬度小D.熔点高

5、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氧气D.石蜡

6、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能燃烧,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请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1)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

(2)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倒入少

量,振荡。

烧杯壁有,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

,说明蜡

烛燃烧后生成。

7

、下列是有关水的一些描述:

a.常温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在101kPa下,水在0℃时结冰,在100℃沸腾;

c.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d.水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e.在一定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f.水能溶解食盐、糖等许多物质;

g.少量水泼到灼热的炭火上,水能与炭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仔细阅读上述内容,用序号完成下列填空:

(1)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语句是

(2)描述水的化学性质的语句是

(3)写出你了解水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各一项

 

升初三化学(新课)班讲义第五讲参考答案(55期)

考考你:

1、

(1)小

(2)a;外焰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有一股白烟;白烟可燃且蜡烛被重新点燃

2、

(1)蜡烛燃烧,瓶底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物有二氧化碳

(2)蜡烛燃烧,瓶底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蜡烛燃烧生成物有水。

针对性练习:

1、往一个集气瓶中加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带到仓库中,打开玻璃片,把瓶中水全部倒出来,擦干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即可。

2、C3、B4、A5、A6、D7、D8、C

二、巩固与提高:

1、C2、B3、D4、B5、B6、C7、D8、B9、A10、C

11、D

12、物理;化学

13、

(1)小

(2)低(3)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