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944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doc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10〕2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我省能源、矿产、生物、旅游、文化、劳动力等资源丰富,随着交通等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我省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比较优势,有效参与国际国内分工、迅速壮大产业规模、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抓手。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精神,积极承接国内外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动力,更加注重优化承接环境,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融合;更加注重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优势产业突出、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良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承接基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积极推进。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先行先试,完善公共服务,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坚持依托资源,实施重点突破。

立足资源禀赋,高起点谋划市场容量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资源开发型和产品深加工型项目,以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产业转移为主方向,大力推动能矿资源深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产业承接。

  --坚持优化布局,推进产业集聚。

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优质资源、先进要素向重点地区集聚。

通过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节能环保,严格准入标准。

将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坚持创新机制,改善投资环境。

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服务理念和意识,着力创造最佳环境、提供最优服务。

深化各项重点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坚持东西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加快形成与东部省(区、市)间的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建立良性竞争、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为实现产业转移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

  二、依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承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3.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充分发挥能矿资源组合优势,以煤及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和冶金工业为重点,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

以毕水兴经济带优质煤主产区为重点,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重组和改造,进一步提高煤炭开采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依托毕清(毕节、清镇)、六兴(六盘水、黔西南)、黔北(遵义)等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促进优质原料煤就地转化增值;依托开阳磷矿、瓮福磷矿和织金磷矿,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积极开发利用织金磷矿伴生资源;依托贵阳、遵义铝工业基地,积极发展铝精深加工;支持国内外优强钢铁企业充分利用我省煤炭资源优势,按照煤钢电一体化思路大力发展特种钢和精品、新品及其他钢铁深加工项目;在电力主产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高载能产业转移;积极承接优强企业参与我省锰矿、金属镁、重晶石矿、钒矿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4.装备制造业。

充分利用我省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的人才、技术和产业基础,以能矿产业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为重点,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

依托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承接航空重点装备制造业转移;依托遵义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承接航天重点装备制造业转移;依托贵阳、遵义、毕节、安顺汽车生产基础,大力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支持贵阳等地承接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转移;依托六盘水冶金、矿用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及人才等优势,承接冶金、矿用机械设备制造业转移;发挥我省水能、煤层气(煤矿瓦斯)、生物质等资源优势,承接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产业转移。

  5.劳动密集型产业。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合理谋划和布局一批工业集聚区或集中区,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企业入驻,重点承接家电、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吸引内外资参与本地企业改制、改组、改造,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建设。

  6.农产品加工业。

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以畜产品、蔬菜、茶叶、马铃薯、辣椒、精品水果、中药材、干果、小杂粮、植物油、粮食、花卉等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快规划和布局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承接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并发展壮大,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7.现代服务业。

将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举措,积极承接发展旅游、文化、物流、金融、商务、商贸等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产业。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引进资金、品牌和管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以打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核心,积极承接文化产业转移,推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依托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多彩贵州城、贵州文化广场等文化产业基地,承接国内外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动漫制作等文化产业。

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北部湾等经济区域物流体系对接,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深入推进“引银入黔”工程,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与东部优强金融机构合作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

积极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和新兴消费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承接、引进优强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商贸服务等企业。

依托贵阳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服务企业到贵阳市聚集发展。

  8.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承接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力争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以贵阳、遵义、毕节、六盘水为重点,加强与东部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建立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9.医药产业。

依托中药材资源,以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剂、中成药、民族药为重点,积极引导东部地区医药生产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在我省投资兴业。

鼓励我省现有医药生产企业与国内外医药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医药企业。

引进现代科技成果,积极与国内外优强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中药领域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中药研发平台。

  10.加工贸易。

充分利用我省交通区位优势,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保税区、无水港建设,承接国外和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促进加工贸易集群发展。

  三、引导转移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增强重点区域产业集聚能力

  11.科学制定产业承接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综合考虑各区域发展重点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布局,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积极支持黔中经济区率先发展,依托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贵阳至凯里和都匀三条产业经济走廊,合理布局产业集聚区,承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磷煤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特色食品、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

支持遵义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接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优质烟酒、特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

毕水兴经济带要充分发挥能矿资源优势,积极承接能源、煤化工、冶金、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

东南部特色经济区要加快承接优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原材料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

  12.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支持重点开发区扩区调位升级。

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开发管理机制,按照“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原则,鼓励联合建设产业园区。

科学确定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布局,以培育引进优强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核心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紧密链接、相互支撑的集群发展模式。

重点抓好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并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3.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思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解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转变,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对外通道运输能力;不断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采取公共型保税仓等配套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切实保障用水需要。

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平台。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14.坚持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把产业准入门槛。

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和国家产业政策,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

对实行核准、备案的承接转移项目,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

加强对承接产业基地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控制,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监管。

  1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制订完善各项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

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加强水资源、能源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用能定额调价管理制度。

大力提高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率,加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鼓励和支持通过资源共享、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16.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产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大力推进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

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承接产业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