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docx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绪言
一、填空题
1.1683年荷兰人安东·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弯颈瓶试验证明“自然发生论”是荒谬的,他是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
3.微生物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微生物的遗传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
二、简答题
1.微生物有何特点?
微生物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其广泛,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而另一部分可引起人和动植物的不同疫病,成为病原微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
微生物的种类有:
①光能自养:
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CH2O]+H2O+2S
②光能异养:
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化能自养:
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CH4+2H2O
④化能异养:
寄生,腐生细菌.
⑤好氧细菌:
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厌氧细菌:
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中间类型:
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固氮细菌:
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3.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
60~65摄氏度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4.柯赫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微生物学基础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发明了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和划线接种法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定细菌大小的单位通常是微米(um)。
2.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三种基本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等。
5.真菌按形态分为单细胞、多细胞和酵母菌等。
6.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7.螺旋体是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8.测定病毒大小的单位通常是纳米(nm)。
9.根据壳粒数目和排列不同,病毒衣壳主要有二十面立体对称的核衣壳和螺旋对称的核衣壳两种对称类型,少数为复合对称。
10.病毒的化学组成包括三类物质同:
核心、衣壳和囊膜,前两种是最主要的成分。
11.病毒的核酸分两大类:
DNA或RNA,二者不能同时存在。
二、名词解释
1.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属于原生生物界的原核生物。
2.菌落-----由单个细菌繁殖起来的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堆集群体。
3.原生质体-----指完全除去了细胞壁,只剩下胞浆膜包围的原生质的个体。
这类细菌能生长,但不能繁殖(如G+菌失去细胞壁后易形成原生质体)。
4.球状体-----球菌大多呈现有规则球形,有的略呈矛头状、肾状或扁豆状。
5.细菌L型------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称为L型细菌。
6.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细胞壁的表面产生一种较厚的黏液性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7.鞭毛-----大部分弧菌、螺菌,许多的杆菌和个别的球菌,在菌体上有或多或少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
8.菌毛-----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电镜下可以见到一些比鞭毛更强、较短、直硬、数量比较多的毛状细丝,称为菌毛。
9.芽胞-----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和弧菌、螺旋菌,在其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重新形成一个多层厚膜、折光性很强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称为芽孢。
10.菌丝-----在适宜的环境中,真菌的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
芽管逐渐延长成细丝状,称为菌丝。
11.孢子-----它是真菌的主要繁殖器官,具有不同的形状、体积与功能,形成的方式也不同。
12.螺旋体----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是一群细长、柔韧、呈波状或螺旋状弯曲、能活泼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
无明显的细胞核、多行横分裂繁殖。
13.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它和病毒相似,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但又与细菌相似,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繁殖。
14.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其形态和繁殖方式近似细菌,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需在活的细胞中生长,这与病毒相类似,但和一般病毒的生长要求略有不同,即在代谢机能衰弱的细胞中繁殖旺盛。
15.衣原体-----它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易感动物体内或在培养细胞上生长的微生物。
16.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殖、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17.核衣壳-----衣壳与其所包含的核酸,一起组成核衣壳。
18.囊膜------是病毒成熟后,从宿主细胞排出时,由宿主细胞的胞浆膜包绕而成,所以具有宿主细胞脂类的特性,对一些脂溶剂如乙醚、氯仿和胆盐等敏感。
三、简答题
1.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图:
(1)细菌的荚膜结构图
(2)细菌的鞭毛结构图
3)细菌的菌毛结构图
(4)细菌的芽孢结构图
2.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答;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无分化结构,厚度20--80nm,其主要成分是多肽聚糖,又称黏肽,一般占细胞壁物质的40—60%,多则达90%。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除了黏肽外,还含有大量的磷壁酸,占细胞壁的50%,是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的。
有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还含有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多层结构,厚10--15nm,它的化学成分zz阳性菌复杂,不含磷壁酸,黏肽成分少,仅占细胞壁干重的10—20%。
除了黏肽成分外,尚有脂蛋白、球蛋白及脂多糖3种多聚体,最外层是脂多糖,其内是脂蛋白,然后为球蛋白,最内一层是黏肽。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内含脂类较多,在革兰氏染色中易被酒精脱去,通透性加大,易脱去初色,用复红染色后为红色菌体。
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脂类少,黏肽成分多,用洒精难以脱色,仍是蓝紫色。
3.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
答:
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电镜下可以见到一些比鞭毛更强、较短、直硬、数量比较多的毛状细丝,称为菌毛。
它是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根据菌毛的形态特征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将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大类。
一是普通菌毛有普遍柔毛的细菌能靠它们牢固地附着于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细胞上以利于取得营养,也易于彼此黏着形成菌膜,这可能有利于表面生长,并能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
二是性菌毛:
当菌株间进行接合作用时,这类细菌(可看做“雄性细菌”),可借助性菌毛吸附于不具有性菌毛的另一细菌细胞(可看做是“雌性菌毛”)的表面上,并将菌体内具有遗传特异性的质粒传递到不带性菌毛的雌性菌株中去,从而使雌性菌获得雄性菌的某些特性。
4.叙述芽孢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
答: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出芽也只能生成一个菌体,因此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细菌的休眠结构。
根据芽孢在菌体内的位置,分为中央芽孢、近端芽孢、顶端芽孢。
芽孢的生存力高,对热、干燥、化学药品与辅射均有强大的抵抗力,但各种细菌芽孢的抵抗力差别很大,有些细菌的芽孢加热至80—90℃,几分钟即被杀死。
而有些细菌的芽孢则能耐受长时间的煮沸。
芽孢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的原因:
一是芽孢具有多层厚而致密的包膜,特别是芽孢壳,渗透性低,阻止化学物质渗透,有保护作用。
二是芽孢含水量低,约40%,同时这种水并不是游离水,不能溶解外部的溶质。
由于水含量少,蛋白质凝固点提高,受热不易变性。
三是芽孢形成时能合成一些特殊的酶类,这些酶较繁殖体中的酶有更大的耐热性,芽孢的代谢和酶的活性也低。
四是芽孢核心和皮质层中吡啶二羧酸和钙的含量高,这种成分是芽孢特有的,占芽孢干重的5%—15%,与芽孢有较强耐热力有关。
5.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有哪些?
答:
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
6.什么是革兰氏染色?
有何意义?
其染色机制如何?
答:
(1)革兰氏染色(Gramstain)是丹麦医生革兰(HansChristianGram)于1884年发明的对细菌染色的方法。
初染,媒染剂,脱色,复染。
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
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
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
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2)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A.鉴别细菌B.选择药物C.与致病性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内毒素,两者的致病作用不同。
(3)革兰氏染色机制:
目前一般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
通过初染和媒染操作后,在细菌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且分子交联度紧密,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在加上它基本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
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度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只类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时即呈现红色。
7.什么叫真菌?
其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
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它和细菌一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生物界中除了昆虫之外,真菌恐怕是最大的“家族”了。
它能分解或合成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发酵工业中广为应用。
8.试述病毒的基本特征。
答:
一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
二是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
三是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
9.简述病毒颗粒的基本结构,画出模式图。
一个结构、功能完整的病毒粒子,称为病毒子或病毒颗粒。
成熟的病毒子是由蛋白质衣壳包裹着单分子的核酸结构成的,衣壳与其所包含的核酸,一起组成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囊膜。
此外还有结构更为复杂的病毒。
10.如何确定病毒是否有囊膜?
其依据何在?
答:
囊膜是病毒成熟后,从宿主细胞排出时,由宿主细胞的胞浆膜包绕而成,且现病毒的致病力有关。
有些病毒囊膜表面还有刺状突起。
有些病毒虽然没有囊膜,但可有其他一些特殊结构。
具有凝集和毒草=害敏感细胞的作用。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理
一、填空题
1.细菌以横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3.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繁殖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平衡期和衰老期等四个时期。
4.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主要有:
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渗透压和气体等。
5.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可将细菌分为有氧菌、厌氧菌和无氧菌等。
6.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等。
7.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步骤。
8.病毒培养和增殖的方法主要有鸡胚法、细胞培养法和实验动物法等。
二、名词解释
1.细菌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其生长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生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生长曲线。
2.培养基------是按照细菌的营养需要配制的人工养料,根据细菌的种类和培养目的不同,可制成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3.厌氧培养基-----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凡适用于厌氧菌生长的培养基称为厌氧培养基。
.特殊培养基:
包括厌氧培养基和细菌L型培养基等。
如肝片肉汤、疱肉培养基等应用时应覆盖液体或固体石蜡。
用葡萄糖肝琼脂培养厌氧菌需用厌氧培养法,造成厌氧的方法较多,如焦性没食子酸法、共栖培养法和抽气法。
4.细胞病变(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并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细胞变形、坏死、碎裂等,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称CPE。
5.包涵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感染细胞内有数个致密的团块,称为包涵体。
6.空斑形成单位(PFU)-----这是一种测定病毒感染性比较准确的方法。
将适当浓度的病毒悬液接种到生长单层细胞的玻璃平皿或扁瓶中,当病毒吸附于细胞上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溶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层,待凝固后,孵育培养。
三、简答题
1.试述主要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及用途。
答:
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可以利用生化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常见的有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等。
2.试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图,并说明各时期的特点。
细菌的生长曲线图反应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性,其生长繁殖过程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平衡期、衰老期等4个时期。
(1)迟缓期: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细菌并不立即分裂繁殖,而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细菌数几乎不增加,甚至会稍有减少,这段时间称为迟缓期。
(2)对数生长期:
迟缓期后,细菌细胞代谢活动最旺盛,组成新细胞物质最快,细胞分裂一镒间隔时间最短,细菌数目的对数与培养时间直线关系。
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形态最典型、生化特征最明显、抵抗力最强,灭菌效果不如迟缓期。
(3)平衡期:
在对数生长期,由于细菌高速率生长,引起培养基内毒性代谢产物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部分细菌开始死亡,且繁殖数贞死亡数大致相等,细菌总数在增加,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不再增加了,且保持相对稳定。
如要得到大量菌体,应在此期开始收获,平衡期的细菌形态,生理特性可出现变异,平衡期的持续时间长短决定于菌种与环境条件。
(4)衰老期:
平衡期后,细菌死亡率超过生长率,细菌总数不再增加,活菌数明显下降。
在某些情况下,死亡细菌发生自溶,细菌总数也明显下降,衰老期可持续几天或几周,甚至长达1年。
3.根据营养、状态和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哪些种类?
各有何用途?
答:
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组成成分可分为非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按作用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
液体培养基含有一般细菌需要的最基本成分,如蛋白胨、牛肉浸汁、氧化钠等,溶解于水。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的琼脂(凝固剂)。
营养培养基是若在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等。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某些细菌代谢产物发生反应,则能鉴别细菌。
4.病原菌对氧气和温度的需求有何特点?
答:
对氧气要求:
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多数专性厌氧菌...杀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微生物的方法.不存在活菌(微生物)的。
不同菌种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特征也各不相同,同一种细菌常因生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表面湿度、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等不同,其菌落形态也有变化,。
同一种细菌在同一种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一般表现为相同的菌落特征,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所以菌落特征是观察菌种的纯度和鉴定菌种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同的细菌适应的温度范围不同,细菌有各自的可适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根据细菌适应的温度范围可将细菌分为3类:
1、嗜冷菌范围5-30度,最适10-20度2、嗜温菌范围10-45度,最适20-40度3、嗜热菌范围25-95度,最适50-60度。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为37度。
5.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答:
真菌生长繁殖需要有营养物质、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气体等适合条件
6.霉菌有哪几种繁殖方式?
产生哪些孢子?
答:
霉菌以产生各种无性或有性孢子来繁殖。
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为无性孢子,如芽孢子、节孢子、厚膜孢子、孢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有性孢子有4种类型:
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7.解释血凝、血凝抑制作用及血吸附的机理。
答:
血凝抑制(HI)试验:
(1)4单位抗原(病毒)的配制如上述血凝试验表中病毒的血凝价为第八孔(256,即1:
256倍稀释),4个单位的病毒则除以4,即64倍(64)稀释即可。
但实验室一般实际使用的抗原浓度不尽相同,新城疫用8~10单位,禽流感病毒用4单位,支原体用2~4单位。
(2)取洁净的96孔微量反应板,编号后按血凝试验方法给1~11孔各加25微升稀释液,第十二孔加50微升稀释液。
(3)取被检血清或已知阳性血清25微升加入第一孔中,混合均匀,从第一孔吸出25微升加入第二孔,如此作倍比稀释到第十孔,从第十孔吸出25微升弃去,第十一孔不加血清,作为抗原对照,第十二孔不加血清和抗原作为红细胞对照。
(4)给1~11孔各加25微升4单位抗原,振荡混匀,置37℃温箱或室温作用20~30分钟。
(5)加0.5%红细胞悬液,每孔加25微升,置37℃作用20~30分钟观察结果。
待第十一孔抗原对照孔的红细胞均匀铺在管壁(100%凝集),检查各孔的抑制情况。
血凝血吸附的机理:
红细胞凝集时,红细胞分散在管底四周呈界限明显的扣状凝集者判为阳性“+”,无凝集或凝集抑制时,红细胞集于管底呈点状为阴性“-”。
有些实验人员建议判定时倾斜血凝板,观察如有“泪滴痕”现象或管底流动现象者判定为阴性。
8.细胞培养与SPF动物或鸡胚相比,培养病毒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用细胞培养病毒,在许多病毒的分离、增殖、抗原制备和中和试验等方面,比鸡胚和实验动物经济,效果也好,其培养方法可分为悬浮培养、固定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
6.什么是空斑试验?
有什么用途?
答: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试验称为空斑试验。
7.阐述包涵体的类型、本质及诊断意义。
答: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感染细胞内有数个致密的团块,称为包涵体。
不同的病毒所形成的包涵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在细胞中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的包涵体在细胞核内,有的包涵体在胞浆内,有的包涵体是嗜碱性的,被苏木紫染成蓝色,有的是嗜酸性的,被伊红染成红色。
近代的细胞学研究已利用这种方法把不同生物的细胞,例如把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一个“杂交”细胞,这种杂交细胞是用作细胞学和病毒学特殊研究的。
8.试述干扰素的性质、类型及作用。
答:
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增殖的蛋白质,当释放到细胞外时,具有保护其他未感染细胞免受病毒感染的作用。
干扰现象常常是由于前一种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产生了干扰素,导致后面的病毒不能在细胞内复制引起的。
所以,干扰素的作用是干扰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章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填空题
1.对微生物影响较大的物理因素包括:
温度、干燥、光线、声波、微波和滤过等。
2.高温灭菌法可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两类。
3.干热灭菌法包括:
火焰灭菌法和干燥灭菌法两类。
4.常见的湿热灭菌法有:
煮沸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5.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性、有机物的存在、温度和PH。
二、名词解释
1.杀菌作用-----指某些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2.抑菌作用-----指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3.抗菌作用-----指某些药物所具有的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4.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芽孢、霉菌孢子等),称为灭菌。
5.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仅能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孢和孢子不一定完全杀死,称为消毒。
6.防腐------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7.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采取防止或杜绝一切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法。
8.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
9.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密闭的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的方法。
10.消毒剂-----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称为消毒剂。
11.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物质称为防腐剂或抑菌剂。
三、简答题
1.列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答:
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很多,不要有温度、干燥、声波、渗透压及滤过等。
2.试述各种热力灭菌法的方法原理及其主要用途。
答:
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的方法。
掌握热力灭菌中的干烤法、火焰灭菌法、煮沸法、流通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掌握紫外线杀菌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了解其他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实用价值:
如焚烧适用于可以烧毁的物品;煮沸法适用于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以及食品器具等物品的消毒;流通蒸气灭菌法适用于上些不能够高温的食品和培养基;巴氏消毒法适用于葡萄酒、啤酒、鲜牛乳及蜂蜜的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物品的灭菌等。
3.巴氏消毒法有何特点?
如何进行巴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