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记忆
1、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感觉记忆或者瞬时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25-2秒,容量比较大。
"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叫长时记忆。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三)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四)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
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其形成一般有评估、比较和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能随意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
2、说明海马和前额叶皮层在记忆中的作用。
海马负责巩固记忆,在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海马对空间记忆的保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杏仁核在情绪性的记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前额叶在情景记忆、工作记忆、空间记忆、时间顺序记忆以及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感觉记忆?
局部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
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
局部报告法:
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呈现12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
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
→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个。
→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
实验表明:
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
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4、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2、容量有限,一般为7±2
3、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
4、功能是操作。
5、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消退说:
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
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
6、说明工作记忆的含义、成分及其各成分的功能。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包括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情景缓冲器和中央执行系统四个成分。
语音环路用于处理以语音为基础的信息,分别以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过程;
视觉空间模板用于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
情景缓冲器连结视觉、空间和言语的信息以形成一个整体,情景缓冲器与长时记忆和语义信息相连。
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协调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模板活动,注意资源的分配与控制等。
7、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保持形式是什么?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长时记忆容量没有限制。
其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长时记忆一般按照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和主观组织等方式进行编码。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除了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也影响记忆的效果。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遗忘的含义: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质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很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遗忘就较慢。
(2)学习的程度。
对识记的材料达到刚好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
研究发现,过度学习的材料比刚好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材料的顺序对回忆系列材料有重要影响。
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
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
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4)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
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产生的。
这是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
例如,前面学过的材料可以干扰对新材料的学习与保持,这种作用叫前摄抑制;而后学的材料可以干扰前面学过的材料,叫倒摄抑制。
有些研究表明,干扰也是短时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
(3)压抑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当这种压抑被解除后,记忆可能恢复。
例如,人们对某些令他悲痛、伤感、羞愧、内疚的往事抱回避的态度,他们希望从忘却这些往事中得到宽慰。
这种遗忘也叫动机性或情绪性遗忘。
(4)提取失败:
认为我们之所以出现遗忘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9、什么是内隐记忆?
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内隐记忆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
研究内隐记忆的意义是:
和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了过去的经验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人的行为。
内因记忆的研究不仅扩充、丰富了记忆研究的方法、技术和内容,而且使我们对人类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0、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但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的多。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会随着记忆的项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记住;内隐记忆则不然。
(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内隐记忆则不同。
第七章
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其特征是:
1、概括性。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2、间接性。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3、思维是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2、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得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是对输入的刺激更深层次的加工。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是对经验的改组。
3、什么是表象?
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4、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
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层次网络模型
人物:
柯林斯
观点:
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
评价:
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所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
有实验表明,这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现实性。
特征表理论
人物:
波纳等
观点:
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两类。
前者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
后者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相当于非本质特征。
该理论认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评价:
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原型模型
人物:
茹什
观点:
①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②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评价:
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概念。
5、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
(1)假设检验说
人物:
布鲁纳
观点: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北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挑战:
有人研究了某一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刺激、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
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假设检验说。
(2)内隐学习说
人物:
里伯
观点:
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支持:
里伯实验
程序:
设计一种“人工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
被试分成“努力记住字符串”组和“找出字符串排列规则”组。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让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
→没有意识到有规则的被试成绩显著高于找出规则的被试。
这说明,当刺激结构复杂时,才取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6、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三段论推理。
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
1武德沃斯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气氛效应。
2查普曼认为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
(换位理论)
3约翰逊-莱尔德认为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
(心理模型论)
7、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算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手段一目的分析:
将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步骤:
①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②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③实现子目标;④提出新的子目标。
(2).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
采用一定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8、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2)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
专家和新手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不同。
(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
1,知识表征的方式;
2,定势;
3,功能固着;
4,动机;
5,情绪;
6,人际关系。
9、什么是创造性?
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其测量
(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发散四维特点:
①流畅性:
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②变通性:
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③独特性:
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2).远距离联想能力
远距离联想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远距离联想测验:
说出第四个词
(3).有关的人格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酝酿与创造性
酝酿:
在对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仍未找到答案,但当稍稍休息后,突然找到了答案。
可能原因:
酝酿排除了定势或功能固着的影响
(2).社会因素与创造性
实验:
如果被试知道成果被评估,则创造性下降。
10、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
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
过程。
11、什么是有意想象?
它有哪些种类?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例如科学家提出各种想象模型。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有意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
再造想象的形成要求又充分的积极表象作基础,表象越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同时再造想想象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她实际上是在词语指导下进行的形象思维过程。
2创造想象。
实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3幻想。
是指向未来,并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她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如各种童话中的形象。
幻想不立即体现在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寄托的东西。
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做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
12、说明决策的含义、种类。
决策是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
确定性决策是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的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
风险性决策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
13、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前景理论认为: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14、决策中常见的几种启发式方式有哪些?
代表性启发是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易得性启发是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第八章语言
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等特征。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个真心找不到答案,考到自己随便扯。
。
3、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
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1)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2)威尔尼克区病变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
切断或损伤威
尔尼克区与布洛卡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效果。
(3)角回实现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转换。
角回损伤将会引起语义性失语症。
4、什么叫音位?
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什么意义?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分元音和辅音。
研究音位的区别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
5、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有:
语音类似性,语音强度,噪音掩蔽,语境,句法、语义的作用。
6、什么是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词汇理解也叫词汇识别,是指通过对词形的感知,通达词汇意义的过程。
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
单词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规则、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字词的使用频率、语音的作用、语境的作用、语义的作用。
7、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
句子的类型、词序、语境、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8、试述图式在篇章理解中的作用。
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在话语理解中有重要作用。
9、试说明言语产生的阶段有哪些。
构造阶段:
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
转化阶段:
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
执行阶段:
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10、与口语比较,书写有什么特点?
书面语言内容更完整,句法更复杂。
书写产生主要是独自进行的,很少与他人进行实时的交流。
11、手势语与口语有哪些异同?
手势语和口语相似,也有不同的结构单位,和口语中的“舌边现象”类似,手势语也会出现“手边现象”。
第九章动机
1、什么是动机?
它具有哪些功能?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
(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2、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人物:
马斯洛
观点:
①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②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在进化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更晚。
③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有些人可以放弃低级需要而追求高级需要。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当某种需要未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3、什么是目标?
它的动机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或结果。
是个体期望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的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4、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与动机有什么关系?
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
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5、什么是意志?
意志与动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意志行为是自觉地、有目的的行为。
6、社会性动机有哪些?
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社会性动机分为兴趣、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权利动机。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权力动机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和社会化权力动机。
持个人化权力动机者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持社会化权力动机的人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它反映了劳动和人类社会的生活要求,依赖于个体的交往经验。
7、驱力理论与诱因理论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驱力理论(赫尔)
观点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等)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②个体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
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驱力分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
④
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
习惯强度;I抑制)评价:
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
不能解释所有的人类行为(如过量的强制性进食物行为)。
诱因理论(赫尔)
观点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的诱因理论】认为:
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
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
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8、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的归因理论
海德:
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在此基础上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维纳:
增加稳定性维度。
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中的中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