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335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docx

机顶盒参考测试方案

以下为参考测试方案:

机顶盒检测主要包括实验室基本检测、网络适应性检测、安全和质量例行检测、主观评价。

机项盒基本功能检测

1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的接收

1)搜索全部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节目;

2)分别收看、收听各个节目,检查是否正常。

2软件更新

3.1更新软件版本高于机顶盒软件版本

1)前端发送更新软件;

2)检查机顶盒是否检测到更新软件并出现提示信息;

a)选择更新软件操作,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b)选择不更新软件操作,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3)通过手动方式强制进行被测机顶盒的软件升级,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4)查看更新后用户定制的选项是否改变(包括已经编辑过的节目顺序、喜爱频道等);

3.2更新软件版本不高于机顶盒软件版本

1)前端发送更新软件;

2)检查机顶盒是否检测到更新软件并出现提示信息;

3)通过手动方式强制进行被测机顶盒的软件升级,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3.3非本机顶盒软件更新

1)前端发送的更新信息分别设置与被测机顶盒不同的厂家代号、硬件版本号、序列号;

2)前端发送更新软件;

3)检查机顶盒是否检测到更新软件并出现提示信息;

4)通过手动方式强制进行被测机顶盒的软件升级,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3.4出现异常情况能否恢复

1)在更新过程中,将机顶盒断电然后恢复,检测机顶盒的运行状况是否满足要求;

2)在更新过程中,将机顶盒输入信号断开然后恢复,检测机顶盒的运行状况是否满足要求;

3频道切换

切换频道,记录频道切换时间,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4显示界面

调阅所有的中文信息提示(如:

菜单、节目描述、EPG等),打开菜单界面,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5声道设置

1)使用快速自动搜索出全部播放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

2)检查各节目的声道设置是否满足要求;

3)在前端改变节目的声道设置,检测机顶盒的运行状况是否满足要求;

4)在机顶盒端手动改变节目的声道设置,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6音量

1)使用快速自动搜索搜出全部播放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

2)检查各节目的音量设置是否满足要求音量基本一致的要求;

3)改变各节目的音量设置,检查是否满足各节目音量设置单独存储的要求。

4)将电视机音量设置为中间音量,改变机顶盒音量,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7EPG

7.1菜单功能:

进入EPG菜单界面,检查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7.2收看节目时的EPG显示功能:

切换频道,检查EPG显示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7.3提醒和自动切换功能:

通过EPG菜单预定节目,检查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7.4预定冲突提醒:

通过EPG菜单预定有冲突的节目,检查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8节目搜索

8.1手动搜索

1)设置频点、调制方式、符号率进行手动搜索;

2)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8.2自动搜索

1)清空机顶盒节目列表,重新启动机顶盒,查看机顶盒的提示信息及运行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快速自动搜索,检测机顶盒运行状况是否满足要求;

2)机顶盒节目列表不为空时,进行快速自动搜索,检测机顶盒运行状况是否满足要求;

8.3全频段搜索(可选)

1)设置起始频点、终止频点、符号率和调整方式,起动全频段搜索;

2)检查是否是否满足要求;

9节目管理

通过菜单操作对节目表中的频道进行排序、删除、加锁设置、设置喜爱频道等操作,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10遥控功能

1)具备全功能遥控操作:

进行遥控器操作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2)单键调用功能:

按下遥控器不同按键,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3)快捷键功能:

按下快捷键,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11频道列表

前端分别改变节目的名称、频率、调制方式、符号率或增加、删除节目,并发送节目自动更新标识信息,检查机顶盒的接收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12恢复出厂默认设置

选择恢复出厂默认设置,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13屏幕保护

1)收看节目的过程中,中断前端卫星接收机、编码器输出信号,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2)收看节目的过程中,中断机顶盒的输入信号,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14待机

选择待机,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15数据广播

逐项检查各功能,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16股票

逐项检查各功能,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性能参数检测

1最大、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1.1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可变衰减器

图1最大、最小信号接收电平测试框图

1.2测试方法

a)MPEG2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

接收信号电平采用频谱分析仪的带内功率(BANDPOWER)测量功能。

b)将可变衰减器预留一定的衰减量。

调整可变衰减器,使被测接收机输入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c)调整可变衰减器,增大衰减量,减小输入信号,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此时的接收机输入电平即为接收机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d)调整可变衰减器,减小衰减量,增大输入信号,直到接收机将要不能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的接收机输入电平即为接收机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1.3必要时,在被测频道的上/下邻频增加QAM或AM-VSB信号,调整电平到规定值时,连同被测频道经混合器混合后进行测试。

2C/N门限

2.1测试框图如图2所示。

 

图2C/N门限测试框图

2.2测试方法

a)MPEG2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

测量C/N时,以接收中心频率的电平与带内噪声的电平之比作为测量结果。

b)调整测试发射机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c)调整噪声发生器的输出,逐渐加大噪声电平,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

d)用频谱分析仪测量此时的C/N,即为C/N门限。

2.3同1.3。

3频率捕捉范围

3.1测试框图如图3所示。

 

可变衰减器

      

图3频率捕捉范围测量框图

3.2测试方法

a)调整可变衰减器,使被测接收机输入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b)调整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使其中心频率与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一致。

c)增加或减小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使被测接收机处于失锁状态。

d)以1kHz为步进值,逐渐增加或减小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直至再次锁定频率,记录此时上下频率范围值,即为频率捕捉范围。

注意:

每次增加或减小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时,需先将接收频率调整到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

4输入反射损耗

4.1测试框图如图4所示。

 

图4反射损耗测试框图

4.2测试方法

a)按图4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调整网络分析仪,使其工作在被测频率范围,输出电平调节在适当位置;

b)置S到1,调整网络分析仪,校准基准;

c)置S到2,调整网络分析仪,再次校准基准,并将校准后的扫描线定标为0dB基准线;

d)置S到3,在此状态下的扫描线与基准线之差的最小值,即被测接收机输入反射损耗L。

5带外干扰抑制比

5.1测试框图如图5所示。

 

图5带外干扰抑制比寄生输出测试框图

5.2测试方法

a)按图I5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发送75%的彩条信号,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正常工作;

c)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视频带外干扰抑制比,取其最大值。

6支持符号率范围

6.1测试框图如图6所示。

 

图6支持符号率范围测试框图

6.2测试方法

a)按图I6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的测试信号,调整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改变发端符号率,相应调整被测接收机符号率,监测其能正确解出图像和声音的符号率范围。

 

7视频幅频特性

7.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图7视频幅频特性测试框图

7.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Sinx/x测试信号,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用视频分析仪选择Sinx/x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8K系数,视频输出幅度,视频同步幅度

8.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8.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CCIR17行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择K系数测量项目,直接测出K系数。

注意在测试时,应在行时间波形失真(Kb)、2T波幅度失真(Kpb)和2T波相位失真(Kp)中,读取最大的失真作为K系数的测量结果。

d)用视频分析仪选择条幅度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输出幅度。

e)用视频分析仪选择同步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同步幅度。

9色度/亮度增益差(K)

9.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9.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20T脉冲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增益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10色度/亮度时延差()

10.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0.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20T脉冲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时延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11亮度非线性失真

11.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1.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亮度非线性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像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12微分增益失真

12.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2.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微分增益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像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13微分相位失真

I13.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I13.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微分增益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像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14视频信杂比(加权)

14.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4.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50%的平场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调节其输出亮度电平幅度,使其保证达到700mVp-p;

d)用视频分析仪在100kHz~5MHz带宽内选择加权杂波测量项目,测得结果即为加权视频信杂比。

15音频幅频特性

15.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5.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20Hz20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的输出信号电平;

e)以1kHz为参考点,计算出音频幅频特性。

16音频信噪比

16.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6.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9dBm、1kHz电平的测试音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输出信号电平PS(单位为dBm);

e)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出额定带宽内的噪声电平PN(单位为dBm);

f)根据公式S/N=(PS–PN)进行计算,即得音频信噪比。

17音频失真度

17.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7.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9dBm电平的频率在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各频点输出信号失真值,取其最大值。

18音频左右声道串扰

18.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8.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左(右)路单点音频额定电平的信号到被测接收机;

c)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左(右)路输出的电平LA和串扰信号电平LA(LB和LB);

d)左右声道串扰LAB(LBA)由下面的公式给出:

LAB=LALA(dB)

LBA=LBLB(dB)

19音频左右声道电平差

19.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9.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的输出信号电平;

e)计算出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电平差值,取其最大值。

20音频左右声道相位差

20.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20.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工作正常;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于各频点,左、右两通道输出信号的相位;

e)计算出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相位差值,取其最大值。

网络适应性检测

网络环境检测是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射频接口指标符合规定要求时,检测STB对实际网络的适应能力。

对比实验室的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作适当的修正。

测试框图如下:

测试方法

a)按上图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c)在用户终端盒输出端口测模拟信号的CTB、CSO、C/N门限,载波电平等参数的指标,确认其符合传输要求;

d)在整个接收段内,使被测接收机分别接收高、中、底频点,测量其输出的视频/音频指标;

e)对比接收机在实验室的测试数据,确定其网络运行的适应性。

安全及质量例行测试

按GB8898《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规定标准和检测方法检查;

检查机顶盒所用元器件、部件的质量和批量生产过程中器件使用的一致性;检查整机的电气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检查机顶盒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采用适当的质量控制方法。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整机的故障类型和返修率等做跟踪统计,以评测其质量。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1、主观评价指直接利用观察者对被测系统质量的主观反应,来确定电视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2、观看条件。

数字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价在下表中给出的观看条件下进行。

序号

条件

SDTV参数

1

观看距离

4-6倍图像高度

2

显示屏幕的峰值亮度

70cd/m2

3

束流截止时,屏幕亮度与峰值亮度比值

≤0.02

4

暗室中,黑电平亮度与峰值亮度比值

约0.01

5

显示器背景亮度与峰值亮度比值

约0.15

6

室内环境光照明

宜低

7

背景光和照明光光源的色温

D65

8

背景光部分对观看员的张角

高≥43°宽≥57°

9

看员的座位布局

水平方向在中垂线±30°内

10

显示图像(对角线)尺寸

≥50CM

 

测试素材:

包含一定数目的静止图象和含运动物体的力偶系列:

包含对各种评价因素,如静lI二空间分辨率、动态空间分辨率、亮度再现、彩色再现和运动再现等具有比较敏感特点的内容。

观看员:

包括专业观看员和非专业观看员,人数不少于15人。

评分标度:

使用五级损伤评分标度,评分等级和相应的损伤术语在下表中给出,其评价结果按GY/134-J998标准建议的数据统计方法得出。

图像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

评分分级

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

5

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不讨厌

4

图像上有明显察觉的损伤或干扰,令人感到讨厌

3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

2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