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305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docx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

教育哲学重点与准备方向提示

时间:

2007年8月7日(星期二)09:

00-12:

00

讲师:

潘世尊

一、教育哲学的意涵

(1)从哲学主张、理论开展出教育意涵,包含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评量方式(这样子的教育哲学,可说是哲学理论的教育应用)。

(传统对教育哲学的界定/教检方向)

(2)直接针对重要的教育议题(例如:

宜如何经营班级?

如何进行**教学?

)进行思辨与探究,进而建构出教育哲学(培养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的方向。

过程中,可能须以批判的态度参看相关理论,并进行实践和对话的活动──行动研究)(行动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

二、教检重点

知识论与教育(知识论于教育上的应用/知识论于教育之意涵)

价值论与教育(价值论于教育上的应用/价值论于教育之意涵)

道德论与教育(道德论于教育上的应用/道德论于教育之意涵)

人性论与教育(人性论于教育上的应用/人性论于教育之意涵)

重要的西洋教育思想家之主张

重要的中国哲学家之主张(如孔子、孟子、荀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

*可参潘世尊老师的课程纲要

三、准备方法

1.将内容简要的整理(以架构的方式呈现)

2.所做的整理,须包含三个部份:

(1)理论大要(可应付选择题)(可参看他人的整理,再加以调整)

(2)教育应用(可参看他人的主张,再加以统整)

(3)评析(可参看他人的主张,再加以统整)

优点/值得参考之处

问题/值得商榷之处(若可以,还可申请自我之见解)

(上述准备方式,用来应付申论题)

3.复习时,先自己说说看,再查阅自己说不出来的地方

*要准备到什么程度?

──

(1)能统整的说出教育哲学包含哪些重要主题

(2)能说出每个主题的内涵(包含理论大要、教育应用、评析)

*教育应用:

可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育的目的、内容(教材、活动)、方法、评量方式着手;不过,它只是一个参考原则,不必然一定要如此。

因题目不同,应答方向未必皆须如此。

4.读书时,重点在思考和整理,而不是“背”

5.多搜集相关文献(用google、电子全文数据库------,以主题为准备单位,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在档案夹),阅读,再整理,将事半功倍

6.不能拘泥一本书(把书中的章节,当做可参考的一篇文献)

*教育哲学/伍振鷟等合着(综合性的,但仍无法含盖教检之范围)

*教育哲学导论/欧阳教撰(分析哲学、惩罚)

*西洋教育史/林玉体着(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

7.1-2天读一个重点(8月份,时间较多,就可把教育哲学大致准备一遍)

四、重要概念简介

(一)知识论(有一些哲学家,对如下议题感到兴趣:

人,是如何得到知识?

人所得到的知识,有何特性?

知识是客观存在,或是人们主观的建构?

------)

*你认为,人,是怎么得到知识的?

(二)理性主义(知识论的一环)

1.重要主张:

以Plato的想法为例

知识存在于观念世界、透过理性的反思可得到知识、知识是客观、永恒不变的存在(经验不可靠)

*迪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张:

亦属理性主义的一环

2.教育意涵

(1)教育的目的

*掌握先天的知识

*理性的培成

(2)教育的方法

*产婆法(诘问法,由Socrates提出)

*理性的训练(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

(3)教育的内容

*能训练理性的学科或活动

*相关概念(博雅教育、永恒主义、菁萃主义)

*要注意的地方:

永恒主义与菁萃主义之别(后者亦重视现代科学学科之学与教)?

永恒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他在哪个研究型大学推动这个理念?

派代亚计划(thePaiedeiaproposal):

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M.J.Adler)于1982年受美国政府之委托在中小学实施派代亚计划(ThePaideiaProposal),提倡民主主义教育及人文主义教育,以取代进步主义教育。

他倡导讲述教学法,教练教学法与诘问教学法三种教学法。

(4)教育的评量

3.评析

(1)值得参考之处

(2)值得商榷或不足之处

[找一些和理性主义有关的文章(千万不要拘泥于一篇文章或某一本书。

若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看不懂,可立即用GOOGLE或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搜寻其他文章),然后加以整理)

()苏格拉底(Socrates)时常使用不断诘问对方的方式,由内而外地引发对方天生本有的观念与知識。

下列哪一个隐喻较能表达苏格拉底此种教学法?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雕刻(C)教育即接生(D)教育即灌输。

()当我们将「教育」诠释为「引出」、「启发」时,最可能是受到下列何种哲学观念的影响?

(A)强调人天生是一块白板的经验论(B)强调人有先天观念的理性论(C)强调摆脱权力宰制的批判论(D)强调弃绝任何全面性真理的后现代论。

()下列何者不属于「量化研究」的哲学背景?

(A)经验主义(B)科学主义(C)实证論(D)现象学。

()「回归基本能力」(backtothebasics)的想法,与下列哪一种教育思潮最为契合?

(A)精粹主义(essentialism)(B)浪漫主义(romanticism)(C)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D)重建主义(reconstructionism)。

(三)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的知识论,可能的问题在哪里?

*经验主义的重要人物:

--古希腊时期:

泰利斯、毕达哥拉斯、赫利克利特(诡辩学派、哲人学派)

--三个代表性人物:

Locke(洛克/人类悟性论为重要著作)、Berkeley(柏克莱)、Hume(休姆)

*Bacon(培根)的重要贡献:

归纳法的提出。

何谓归纳法?

如何归纳?

归纳法与经验主义有何关系?

1.理论大要

以洛克的主张为例:

*人心有主白板

*知识的取得离不开感官/透过外感官与内感官的运作,人们取得知识

2.教育应用:

强调让学习者接触具体事物以及感官的运作(注重直观教学与感官训练)

3.评析

*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代表性人物──康德

()张老师非常注重教育环境的功能,并认为学生如同一张白纸,而这白纸可「染黑则黑,染黄则黄」。

因此,张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相当注重直观教学与感官训練的价值,请问张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倾向下列哪一种主义?

(A)理性主义(B)实验主义(C)批判主义(D)经验主义(96年试题)

(五)观念论与实在论

观念论(Idealism),预设表象(appearance)与实体(reality)截然不同。

它认为真实的东西取决于心灵、受限于我们心灵的内容,或至少与心灵的内容有所关联。

(存在,存于心灵之中)

实在论(realism)倾向于主张存在有东西独立于心灵之外(有东西,独立的存在于心灵之外)

*观念论与实在论于教育上的意涵

--观念论取向的教育重视:

--实在论取向的教育强调:

(六)形上学

形上学拉丁文为Metaphysics—在物质之上、在物质之后/探求物质(万物)背后的根源之学问

()惠慈从小就很喜欢阅讀哲学与思考,常常问一些老师不易回答的问题。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正在解說人体的构造,惠慈又问了老师一个问题:

「身体看起來应是物质性的东西,但心靈也是物质性的东西吗?

还是属于非物质性的东西呢?

身体与心靈相比较,哪一个较为根本呢?

兩者如何互动?

」就哲学領域而言,惠慈的问题一般被归属于哲学哪一部门的研究主题?

(A)倫理学(B)美学(C)知識論(D)形上学。

(七)中国重要思想家

孔子:

孟子:

人性本善(人性本有礼、义、廉、耻)

荀子:

人性本恶(因此,教育上强调惩罚)

程朱(程颖和朱熹):

陆王:

(陆象山和王阳明)

*宋明理学:

程朱在「物」(格物致知)、陆王在「心」(心即理、「心学」)/程朱先「道问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概括)、陆王先「道问学」

()朱熹与陸象山学說分立,下列叙述何者为非?

(A)朱熹重于经验論,陸象山重于直觉論(B)朱熹采科学方法,陸象山采玄学方法(C)朱熹强调尊德性,陸象山强调道问学(D)朱熹有流于支離之弊,陸象山有落入空疏之病。

(八)西方教育史的重点

1.希腊时期:

理性、思辨

2.罗马时期:

实用

3.中世纪:

宗教

4.文艺复兴:

人文

(九)道德哲学与教育

道德哲学关心的议题:

(1)善、道德是什么?

(2)善、道德如何决定?

如何认知?

(3)判断是否为善或道德的对象是动机?

抑或是结果?

(4)善、道德如何获得权威,使人实行?

1.道德哲学的派别与主张

(1)主内派

*以行为的动机善恶判断的对象

*服从规律与履行义务即是善

*是非善恶的辨别,本于先天的理性

*道德权威自内而生,如理性的命令

(2)主外派

*认为行为的结果如快乐即是善,痛苦即是恶。

*是非善恶的判断依据后天苦乐的经验。

*道德权威来自外力,如社会制裁。

主外派

古希腊时期:

快乐主义

快乐主义的鼻祖:

亚里底帕斯(希腊时代),主张善恶须行为结果的苦乐而定。

乐为善,苦为恶,离此无从判定善恶。

伊比鸠鲁:

快乐指身体上无痛苦,精神上无烦而言。

希腊时代快乐主义共同点:

以个人的快乐为行为的目的,与社会生活不兼容。

近代:

功利的快乐主义(或称功利主义)

弥尔:

以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善的最高标准。

边沁:

认为行为的目的,在于求乐而避苦。

方法:

使个人苦乐与公众苦乐相与共的方法,便是奖赏与惩罚的方法。

快乐主义的共同观点:

(1)对行为的善恶判断,重结果轻动机。

(2)主张行为的善恶判断,善是快乐,恶是痛苦。

(3)主张善恶的认辨,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

(4)主张凭借外力的制裁,建立道德的权威。

主外派(快乐主义)的教育意涵(或教育应用):

(1)教育目标:

不在训练好意志、好品格,在于训练好行为。

(2)教育手段:

主张用奖赏与惩罚的方法。

(3)道德训练的程序:

由外部的制裁转变到内心的制裁,由苦乐的计较进步到义务心的养成。

第一阶段:

全凭奖惩的手段,使受教者服从,在服从与畏惧痛苦之间,发生一种联想。

第二阶段:

由畏惧惩罚而服从,进而明了行为的意义及其预期产生的结果。

第三阶段:

能判别是非,和善之所在,已无需外部的制裁,内心已有自制的能力,普遍的义务心亦因此而养成。

主内派

以康德的严格主义为代表。

只有动机可为判断的对象,行为的结果,与道德无关。

康德主张:

只有意志善恶之分,行动结果没有道德的价值。

认识此种先验规律的能力,此能力是所谓的实践的理性(实践理性)。

道德的权威问题,康德不主张用外力制裁,欲诉诸理性的绝对命令。

康德的道德学说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应用或影响:

(1)要使欲望服从理性,最初的起点,便是使之服从规律,因此以规律限制行动,是养成儿童品格的基础。

(2)善仅存于意志,训练意志比养成习惯更为重要。

(3)在道德训练方面对外部的制裁,虽不完全排斥,却不认为是理想的手段。

(4)道德训练方面,主张训练儿童只为义务心的驱迫而行为,不应夹杂任何其他动机。

(5)意志的自律:

教人服从规律,覆行义务,但要人明白规律或义务的合理性。

康德的道德学说影响于教育最大是注重品格陶冶、意志的训练,使受教者以表现道德的行为。

对康德学说的评析:

(1)只重训练善良意志,未免忽视外表的行动,由此养成的人格,徒有善意而无善行。

(2)太偏重于克己制欲方面,没有培养道德行为的动力,充其量所培养出来的个人,仅能独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

(3)此学说太严格,任何行为须完全求诸义务,不能稍微带有任何感情的成份,否则便失去道德价值。

(以上仅为参考,须再参酌其他人的主张之后,再自行整理得更完整一点)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因此,在惩罚或礼法的约束之下能表现出好的行为,即为善(以此观之,他较偏向「主外派」或「结果论」)

()功利主义者弥尔(J.Mill)倡言行为之善惡,视其倾向于产生快樂或痛苦之程度为衡,因而,他倡议的道德判断对象为何?

(A)行为动机(B)行为结果(C)动机与结果并重(D)动机与结果衔接。

()以下关于墨子、孟子、荀子、康德(I.Kant)、弥尔(J.S.Mill)的道德论,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孟子和荀子都是动机论者(B)弥尔和康德都是动机论者(C)墨子和荀子都是结果论者(D)孟子和康德都是结果论者。

(结果论:

强调外在的约束和惩罚)

()主张以意志自律做为道德教育最终目的的学者是谁?

(A)杜威(J.Dewey)(B)洛克(J.Locke)(C)康德(I.Kant)(D)鲁索(J.J.Rousseau)。

*比较功利主义与严格主义的道德理论及其教育应用(或及其教育意涵),并加以评论

晚近道德认知的理论与道德教学

杜威(导其先路)认为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

道德前期(成规前期):

来自生理、社会的冲动。

道德成规期:

行为受团体的规范,少有异议。

自律期:

行为善恶由自己的思想与判断来决定。

皮亚杰(建立理论体系)系以发展认识论为基础:

无律阶段:

0-5

他律阶段:

5-7、8

自律阶段:

8、9以后

郭尔保(深入探究并加实证):

道德成规前期(前习俗道德期):

处罚与服从导向阶段、功利的相对论导向阶段

道德成规期(习俗道德期):

人际关系和谐导向阶段、法律与秩序导向阶段

道德成规后期(后习俗道德期):

遵守社会规约导向阶段、道德普遍原则导向阶段

道德教学要注意三个层面:

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操(写申论题的时候,要注意这三个层面)

(十)价值与教育

价值论,关心的议题如:

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判断是否有价值,从什么点来衡量?

------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内在价值VS.外在价值

工具性价值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自主:

追求的是内在价值(内在目的)

教育即生活:

追求的是内在价值(内在目的)

教育的目的在协助学习者自我实现(即协助学习者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勇敢的去做自己):

追求的是内在价值(内在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

追求的是外在价值(外在目的/工具性目的/功利性目的)

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

追求的是外在价值(外在目的/工具性目的/功利性目的)

()教育哲学家对「教育目的」之问题有许多的讨論。

有些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可区分为「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兩种,下列何者较被归属于教育的内在目的?

(A)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人(B)培养具有思考能力的人(C)培养具有从政能力的人(D)培养具有作战能力的。

()杨老师终身奉献教育,不求个人闻达,在退休前获得师铎奖的荣耀。

像杨老师这样为教育而教育的教师,是秉持了哪一种教育价值?

(A)外在的(B)实利的(C)特殊的(D)非工具性的。

(十一)杜威与教育

1.哲学思想

实用主义:

什么是真理?

有用者为真

实验主义(或试验主义):

皮尔斯、詹姆士、杜威(从做中学/在「做」与「思」中调整,进而获得知识或解决问题)

2.教育主张

(1)教育的目的:

培养出自主的人(能过有价值生活的人)

(2)教育的方法:

教育即生活(即让学习者学习过「有价值的生活」)、从做中学

*有价值的生活

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

(1)厘清自己要追求的目标

(2)规划能达成目标的行动(3)执行所规划的行动(4)检讨与调整。

*让学习者学习去过有价值的生活,称为”projectmethod”,即方案教学或设计教学法(克伯屈曾大力倡导此种方法。

让此种方法显扬者,为克伯屈)。

*让儿童学习过有价值生活的过程中,儿童的经验(过有价值生活的经验,以及伴随此种经验而得到的经验)会不断的扩展,即不断的成长,因此,杜威提出很有名的一句话:

教育即生长(或教育即成长,意即:

什么才算是教育呢?

即儿童的经验能往正面的方向成长和扩展。

要这样,就要让儿童学习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3)教育的评量:

(4)教师的角色:

引导者、协助者

3.评析

优点:

较为自主、问题解决能力较强、较具主动探索的态度

值得商榷之处:

基本学科能力较弱

*依上面的说明,在杜威与克伯屈的主张之下,教育,会不会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

*杜威与克伯屈的主张所带动者,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以上为重点简介,须再行找数据来扩充和深化)

()有许多人把教育想象为完成某一特定人生目标的方案而已;但有些哲学家却对此看法深不以为然,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生长(growth),生长就是它自身的目的,不应该另外找一个目的来限制生长。

持这种看法最可能会是那一位哲学家?

(A)柏拉图(Plato)(B)笛卡儿(R.Descartes)(C)杜威(J.Dewey)(D)斯宾赛(H.Spencer)。

*请說明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J.Dewey)的知識論之要点及其教育主张,并加以评析。

(十二)存在主义与教育

代表性人物:

齐克果、尼采、沙特------

1.理论大要

必须先肯定人的存在、重视人的存在

人,不存在吗?

人,如何才算存在?

──能自由选择以成为自己,并为自我的选择负责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我」(I)与「汝」(Thou),即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教育意涵或教育上的应用

(1)教育的目的:

让学习者成为一个存在的人,即一个能自由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努力和负责的人

(2)教育的方法:

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再提供协助与引导、教师扮演协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3)师生关系:

「我」与「汝」之间的平等关系

3.评析

*存在主义,深刻影响人本心理学。

因此,人本心理学中的C.R.Rogers即主张教育的目的在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勇敢的去做自己(教育的目的在协助学习者往自我实现的方向前进)

()以下有关存在主义的教育论述哪一项是错的?

(A)教育主要在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B)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抉择(C)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I-Thou,而不是I-It(D)应予人文学科较多的关注。

(十三)从启蒙、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到后现代主义

启蒙

时间:

18世纪

背景:

充斥神话与迷信、君权神授(人的理性被蒙蔽,以神话、传说或君王之言判断是非善恶)

精神:

启迪人们被蒙蔽的理性,由无知导向成熟

实证主义

背景:

(1)启蒙导致理性的阐扬,带动工业革命与自然科学的发达

(2)工业革命与自然科学的发达,使人们崇尚自然科学的方法

问题:

(1)以是否符合自然科学的方法判断是否科学

(2)探究的对象不同(人vs.物理世界),是否科学,应有不同的标准

(3)使人的理性再度被蒙蔽(理性成为「科学理性」或「科技理性」)

批判理论

1.背景与理论大要:

*察觉人的理性被不合理的意识型态所扭曲,如科技理性或不适切的习俗、传统(就汉文化来说:

如一百多年前,女人要三从四德)

*使人的理性脱离不合理的意识型态的束缚,从而得以自主

*要使人的理性脱离不合理的意识型态的束缚,必须:

(1)对意识型态批判

(2)过程中,可运用Freud(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以了解人们的理性是如何受到不合理的意识型态所扭曲)

批判理论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如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库色。

目前,哈伯玛斯(Habermas)可说是集其大成之代表性人物。

哈伯玛斯认为人们必须在理想言谈情境之下,针对彼此的发言进行可理解、真实、正当与真诚性的质问和论辩。

若能如此,将有可能得到合理性的共识。

2.教育意含

(1)教育的目的:

使学习者能反省批判自身、使学习者的理性脱离不合理的意识型态的束缚,进而能自主的运作

(2)教育的方法:

对学习者的意识型态进行批判、引导学习者学习反省批判的方法

(3)教育的内容:

种种被学习者视为理所当然的想法和行动、学习者惯有的思考方式

*批判理论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为何?

(4分)而他们认为要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

(6分)

3.问题

批判理论认为人们透过理性的反省批判,可得到具普遍性之真理。

然而,教育实务常是复杂多变,且不同的情境可能适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若是如此,在推动所认为的真理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压迫其他更为适用的教育行动的情况。

后现代主义

强调多元、差异、情境特定

*启蒙、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内涵虽有差异,但都强调:

有普遍、一致的真理(「现代性」的特征)

*在教学上,强调「应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间诸事物都是多元并存与差异并立」的是哪一种学派的教育哲学?

(十四)分析哲学

什么是尊重?

如何才是开放?

如何才是人本?

------

*认为哲学的目的在厘清各种概念。

当概念厘清了,才可能知道教育上要怎么做。

代表性人物:

皮特思(Peters)、赫思特(Hirst)(英国伦敦大学:

伦敦学派)

*皮特思在对「教育」这个概念加以分析后指出,所谓「教育」,必须符合三个规准:

合自愿性、合认知性、合价值性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意义与皮德思(R.S.Peters)所强调的哪一个教育规准相近?

(A)合自愿性(B)合认知性(C)合价值性(D)合逻辑性。

()针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教育格言加以严谨解析、论证,并期待能厘清其确切意义以避免沟通歧异,这种哲学思考历程较倾向:

(A)反省批判取向(B)观念分析取向(C)去中心化取向(D)互为主体取向。

*欧阳教将此学派引入台湾,着有《教育哲学导论》一书。

这本书,对于教育的三个规准有所介绍。

此外,亦可看该书对「惩罚」规准的分析。

(十五)一些重要思想家或人物

1.鲁索

*强调自然,指出:

天造之物皆为善,一经人手,就变坏了。

*若学生之间打架,要怎么办?

*因此,鲁索的主张被称为「自然主义」或「浪漫主义」

*重要著作:

爱弥儿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然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及其意涵也直接间接蕴育了盧梭(J.Rousseau)「性善說」的思想,请指出该句话系出自盧梭哪一本作品的开场白?

(A)《社会契约論》(TheSocialContract)(B)《忏悔錄》(Confessions)(C)《爱弥儿》(Emile)(D)《人類悟性論》(An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

()鲁索(J.J.Rousseau)的《爱弥儿》(Emile)一书中所彰显的教育理论,是属于哪一种主义的教育哲学?

(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经验主义(D)存在主义。

2.斐斯塔洛齐

教育爱的实践的代表人物(为让乞丐成人,自己成为乞丐)

3.福禄贝尔

*创立第一所幼儿园

*游戏的教育价值因福禄贝尔的特别强调,使其在教育上有了适当的地位

()哪一位教育家最早提出「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皮亚杰(J.Piaget)(B)盧梭(J.Rousseau)(C)康美紐斯(J.Comenius)(D)福祿贝尔(F.Froebel)。

4.史宾塞

主张教育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5.斯普朗格

*倡导「文化教育学」:

教育的任务在文化的陶冶与文化的传承

*将人格分成六种类型:

六种人格类型分别是经济型──求利、利益(企业家);理论型──求真、真理(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型──求美、美感(艺术家);社会型──求爱、同情(教育家、慈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