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041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docx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精选测试题阶段性测试题5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 第一单元)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北京海淀区质检)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D.丁—④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读左图可知,乙国人口增长类型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的过渡类型,与右图中的②阶段对应。

甲国人口增长类型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甲、丙、丁三国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中①③④阶段不符。

故选B。

第2题,丙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0%左右,人口增长类型为“低低低”型,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2012·河北省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调查)读“2009年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

人)图”,完成3~4题。

3.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  )

①由省外迁往省内

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

③由省外迁往省内东翼和西翼

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根据柱状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主要由省外迁往省内;在广东省内部,主要由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地区。

第4题,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工资待遇较高,故经济因素是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2·皖北四市联考)下图为“2000~2100年我国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5~6题。

5.21世纪,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主要表现为(  )

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

C.负增长D.正增长

6.未来一段时间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

B.老年人口多

C.男女人口比例失调

D.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为负值,人口自然增长主要表现为负增长。

第6题,该地人口自然增长长期表现为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口多导致该地未来一段时间死亡率较高。

(2012·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检测)下图是“我国某时期各省(除港、澳、台、渝)老年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时期黑龙江省老年人口比重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均寿命较短B.自然灾害频繁

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D.大量人口迁入

8.下列事物与图示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矿产资源B.劳动力

C.人口密度D.经济水平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该时期只有部分省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说明该时期应在改革开放之后。

该时期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均寿命较长,自然灾害较少。

第8题,图中显示不同省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10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9~10题。

9.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B.乙C.丙D.丁

10.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反映,丙国0~14岁人口所占比重为50%以上,说明人口增长过快,未来人口压力最大。

第10题,甲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高于30%,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应为经济发达国家。

(2011·山东淄博高三模拟考试)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1~13题。

11.如图所示,欧洲核心区主要分布于(  )

A.中欧B.南欧C.西欧D.东欧

12.如图所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经济落后区域向经济发达区域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的区域

13.图中能表示其他大洲移民迁移方向的是(  )

A.由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

B.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

C.由西北向东南和由东向西

D.由东南向西北和由西向东

答案:

11.A 12.C 13.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核心区主要分布于以德国为中心的中欧地区。

第12题,图示核心区域战后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从而周围的边缘地区有大量的人口进入,故C项最符合,周边区域并非都是经济落后区域。

第13题,图示最下面的两个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来自于非洲。

其他箭头表示由欧洲边缘区迁入欧洲核心区。

(2011·南昌高三调研)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据表回答14~15题。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

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

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4.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

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

15.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

答案:

14.C 15.A

解析:

第14题,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流入省市可以判断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到沿海。

第15题,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的人口由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2011·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甲图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分布示意图”,乙图为“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图丙为“一则广东省某地招工漫画”。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16~18题。

16.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人口主要迁出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广西B.湖北C.山西D.四川

17.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新疆——西部大开发

②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快

③广东——人口出生率低

④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下列有关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急需大量技术型人才②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的工人③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民工在当地就业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低影响了民工的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6.B 17.A 18.C

解析:

第16题,广西属于东部地区,四川属于西部地区,山西省虽属中部地区,但人口迁出较少。

第17题,广东省有大量人口迁入,主要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显然不是大量劳动力进入上海的原因。

第18题,“用工荒”的原因有:

三农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城乡经济差异缩小;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劳动力需求量大;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结构尚未完成,东部省份相当多的企业还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原东部地区很多制造类企业加速西进步伐,内地不少省市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等。

19.(2012·惠州二调)下列人口迁移中主要属于自发性迁移的是(  )

A.20世纪末,卢旺达居民大批迁往邻国

B.古代中国人口首次由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

C.美国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向本国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D.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答案:

C

解析:

美国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向本国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不是受战争、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是自发性的迁移。

20.(2012·南通一诊)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大会使生活排污量剧增,往往对环境造成危害

B.人口数量增大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C.人口数量减小可能会导致劳动力短缺,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D.人口数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高

答案:

D

解析:

人口数量大会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

(2012·长沙市高三联考)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据此完成21~22题。

2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其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0亿之内

C.10亿之内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D.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限扩大

22.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实行计划生育

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

答案:

21.C 22.C

解析:

第21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大致在16亿,合理人口容量是能保证人们生活比较舒适的人口数量,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判断为10亿以内;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会有所扩大,但是也有一定限度。

第22题,根据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判断,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虽然目前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加数量仍较大,从这个角度无法将人口数量降到合理人口容量之内;鼓励向国外移民明显不符合实际。

(2012·珲春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读“我国及甲省抚养比统计表”,回答23~24题。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甲省

总抚养比

34.3

34.3

31.2

32.3

30.6

31.4

30.1

30.4

30.6

少年儿童抚养比

23.8

23.8

20.6

21.1

18.9

18.6

16.4

16.5

15.7

老人抚养比

10.5

10.5

10.6

11.2

11.7

12.8

13.7

13.9

14.9

全国平均水平

总抚养比

42.9

43.6

41.7

40.5

38.6

40.1

38.3

37.5

36.7

少年儿童抚养比

32.7

32.3

30.2

28.6

26.8

27.4

25.6

24.6

23.7

老人抚养比

10.2

11.3

11.5

11.9

11.8

12.7

12.7

12.9

13.0

23.甲省区总抚养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因为(  )

A.养老体系完善,劳动力抚养负担小

B.社会经济较发达,生育率偏低

C.老年人口比重大,导致死亡率偏高

D.该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迁出

24.关于我国抚养比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总抚养比过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用工紧张

B.少年儿童抚养比偏高,教育压力大

C.老人抚养比升高,少年儿童抚养比下降

D.总抚养比偏高,改变职业构成

答案:

23.B 24.C

解析:

第23题,由图可知,甲省老人抚养比与全国平均水平不相上下甚至略高,而少年儿童抚养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甲省人口出生率较低,社会经济较为发达。

第24题,少年儿童抚养比趋于下降,并非是由老人抚养比升高而引起的。

(2011·北京市部分重点中学调研)下面的甲图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图为“2010年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第25题。

25.有关图中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乙图中A年龄段人口比重受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影响大

C.甲图中③时段人口增长特点造成乙图中B年龄段性别失衡

D.乙图中B年龄段以后,青少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减少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口到了2010年大约在30~39岁年龄段,即乙图中A年龄段人口比重大是受甲图中①时段人口增长快的影响。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1·泰安1月抽检)读“某省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统计数据表

总人口

9470.1万

0~14岁人口数

1485.8万

(占15.7%)

年出生人口数

110.4万

15~64岁人口数

6996.6万

(占73.9%)

年死亡人口数

57.4万

65岁以上人口数

987.7万

(占10.4%)

(1)该省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约是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2)在下图相应括号中填写该省目前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简述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该省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类似于下图①②③中的哪一点?

分析该年龄结构特点对当地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0.56 

(2)填图略(现代型或三低型或低低低型)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3)① 影响:

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压力增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7.(2011·潍坊市1月质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

(2)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的研究,某地理兴趣小组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继续维持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观点二:

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

你同意哪种观点,试参考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1)人口老龄化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2)观点一:

虽然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因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不能放松;仍有部分人口未脱贫,人口整体素质较低。

观点二:

老年人口及其比重在不断上升,劳动力供应紧张,社会负担加重;社会养老制度不够完善,家庭养老仍不可替代;科技水平提高,人口容量将会增大。

28.(2011·汕头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读下表,回答问题。

表 四川省2007年农业人口流动数据比例(单位:

%)

省内

省际

流动

方向

乡外

县内

县外

市内

市外

省内

北京

上海

广东

浙江

福建

江苏

其它

比例

14.31

8.38

13.38

3.14

5.27

26.73

6.82

4.61

3.95

13.41

(1)根据表格分析该省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

(2)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

成渝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给该地区农业人口流动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

(1)省际流动为主;主要流向沿海发达省份。

(2)由省际流动为主转变为省内流动为主(或省内流动量增大,或跨省流动的部分农民工回流)。

29.(2012·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报道,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

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项目

总人口

年龄结构(%)

每10万人大学程度人数(人)

城镇人口

比重(%)

0~14岁

15~60岁

60岁以上

2000年

12.66亿

22.89

67.15

9.9

3611

36.09

2010年

13.39亿

16.6

70.15

13.26

8930

47.1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材料二 

表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人均

GDP

产业

结构

新增

岗位

市场化

水平

迁移

距离

基础

设施

前一年

移民

++

++

(2)读“上表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中发生的变化。

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

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

(1)问题: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739万人);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负担加重。

成就:

新出生人口数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每10万人中大学程度的人数快速上升,说明我国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的水平提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迁移距离与人口迁移呈负相关说明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90年代以来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迁移;基础设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推力(阻碍因素),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

 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

 人们在这些区域中不但进行着一般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沟通,同时也进行着生产经营上的密切协作和分工,并建立了相当广泛而层次不同的社会联系,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答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呈相对聚居状态或类似判断亦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