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0784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准考证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4.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选项正确,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表是龙游历史沿革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分别是:

朝代

历代沿革

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属于会稽郡

复称龙游,隶属于江浙行省衢州路

A.秦、宋B.唐、元C.秦、元D.唐、宋

《左传》记载,齐桓公伐楚时曾这样质问楚国: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

人是征。

A、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B、诸侯需对天子定期朝贡

C、诸侯对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巩固

3、秦灭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而修建的一条从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

重要通道是:

A、直道B、栈道C、五尺道D、灵渠

4、右图为衢州历史名人赵抃祠,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

市)人。

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

面御史”。

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

仕。

据此判断赵抃生活在

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

5、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所掌握的权力“大而不专”。

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A、地方事务无论大小都必须呈报中央

B、行省可以全权处理境内所有民政事务

C、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实现了平衡

D、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7、《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

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8、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

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

9、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

“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

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1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

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

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在大清洗中丢掉

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丧失

C、谣言有时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11、1988年,蒋经国在观看了大陆拍摄的影片《血战台儿庄》后说道:

“从这个影片来看,

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

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

”有关台儿庄战役论述正确的是:

A、蒋介石亲自指挥了该战役B、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12、有学者认为,以北伐战争为中心的国民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中国建立起对外独立自主、

对内具备有效效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国民革命过程最能体现出其努力实

现“对外独立自主”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3、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

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A、长城抗战B、淞沪抗战C、平型关战役D、台儿庄大捷

14、“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

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15、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某历史教师上课时展示了一段材料,其中包括“一国两制”“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

等内容,据此判断这位老师讲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香港回归B、中印关系C、两岸关系D、西藏问题

17、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颁布了“解负令”。

这一改革措施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C、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D、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18、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曾说:

“因为这种法律不是人类所特有,而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不问天空、地上或海里的动物。

”他所说的法律应该是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9、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

边外交

图3中、俄等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20、在1787年制宪会议中,威廉佩特森代表新泽西州提出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一院制的立法

机构,各州在其中有同等的代表额。

据此判断当时的新泽西州属于:

A、南方B、北方C、大州D、小州

21、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这里的“它”是指:

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共同体

2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

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22题图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3、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一次

重要的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着

A、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C、“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24、邓小平曾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

史实不符合这种理念的是:

A、革命委员会的成立B、1982年全面修订宪法

C、“依法治国”目标的确立D、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

25、《共产党宣言》说: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

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6、《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

“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

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

27、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

时间的文物是

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

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

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

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28、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

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侧两图,

其中图28

(1)所示的耕作技术

始见于

A.战国B.秦

C.西汉D.东汉

29、右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

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A、纺织B、灌溉

C、冶铁D、制陶

30、张謇曾说:

“救国为目前之急。

……譬之树然,教育犹花,

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教育兴国B、实业救国C、军事强国D、农业立国

31、阅读下表: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所有制经济年份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和个体经济

78.7

7.1

 

上表中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32、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

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B、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D、维新思想兴起;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33、右图:

衢州城西天皇巷天妃宫,天妃,民间称为妈祖,传

说她能预知天气,保护出海渔民。

衢州天妃宫为福建商人

所建,古时又称福建会馆。

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A、该建筑应该建于宋元时期

B、该建筑与商帮有密切关系

C、当时衢州海外贸易发达

D、当时衢州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34、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幅创作于元朝的黄道婆的真人画像。

面带慈祥笑容的黄道婆手持一

根花枝,腰扎一条黄布腰带。

下列有关黄道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她所织的起绒锦层次分明B、她所织的素纱襌衣薄如蝉翼

C、她对棉纺织工艺进行了重要革新D、她担任过指导蚕桑生产的官职

35、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中回忆道: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