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785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docx

02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1动态消息两篇

02第二章消息:

带着露珠的新闻1动态消息两篇.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window.external.addFavorite(location.href,'人民教

育出版社新闻阅读与实践')>

<../../../../../../EnglishVersion/>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pdysh/>

语文<../../../../../../xiaoyu/>数学<../../../../../../xxsx/>

英语<../../../../../../xe/>科学<../../../../../../xxkx/>

音乐<../../../../../../yinyue/>体育<../../../../../../tiyu/>

美术<../../../../../../meishu/>

信息技术<../../../../../../xxjs/>

思想品德<../../../../../../sxpd/>

语文<../../../../../../czyw/>数学<../../../../../../czsx/>

英语<../../../../../../ce/>历史<../../../../../../czls/>

地理<../../../../../../czdl/>物理<../../../../../../czwl/>

音乐<../../../../../../yinyue/>体育<../../../../../../tiyu/>

美术<../../../../../../meishu/>化学<../../../../../../czhx/>

生物<../../../../../../czsw/>日语<../../../../../../ry/>

俄语<../../../../../../eyu/>

历史与社会<../../../../../../lsysh/>

信息技术<../../../../../../xxjs/>

思想政治<../../../../../../sxzz/>

语文<../../../../../>数学<../../../../../../gzsx/>

英语<../../../../../../ge/>历史<../../../../../../gzls/>

地理<../../../../../../gzdl/>物理<../../../../../../gzwl/>

化学<../../../../../../gzhx/>生物<../../../../../../gzsw/>

日语<../../../../../../ry/>俄语<../../../../../../eyu/>

音乐<../../../../../../yinyue/>体育<../../../../../../tiyu/>

美术<../../../../../../meishu/>

数学B版<../../../../../../gzsxb/>

信息技术<../../../../../../xxjs/>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xszx/>活动中心

<../../../../../hdzx/>中语网刊<../../../../../wk/>栏目地图

<../../../../../lmdt/>中语论坛

<

当前位置:

首页<../../../../../../>>>高中语文<../../../../../>>>教师中

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教师用书<../../>>>新闻

阅读与实践<../>

  1.动态消息两篇

**

*教学指导*

动态消息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简洁报道,是消息诸体裁中报道量最

大、时效最快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体裁之一。

动态消息的题材范围很广,政治的、经济的、文教的、体育的、军事的、科技的、

社会生活的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动态消息,按照题材的性质可分为“硬新闻”和“

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诸如政治事

件、军事冲突、外事活动、经济动态、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等等。

这类事件有的是

突发性的,有的是事物发展进程的飞跃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

这类事件对人

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报道这类事件的消息也就最引人注目。

“软新闻”属于非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新

经验、新人物等等。

这类事物的变化过程相对地长些,时间性不像突发事件那样

强。

但是,这类新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工厂、机关、学校、城市、农村到处都

有,是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

这类新事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报道这类新

事物的消息也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许海峰为我国夺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不仅是我国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

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一百多年来,我国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经济、文化

包括体育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的境地,饱受屈辱。

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受经

济、政治条件制约,一直是陪客,与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毫不相当。

因此,许海峰

的这枚金牌,格外显得意义重大,引题“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不仅

指出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也表达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这篇消息,无论在标题制作,还是导语和主体的写作上,都堪称典范。

主题、引题

和副题相互配合,新闻事实一目了然,记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流露。

导语也是简明扼

要:

时间、事实清楚明了──“今日上午11时10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当然要让读

者铭记在心。

主要新闻事实是这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中国队夺得,振奋人心;然

后具体展开,告诉读者“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

”,主次清晰,叙述连贯。

随后“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宣告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

已被突破”,呼应标题,突出事件的历史意义,透露出强烈的自豪感。

记者为中国

实现奥运会零的突破而欢呼,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振奋,但是记者的职责是为读者

提供新鲜的信息,因此发奖时间、发奖人以及亚军季军为谁获得等新闻事实,也简

明地在主体中加以报道。

这一天还有其他赛事,我国运动员曾国强获得52公斤级举重比赛冠军。

这一信息记

者在副题和消息的第二段分别加以报道,显示出事件重要程度的减弱。

这样,记者

的叙述主次有别,适应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需求。

这篇消息,充分表达了记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但是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是隐

含在新闻事实之中的。

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

上金牌零的记录,记者选择这一事实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指向。

记者在客

观事件的报道中,适当运用了一些比如“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这枚

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宣告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已被突破”这样具有浓烈主观色彩的

句子,暗含着记者的情感倾向与立场态度,带给读者一种感染力量。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

新闻要传达新鲜信息:

一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新事实,一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

题、新状况,一是为社会关注的、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

“真正的新闻必须对公众

而不是只对记者及把关人有认知意义,否则再新的事实也不成其为新闻。

”(见刘

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作为教材,新闻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获知某些

新事实、新信息,还要注重通过这些新事实、新信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关注那

些蕴涵其中的“认知意义”。

学习这篇消息,就要围绕“新事实”和“认知意义”来进行。

新事实:

有关下岗工人的

消息,可能更多的是政府和社会如何关心他们,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问题,而

这篇消息事实之“新”,就在于记者报道了政府帮助下岗工人的新思路和下岗工人群

体新的观念,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下岗工人也不再坐等

政府安排救济,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就业新形势,勇敢地运用“竞拍”这种一般人还不

熟悉的市场手段,追求自己的就业保障和新生活。

这个“新事实”透露给读者的“认

知意义”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比如政府管理模式、就业政策的转变,人们就业观念

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改革和社会转型期间要遇到、思

考和解决的新问题。

*思考与研究*

一、简要分析《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主标题、引题和副题的关系。

试给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拟写引题和副题。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消息标题的基本常识,理解其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主标题强调新闻事实,引题突出新闻事实所蕴涵的

历史意义,并流露出记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副题以文学色彩浓厚的词语,报道具体

的新闻事实,补充叙述主标题。

这三个题目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具体而醒目,可

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的引题和副题的制作,要从“新事实”和“认知意义”上

考虑,如:

引题:

政府转变思路

副题:

在职人员震动很大

二、新闻提倡“用事实说话”,客观的事实中往往蕴含着作者态度和倾向。

阅读这两

篇消息,说说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标题和导语,在叙述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

金牌的事实时,通过对这枚金牌历史意义的提炼,通过一些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词

的运用,表现了记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以拍卖现场的热烈、下岗职工竞得保洁权的喜悦、此

事对在岗人员的震动,透露出记者对这一新事物的赞许和期待。

三、消息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情反映生活变化,把握时代脉搏。

说说《14名下岗工竞

得道路保洁权》所反映的事件,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意义。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透过新闻信息了解社会发展。

教材比较重视具有“认知意义”的新闻,而我们平时常见的天气预报、交通事故等新

闻,自然就不会作为我们学习的内容。

当然,通过沙尘暴的报道思考中国环境状况

的恶化,通过交通事故报道某种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反思,这样具有“认知意义”

的事实,也是有意义的。

做这道题的主要思路,就是要把握“认知意义”的内涵来进

行。

具体参见“教学指导”。

*相关资料*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动态消息尤其是其中的“硬新闻”,最能体现新、快、实、短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由

它的内容所决定的。

它报道的往往是突发性事件或者是新情况、新成就、新变化,许多还是第一次发生

的事,例如“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等,因此它能

给人以新鲜感。

这些新情况、新成就、新变化,特别是突发性的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短暂,时

间性很强,这就要求对它的报道必须迅速、及时,否则就成了“明日黄花”,失去了

价值。

一些重大事件,常常是先发动态消息,然后再写特写、通讯等后续报道。

此,动态消息被誉为新闻的“先行官”。

动态消息所报道的多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点,与综合消息相比,它内容集中、

单一、短小;它主要是报告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而不需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

题。

因此,一般地说它比其他体裁的消息篇幅要短小,多是几百字、百十字,甚至

几十字。

概叙事实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特色。

动态消息在信息传播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动态消息则是这个

主角中的主角。

它快,能最及时地把信息传播给读者;它短,在同样的版面里能容

纳比其他体裁更多的信息,读者在同样时间里能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它新鲜,深受

读者欢迎。

因此,它拥有最大的读者群。

(选自康文久主编《实用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二、从《“零”的突破》看“倒金字塔式”*

倒金字塔式结构也叫倒三角、倒宝塔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最重要

的材料放在篇首即导语,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呈现出新闻材

料重要性递减的逻辑顺序,其结构样式如图所示:

请看下面这条消息:

*“零”的突破*

新华社洛杉矶7月29日电: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今天11时10分

(北京时间30日晨2时10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

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

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

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

这是中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

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员做出的努力。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职工。

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不是

他的最好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

他表示要不骄不

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载1984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也是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这一事实是这条消息里最核心、最重要的事

实,放第一段即导语中。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的讲话,比夺得第一块金牌这一新闻事实次要,但比许

海峰个人的讲话以及许海峰的出身、职业等情况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段。

最次要的,但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材料放在第三段。

倒金字塔式结构由于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篇首,使它具有如下优点:

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的精华,同时也满足了受众尽快获得最新消息的心理需求。

便于记者抢新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

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

如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往前删,不必调

整段落。

倒金字塔式结构由于具备这些优点,所以世界通用,问世百余年而不衰。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主要弱点是程式化、单一化,比较枯燥。

一张报纸的消息,如果

篇篇都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就会使读者感到乏味。

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的难点是准确地掂量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的分量,排列出

材料的主次。

观察的角度不同,对新闻材料的轻重主次会有不同的认识;立场不

同,新闻导向不同,也会对新闻材料特别是政治性新闻材料的轻重主次认识不同。

要寻求最佳观察角度,选取最佳事实,然后才能做出最佳安排。

(出处同上)

*三、重要的在于发现(刘保全)*

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大众日报》记者于晓波、毕华德采写的《14名

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原载《大众日报》1998年3月30日)一稿,荣获消息二等奖。

一篇非时政大新闻而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是不多见的。

那么,是什么使《14名下

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魅力独具?

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大艺术家

罗丹曾经说过: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笔者曾听人讲过这样两个故

事:

一个是一块黑乎乎、油光光,村里人都嫌弃的石头,被一位科学家发现后,经

鉴定此石头原来是一块陨石。

另一个是在泰国的三友寺中有一尊巨大的金身大佛,

传说因战乱涂上一层厚厚的泥壳,后来在搬运过程中因吊机的钩折断,暂放在露

天,不料夜来一场倾盆大雨,冲走了佛像身上的泥巴,露出了金灿灿的真面目来。

借用这两个故事是想证明,正如罗丹说的,生活中不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读了《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一文后,我的这种感受就更强烈了。

新闻不少题

材的素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我们也曾谈论过,但偏偏就如清风云烟般溜走

了。

在新闻这块天地里,发现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可以说,成功的新闻作品首

先在于发现,在于给自己采访得来的素材以不同于以往的质的规定性。

“14名下岗

工竞得道路保洁权”这件事,可能不少记者(通讯员)都听说了,但大多数人把它

看做整体的一个颗粒而没有放大,有的压根就没有觉出它有什么新闻价值。

大众日

报社的两位记者在偶得新闻线索后,凭着职业敏感,便掂出了这件事的分量,及时

进行采访,当天就把稿件发回编辑部;编辑下班前收到稿件,立即把稿件编好,当

晚便将该稿在一版突出发表。

这篇消息反映的问题是重大的,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拍卖道路保洁权不仅在青岛

是首次,在全国也是首次。

报道所反映的做好再就业工作,事关我国稳定大局,反

映了各级部门关心下岗职工、广开就业门路的新思路、新经验,对做好再就业工作

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下岗工竞争过去没人愿干的道路保洁员,也反映了下岗职工

就业观念的新变化。

全文仅用410个字就画龙点睛地突出了新闻事实的宏观社会意

义。

正是这样的短小精悍的体裁和结构,才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了新闻事实的精华,

实现了宣传上的最大价值,成就了一篇新闻精品。

报道刊出后,起到了良好的舆论

导向作用。

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上介绍:

消息见报后,全国各省市区的

环卫部门都纷纷派人到青岛取经,竞相拍卖道路保洁权。

山东省一百三十多个县市

区也都推广了青岛的做法。

此事还引起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关注,当年6月,江总书

记到山东考察时,专门看望了这支由下岗工组成的环卫队,对他们的做法给予肯

定。

可见,这篇消息的传播效果是很好的。

这篇获奖作品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对于每一位记者(通讯员)、编辑,谁不渴望

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

记者出门采访,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有什么值得采访的

”,回到编辑部后,谈论最多的问题是“写什么”。

两个问题,一个意思,都是新闻

发现问题。

难怪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深有体会地说:

“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

而是发现。

”这是经验之谈。

怎样才能不与机遇擦肩而过?

怎样才能拿到一手牌之后能做大而不是做小?

这就要

求记者(通讯员),应言人之所未言,见人之所未见,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

优。

或在线索上发现,或在报道思路、主题、角度、事实上发现,或在表现方式上

发现,或在细节上发现,等等。

总而言之,是要发现洪水下的部分,是要寻找独特

的构思、敏锐的捕捉、意想不到的联系和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

无数事实证明,同

样的新闻事实,同样的现场观察,不同记者发现能力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

的高下,看似奇峰,定有其脉,这已经成为记者的第一素质。

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

的今天,任何记者都不被允许坐在屋中对文章精雕细琢。

但记者最敏锐的发现却可

以使新闻变幻如事实本身那富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不事雕琢而境界全出。

新闻发现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新闻竞争论到

底是新闻发现的较量。

只有进一步提高记者、编辑的发现能力,才能“多出精品,

快出人才”。

也才能有更多的新闻精品去占有新闻市场,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选自《消息范文评析》,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009-01-14人教网

下载:

<>

apply()>

<../../../../../../dy/>

window.close();>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