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653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docx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

桥隧综合接地

第一节:

隧道综合接地

一、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接地装置等构成。

2、全线上、下行采用贯通两根地线方式,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3、隧道内的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用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底板钢筋。

4、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的标准。

5、利用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2根Ф10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长度小于100m的隧道除外)。

钢筋端头间距不小于10cm。

6、隧道内每间隔100m在各信号、电力电缆槽侧墙上各预埋1个接地端子,每间隔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预埋1个接地端子。

7、每个综合洞室及接触网下锚洞、开关洞均需预埋两个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接地。

8、接地母排及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

Cr≥16%、Ni≥5%、Mo≥2%、C≤0.08%。

二、接地与管线过轨的设置

各专业的综合接地的设置如下

1、Ⅱ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

利用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由一个台车长度来确定,每个接地极中有1根Ф14横向钢筋能过Ф16连接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此根Ф14横向钢筋与底板用于接地的纵向结构钢筋和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线路侧侧墙上部用于接地的2根Ф10纵向结构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L”形焊接,底板其它用于接地的纵、横向钢筋间连接采用双面点焊,焊点间距1m×1m。

2、Ⅲ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

利用隧道系统锚杆和Ф16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或格栅钢架)作为接地极,以约2倍锚杆间距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距设置专用接地钢筋。

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或格栅钢架)与接地锚杆焊接,并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的2根Ф10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

3、Ⅳ、Ⅴ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

利用隧道系统锚杆和钢架作为接地极,以约2倍锚杆间距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距选择钢架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用于接地的钢架与接地锚杆焊接牢固,并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的2根Ф10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

4、明洞段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

利用仰拱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由一个台车长度来确定,每个接地极需一根Ф22(Ф25)环向钢筋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此根环向钢筋与挡碴墙用于接地的纵向结构钢筋和仰拱用于接的纵向结构钢筋之间施作采用L形焊接,仰拱其它用于接地的纵、环向钢筋间施作采用点焊,焊点间距1m×1m。

5、隧道洞口里程处综合接地设置

每个隧道洞口里程处综合接地均需左右各预埋4个接地端子,即各增加1个电力电缆槽盖板与二衬墙侧,端子朝上。

6、隧道综合洞室内的综合接地

在隧道综合洞室的二次衬砌内左右侧各预留1个接地端子(非扁钢),接地端子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同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的2根纵向接地钢筋连接,接地端子距底板高度300mm。

7、接触网下锚洞室的综合接地

在隧道下锚洞两侧侧壁预留接地扁钢作为接触网接地用,接地扁钢要求与隧道内接地钢筋相连,接地扁钢的里程为下锚洞中心里程。

接地扁钢外露于衬砌外的长度200mm,厚度为4mm,宽度32mm。

距沟槽盖板顶面高度400mm。

扁钢开孔直径为16mm,孔间距50mm。

扁钢一级热镀锌。

8、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2根Ф10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9、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的纵向接地钢筋与贯通地线连接处,在各信号、电力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内缘和通信信号电缆槽远线路侧侧墙内缘各预埋1个接地端子(即每100m共预埋4个接地端子,),并在相邻的连接处中间里程处在通信信号电缆槽线路侧侧墙外缘再预埋1个接地端子(即每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再预埋1个接地端子)。

各专业的管线过轨设置

1、电力专业过轨管设置

每个一般综合洞室设置过轨管4根,带变压器综合洞室设电力电缆过轨管6根,4根Ф100和2根Ф150。

2、通信过轨管设置

通信电缆过轨管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每个综合洞室设置,每处设置2根Ф100过轨管。

3、信号过轨管设置

信号电缆过轨管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每个综合洞室设置,每处设置3根Ф100过轨管。

4、接触网过轨管设置

接触网过轨每处预埋3根Ф100的聚乙烯波纹管,管内预留不锈钢丝,管口设堵头,以免施工弃碴堵塞,其设置里程详见接触网专业过轨设置里程表。

5、其它要求

通信、信号、电力过轨管线材料采用热镀锌钢管,钢管壁厚不小于3mm,接触网过轨管线材料采用聚乙烯波纹管。

每根过轨管内均预留2根贯穿铁丝(Ф≥4mm)且在两端预留一定的余量。

过轨管与电缆槽连接的弯曲半径应大于75cm,管口应高于槽底1cm。

强、弱电过轨管间应保证一定间距(≮40cm)。

无抑拱地段设置过轨时,过轨管应挖槽埋设后以M10水泥砂浆封填,并保证过轨管周边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5cm。

六、用于接地的钢筋连接说明

用于接地的钢筋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接工艺,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5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锚杆与钢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的焊接面积应不小于360mm2。

第二节:

桥梁综合接地技术

桥梁综合贯通地线技术要求

1、每个桥墩均设综合接地体,其接地体及引接线利用梁体、桥墩及桥基础内部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作为接地钢筋的结构钢筋电气上连通,如结构钢筋直径小于Ф16,可采用2根结构钢筋并联,但并联后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小于Ф16的钢筋截面积。

钢筋接续、连接采用焊接方式,且需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2、综合贯通接地上任意一点的对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

3、当桥墩为扩大基础时,利用基础底层钢筋网作为接地体,如果基础底层无钢筋,则在基础底层铺设一层钢筋网作为接地体。

在基础底层钢筋网中选用直径为Ф16、间距为1m×1m的接地钢筋进行焊接。

采用中部十字交叉点的L形焊接。

4、当桥墩为桩基础时,在每根桩基内选择一根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利用承台底层钢筋网与桥墩内接地钢筋相连(采用焊接)。

交叉部位采用对侧L型焊接。

5、在大里程侧,T梁(空、实心墩)从墩中心往两侧各2米位置预留一根接地钢筋,延伸至墩顶各焊接一接地端子,且距墩顶面侧边45cm。

箱梁(空、实心墩)则从墩中心往两侧各1.05米位置预留一根接地钢筋,延伸至墩顶各焊接一接地端子,且距墩顶面侧边25cm。

6、桥墩接触网立柱基础靠线路中心侧应预留接地扁钢,接地扁钢与顶帽综合接地横向钢筋焊接,横向接地钢筋也墩身两侧纵向接地钢筋相焊接,接地扁钢外露于墩顶长度200mm,厚度为4mm,宽度32mm。

扁钢设2个孔,孔直径为16mm,孔间距50mm,下孔距墩顶100mm。

扁钢一级热镀锌。

7、在基础上部侧面距离地面以下0.3m处预埋一个用于测试的M16接地端子(水中墩除外)。

当基顶(承台顶)埋深超过0.3m时,M16接地端子埋于墩身内。

8、焊接工艺:

综合接地是利用基础作为接地体,所有连接部分焊接一定要符合工艺要求,保证接地钢筋每处的电气连续性,单面焊缝长度不低于200mm,双面焊缝长度不低于100mm,焊缝采用CO气体保护焊。

9、梁与墩的连接采用截面积为50mm2的不锈钢钢绞线与预埋的接地端子栓接。

10、对于连续梁,在梁体中利用桥面保护层上部非预应力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闪络保护用的接地钢筋,其纵向结构钢筋距离混凝土表面要求小于100mm。

11、对于连续梁,桥梁上的接触网基础钢筋及通信辅助杆基础与桥面纵向接地钢筋连接接地。

12、对于简支T梁,梁端的横向接地钢筋作为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用,横向接地钢筋与桥墩内接地钢筋相连。

13、桥上档碴墙及声屏障,其基础钢筋与接地钢筋桥面纵、横向接地钢筋连接接地。

每梁端处挡碴墙距离桥面以上50cm处预埋一处M16接地端子。

14、接触网带电体内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需接地,接地电阻30欧(包括新建跨线桥的防护网栅)。

15、多线桥接触网支柱基础需预留接地端子。

桥梁上接触网立柱基础施工要求

一、设计说明

1、根据接触网悬挂要求,桥梁需设置接触网立柱基础。

桥梁上部采用简支梁时,接触网立柱安设在桥墩墩帽的伸臂板上;采用(连续梁、连续刚构)时,接触网立柱安设在桥面的悬臂板上;特殊结构桥墩上均不设立柱。

2、接触网基础为了避免与避车台位置冲突,避车台与接触网基础不能同时设置在同一个梁端。

全线避车台设置在小里程侧,接触网基础(墩帽外伸臂板)设置在大里程侧,但在简支梁不等跨墩处接触网基础(墩帽外伸臂板)设置在大跨梁侧,避车台设置在小跨梁侧。

墩帽外伸臂板根据接触网悬挂要求设置,双线桥两侧均设,单线桥根据接触网专业相关图纸设在左侧或右侧。

3、对简支T梁范围的桥上接触网立柱,根据通桥(2005)2201系列进行设计的。

如上述简支T梁原设计图出现设计变更或尺寸变化时,应相应对本接触网立柱基础参考图的相关部分进行变更处理。

4、全线各桥接触网立柱形式及安装位置见接触网专业有关图纸,图名《桥上接触网基础预留布置图》,按照布置图的里程表,做好PVC管的预埋;根据布置图的里程表及接触网支柱型号对应钢柱锚栓安装图,按要求做好接触网基础螺栓的预埋。

5、根据接触网专业要求,特殊结构(连续梁、连续刚构)上采用H型钢柱,简支T梁上采用格构式钢柱。

二、桥上接触网钢柱及对应的基础型号见下表

钢柱名称

钢柱型号

依据图纸图号

对应基础型号

H型钢柱

GH240

通化(2008)1301

见有关特殊结构设计图

GH300

GHT240

格构式钢柱

G120、G200

通化(2006)102

A、B

格构式钢柱

G250

非标设计

格构式钢柱

G250-300

非标设计

拉线基础

LXJC

1、各墩上设置接触网钢柱型号见《桥上接触网基础预留布置图》,格构型钢柱基础采用《接触网立柱基础参考图》向莆施(桥)参—Ⅷ-1进行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施工。

2、表中基础类型编号:

简支梁桥墩墩帽的伸臂板上分为A、B型;其中A型为实体墩,B型为空心墩。

3、连续梁上的H型钢柱基础、拉线基础见桥专业对应梁部图纸,进行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施工。

三、特殊设计的钢柱基础

1、向莆线T梁上部分格构式钢柱采用非标设计,采用非标设计的钢柱型号有G250-300/12.5、G250/12.5。

2、G250-300/12.5此种钢柱为T梁上接触线或承力索独立无拉线下锚、防断中心锚结承力索无拉线下锚、附加导线无拉线对向下锚处。

3、G250/12.5此种钢柱用于接触网关节处转换柱悬挂并预留加强线、供电线合架处。

4、采用非标设计的格构式钢柱基础螺栓预埋施工要根据设计院桥梁专业的设计图施工。

四、接触网钢柱基础设置

(一)、连续梁部分(立柱及拉线基座均安设在桥面悬臂板上)。

(二)、T梁部分(立柱基础安设在墩帽外伸臂板上)。

(三)、接触网专业要求每个桥墩接触网支柱基础附近预埋接地构件(扁钢),预埋形式见桥梁综合接地参考图。

五、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允许偏差见下表:

接触网基础预留螺栓允许偏差(单位:

mm)

项目

允许偏差

桥螺栓埋深

±20

桥螺栓间距

±2

桥螺栓组纵向轴线顺线路偏离桥台(墩)设计中心线

30

桥支架螺栓至轨面高度

±100

拉线锚栓埋深

+20

-0

拉线锚栓间距

±20

预埋螺栓距线路中心线距离

+50

-0

预留基础顶面高程

±50

螺栓外露长度

±20

螺栓相互间距

±1

螺栓中心位置

±1

附注:

基础螺栓预埋顶部向下300mm均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注:

基础预留控制误差严格按上表控制。

六、有关要求

1、按照施工图施工,各参数符合标准。

不能按咨询图施工。

2、A、B型悬臂板钢筋布置应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布置。

3、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螺栓顶部向下300mm均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4、A、B型悬臂板混凝土浇注应一次浇注完成,不能分次浇注,避免悬臂板裂纹影响接触网基础螺栓的受力。

要确保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与悬臂板整体受力可靠。

5、接触网基础预埋锚栓必须在悬臂板混凝土浇注前按钢柱锚栓安装图纸预埋锚栓,当钢筋与锚栓发生冲突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锚栓的位置不能改变。

6、预埋螺栓中心位置间距的施工误差±1mm,螺栓相互间距施工误差±1mm,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螺栓中心间距及相互间距的误差。

7、锚栓螺纹外露长度为150mm。

8、锚栓与锚板间焊脚的焊缝hf=12mm,采用E43型焊条。

9、锚栓布置后要确保符合施工图纸的所有尺寸要求,并在上部用固定模板定型,在浇注悬臂板混凝土时要确保锚栓位置不能变化,混凝土浇注结束后锚栓各尺寸控制在接触网基础预留螺栓允许偏差值范围内。

10、施工完毕后,螺母及垫圈应套到对应的螺栓上,螺栓外露部分及螺母,垫圈均应抹黄油防腐并用塑料套包住并绑扎。

11、其他要求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说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