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419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docx

山东宁阳四中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检测试题

山东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一、二、三;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5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

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

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

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3.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4.史学家许倬云认为:

“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

”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5.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6.截止到1998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任期结束前,除宪法及其两个修正案以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233件、做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94件;国务院发布和批准发布行政法规795件;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法定权限制定规章约26000件。

这些法制建设成就()

A.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

B.是对“文革”以前的法津法规的重建

C.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D.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人心的重要成果

7.“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8.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

规定:

“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

愿减轻的听便。

”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

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B.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9.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帝国议会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由此可见()

A.帝国议会没有发言权B.联邦议会拥有决策权

C.德国是君主专制政体D.政治体制有专制色彩

11.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一种国家权力管理和国家机关运作的合理模式”。

材料中的“合理”主要体现在()

A.首创了近代的民主宪政制度B.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C.实现了政府机关的权力制衡D.实现了对民主权利的保护

12.“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该材料反映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民主共和制D.法国民主共和制

13.1702年登上英国王位的安妮女王曾说:

“朕将不幸地受制于人;尽管朕名义上是国君,实际上却是他人之仆……”这说明英国:

()

A.国君地位低下B.有限君主制已形成C.政治改革已势在必行D.妇女社会地位下降

14.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

“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

”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B.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D.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15.美国学者沃尔特指出:

“冷战时期,北约在未放一枪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核心目标……北约的存在的时间超过所有其他的国际组织。

”这里“核心目标”指的是()

A.东德和西德统一完成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D.《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1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

这反映出()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7.西汉的《汜胜之书》载:

“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

“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18.据严中平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1916年,中国棉纺织业每生产一包l6支纱司获利7.61元,1917年升到36.93元,1919年达70.65元。

这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B.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面开展D.国际形势为工业发展提供契机

19.李洵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20.右面是1978年-198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元)的增长变化示意图。

该示意图说明()

A.人民公社体制仍有积极作用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得到推广D.生产责任制保证了粮食丰收

21.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22.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

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23.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24.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25.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

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26.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27.“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28.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的对策称: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他的这一观点()

A.有利于规范皇权的运用B.背离了儒家仁政思想

C.认为皇权是民意的安排D.实际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29.下列文学作品中,能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统一、向往安定太平”天下观的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30.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D.走向民主共和

31.“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A.自由与平等B.法制与科学C.民主与自由D.民主与科学

32.毛泽东撰文称: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论联合政府》

3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34.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

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

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35.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造物主就是那个“第一推动者”。

下列最先推翻这一观念的理论思想是:

()

A.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思想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6题18分,第37题23分,第38题24分,共65分)

36.(18分)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

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材料二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番、鬼。

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材料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竞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

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体制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

原因是什么?

(6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

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6分)

 

37.(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9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1706年,乐凤呜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的制药原则。

1723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廷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8代皇帝,l88年之久。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歧视中医的规定。

如:

实行限期登记、禁止开办中医学校等。

目的是在中国最终消灭中医学。

抗战时期,日本大量向中国倾销药品,……为了抢夺中国市场,日伪当局不惜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药商进行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使同仁堂获得了新生,企业面貌大改观。

1950年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长到了559人,增长了近2.4倍;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了78.3倍。

2000年10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1年7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

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

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自《国宝同仁堂》

材料二:

2004年欧盟颁布《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允许中国草药产品销售7年,销售期截止2011年3月31日。

在此期间允许采取传统草药简化申请的途径来获取药品的合法地位。

——摘自《欧盟药事管理法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同仁堂在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同仁堂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及其应对措施,并简要谈谈你的启示。

(12分)

 

38.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

“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莎士比亚剧作摘录

材料三、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4分)

 

(2)材料二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

(6分)

 

(3)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

(至少三点)(10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4分)

试卷答案

1.C【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通判

唐朝中书省不是负责“封驳”制度,而是起草诏令,故A项错误;汉朝的内朝是皇帝削弱外朝的工具,故B项错误;唐朝门下省负责“封驳”,宋朝的通判负责监察地方官,故C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元朝的行中书省权力较大,故D项错误。

2.C

3.B.【考点】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并未提供民权政治的舞台,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与专制被推翻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并未得以落实,故D项错误。

4.B.【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并未“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在种族观念上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以拜上帝教为口号,挑战了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未要求“驱除满族”,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故D项错误。

5.C试题分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不是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并未被废除,只是开会的时间很不固定,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时间是很固定的,5年开一次,本题是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

6.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是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法制化,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因此A项符合史实。

B项错在“重建”的表述上,建国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上还是取得了很多成就的。

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D项不正确,“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7.C

8.B.【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不可能打击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表明罗马法保护私人财产,“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说明罗马法注重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律程序,故C项错误;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故D项错误。

9.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注重提升公民素质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说明对雅典民主不满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苏格拉底只是指出,而不是采取措施,故D项错误。

10.D

德国的帝国议会是民选议会,联邦议会的主席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同时据材料信息可知,帝国议会没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立法权在联邦议会和皇帝手中,说明德国政治体制仍具有专制性,D项正确。

帝国议会可以提出法案,说明具有发言权,A项错误。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立法权,而不是行政的决策权,B项错误。

1871年宪法规定了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C项错误。

11.C.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和联邦制,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同时确立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因而其“合理”主要体现在权力制衡上,C项正确。

美国虽最早成功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最早确立近代民主宪政制度的是英国,A项错误。

美国1787年宪法在保障地方部分自主权的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项错误。

对民主权力的保护不是其“合理”的表现,而是其“合理”的作用和意义,D项错误。

12.D.首先据材料“共和国总统”可以排除A、B两项;其次据材料“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可以排除C项,因为美国的司法机关是独立的。

13.B.从材料中可知,英国女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说明有限君主制已形成;A项错误,英国国君地位并非低下,只是权力受限;C项与材料主题无关;D项错误,女王不能代表全部妇女。

14.C.A项属于二月革命的结果;B项属于十月革命后俄国发展方向;D项说法过于绝对。

综合上述分析,这两场革命及其后的相关国内战争为俄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选C项。

15.B.以美国为首北约长期以来一直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得以实现。

A、C项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所指目标,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16.B.解析:

这些是民间崇拜,不完全是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江南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B项正确;朝廷认可江南地区民间崇拜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并不能表明藉此强化忠君思想,故C项错误。

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商业发达,朝廷认可江南地区民间崇拜财神,并不代表商人地位提高。

17.A.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夏至”“冬至”“白露”“秋分”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令,说明中国古代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播种时间,以更好达到精耕细作的目的,故选A项。

18.D.材料中民族棉纺织业大幅获利,说明市场销售较好,而当时国内市场需求扩大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

此时国民政府尚未成立,A项错误。

实业救国虽也能推动兴办实业的热情,但兴办实业只是推动企业数量的增多,而不能说明企业利润的增长,B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27年,C项错误。

19.A

20.B.图表信息反映了自1978年后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持续的增长,说明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也说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B项正确。

虽然1978年后一段时间内人民公社体制仍然存在,但在经济方面已经失去了积极作用,A项错误。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得到推广,C项错误。

农村的收入增长虽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但不一定是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