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231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麒麟高中2019届高一下学期月考卷(期中考试)六

生物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日期:

2017年5月9日,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Na+   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

C.血浆蛋白、Ca2+、呼吸酶、胰岛素 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CO3-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①为红细胞内液,请依次填出②~④相关内容(  )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组织液 淋巴血浆

C.组织液 血浆 淋巴       D.血浆 淋巴 组织液

3.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强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对③处无影响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5.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后均需要体液的运输

B.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饮水不足可促使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下丘脑可以作为神经中枢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6.如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2CO3反应掉了      D.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8.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

9.如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10.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K+通透性增大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③是突触后膜,其膜内外均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11.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的单向性决定了反射活动中信号传递的单向性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者腺体细胞

C.神经递质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后就完成了信号的传递

D.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12.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其微少,但作用效率特别高

B.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C.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的含量总是稳定且固定不变的

13.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1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C.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15.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B.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pH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16.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X代表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分解,则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有关

B.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C.如果X代表CO2,c→d时段,脑干中的吸中枢兴奋,呼吸强度增加

D.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17.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C.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18.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因而能够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D.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19.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2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的受体

C.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免疫系统仅有防卫功能

21.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22.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②③④⑤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④会迅速增殖、分化

C.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Ⅴ、Ⅶ过程可迅速完成

D.通过过程Ⅵ产生的“物质”是淋巴因子

23.胚芽鞘向光弯曲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A.

 B.

 C.

 D.

24.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25.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

A.呼吸作用加强          B.蒸腾速度加快

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光合作用增强

2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7.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累存于侧芽部位.这说明生长素进入侧芽细胞的方式是(  )

A.渗透作用  B.自由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2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以下现象或做法没有体现出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

A.根的向地性生长

B.茎的背地性生长

C.植物的顶端优势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作为除蕈剂杀死双子叶杂草

29.园林工人经常对校园内树木、花卉进行修整,剪去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A.顶端优势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30.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生长素可用于疏花疏果

B.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时不能成活

C.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抑制其发芽

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顶芽能解除其顶端优势

31.不同处理对某种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

结果

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

去部分叶

雄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施用细胞分裂素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施用赤霉素

雄株占多数

A.叶产生了能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

B.若对完整的植株使用赤霉素则雄株数量增多

C.若对完整的植株使用细胞分裂素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同的

3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促进细胞分裂

B.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种子萌发过程起拮抗作用

C.乙烯只能由果实合成,并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D.赤霉素和生长素在细胞伸长过程起协同作用

33.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A.23只/hm2  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

34.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35.下列有关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

C.K值的大小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D.K值是固定不变的

36.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

A.“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C.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3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神经纤维上信号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是一致的

C.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任何地方都不能使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8.某同学因意外受伤导致其不能够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也不能书写,但能看懂文字内容.则该同学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哪些区可能受损(  )

A.H区和S区  B.V区和H区  C.V区和W区  D.S区和W区

39.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40.如图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疫苗不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

41.(10分)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             C(与甲状腺协同作用的腺体)                 。

(2)人体维持体温的热量来源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

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甲状腺。

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5)当传人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大量内流而形成       电位。

42.下图表示银环蛇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9分):

(1)细胞①的作用是       ,细胞③      细胞通过     过程产生细胞④和⑤。

(2)物质A是       ,物质B是       。

(3)通过α-银环蛇毒→④→⑤途径,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           。

(4)人们通常将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毒的药物。

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中       (填序号)细胞合成的。

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       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马体通过     (生理过程)产生的。

 

43.如下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突触及信息传递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当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产生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是突触小泡,内含                   

(3)‚是               ,它由细胞外液中的                 组成

(4)ƒ是突触后膜,主要由神经元上的            或              组成

(5)?

内物质进入‚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

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4.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6分):

(1)综合图1和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___o

(2)综合图2和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图2和4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______________。

(4)综合图6和7可以证明__________能够产生某种___________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45.“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8分)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量与田鼠的比例关系为            。

(5)该研究机构还对这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了取样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6)个体较小、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一般采取的方法是,调查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麒麟高中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1.D    2.B    3.C    4.B    5.C    6.B    7.C    8.D    9.D    10.C    11.C    12.D    13.C    14.B    15.B    16.A    17.B    18.A    19.A    20.B    21.A    22.B    23.D    24.D    25.C    26.A    27.D    28.B    29.A    30.C    31.D    32.C    33.B    34.C    35.D    36.C    37.C    38.D    39.A    40.B    

41.

(1)内环境  乙   

(2)乙→血浆→甲→细胞内液

(3)甲(或组织液)   

(4)甲(或组织液) 

(5)减少

42.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或汗液蒸发)

(3)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或加快物质氧化分解)

(5)钠离子 动作

43.

(1)摄取、处理、传递银环蛇毒(抗原) 增殖、分化

(2)淋巴因子  抗体

(3)数量多、速度快

(4)⑤   α-银环蛇毒(抗原)   体液免疫

44.

(1)内正外负

(2)神经递质

(3)突触间隙 组织液

(4)细胞体 树突

(5)糖蛋白

45.

(1)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2)胚芽鞘尖端

(3)胚芽鞘尖端 下面的一段

(4)胚芽鞘尖端  促进生长

46.

(1)N=Mn/m  

(2)144   高    (3)8/9(32/36)    (4)2.5:

1    (5)A  

 【解析】

1.解:

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CO3-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

D.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

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

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2.解:

据题干可知,①为红细胞内液,红细胞位于血浆中,故④是血浆,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所以图中②~④的名称依次是组织液、淋巴、血浆.

故选:

B.

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解:

A、图中①代表血浆,而不是血液,A错误;

B、①为血浆,其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有关,C正确;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使组织液回流受阻,导致③组织液增加,渗透压降低,D错误.

故选:

C.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因此,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解: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

B、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

B.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